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诊断与改进的实践与对策

2024-05-27 06:28李永明韩伏媚
科技风 2024年13期
关键词:诊断与改进学前教育

李永明 韩伏媚

摘 要:通过调研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人才培养情况,诊断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师资团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诊断与改进;实践与对策

为了诊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不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专业毕业生就业报告为依据,结合专业调研情况,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诊断与改进分析。

一、专业现状

(一)培养目标

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行业是第三产业教育服务业,主要职业是托幼园所教师、保育员。毕业生在私立民办幼儿园工作的比例占64%,通过对就业岗位调研发现,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是托幼园所教师、保育员等,也有部分毕业生从事育婴师等工作。

(二)課程设置

在对专业课程重要度和满意度调研中,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认可度不高,其学习满意度也较低。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需要组织实施与指导幼儿园活动,对幼儿行为观察、与家长沟通交流、班级管理与建设、游戏设计与实践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而高职学生相应能力还需提高;而保育员需要托幼园所幼儿保育、幼儿照护服务等工作,需要一定的医护卫生与保健知识与技能,又是学前学生所欠缺的。综合分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根据岗位需求进行必要的优化。

(三)培养模式

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共教、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反映,毕业学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满意度略低,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专业能力欠缺、实践教学不足等方面,学校所学内容难以适应托幼机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四)师资队伍

据调查,学前教育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545人,专任教师45人,师生比例为1∶34,博士1人,硕士28人,39人有师范院校学习经历,教学经验丰富,托幼园所兼职教师2人,拥有幼儿园工作经历的双师型实践性教师匮乏,教师团队托幼行业实践经验整体不足。

二、专业诊断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当前,托幼园所行业大部分是民办私营园,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已达到55%,但公办园所数量还比较少,普惠性幼儿园已占全部幼儿园的比例为85%。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岗位,学生的就业基本符合这个目标定位。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这和大部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雷同,培养目标定位较为宽泛、模糊、不明确,导致自身特色体现不明显。将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幼儿园保教教师,忽视了其他职业发展可能,如幼儿教学软件设计人员、家园互动主题开发人员等,不益于培养个性化、多元化人才,很难适应未来智慧教育发展的趋势。

总体来看,随着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需要根据市场和未来教育的发展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课程设置较陈旧

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有差距,如开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与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密切关联的行业标准课程内容欠缺,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与家长沟通技巧、与教师交流合作能力、儿童行为观察技能等岗位辅助的课程内容不足。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不够优化,当前专业课程设置适应以课程游戏化、生活化等理念为引领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步伐需进一步加快。

课程内容陈旧,传统课程设置以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和艺术技能内容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而跨学科培养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智慧教育课程内容涉及较少。通过调研发现,很多托幼园所科学教师缺口较大,利用乐高机器人、幼儿编程等课程资源组织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的师资欠缺。了解幼儿园最新先进课程理念和教学资源,培养其科学素质,课程内容改革与时俱进,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艺术技能的同时,多接触托幼行业科技方面的知识和实践,这样培养的人才更符合托幼市场需求。

课程实施脱离实践环节,专业课程设置形式上全面丰富,但实施过程中出现断层。如美术专业课程,安排在前三个学期,且内容有儿童画、手工制作等,但访谈反映,具体实施是每学期按素描、色彩、国画、版画等模块开设,尽管开设时间较长,但还没深入学习便切换到下个模块,这样就导致学生专业美术技能不能集中学习和实训。专业艺术技能课程所占比重较大,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分散且无侧重,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深入,实践技能训练不扎实,如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游戏实践指导、幼儿活动设计指导等能力,导致实际发展与预期目标之间有一定距离。

(三)培养模式较滞后

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人才培养满意度略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教师教学方式仍以传统教师讲授为主,优秀幼儿园教师讲座报告比较少。访谈获悉,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理论掌握不扎实,艺术技能方面缺口也大,讲故事还可以,但儿歌弹唱、手工简笔画和幼儿舞蹈等方面感觉相差很多,毕业生刚入职时就发现幼儿教学艺术技能欠缺,遇矛盾纠纷时与家长沟通存在困难,独立设计并实施幼儿主题教学活动有难度等。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优化,学生专业能力有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托幼机构教师岗位能力要求仍有差距,以基于托幼园所真实工作情境培养适应其工作岗位要求人才的措施需进一步加强。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校内专业课程实践基地缺乏和使用效率较低,校园合作共建平台不足,直接影响学生实践技能实训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仍以传统教师讲授方式为主,不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实践技能。因此,实践能提高知识掌握趣味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探索课堂教学多种体验式教学方式,实施项目化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分析等,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获得实践经验,增加了掌握知识的有效性。

(四)双师团队较薄弱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专任教师主要是长期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和艺术技能教学,知识和技能讲授与托幼园所实践现状有差距。学前教育教师专业素质要求既能熟练讲解教育理论知识,又能实践指导幼儿园活动教学技能。因此,打造一支掌握托幼行业职业标准、熟悉托幼园所岗位工作内容和具备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式以传统理论讲授和技能示范教学为主,教师自身教学理论水平和艺术专业技能比较扎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就业面向是一线托幼机构教学和保育,鉴于此,除掌握丰富理论知识和过硬艺术技能外,具备幼儿园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显得格外重要。实践性双师型教师短缺严重影响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如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等内容的情境教学缺失,影响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和学习发展。

