20世纪初和制汉语的逆向输入

2024-05-29 06:14闫欣悦
中国故事 2024年2期
关键词:福泽谕吉梁启超逆向

闫欣悦

【导读】近代闭塞的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内忧外患,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全面学习西方的思想与理论,迅速成为亚洲文化圈传播西学的重要窗口,日本借用中国的汉字翻译并创造了许多“和制日语”。本文从和制日语的起源、近代和制汉语逆输入产生的原因、和制汉语逆输入的过程和发挥关键作用的人物四方面,对近代中国和制汉语的逆向输入进行梳理,可知这些承载着西洋文明的新词语借近代中国寻求富国强民之路的文人志士之手逆向传入中国,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众的思想启蒙。

一、和制汉语的起源

日语的词汇根据其由来可分为汉语、和语、外来语和混种语四类。其中汉语的数量(也被称为汉字词)最多,占总量的近一半。“汉语”原指古代从中国传入日本并加以学习吸收的部分词语,但在汉语传入后,日本人也模仿汉语创造了以汉字为基础的全新汉语词汇,该类词汇也属于日语里所说的汉语范畴。因此,在对日语中的汉语的大类进行内部划分时,应从造词国家的不同,划分为中国人的造词和日本人的造词两大部分。

和制汉语有在定义上有所不同。狭义上的和制汉语指和制汉字,也被稱为日本“国字”,日本语文工具书中对国字的解释为:模仿中国的汉字的造字原理而独立自创的汉字。而从广义上来说,和制汉语指的是用汉字表记,日本新造或由外文翻译得来的词汇。①

日本学者高岛俊男按时代将和制汉语分为江户末以前和江户末以后两类。日本江户时代是西学东渐、文化碰撞的一个重要阶段。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国学蓬勃发展;以兰学为代表的西学传入日本,也为其吸收西方文化创造了新机遇。前者属于非译词,主要来自传统国学领域与日常生活;而后者则是在新兴的西学领域产生的译词,和制汉语便是基于词汇在来源与所属领域上的不同而分为了这两类。

1.江户末以前

江户末以前的时间上限可以追溯至奈良时期,最早的和制汉语在《万叶集》中便有记载。到平安时期,和制汉语逐渐增多,但和制汉语大量产生则是在镰仓、室町幕府时期以后。该类词语主要是在汉语和日语两种语言构词规律的共同影响下产生,其中许多词语都是通过对汉语构词法的模仿而造出,与中国的汉语有共通之处。而还有部分词汇通过日语的构词法形成,从词汇形态来看是由汉字组合而成的,但汉字的含义和词汇组成结构却与汉语有所不同。

2.江户末以后

江户末以后出现的和制汉语具有更加明显的时代特征。工业革命自英国而起,工业化浪潮下诞生出前所未有的思想和概念,因此,为表达新事物的新词汇也应运而生。欧美的现代文明如潮水般涌入,日本受到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开始大刀阔斧改革,进行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的文明,力求脱亚入欧。

从数量上看,该时期创造的词语占和制汉语的绝大多数。从构成上来看,大多是在西学东渐之时,日本学者在翻译欧美文献时,为将新兴文化以及科学技术概念引入日本所创造的音读词。从词义上来看,这些词语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相距较远,主要为社会领域相关词语,大部分为科技用语或者书面用语。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和制汉语造词人物中,主要是明治初期的启蒙思想家,包括福泽谕吉、西周、中江兆民等人。他们不仅通晓西洋文字,同时也具有深厚的汉学修养,在翻译时多使用汉字,在这些学者的主导下翻译的启蒙读物的流传较广。例如,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创造并普及了“权利”“社会”等和制汉语词。由此可见,基于日本在介绍西学时所创造的新词汇,使得日本在亚洲文化圈传播西学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逆向输入之缘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云变幻,西方文化走向亚洲,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频繁接触与碰撞。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西化,使其在亚洲文化圈一度崛起,而彼时的中国正面临民族危机,内忧外患。此时清末的仁人志士踏上了学习日本的道路,也是在此过程之中,大量的和制汉语得以逆向输入中国。

1.语言文化原因

日语中的假名和汉字都与中国的汉字有着紧密的联系,中日语言结构的相似性为日本的和制汉语进入中国奠定了基础。和制汉语由汉字构成,这对使用汉字的中国人来说非常熟悉,容易接受。而且,同属东亚文化圈下的中国和日本两国在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共通点较多,因此接受由汉字组成的日语词汇,中国人不会感到有很大的障碍。和制汉语进入中国后,成为汉语中的“外来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这些词汇被称为“外来语”,但因为它们同样使用汉字书写,不同于日语中有罗马字或片假名表记的音译外来语,和制汉语的外来特征并不明显,甚至能够完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2.政治经济原因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翻译西学,前期以自然科学著作为主,但在总体数量上落后于日本。清政府为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派遣大量留学生前往欧美和日本;同时,也有许多开明之士鉴于日本与中国在语言和文化上的相似之处,认为学习日本或许更能成功,加上中日一衣带水的邻国关系,前往日本比去欧美各国更加经济、便捷,因此主动前往日本留学。戊戌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在看到明治维新后广泛学习欧美的日本后,他主张以日语为媒介研究西方先进思想与理论,推动了承载着西洋文明的和制汉语的流入。

