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科举与花文化

2024-05-29 06:14岳小婷邹志勇
中国故事 2024年2期
关键词:琼林举子簪花

岳小婷 邹志勇

【导读】宋代科举与花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变化中,逐渐与花产生了重要的联系,这种关系在宋代有了新发展。 在宋代科举诗中,花具有政治、文化等复杂意蕴,体现出时代性、特指性、审美性等特点。探究花在宋代科举发展中的关系,对于研究宋代科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宋代文化发展过程中,科举与花产生了重要联系。以花喻举子;赴举时节,应季花开;举第之后,皇上赐花,朝廷举办百花宴……甚至用特定的花指代科举。科举是各阶层、各地方的人才向中央汇聚的一种途径,其欣欣向荣的景象与当季百花交相应和。

一、宋之前科举与花的关系

男子戴花习俗可追溯到《离骚》中香草美人传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将香草佩戴于身,此与后世男子头上簪花有很大区别。据文献记载,男子簪花始见于汉代。此时簪花只是个人行为,限于某种特定场合,与才能无直接联系。

科举源于隋文帝时期,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诏“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始用分科举人的方式选拔人才。主要参加者、科举簪花对象皆是男子。但隋朝科举历史较短,尚待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就被李唐取代。相对于唐朝,隋朝受门阀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此时的科举制度与花之间并没有产生有意义的、固定的联系。

唐朝科举与花的关系已较为明显,具有一定政治内涵。唐尚牡丹,即便是在科举中亦如此。唐已有为进士举行簪花宴的习俗,典型如“杏花宴”,又称“探花宴”,主要参加人为新科进士,主要目的是赏花。《秦中岁时纪》载:“期集、谢恩了……次即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便差定先辈二人少俊者,为两街探花使;若他人折得花卉,先开牡丹、芍药来者,即各有罚。”被选定去采花的二人,称探花郎,在含义上,与后代科举一甲第三名的探花郎有区别。

宋朝重文轻武,改革科举,细化考试等级与规则、扩大科举取士。科举与花的联系更加密切。花的内涵更加丰富,并具有特指性。典型如 “探花郎”的内涵。北宋殿试,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最年少者称之为探花。南宋才将殿试第三名称为“探花”。“探花郎”在科举历史流变中,重点由表层容貌、年龄逐渐转变为重视才华,其政治内涵不断深化。南宋,闻喜宴是专为科举进士举办,对赐花时间、流程都有详细规定。

宋代举子已包括社会各阶层的才能之士,在举子心中,簪花不仅是一种文化行为,更是一种政治地位和社会荣誉,御赐簪花更是中举后最高规格的仪式。

二、花在科举诗中的多重意蕴

作为诗歌中重要的审美意象,花在科举诗歌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相较于其他诗歌,科举诗歌中的花的意蕴相对固定,内涵相对复杂。将科举诗中的花之意象内涵单独分析,对于探析科举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意蕴

科举诗中花的政治意蕴,可分两类:一是主题诗歌,即诗歌主题本就具有丰富政治含义,如鹿鸣宴、闻喜宴上所作诗歌;二是诗歌中有关花的个别意象具有政治性。

鹿鸣宴诗最具代表性。鹿鸣宴是地方长官为本地举子举办的饯行宴会。在宴会上,送别者可作诗以祝福举子,举子也可作诗表达雄心壮志和感激之情。其诗歌本身艺术性不高,抒情也并不浓厚,政治性、应酬性大于艺术性、抒情性。两宋鹿鸣宴诗大概有二三百首,是宋代特有的文化。

鹿鳴宴诗中的花多有高升的含义。李曾伯《劝驾桂林乡举》:“宴启鹿鸣珠照乘,堂开鹏运玉连城。梅花雪里传魁信,桂子风前送客程。”“魁”意味第一个,“魁信”是指中第的好消息。以梅花作传递好消息的使者,以桂花为举子高升而饯行。花在科举主题诗中用来传递权利、荣誉等抽象性事物。程洵《次韵刘寺簿鹿鸣宴》:“京国路虽千里远,琼林花又一番新。”地方向中央输送人才,使国家结构焕然一新,以花喻人,将举子喻为“琼林花”。