三、专业改进

(一)改革培养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人才培养目标具体细化,专业素质表述应尽量具体详细,同时结合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培养服务地方特色发展的托幼专业人才,如定位为培养适应该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如高素质幼儿教师、保育员等,依据不同类型职业的特点培养对应职业岗位需求人才。此外,培养目标定位要突出专业技能特色,如艺术技能、幼儿活动设计与指导技能、班级建设与管理、教学实施技能等,更要体现幼儿教师职业岗位能力标准所要求的实践能力。

根据幼教师资岗位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幼儿园真实工作情景与课程体系设置有机结合。立足学校自身实际办学条件和水平,从专业办学理念、特色发展方面出发,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利用地方综合性职业院校资源优势,增开交叉性学科选修课程,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顺应社会发展需要。

在智慧教育发展背景下,家园智能共育、托幼教育平台及APP等搭建,跨领域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备受青睐,加强幼教游戏、编程、机器人等方面研究、合作及运用,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编程及数码等能力引导幼儿游戏和活动,进一步拓宽其就业渠道。

(二)重构课程体系

合理设置课程,优化课程内容。分析托幼机构典型工作岗位能力,分解人才培养知识和能力要求,明确专业核心能力,依据托幼园所教学活动组织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与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教师资格证等考核内容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的专业素质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加强培养幼儿教师知识和技能的适应性。

把实践课程实施落到实处,开齐开足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的同时,技能环节实践适宜且持续连贯,通过教学模拟将其熟练化,以保证专业能力的学习和强化效果。优化课程结构,精减课程重复内容、整合课程相似内容,删减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健美操等课程,将单独的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内容融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课程中,以此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根据学前儿童常规活动领域,将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和实践课按不同主题进行重新整合,从幼儿教师岗位能力需求出发更好地统整学科专业课程和艺术专业技能课程,将音乐、舞蹈等专业技能融入模拟幼儿园实际情境活动中,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学前教育协同情境合作实践模式。

结合当下发展新环境,依据托幼领域岗位能力需求,在掌握幼教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如何在学前教育领域运用数字技术。因此,智慧教育背景下需要尝试增加或融入幼儿编程、机器人、VR等数字科技类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能力,这样才能培养适应未来托幼行业趣味编程、机器人辅助教学等发展所需专业人才。在课程组织上,将电子类创课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声乐及乐理视唱等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表达和创新创作的能力;将艺术创意类APP运用于幼儿美术课程教学中,创造性结合美术教育与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多元人才培养,提升学生专业艺术素养能力。

(三)创新培养模式

完善“校园融合、知行并进”人才培养模式。“校园融合”即将托幼机构工作任务融入日常教学内容、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标准、将幼儿教师技能标准融入专业课程考核、将托幼机构文化融入学校校园文化;“知行并进”即知识与技能培养并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渗透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学前职业工作岗位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能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校园合作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首先,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实施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技能课程实践教学训练;其次,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同时穿插观摩见习校外实习基地,了解并体验幼儿园工作环境与流程;最后,在前两段基础上,学生赴校外实践基地顶岗实习,完成实习任务和毕业设计等,以此形成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实践教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定期走访托幼园所,了解托幼机构学前儿童日常活动情境,主动参与幼儿活动并与幼儿园教师交流,将实践收获反哺课程教学。根据实地需求,选择、组织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运用游戏等教学方法,融合模拟仿真、情境创设、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且创造性地完成体验式学习。

加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可以与早教专业、医护专业联合共建幼儿照护、卫生保健类实训基地,提高实践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安排不同专业学生使用学前教育专业现有实训室。在未来工作岗位需求的实践环境下,并配有专业教师指导学前学生日常模拟情境活动,这样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有效培养。

(四)加强团队建设

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更新教学理念。掌握专业学科发展最新动态,通过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夯实专业理论知识,加强实践技能,在师生交流互动的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做到真正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专业知识及技能。全员开展实践教学能力培训,专业所有授课教师轮流交替承担理论与实训教学任务,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技能培训成为常态。落实教师赴托幼园所实践制度,指导学生见习和实习等,更新教师专业实践知识,与托幼园所共同开展教科研课题研究,将其成果运用于专业教学实践。加大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适当引进实践性双师型教师扩充兼职教师队伍,聘请托幼行业优秀专家和托幼机构带头人承担日常教学任务,运用其扎实实践经验和业务技能指导学生技能实训,有利于提高校内教学团队的整体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迎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5558.

[2]高虹.对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125127.

[3]高闰青.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7):122127.

[4]裴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实践教学价值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203204.

[5]胡秋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3.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2年度课题(项目编号:2022SZX441);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1WJYY017)

作者简介:李永明(1984— )男,漢族,山西晋中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诊断与改进学前教育
高职院校如何做专业诊断与改进
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研究
诊断与改进:职业学校提升质量的内生动力
中职校内专业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初探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析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