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凤
摘要:鉴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基于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文章驾驭能力等,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面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如何转变阅读教学“浅层化、片面化”的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阅读,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文章对初中语文阅读的现状和策略展开了探究,旨在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整体建构
阅读作为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而且是培养文学素养、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立足于现阶段育人要求,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对义务教育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让他们了解、对比、分析、掌握文章的主旨、结构、写作手法等,以保证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阅读方式,从而更好地提高审美素质。
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1学生阅读兴趣较低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不应只停留在课堂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或者小组合作探究环节,还应体现在师生有效平等地交流和对话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文本对话中。虽然部分教师认为自己能够在阅读教学中遵循师生平等对话原则,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够设计相关环节,但是通过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考试测评的结果不难看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果不显著。
1.2教学内容浅显
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常常使用的辅助资料就是教学参考书。而在选择辅助性资料时,教师关注的重点在于与文本的相关程度,而不是考虑资料的引入是否有利于达成学习目标或者能否对接下来学习的内容起到引导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教师获取资源的途径单一,根本原因是教师自身的素养制约教学辅助资料的选择。一方面,教师缺乏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可能是教师对于提升自身教学设计的能力不够重视。也可能是没有充足的理论基础,导致教师无法用整体性、多样性的视角来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使用。另一方面,教师自主创新能力限制辅助资料的选择。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只是被动地依据课程标准、教科书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这就导致一些教师渐渐丧失了对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将教材当作“例子”去教。
1.3阅读资源匮乏
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开始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是,目前教师应用较多的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依靠教师讲授,而对网络媒体的运用仅局限于多媒体课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7~9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二百六十万字以上,并且每个学期都要阅读两到三本名著。然而,初中生的阅读资源常常局限在教材中的篇目,教师没有积极地为学生推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课外阅读资源,降低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利于其阅读模式的更新。
2 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初中语文阅读实践策略
2.1以生为本,改变阅读观念
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以教学目的为指引,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要把以生为本的原则贯彻到中学语文阅读的整体教学中。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相比,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对教师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由灌输者变为引导者。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首先,在课前,教师会根据具体的预习任务,指导学生使用多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活动,体现学生的阅读主体性。教师可以在网上的学习平台上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对学生的有效学习予以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多种方式,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也提倡突破学生的知识界限,其最终目标是通过探索与实践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尽可能地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有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发挥主动性,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最后,在课下,教师应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本,开展自主阅读活动。例如,在学习了“人物百态”单元以后,结合单元的内容,学生可以从四大名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阅读相关故事或名著中的章节,分析人物形象、性格、主要事迹等内容。将教材中的知识拓展到课外,既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又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阅读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语言知识水平。
2.2丰富内容,拓展阅读资源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依靠教材中数量有限的文章。一直以来,部分教师的教学资源局限于新课程标准中的推荐书目,也就是局限于推荐12本必读书目+24本选读书目+教材,初中阅读资源并不仅是这些,还会包括报刊等。整体性教学需要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和大阅读观。优秀的教师会统摄各方资源,把握语文学科特质,创设阅读学习情境,形成有效的学习场域。
第一,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已有阅读体验,建立课外读物资料库。阅读是一种体验,它包含大量的教育元素,所以教师要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基础,为学生拓展阅读资源。而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成为学校阅读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学校图书馆的资源为基础,为学生构建合适且丰富的课外读物资料库,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阅读经验,分享阅读文本,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和素材,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保障,发挥阅读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興趣。
第二,以生为本,选择合适的阅读资源。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目标的适当性,以及对阅读资源的合理选用有关。选择不同写作风格的作品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就不一样。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和散文。语篇的解读需要特定的语境和文体中进行,脱离了特定的语境和文体,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而忽略了对各种文体风格的区别进行指导,造成学生在阅读理解上的困惑。所以,学生在理解各种文本时,切勿生搬硬套。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不同文本的阅读教学时,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在朗读文本的时候对重要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分析和理解,更好地了解文本的内涵。
2.3因地制宜,创新阅读方式
语文课程既要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又要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应将二者辩证统一地融合在教学活动中。当前,部分教师注重对知识点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单一乏味,学生难以投入其中。针对以上现象,语文教师应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将精力放在教学设计上,设计创新型的阅读形式来帮助学生学习文本内容,提高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第一,创新阅讀方式,采取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针对课文的不同特征,创设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如情境化的阅读教学形式、对话式的阅读教学等,让师生互动感更加强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文本的内容。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体会读书的快乐,在灵活的学习方式下,丰富自己的阅读认识。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动态地改变整个教学过程,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要对学生进行整体规划,促进学生的个性阅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习惯,对课堂内外进行统筹安排,对学生的读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当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培养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个性化阅读是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来进行的。在交流中,师生都会发现,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经验积累的差异性,会导致他们的语文阅读学习表现出非常个性化的特征。
综上所述,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善自身的教育观念与方法,对课堂活动进行科学安排,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同时,在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让他们进入阅读的状态,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完成知识的整体构建。
参考文献:
[1]徐锡义.“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文理导航(上旬),2022(8):28-30.
[2]宋晓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3,19(2):47-49.
[3]唐明.聚焦意义建构的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2.
[4]李贵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2(21):85-87.
[5]詹淑芳.基于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2020(11):172,174.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初中语文有机阅读整体建构的实践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XC-b/2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