琼林宴兴于宋代,为科举四大宴之一,由唐代“闻喜宴”演变而来,其性质也大致相同。宋朝赐新科进士宴会于琼林苑,进士着“锦绣之衣”,簪御赐之花。琼林苑中有各阶官员,花团锦簇,飘香十里,参加琼林宴,代表着无上的政治荣誉。“登龙曾入少年场,锡宴琼林醉御觞”(《杏花》王禹偁)、“昔岁琼林花气曛,今朝长乐柳梢春”(《长安送李尧夫同年》司马光)等诗中的“琼林”代表着人生辉煌时刻,蕴含着儒家士子毕生的政治追求。

(二)文化意蕴

传达节日祝福 林亦之的《秋试罢重九过沧峡》:“年年逆旅逢重九,今岁须看篱下花。”菊花是重阳节象征与代称,重阳节之时,举子参加秋闱,不能和家人团聚,今秋试已罢,得以和家人一起赏玩菊花。收录于《江湖后集》中的王谌《送薛端夫赴武学赴举》:“捷报重阳近,黄花汎一卮。”也将重阳节与菊花联系在一起。在民俗文化与诗歌的发展过程中,重阳节与菊花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文化组合。

传达内心情感 《人间词话》中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花无主观意识,作者将情感倾注于物上,以隐晦方式表达出来。李石《天彭得解》:“一第枫宸岁月深,槐花杯酒喜同斟。”古代士子是含蓄的,登第之激动不能大声宣泄,只能借“槐花杯酒”表达。酒杯中不只有槐花,更有自己登第的兴奋心情。槐花既是应季植物,也是作者心情的物化。

举子及第,看花则皆有喜悦色彩;举子落第,心情郁闷,此时看花不是“花”,是自己内心物化。科举及第者观花皆有喜不自胜之感:“勒马江边问玉京,百花头上占梅英。云霄万里开鹏路,诗乐三章奏鹿鸣” 。(《兄弟同登进士》吴元)

落榜者将落第之惆怅、落花之惋惜结合在一起。不直言未登第之痛苦,而是借暮春落花来表达:“塞管有情增哽噎,野花无绪伴凄凉。” (《秋试下即事有感寄国镇》欧阳澈)路边凄凉野花与杏园盛景相对比,落第之惆怅不言而喻;“一名伤圣祖,三榜作遗贤。……何由销此恨,独坐落花前。”(《闻周孟下第》魏野)暮春时节,独坐看落花,勾起回忆。

作为考试代称  宋科举考试可分四环:童试、秋闱、春闱、殿试,分布在不同季节。特定科举诗语境中,甚至可以用花来代指科举。

冬春之梅花、桃花、梨花、杏花,代表童试、春闱、殿试。

童试是科举考试第一步,在与此相关的鹿鸣宴诗中,上述花意象出现频次较高,多用来表达取得阶段成就的喜悦之情。如 “江头梅蕊小装春,式宴嘉宾属守臣。”(《次韵刘寺簿鹿鸣宴》程洵)也会出现其他季节的花,多用来展望未来,如,“讲艺欣闻暂息兵,槐花秋晚诏群英。”(《鹿鸣燕诗送诸进士》刘子翚)春闱、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两个阶段,因时间相近,因此两者花之代表意象无大差别。此阶段诗中的花,多是表达喜悦之情。

秋之菊花、槐花、桂花,多代表秋闱。

秋闱可中举人,在地方上占有一席之地。槐花为秋闱代称。清代之前,诗歌中槐花都是国槐。古语有云“槐花时节举子忙”,国槐槐花盛开时恰是秋闱,在诗中,多称举子此时忙碌,却不直言考试。因此,在科举与花文化交叉演进过程中,槐花与秋闱构成一种固定的、可以单向指称的文化组合。

