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语言发展的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2024-05-27 13:59陈秋敏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4期
关键词:数学语言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陈秋敏

摘 要:数学作为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打好相应的基础,才能对概念、原理及解题方式进行准确理解和运用。其中数学语言作为基础性数学内容,在小学中高段数学的学习中起到奠基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数学知识、领会新课标下对其“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相关要求。文章针对当前小学中高段数学语言的发展情况进行探讨分析,以期得出有益的结论,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语言;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一、小学中高段数学语言的使用现状

尽管许多教师明确数学语言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工作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很难专门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语用能力的调查与提升。同时由于小学中高段的学生的抽象认知能力和理性思考水平正处于发育时期,所以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语言整合能力较差,难以准确表达学生的思考方式,具体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需要增强数学符号的认知

学生需要掌握数学中常用的符号和术语,如运算符号(+、-、×、÷)、几何图形的名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数学定理和公式等。他们应能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符号和术语,以便进行数学计算、解题和论证,这有助于他们准确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表达解决思路。

(二)需要常运用数学语言能力

小学数学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数学概念、关系和推理过程。学生需要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问题、解决方法和解答结果。他们应该能够使用恰当的数学词汇和句式,展示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三)需要增强问题的表述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述数学问题。这包括将问题翻译为数学语言和符号,以便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同时,他们还应提升解释问题语言的熟练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情况,因为数学语言在理解、应用、培养技巧、掌控数学思维,甚至塑造学生的情绪、态度和价值取向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二、概念界定

由于数学的表述极为抽象,所以在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数学用语及标志,并且准确地根据数学的基础原则来剖析逻辑联系,此外还需要持续的深入思考,尽力突出“学生主体”思想,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主体学习的价值所在,激发自身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数学语言表达是学生思维能力使用的工具,也是教材中数学知识的载体,更是师生之间教学互动的桥梁。学生的思考水平与他们的数学语言运用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思考水平的增长,学生对语言运用的需求也在增加。

三、小学中高段“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实施策略

数学语言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提升学生多元表达能力,积极组织数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

(一)利用信息化的平台,增强学生多元表达

近几年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焦点。信息化教育涵盖了众多的方面,比如各种教学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获取资料、相互交流和快速回答问题,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趣。此外,像“24点”计算、图像切割、笔画、七巧板拼接等小程序也可以激发课堂的活力,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比方说,网络资料、几何绘图板等,它们都是专门用来解决教育问题的信息化设备。

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信息化平台也有很不错的作用。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植树节植树情景,指引学生自由结合成若干探讨小组,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计算并讨论结果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分享计算的思路。最后收集各个小组的计算结果,并进行综合点评,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计算思路及原因,培养对问题的理解认知与数理结合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本情景的把握和基本的逻辑思路的理解,尤其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融入生活情境进行认知,便于提升文本阅读效率和知识实践效果。

1. 师:请大家仔细阅读问题:“同学们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紧接着安排如下:

(1)小组分工:5~6人一组,组长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做出示意图,然后一起讨论解题方法,对于不同的解题意见,组织学生集中讨论。

(2)进行解题: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有的学生认为直接100÷5=20(棵),这个公式本身不错,但是应该用到现实情境中,很明显适用条件不符,因为这种计算方式很明显意味着将100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多少,测算的是距离,而非端点的树的数量,所以计算方式存在错误。然后又有学生尝试,首先计算20m,然后再计算100m的情况,如20÷5=4,再4×5=20(棵),学生删繁就简的思路是对的,先计算简单的,再转接到较难的知识点上,但是在本题目中这样的计算方式其实与第一种没有差别,都计算的是间距,而非端点数量。

(3)数据汇总:将得到的每组数据取平均值扫码填入在线文档中。

(4)观察交流:观察全班数据,教师发现学生较普遍地存在以上的问题,对知识运用的情景不太了解,同时对于数学计算的生活含义认知有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文本时的“数学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问题的生活表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在理解与表达数学问题上的重要性。

