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道德调节优化理路研究”(20AKS017)。
[作者简介]刘泽峰,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共临沂市委党校特聘研究员,100091。
[摘 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列宁论述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战略和策略等问题的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在该著作中,列宁基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客观现实的分析,对“左派”共产党人否定党的领导、漠视党的纪律、忽视群众工作等幼稚病典型症候进行了深刻批判。在此基础上,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出发,进一步阐明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党的纪律的丰富内涵、指明了群众工作的实践路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产生了深远历史影响。当前,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任务、新挑战,要善于从列宁的这些重要论述和思想中汲取智慧,做到始终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持之以恒推进党的纪律建设,走好走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关键词]《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71(2024)02-0050-07
列宁写于1920年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这一经典著作,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下,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呈现出崭新生机,但是受到主客观诸多要素的影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呈现出一种不良倾向,即“左”倾思潮。特别是在以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成长起来的共产党人,在党的建设方面出现了否定政党领导、漠视党的纪律、忽视群众工作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由此呈现出高涨的革命形势和薄弱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之间的鲜明矛盾。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深化对这一矛盾的认识、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而巩固无产阶级政党力量、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列宁撰写了这一著作。在此著作中,列宁立足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在经验总结和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在21世纪的今天,虽然距离列宁成书的时代已过百年,各方面形势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但是列宁这一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核对于新时代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加以认真回顾和深入学习。
一、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错误思潮的批判
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这一著作中,列宁通过对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势的深入观察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情况的深入分析,指出了当时“左派”共产党人存在的幼稚病的几个突出症候,即对政党领导的否定、对党的纪律的忽视、对群众工作的错误认识等,并对此做出了深刻批判。
(一) 对否定政党领导问题的批判
伴随着第二国际的破产,在当时的国际社会包括国际共产主义内部出现了一些竭力鼓吹极端民主化、站台无政府主义的思潮和声音,这些思潮和声音要求取消政党、摧毁政党,对政党的存在价值及其合法性等予以一味否定,这不仅造成了共产主义阵营内部思想的混乱,更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列宁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并对这些错误思潮和声音做出了深刻批判。列宁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那些否定政党的思想和言行是极其荒谬并且有害的。列宁立足人类社会发展基本现实,指出“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1]151。在这里,列宁进一步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政党的基本观点,即认为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所以不能将政党和阶级截然对立起来。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政党的存在从根本上是服务于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如果不顾这种需要,一味否定政党,那最终“就是反对派得到的结果”[1]154,意味着完全解除了无产阶级的武装,并对资产阶级产生实际的收益,最终的严重后果将是“必然断送无产阶级的任何革命运动”[1]154。列宁在批判这种错误思潮的同时,还以德国为例,对于这种错误思潮产生的深层原因做出深刻剖析,他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人缺乏对当时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无法形成对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社会前进是一个分阶段进行的长期性过程的正确认识。所以,列宁指出:“从共产主义的观点看来,否定政党就意味着从资本主义崩溃的前夜(在德国)跳到共产主义的最高阶段而不是进到它的低级阶段和中级阶段。”[1]154这虽然是一个美好的期待,但是却缺乏现实可行性,因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还有一个阶段性、长期的过程,即无产阶级专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资产阶级的反对力量依旧强大,各方面的不和谐声音依旧复杂,阶级斗争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这就从根本上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即无产阶级政党来进行领导,以此“使无产阶级能够正确地、有效地、胜利地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而这正是它的主要作用)”[1]154。
