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探究

2024-05-29 05:43俞珠珠
考试周刊 2024年21期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

作者简介:俞珠珠(1976~),女,汉族,福建福清人,福清市城关小学,研究方向:小数数学教与学的一致性。

摘 要:“双减”政策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要求。为了在“双减”背景下组织更加高效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并选择更加恰当的教学模式,而“教—学—评一体化”无疑是其中一种重要形式。因此,笔者着眼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行了观察,并从相关文献资料中获得了一些与“教—学—评一体化”有关的理论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以及在“双减”背景下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双减”背景下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注意事项以及具体的策略,以期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教—学—评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1-0069-05

“减负”是近些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主题。“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学生减负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负担的减轻,而是强调以“减负”为契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这一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统筹设计,构建起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也随之突显出来。在“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在“减负提质”理念的统领下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性设计,使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这样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流程得到优化,从而逐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数学课程的目标定位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中,应试理念所产生的影响仍然比较明显。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而对其他层面数学素养的发展则缺乏足够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深入挖掘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薄弱环节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各个教学环节既要主次分明,也要环环相扣。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过程缺少一定的统筹设计,导致教学活动中容易出现一些薄弱环节。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重教学,轻评价。教师很多时候将精力过多集中在教与学中,没有及时通过恰当的评价引导学生梳理有益的学习经验和改进不足之处。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削弱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不够丰富

在长期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在教、学、评等环节中采用的方法是比较单调的。从整体来看,教师通常比较依赖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只能进行接受式学习。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比较简略。同时,完成基本的教学活动后,教师很多时候没有及时研讨改进后续教学过程。从实际效果来看,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不够丰富,导致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多样性与变通性。这无疑会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造成阻碍。

(四)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凸显

尽管教师认识到了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有时仍然会比较依赖主观经验,没有真正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在各个教学环节得到充分的体现。从长远来看,这容易削弱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教学的质量。

二、 “双减”背景下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

“减负”是“双减”政策的直接目的。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可以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全过程进行优化,使教学活动更加契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满足学生现阶段的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负担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最突出的变化之一就是课堂角色定位的改变。简单来说,教师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回归了教学组织者的角色,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则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不再一味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需要在深入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性的建构。从长远来看,这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推动作用。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与以往的小学数学课程相比,“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拓展学习深度,并对数学学科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但需要引导学生建构基础知识,而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空间观念、创新意识等品质,这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会产生积极影响。

(四)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所以“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也需要通过教师落实。为此,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并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加以改进和完善。利用这种方式,教师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而且有利于发展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 “双减”背景下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一)以生为本

顾名思义,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中,各个环节的设计与实施都应围绕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够共同指向“减负提质”的根本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过程形成完整的体系。同时,只有注重以生为本,才能为学生搭建起更加自由的发展平台,使学生在深入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进而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立足整体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化的模式,所以为了真正使这一模式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落到实处,教师需要注意立足于整体视角进行统筹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要使各个环节指向共同的育人目标,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统一的导向。另一方面,立足于整体视角设计教学活动可以使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清主次,保障教学流程的完整与流畅。只有这样,才能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筑牢基础。

(三)科学严谨

教学本身就是一项严谨的活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可能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数学这样一门具有一定抽象性的学科中,更需要教师以严谨的态度设计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中要注意科学严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教学方法等内容,并以此為基础设计完整的教学活动。

(四)循序渐进

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程中,任何教学模式的构建都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四、 “双减”背景下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路径

1. 设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导向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所以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影响最终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目标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中,教师首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为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初步指明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后续教学流程的稳步推进。

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置中,教师应着眼于不同的维度。比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可以设置以下几项教学目标:第一,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建构圆的面积的概念,使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初步形成比较熟练的掌握,并使学生能够利用圆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第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参与到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使学生利用观察、猜想、操作、整合、抽象等数学方法进行探究。第三,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以转化思想为代表的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并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当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此外,要使学生在生活问题的解决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上述目标可以突出本课内容的重点,从而有效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

2.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氛围

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中,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着重思考如何增强数学课程的乐趣。从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氛围是影响学习趣味性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可以尝试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营造更加契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氛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趣味性的故事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所以教师可以选择或者自主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故事,从而依托数学故事引入教学内容。再如:游戏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类型。所以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建构。从实际效果来看,上述课堂情境有利于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无疑具有积极影响。