三、和制汉语的逆向输入的过程

1.概况

作为汉字的发源地,近代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中国也有一部分新词汇诞生。如英文里的“democracy(民主)”“science(科学)”被音译为“德莫克拉西”“赛因斯”,而后新文化运动之时,陈独秀又将“德莫克拉西”“赛因斯”简化为了广为人知的新文化运动两面旗帜的“德先生”与“赛先生”。由于在翻译这两个英文时采取的是音译的手段,虽说“德先生”“赛先生”有拟人之意,显得形象与亲切,但并不能通过汉字推断出词汇的含义,因此后来被传入中国的和制汉语“民主”“科学”取代。近代翻译家严复在翻译赫胥黎著作中“evolution”一词时,将其处理为了“天演”,因这一词语较为拗口,难以普及,而后渐渐被和制汉语词“进化”代替。

“革命”一词是孙中山在日本进行政治活动期间所接触的和制汉语,该词由福泽谕吉赋予新义并普及开来。“革命”一词最早在古代中国的含义为变革天命、王朝更迭之义。在近代经福泽谕吉改造后的“革命”新添了社会根基发生巨大转变的含义,与孙中山主张以武力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想法不谋而合。由此一来,“革命”这一起源于中国的汉语在日本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后又逆向输入中国。

“五四运动”后,以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人为代表的留日作家在国内文坛活跃,其中鲁迅最负盛名,他的留日经历对其语言风格有着一定的影响,在他用汉语创作的小说中,吸纳的和制汉语词的数量也不可小觑,例如“自然”“精神”“革命”“出版”等。

2.促进和制漢语逆输入的急先锋:梁启超

梁启超在推动近代中国思想变革之时,介绍西学、为民众思想启蒙,引介了大批承载着西方文明的和制汉语,推进了历史上第一次引入和制汉语高潮的形成。

梁启超自身传统学识底蕴深厚,又对西方有着浓厚兴趣,凭借爱国的赤子之心和一腔热血,担负起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转型的历史重任。梁启超引介和制日语的途径包括:利用《和文汉读法》学习日文、创办译书局大译日书、创办报刊撰文以普及新思想。梁启超以创办报刊来宣传思想为志向,他一生中创办了十余种公办报刊,其中《清议报》和《新民丛报》最为知名,这些备受瞩目的报刊成为和制汉语进入中国并迅速普及开来的重要途径。

“自由”一词与词语“革命”来源相同,都来自古汉语,包含“放任”的含义。该词最开始传入日本的时候,保留了“放任”之义,这导致对后期西方的“自由”一词造成了一定的误解。而后,福泽谕吉将“自由”作为英文“freedom”的译词固定下来,并强调此处的“自由”是近代含义上的,并无古汉语的放任之意。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最早提及了由福泽谕吉全新赋予了近代意义的“自由”:“今我国,民智未开,明自由之真理者甚少。”正是梁启超在日期间对“自由”的宣传和使用,近代意义上的“自由”才得以确定并普及开来。

梁启超引入了大量的和制汉语新词汇,这些词汇是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工具。新词汇的引入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同时也加速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综上所述中国的汉字曾深深影响过日本,而日本的和制汉语在20世纪初又大量逆向输入中国,为彼时内外交困的中国带来了一丝现代文明的曙光,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汉语词汇,为汉语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

注释

① 目前学界对于和制汉语的分类尚存在分歧。陈思琦(2011),将和制汉语称为“日语借词”,并将其内部分为“日语汉字词”和“汉语回归词”。日语汉字词指由日本民族创造,所表达的概念来自日语;汉语回归词指该类词本借自汉语,但以日语借词的身份回到汉语中,其意义和用法已发生改变。而屈文生(2012)则认为和制汉语在范围上可能与回归词有冲突。本文按生成领域、生成方式对和制日语进行划分,即将从日本借助汉字创造或翻译的词汇,再逆向输入回中国的词语都统称为“和制汉语”。

参考文献

[1] 朱京伟.“和制汉语”的结构分析和语义分析[J]. 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4).

[2] 崔崟. 进入中国的“和制汉语”[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6).

[3] 陈泽佳. 梁启超对日本“和制汉语”的引介[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4] 陈思琦. 试析鲁迅小说中的日语借词[J]. 宿州学院学报,2015(3).

[5] 胡泽华. 日本和制汉语的产生和对中国的逆传入[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3).

[6] 李艳静. 和制汉语逆向输入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6).

[7] 屈文生. 和制汉语法律新名词在近代中国的翻译与传播——以清末民初若干法律辞书收录的词条为例[J].学术研究,2012(11).

猜你喜欢
福泽谕吉梁启超逆向
梁启超中国通史撰述略考
逆向而行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福泽谕吉:一个国家的启蒙老师
以点及面,从人物解析谈日本发展史
福泽谕吉的亚洲观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知识阶层的“天职论”
梁启超的妇女观研究
知命与努力:作为“新民”的梁启超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