与此同时,列宁还进一步批判了德国“左派”共产党人否定党的领袖的问题。在列宁看来,党的领袖是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条件,他对德国“左派”共产党人提出的“打倒”那些背叛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机会主义者“领袖”的言行表示了肯定,但是他又进一步提出,绝不能因为这些背叛的机会主义者的存在,而从根本上将政党与阶级、群众与领袖对立,这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极为有害。列宁尖锐地指出,一些人打着“打倒领袖”的幌子,“实际上竟把一些胡说八道、满口谬论的新领袖拉出来代替那些对普通事物还能持常人見解的老领袖”[1]153。如果任由这种错误思潮发展,最终将会小错铸成大错,给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 对忽视党的纪律问题的批判
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受到主客观多重因素的影响,忽视政党纪律建设的重要性,甚至直接反对建设一个纪律严明的政党,成为当时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的一个突出症候。在当时的“左派”那里,其所宣扬和追求的不是组织的严密性和纪律的严格性,相反,他们在盲目追求或鼓吹所谓绝对的民主和完全的自治,推崇通过自发的组织形式来开展无产阶级运动,甚至有人提出直接以建立工人联合会的形式取代党的领导。面对这些幼稚而可笑的问题,列宁旗帜鲜明地指出“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1]135。面对“左派”对于党的纪律性的忽视,列宁一针见血地从经济社会深层次剖析了其根本成因。在列宁看来,一方面,小而分散的经济属性使小生产者备受压榨和剥削,进而导致其生发出极端的革命性。但是,这种革命性却带有先天的动摇不定的本性,很难真正转化为纪律严明、坚强有力的组织。另一方面,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渡阶段,而在这个阶段即便阶级已经消失,但是代表相关阶级的思潮却仍会长期存在,相关势力会“用小资产阶级的自发势力从各方面来包围无产阶级,浸染无产阶级,腐蚀无产阶级,经常使小资产阶级的懦弱性、涣散性、个人主义以及由狂热转为灰心等旧病在无产阶级内部复发起来”[1]154。所以,在这些思想和行为的浸染和攻击下,一些无产阶级也表现出了小资产阶级的那种“散漫、动摇、不能坚持、不能团结、不能步调一致”[1]154。面对这些突出的问题,“左派”们一方面缺乏自我改造和自我超越的勇气和动力,另一方面却又不愿意放弃通过这些过程所能获得的对自身有利的东西。所以他们才会出现打着为工人阶级和共产主义事业效力的旗号,以所谓民主和自由的名义,去鼓吹和追求一种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或状态,而这最终将对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事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资产阶级却会大有裨益,即列宁所指出的“谁哪怕是把无产阶级政党的铁的纪律稍微弱一点……那他事实上就是在帮助资产阶级来反对无产阶级”[1]155。
(三) 对群众工作错误认知的批判
一方面,列寧对“左派”共产党人曲解党群关系,甚至制造党群对立的问题进行了严厉批判。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无产阶级政党和群众运动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受到主客观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少“左派”共产党人对于党群关系问题产生了错误的认知。例如:德国“左派”共产党甚至直接发出了“是党专政还是阶级专政?是领袖专政(领袖的党)还是群众专政(群众的党)?”[1]151这样的疑问。这无疑是在主观上制造一种党的领袖和群众之间、政党与阶级之间的对立,严重不利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为此,列宁直截了当地指出这种错误的思想认知是极为荒唐和愚蠢可笑的。在此基础上,列宁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深刻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1]151,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群众、阶级、政党以及党的领袖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根本上否定了“左派”共产党人的错误认知。在此基础上,列宁还深刻剖析了这些错误认知的成因,列宁认为,“左派”共产党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错误思想,一是因为快速变化的革命形势导致党很难通过正常的选举来产生新领导,取而代之的是任命、推荐等形式,导致很多人内心和思想产生混乱与不解;二是认为“左派”共产党人出于所谓的追求时髦就粗暴地使用群众、领袖这些概念,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不同社会结构中这些概念的关系和区别。
另一方面,列宁还对“左派”共产党人错误的群众工作方法进行了严厉批判。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德国“左派”共产党人提出了拒绝参加资产阶级议会和反动工会的主张,但是列宁认为这不仅不合时宜,并且“狂妄到了可笑的地步,而且显然是错误的”[1]165。列宁指出,虽然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来看,资本主义议会制必将终结,但是达到完全终结的那种状态仍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所以不能过于理想化地“把自己的愿望,把自己思想上政治上的态度,当作了客观现实”[1]167。如果一味地用这种主观期待来取代客观事实,那么最终的结果无疑是人为地在党和人民之间建立起了高墙和阻碍。所以列宁告诫广大“左派”共产党人要善于利用好资产阶级议会,并深入到他们内部,以此来不断地影响和启发广大底层民众,更好地团结无产阶级。针对“左派”共产党人拒绝参加“反动工会”的主张,列宁也明确指出这是一种不可宽恕的愚蠢行为。列宁强调“不在反动工会里工作,就等于抛开那些还不够十分成熟的或落后的工人群众,听凭他们接受反动领袖、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工人贵族或‘资产阶级化了的工人(参看恩格斯1858年写给马克思的论英国工人的信)的影响”[1]162,由此造成的后果,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来说将是十分不利的。
二、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科学阐释
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这一著作当中,列宁不仅仅对当时“左派”共产党人存在的幼稚病突出症候进行了深刻批判和剖析,同时坚持历史、理论、实践相结合,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做出了进一步科学阐释,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革命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
(一) 阐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
第一,面对共产主义运动中“左派”出现的否定党的领导,甚至鼓吹绝对自治的严重错误倾向,列宁在予以坚决批判的基础上,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分析社会现实,进一步阐释了党的领导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列宁认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还有一个长期过渡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所实行的无产阶级专政仍然会面对十分严峻复杂的反动势力的抵抗,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仍然面临多元的困难和挑战。要想在这个过程中取得最终胜利,从根本上离不开一个无产阶级先锋组织,也就是离不开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开展与传统和反动势力的斗争。列宁强调“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一切正直的人们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这种斗争是不可能的”[1]155。此外,列宁还高度重视党对苏维埃代表大会、非党工农代表会议、工会等机构组织的集中统一领导,认为只有坚持党对一切无产阶级组织的领导,才能更好地推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