桂花既代指秋闱,也可代指整个科举。此种联系最早可追溯到晋代,《晋书·郑洗》:“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九品中正制是晋代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是后世最主要的人才引进方式,因此后代逐渐将桂枝与科举两者产生联系:“盖自郑洗对策东堂,唱为桂林一枝之语,世遂以士之决科者为折桂。”“丹桂一枝应俯拾,青云万里看横飞。”这些诗,或用桂花祝贺科举取得好名次,或是表达对于科举成功的喜悦。

需注意的是,有时候花仅仅是渲染氛围、表达时间,而无关其他。如不同花期表示不同时间:“路崎岖兮凭竹杖,月朦胧处认梅香。”(《应举早行》缪蟾) 梅花花期在2—3月,和题目中“早行”互为照应。晚上花香更加浓郁,所以作者能依据花香辨别梅花。这一类表达的内涵相对单一。

三、宋代科举与花关系的特点

宋代科举与花的关系密切,两者的关系主要有以下特点:

时代性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推动文化艺术发展。许多花在宋代都迎来了咏唱巅峰。据《全宋诗分析系统》检索,梅花意象单次出现频次为12009次,桃花为6527次,荷花为4771次,桂花为3651次。两宋堪称是咏梅的时代。梅生于人迹罕至处,其花期与其他花不同,具有冷艳高贵的特点,使得宋人对梅花推崇备至。宋代科举诗对梅花的赞赏毫不吝啬。与其他时代科举诗相比,这是一种独特的现象。“勒马江边问玉京,百花头上占梅英”(《兄弟同登进士》吴元)中借助“梅英”暗示自己的成绩。“英”本身就代表卓越,《荀子·正论》言:“尧舜者,天下之英也”,以“梅英”说明自己独占鳌头。

特指性 特定的花能代表科举考试阶段,这是科举与花之间形成的一种独特关系。正如前文所言,槐花常代称秋闱考试,桂花多代指整个考试。这种关系是单向的、不可逆的:槐花并不只是指代秋闱,其间关系是交叉,并非重合、包容。两者只在特定主题下产生一种固定联系。花因花期的不同,本身就蕴含先后顺序。在科举诗中,秋闱、春闱和科举及第等不同阶段,分别用不同的花,在有特指性的同时,兼有叙事性。

审美性  花卉本就有审美性。桃花色彩娇嫩,单朵花有5-6瓣,盛开时层层叠叠;阳春二三月,桃花大盛,翻涌成浪,称为“桃花浪”。桃之粉嫩与繁华,使桃花具有独特审美性,不仅使得诗人广咏桃花,而且举子期待能够翻过“桃花浪”,鱼跃成龙。陈襄《送郑洙赴举》、陈元老《登科》等诗中,将桃花盛景喻为浪花,极具审美意象。

综合全文来看,许多文化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宋代科举与花文化相结合具有必然性。但在后代文化演进过程中,科举与花卉间联系逐渐松散。与此对应,男子簪花的社会风尚也逐渐消失。因此,在整个封建历史时期,宋代科举与花卉间的紧密联系是独特的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 《中国皇帝全书》编委会. 中国皇帝全书:第3卷[M].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

[2] (宋)吳自牧. 梦粱录:卷3[M].  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3] 王国维. 人间词话[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4] (唐)房玄龄. 晋书·郑洗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96.

[5] (宋)吴泳. 鹤林集:卷39[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琼林举子簪花
云鬓簪花入画来
《琼林雅韵》与朱权戏曲创作考——兼论曲韵知行之分
卜算子·祝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
咏石梁飞瀑
霓裳掩春心——周昉《簪花仕女图》品鉴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唐代举子这样打探“高考成绩”
七律·宿衡山之下与葛勇
簪花仕女图
论唐代举子的科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