2. 师:看来大家对实验要求不是很理解。那为了更好地进行计算,接下来我们通过信息化平台来进一步了解该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式,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接下来教师请学生观察大屏幕,利用动态课件向学生展示该问题的关键点和动态的理解。教师圈出“100m、隔、5m、两端”这些关键词,然后带领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的形式一一理解其准确含义。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总体展示该问題的思考思路,即:先算出100m中有多少个5m的间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两端都种树,那么就是说最终的间距数要加1,这样才得出种树的数量,因为树是种在端点上的。最后让学生自行计算,得出正确结论后进行经验总结,加强自身对该知识点类型的认知以及对数学语言含义的探索欲望,增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体验的联系,在学习实践中增强数学学科素养。

(二)利用课外学习活动,增强数学语言实践

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时,我们发现在生活中三角形、四边形与多边形的运用非常广泛,这样的好处就是学生更容易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便于理解和进行实践。但缺点在于学生容易滋生一种眼高手低的心态,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处知识时,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和任务性元素,使学生既有轻松学习的心态,又可以保持一定的专注力与责任意识。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板书,将丰富的多边形类型展示出来,然后每一种典型多边形,给定一个典型例题,使学生充分阅读例题,说出自己的理解以及正确的计算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桌之间结成“学习对子”,相互探讨多边形的特点、周长、面积的内容。

1. 设计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是一种系统性和集中性的使学生逐步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点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单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学习内容。比如在本课例中,教师制定学习任务:①观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然后尝试总结其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②思考并解决问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田,它的底是250m,高是84m,共收小麦14.7t。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

2. 组织参与课堂活动

在正式上课时引导学生思考“用木条做一个长方形框,长18cm,宽15cm,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有变化么?”在小组合作、互动探究中,学生畅所欲言、诉说己见,攻克教学重、难点,掌握不同情境下多边形的周长、面积的变化规律。

3. 进行课后巩固实践

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课后也需要巩固和提升,尤其是数学语言的学习,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动嘴、多动手、多思考,进而明白数学语言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个过程既是学生提升动手实践能力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认知和分解练习的过程,既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语言的运用意识,又能够帮助学生联系生活情景,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三)关注学生实际学情,实施教学一体评价

教师可以倾听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从学生的视角来引导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受。接着,教师也需要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学生共享,激发学生对教师的阅读体验进行评论,表达学生的真实观点,并给出有益的建议。当教师与学生的观念产生冲突时,学生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相互沟通、探讨,互相提供观点和建议,直至学生形成共识,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共同提升与进步。

1. 关注学生学情,实施精准评价

评价的质量高低取决于评价方法的选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两个方面。首先,需要关注学生的表现,看学生是否能投入学习中,是真正的阅读还是只停留在表面;其次,需要考虑学生是否可以在课后的时间里主动去阅读,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需要在课后的时间里进行额外的阅读,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且弥补课堂时间短、教科书内容数量有限的缺陷。

2. 尊重学生思维,实施情境评价

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参考学生的经历来审视学生的回答,而不是直接否定。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思考模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合适的答案,并且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准确的指导,以便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

3. 链接“教、学”过程,进行师生评价

教学活动涉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以便充分利用教师的指导功能,并强调学生的核心角色。只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师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水平。

总的来说,对小学中高段的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规范化,以及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技巧,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深度理解数学知识具有至关重要且无法被轻易忽略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技巧,这是一项需要长时间投入的任务,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付出并且保持恒心。特别是教师,应该积极示范,充分利用自己的组织领导才能,耐心地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数学知识,给予学生使用数学的实际经验,使学生在数学课程中勇于、熟练、热衷于表述,最终拓宽学生的数学思考,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述技巧,并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唐子砚.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22.

[2]蒋文亭.基于小学中高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2(09).

[3]時艳.运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语言的运用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6).

[4]李冬丽.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8(09).

猜你喜欢
数学语言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学好数学,从数学语言开始
浅谈培养高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策略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