第二,列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深刻揭示了政党和阶级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阐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列宁基于对俄国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具体实际,深刻阐明:党是无产阶级政治力量当中具有根本性的领导力量,从本质上讲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集中代表。列宁同时还以工会为例,指出“工会形式上是一种非党的组织,而实际上大多数工会的领导机构……都由共产党员组成,执行党的一切指示。……阶级专政就是通过这个机构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1]157158。概言之,工会作为一个非党组织,恰恰是因为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有了对党的指示的坚决执行,才能够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有力依托,生动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进一步彰显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
第三,列宁深刻揭示领袖、政党、阶级、群众间的相互关系,阐明领袖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条件。共产党人如果“不学会把领袖和阶级、领袖和群众结成一个整体,结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它便不配拥有这种称号”[1]160。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广大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致力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发挥着根本领导作用,而无产阶级政党又从根本上离不开职业革命家队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只有这样,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才能顺利前进。所以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并不排斥伟大领袖人物发挥特殊的作用。与此同时,列宁还指出要通过全面的考验来造就“可以信赖的、久经考验的和享有威望的好领袖”[1]174。
(二) 揭示党的纪律建设的丰富内涵
第一,列宁指出党的纪律是一种“自觉的纪律”,而非来自强迫。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而言,拥有铁一般的纪律是推动党的建设和革命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对于纪律本身而言,如果仅仅依靠强制力实施而缺乏个体的自觉践行,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取得效果,但是往往难以长期为继,甚至容易在党内导致集权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滋生。所以列宁很早便提出,“行动一致,讨论和批评自由——这就是我们明确的看法。只有这样的纪律才是先进阶级民主主义政党所应有的纪律”[2]。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列宁进一步強调,俄国布尔什维克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纪律建设成果并取得革命重要成果,根本上“是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和他对革命的忠诚,是靠他的坚韧不拔、自我牺牲和英雄气概”[1]136。正是基于这个认识,列宁在强调政党纪律的时候,一方面强调以‘行动一致来使党组织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一方面以批评和讨论自由来保持党的机体活力[3]。
第二,列宁指出党的纪律并非凭空产生,而是要在不断的社会历史实践中锤炼和养成的。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所以能够获得严明的纪律,一方面是基于“革命理论的正确性”[1]136,个体在自觉信赖与追随当中,主动让渡自己的权利甚至生命,进而化为铁一般的纪律和愿意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另一方面是源于社会化大生产所产生的经济和阶级基础,源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革命形势和社会历史需要。正如列宁在总结布尔什维克成功原因时指出的那样,“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在这样一个短短的时期内,集中了现代社会一切阶级进行斗争的如此丰富的形式、特色和方法”[1]137,正是在这种艰苦卓绝的历史背景和斗争环境下,布尔什维克极严明的纪律得以生成。
第三,列宁指出党要建立起铁的纪律,必须实行正确的政治领导,并“同真正群众性的和真正革命的运动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1]136。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政党铁一般的纪律要想得到长期有效的检验、维持和加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先锋队即无产阶级政党本身的政治觉悟和对于党的忠诚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善于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包括无产阶级也包括非无产阶级的群众打成一片,同时还需要实行正确的政治领导、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和正确的政治策略,并且这种领导、战略和策略能够得到广大劳动群众的真实理解、认可和追随。也就是说党的纪律的制定和执行,必须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不同的具体的历史实际出发,接受人民监督、接受历史检验,以此来锤炼起真正经得住历史考验、人民衷心拥护、拥有铁一般纪律的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
(三) 指出党的群众工作的科学路径