3. 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多元教学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学方式不够丰富是教学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这一问题所产生的直接负面影响,就是容易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比较单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总结以往有益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要对教学的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来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推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如: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契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形式。在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引入一些生活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在本课中初步了解了圆的基本特征,认识了圆每一部分的名称,明白了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案例,并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与探究。比如可以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交通工具的轮子都是圆形的,而不能设计成其他形状?这种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可以引入更加丰富的趣味性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

(二)改进学习方法

1. 尊重学生主体,组织自主探究

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中,针对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环节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教师在学习环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权利,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思考与探究。

同样在《圆的面积》教学中,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参与到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使学生利用观察、猜想、操作、整合、抽象等数学方法进行探究。所以在自主学习环节中,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同时,教师要针对学习难点进行一定的点拨。比如针对圆的面积动手操作,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此前进行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可以将新的多边形以转化的方式变为此前所学的平面图形,那么在圆形这种曲线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中,是否同样可以借鉴这样的方法?利用这样的问题,为探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使学生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进行大胆的想象,也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进行更加高效的学习。

2. 引导合作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学习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能够围绕小学数学学习内容进行集思广益。这样既可以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也可以使学生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新的认识,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感悟。

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为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习惯、知识积累、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的表现。之后,要将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搭配,从而使各小组的学生均能够在合作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其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一些合作任务。相对自主学习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提供的任务要具有挑战性,以便使学习任务具有合作探究的价值。最后,对小组内部的分工以及小组之间的交流探讨,教师要适当放松限制,减少过度的干预,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中有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总之,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数学学习环节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是有效的方法。

3. 参与生活实践,拓展学习空间

数学学科具有比较突出的生活化特征,所以很多数学知识都源自生活背景中。基于这一特征,教师除了在教学环节引入生活元素,还应在学习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利用实践性学习方法,能够进一步拉近學生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可以使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数学能力。

比如教学《条形统计图》时,学生在课内初步了解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制作方法,明确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作用。为了进一步增强学习活动的灵活性,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环节的拓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非常丰富的数据,很多数据只有经过分析之后才具有应用价值。而条形统计图作为一种数据处理工具,可以用于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设计具体的任务,而是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自主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利用条形统计图加以分析和解决。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灵活性,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三)完善评价机制

1. 丰富评价主体,整合反馈信息

评价是教学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角度来看,评价环节是判断教与学实施效果的有效方法,并且是后续进行教与学改进的重要依据。为了充分发挥出评价环节的功能,教师进行评价时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观察以及主观经验,而是要获得更加丰富的反馈信息。为此,教师应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从而从不同角度综合性地分析教与学的实施情况。

为了在评价环节中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反馈信息,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的主观感受是教师调整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为此,要鼓励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与总结的方式梳理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同伴之间的评价。利用这种方法,学生不但可以通过其他人的建议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而且能够相互借鉴学习经验,从而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整。最后,家庭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所以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学习情况。总之,确立不同的评价主体是提升评价效果的重要保障。

2. 调整评价手段,促进全面发展

为了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除了从不同视角获取反馈信息,还应认真选择恰当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评价环节的功能。

如:教师应进一步完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法。在这种评价方式中,教师要避免设计统一化的书面问题,而是应提供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任务。这样可以使每项评价任务分别具有不同的考查重点,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判断其学习效果。再如:《档案袋评价法》同样是“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有效评价方法。利用这种评价方法,教师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记录学生在每次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每个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进行纵向的对比,也可以将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横向的对比。这样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在后续教学中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模式和理念之一。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并着眼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探索具体的教学策略。同时,要随着教学的推进及时加以调整。利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逐步构建起高品质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学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文渊(中学版),2020(6):183.

[2]李莺联.有效应用教学评价驱动小学生学好数学[J].考试周刊,2020(A4):73-74.

[3]何开平.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改进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2):81-83.

[4]文有忠.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20(82):85-86.

[5]张瑞玲.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减负提质教学探究[J].科普童话,2023(27):13-15.

[6]王小龙,赵倩.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J].科普童话,2023(38):88-90.

[7]郑韬.“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3(21):51-53.

[8]王世丽.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转型策略分析[J].科普童话,2023(27):7-9.

猜你喜欢
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