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泽南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后作业是一项重要的活动。目前的课后作业基本为习题练习的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后作业需要巩固当天课堂学习的物理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和责任。实践作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课外知识进行延伸。文章以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为例,提出基于“新课标”的课后实践作业设计。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实践作业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业是每个学科教学环节中必备的环节,设计的初衷是巩固对当天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但长期以来,物理作业大多数都是以习题类作业为主,并且大多数的习题来源都是取自现成的教辅资料或是网上翻找的试题,这种作业便于布置,也与考试方式相对应,通过反复刷题等方式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物理观念,锻炼科学思维。但随着布置次数的增多,学生会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而且部分题目由于题目字数多,综合性强,使得中下层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产生害怕学习的心理,这样学生既不能夯实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也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更容易导致学生养成不认真解题的坏习惯。近年来的中考题中出现练习实际的情景类试题越来越多,单纯通过习题类作业的重复性练习,难以培养学生解决这类题目的能力。
物理来自于生活,为此,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除了必需的习题性练习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真实情景或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难题,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主动地去理解知识,并且由于生活中的情景往往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和概念,因此学生在解决前需要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整合,理清其中的关系和影响。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有效地将知识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由此可见,物理实践作业能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思维能力,有效落实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初中物理实践作业设计
初中物理实践作业,指的是教师将课堂上不方便演示的实验或者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通过设问或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主要形式有物理作品制作、探究性实验、社会调查等。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为例,从以下几方面设计实践作业:
(一)设计小制作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做中学”“用中学”,教师要努力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动作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小制作侧重于动手,操作技能是控制自己操作动作执行的经验,是通过练习而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一种合乎法则的随意行动方式。
由于作品是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制作,学生不仅会获得成就感,而且能有效消除对物理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制作过程当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在克服困难的时候能培养学生独自思考解决问题的技巧,也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杠杆”后,学生已经掌握了杠杆的定义以及平衡条件,可以结合书本例题设计以下作业:自制一个杠杆,并用量程为0~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袋棉被的质量。
由于在书本上出现了一名物理老师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大象的质量,学生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因此可以安排学生周末在家进行验证,学生已经积累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杠杆力臂的测量以及计算,所以学生只要材料准备妥当,很容易完成该制作。学生通过回顾知识点,知道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因此在测量过程中知道让杠杆水平静止,同时,在测量过程中学生也复习了刻度尺的使用,巩固了估读等知识点。在测量结束后,为了求得棉被的质量,学生也需要回顾杠杆的平衡条件公式(F1L1=F2L2)和重力公式(G=mg),学生在计算以及单位换算方面也得到了锻炼和加强。该实践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有利于建立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二)设计查阅资料、书写调查报告等作业,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新课标”指出,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物理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要素,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形成物理观念、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和培养探究能力过程中逐步渗透。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后作业中,创设能培养科学态度的生活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作业1:学生在学习完杠杆和滑轮后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后实践作业:中国古代有什么器械使用到了杠杆和滑轮?简单机械在古代出现为人类文明进步做了哪些贡献?请用小论文的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在完成此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对古代简单机械的发展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中华民族在科技发展的辉煌,知道简单机械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真切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作业2:学生在全章内容结束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实践作业:根据本章所学知识点,请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中具有哪些简单机械?不同种类的自行车的机械效率有什么不同?
自行车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曾使用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自行车的构造,并且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科學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具有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三)设计家庭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物理的学习中,能发现并提出物理问题,并根据已有经验做出相关猜想和假设,制定简单的实验方案,最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在“滑轮”这一章节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也会让学生探究滑轮组的特点,但是由于器材和设备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对于滑轮组特点的了解只能停留在两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面对新的情景和新的滑轮组时往往不能理解导致失分。
这时可以布置如下课后实践作业:自制滑轮并自行进行组装,尝试利用滑轮组进行物品的搬运,自行设计表格,探究不同组合方式的特点。
学生在课堂上已经积累了滑轮组的组装方式以及滑轮组省力和费距离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也有看到过搬运工利用滑轮组进行物品搬运的经验。所以,学生只要会使用控制变量法,就能得到清晰的實验数据。因此,该实践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对初中物理中重要且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滑轮组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省力和费距离的情况,从而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入,遇到新的情景时能够从容应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
三、总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需要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等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实践作业就是将社会生活、生产中的真实情景,现在科技前沿的问题和时事热点作为素材,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不只是对知识点的机械式背诵填写,而是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与已有知识结构进行融合构建。因此,课后实践作业是以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和任务,增强作业实施的有效性,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促使深度学习的产生,达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减负提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邢红军.初中物理高端备课[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管彦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侨生班物理教学的研究[J].物理通报,2022(07).
[3]高婷,徐勇.“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外作业的设计[J].物理教师,2022(09).
[4]梁德玲.新课标背景下例析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优化策略[J].理科爱好者,2022(06).
[*本文为广州市番禺区“十四五”规划第三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融乐课堂行动研究”(课题立项号:PY2023-JC25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