群众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核心要义之一。列宁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了列宁的群众观,为无产阶级政党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这一点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这一著作当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第一,列宁突出强调了群众和群众工作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列宁在深刻批判“左派”共产党人过分依靠无产阶级先锋队却漠视群众和群众工作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在革命事业尚未取得根本胜利之前,“单靠先锋队是不能胜利的”[1]201。在列宁看来,当无产阶级先锋队还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直接拥护和支持,哪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还未能保持“善意的中立”并且完全不会去支持反动派的情况下,让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去进行独自的决战,这“不仅是愚蠢,而且是犯罪”[1]201。所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以及最终胜利的取得,能否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正认同和广泛支持是决定性条件之一。无产阶级政党的存在并不是要去取得群众的历史地位,而是要以先锋队作用的有效发挥,教育、引导、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团结奋斗。为此,列宁在此著作中做出了“哪里有群众,就一定到哪里工作”[1]163的重要论断和指示。
第二,列宁指出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和方法开展好群众工作。一是要切实做好对于群众的理论宣传和教育工作。列宁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全部任务,就是要善于说服落后分子,善于在他们中间进行工作”[1]163。列宁在明确理论灌输和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理论灌输和教育并不是将教条主义的东西机械地强加给群众,而是要借助灵活有效的手段使群众真正认可党的理论。二是要准确把握并利用敌人弱点来启发和动员群众。列宁指出要“抓住资产阶级说过的话,利用资产阶级设立的机构,利用它规定的选举以及它向人民发出的号召”,让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认识到资产阶级敌人的反动性和最终走向消亡的历史必然性,以此来进一步了解无产阶级政党、认同无产阶级政党。三是要根据境遇和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群众工作的策略与方法。列宁强调,共产党人的责任就是要“掌握一切形式,学会以最快的速度用一种形式去补充另一种形式,用一种形式去代替另一种形式”[1]211,以此来更好地满足不同时空环境和不同社会历史发展条件下群众工作的需要、更好地满足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列宁指出党要利用一切机会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群众力量。列宁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开展过程中,要想战胜更加强大的敌人、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不仅要充分动员、组织广大无产阶级和普通劳动群众,还要形成广泛的革命同盟,建立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列宁一方面反复强调要发挥好工会在联系群众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仅仅依靠工会还不够,还要创造新的机构和组织来了解群众、深入群众。为此,列宁指出“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可能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不可靠的、有条件的”[1]180。在此基础上,列宁进一步指出共产党人要不怕一切牺牲,努力克服各种极大的障碍,充分利用包括机关、社团和协会等在内的各种无产阶级或半无产阶级的群众组织,来“有步骤地、顽强地、坚定地、耐心地进行宣传和鼓动”[1]163,以此来不断提升更广泛的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获得更加广泛的爱戴和支持。与此同时,列宁还强调要结合不同阶层群众的实际情况,在保持好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基础上采取灵活的妥协和让步措施,以此来争取和利用好哪怕是“暂时的同路人”,以此来减少无产阶级革命进程中的阻力和无谓的牺牲。
三、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蕴含的党建思想的当代启示
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这一重要著作中,列宁对“左派”共产党人幼稚病的突出症候做出了深刻批判,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做出了科学阐释,对此后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虽然距离列宁该著作发表时间已逾百年,人类社会历史环境同列宁时期相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新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同样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重温这部著作,深刻领悟和把握其蕴含的党建思想科学内涵,对于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征程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4]48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从列宁所处的历史时代到21世纪的今天,历史和现实、国内与国际的广泛实践反复证明,无产阶级革命、建设、发展各项事业要想取得新的不断的胜利,从根本上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领导。这一点在我国近代以来百余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得到了更加生动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4]477。百年来,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4]479480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只有始终坚持并不断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根本性作用的发挥更好地凝聚合力、更好地谋篇布局、更好地深化改革、更好地战胜困难、更好地开展斗争,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第二,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船重千钧,掌舵一人。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这一著作对于阶级、政党、群众、领袖之间关系的深刻论述告诉我们,一个政党的发展壮大以及他所领导的事业的发展进步,从根本上离不开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先锋人物的领导,而在这些被选举出来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先锋人物当中,又从根本上离不开杰出代表来作为核心领袖。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全党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根本上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最根本上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和科学指引。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挑战时有发生,在这种背景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需要进一步深化领袖意识,忠诚领袖、爱戴领袖,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科学的思想指引廓清思想迷雾、以坚强的领导核心确保波澜不惊,真正以实际行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敢于同一切攻击党的领袖、损害领袖权威的错误言行做坚决斗争。
(二) 持之以恒地推进党的纪律建设
第一,以党的严明纪律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的重要论述告诉我们,有了铁一般的纪律,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取得扎實成效,同样也只有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铁一般的纪律才能贯穿党自身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所以,新时代做好党的纪律建设,必须从根本上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在一体化推进中不断提升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水平。为此,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必须从坚定广大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着手,从政治上根本解决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和执行的思想源头问题及价值旨归,以全面从严的纪律要求推动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着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推动全党上下能够如钢铁般团结,确保全党上下政令贯通、令行禁止;必须坚持整体性思维,坚持从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的五项基本要求出发,统筹推进党性党风党纪建设、统筹推进纪检监察建设、统筹推进党纪国法建设,不断强化监督执纪执法权威,为加强和完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培育优良政治生态。
第二,一刻不停地抓好监督执纪和反腐败斗争。以全面从严的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一刻不停地抓好监督执纪和反腐败斗争,既是我们党的宝贵历史经验总结,也是新时代提升党的建设水平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切实做好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形成对权力的正确认知和对党纪国法的自觉敬畏;二是要做到日常和长期相结合、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相结合,综合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充分发挥好巡视监督的“利剑”作用,真正将共产党人铁一般的纪律落到实处;三是要继续保持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强化系统思维,实现违法违纪问题的系统化治理;四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长期有效地实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进一步优化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五是要继续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继续“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5]549,不断开辟自我革命的新境界,以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进社会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强的保证。
(三) 走好走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一步阐释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强调无产阶级政党一切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离不开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一经诞生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锻造出了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6]122,“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6]123。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愈发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我们党要想从根本上摆脱掉“四种危险”、经受住“四大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全面走好走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植根于自己的思想深处、贯彻到自己的行动实处。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让群众真正说得上话,防止政策制定脱离群众;要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防止工作落实脱离群众;要让群众语言真正展示力量,防止政策宣传脱离群众;要让形式主义根本减少,防止假大虚空傷害群众;要让干部提升本领技能,利用好网络等新型载体联系群众。真正以真切的感情、真实的行动做到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情为情,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以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5]138,为实现党的长期安全执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源头力量。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列宁全集:第十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罗星.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建设的话语建构——基于《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的文本考察[J].科学社会主义,2023(5):84-89.
[4]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6]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责任编辑:向 阳)
(校 对: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