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4-05-23 21:17:24戴炜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学生培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戴炜

【摘要】伴随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要求教师应立足课程特点优化教学设计,带领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从全面化视角思考、分析和解决学习问题,实现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而数学是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因此教师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推动数学教学体系的完善.本文从打造开放课堂、组织专题活动、改革教学模式等角度,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培养

在现今经济多元化社会背景下,企业人才需求不断变化,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成为社会改革与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课程教育效率的重要动力.数学不仅是中考的必考课程,还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关联,是解决实践问题的关键途径.但在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中,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严格把控课堂教学流程,教育方法单一,难以凸显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学生独立思考空间受限,阻碍了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依据具体学习情况和心智发展状况组织教学活动,合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关注学生思想活动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数学解题方法和分析思路.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当前时代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培养更多创新型技能型人才,而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础素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能改变其被动式学习状态,实现对相关问题的多元化、探究性思考,增强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并且教师会对教材中的数学概念进行系统化分析,避免出现知识理解单一化的问题,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使学生有更多自主发挥和建立客观认知的机会,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建立对数学知识的逻辑化理解,为后续质疑和验证指明方向,逐步发展学生数学模型分析与运算能力,帮助其适应学习与生活中的新情况,依托创新思维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地为国家复兴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有利于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

核心素养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教学目标,受不同教育因素的影响,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征,需在不同教育阶段循序渐进地落实.而初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较为浅显,主要依靠在小学学习中积累的内容,难以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容易出现思维固化的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有助于完善学生知识体系,高效完成数学抽象认识与逻辑推理,能推动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教师可积极转变教学引导方式,指导学生创造多种解题方式应对同一类型题目,在举一反三中提升学习效率和巩固知识,加强对数学概念的挖掘深度,促进数学思维的发散和延伸.还能在交流与互动中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感、体验感和成就感,增强自我学习意识.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的策略

2.1 打造开放课堂,给予独立思考机会

结合教育学相关理论可以明确,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是数学关键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基础环节.只有以思维发展为教学方向,全面分析创新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动力,实现对相关知识的创新理解.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打造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引导其对不同的数学知识和习题进行深入探究,逐步产生新的思想观念.在活跃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教师还需坚持平等的原则与学生开展沟通,提出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数学话题,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专注度[1].同时,还需适时引入拓展知识内容,启发学生从多维度深入剖析数学问题,使其能始终保持较强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敢于表达个人想法.

例如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例,本课主要了解平面定位的多种方法,正确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特征,学会依据点的位置写出相应坐标,观察坐标系中坐标与图形的对应关系,思考图形平移后坐标位置的变化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轴对称的相关知识与本课内容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个轴對称图形.在正式开始实践操作前,需讲解确定平面内点位置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应使用有序数对表示坐标,并深入理解图形平移方向对坐标位置的影响.随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在此环节中积极与其沟通交流,灵活设置不同的知识应用情境,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想法.确保其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状态,在开放化学习空间中有效掌握坐标变化规律.

2.2 组织专题活动,提供学习探究平台

要想真正提升数学课程教学效果,需组织不同类型的实践学习活动,提升数学练习与思考的针对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确保大纲培养要求与教育目标有效落实.相较初中阶段其他教育科目来说,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在以往教学模式下,教师极少关注学生的各种想法,只是强调对数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要求学生掌握标准化计算流程和答案,严重限制了学生探究能力与思维的发展[2].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组织创新专题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亲自验证,使其能主动探寻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推理步骤,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塑造开拓性的思维模式.同时,应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完成数学探究活动提供更多可能性,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为例,本课应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与位置关系,掌握对顶角、余角和邻补角的位置和性质,学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的证明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围绕重难点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层次化引导下逐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数学学习过程,为后续应用平行线的相关知识创造前提条件.同时,需组织“探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专题活动,利用多媒体呈现由不同大小的圆组成的图案,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图案中哪个中心圆更大,直观感受视觉错觉对观察效果的影响.并要求学生判断内错角与同旁内角的位置关系,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画图研究,在实践验证中发展创新能力.

2.3 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维发散

通过分析以往数学教学经验可以发现,传统数学教育模式通常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灌输式”方法,学生需要沿着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难以增强其学习主动性,是限制数学思维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解读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坚持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关注学生在个性特点与知识积累方面的差异,围绕多种教育因素改革教学模式[3].有效融入课后教学、实践教学与线上教学等不同形式,提升数学教学的新鲜感,拓宽学生知识理解的眼界,使学生能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同时,教师需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依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情况完善教学目标,并指导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不同生活情境中,为创新能力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例如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为例,本课主要了解正数、负数和绝对值的概念,学会用数轴反映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探索有理数加减运算法则,感受类比、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数学解题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完成备课活动,准备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的道具,摒弃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创设蔬菜商店的购物情境,由教师扮演商店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完成现场模拟活动.在此环节中,教师需分层次地向学生提出问题,面对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提出以下命题“假如拿出2元钱购买4斤一块钱1斤的黄瓜,则需要找回多少钱?”借此渗透负数的概念,降低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这样通过情境呈现的方式改革教学模式,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乏味感,拓展数学解题思路,促进课程教育质量与学习效率的同步提升.

2.4 优化教学目标,合理制定教学方案

在以往初中数学课堂中,教育目标的设置并未完全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在发展学生思维认知和实践能力方面有一定局限性,难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方案,围绕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助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成长.而且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实践解题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会从数学层面分析生活中的不同现象,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数学思维,推动数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4].

例如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为例,本课主要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与性质,理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分析两底角相等和三线合一的具体内涵,认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轴对称性,归纳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在实际教学中,为提高學生对轴对称知识的记忆效果,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教师需设计更加详细的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展示由不同图形组成的轴对称图案,在视频影像的辅助下建立立体化的知识认知,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寻解题突破口,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5 实施多元评价,推动学生积极思考

联系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可以明确,正向的评价与鼓励能增强学生上进心,为优化教学设计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而且初中学生由于生理年龄的限制,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较强,如果课堂学习状态不佳,就难以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发掘各类教学资源,不断拓展教学评价主体,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足够的空间[5].

例如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为例,本课主要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方式,学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发展符号感知和数学推理能力.在讲解本课基础知识后,教师应在大屏幕中呈现“杨辉三角”的图形,引导学生利用整式乘法的相关知识验证平方和的计算结果,并邀请学生在讲台前讲解计算方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使学生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和兴奋状态中,在积极互动中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有利于强化学生观察与交流的学习能力,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思考模式与学习习惯,建立主动吸收知识的数学学习模式.因此,教师应组织多样化的数学教育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指引学生深入理解和发散思维,实现思维品质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提高,满足“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子璇,祝丽萍.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确定与难点突破[J].内江科技,2023,44(09):130-131.

[2]余小芬,郭润,刘成龙.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原则、要素及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3(28):48-51.

[3]何则团.数字化转型下初中数学教师角色变化与发展路向[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08):126-129.

[4]张峻锦.初中数学在线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应用[J].亚太教育,2023(16):146-148.

[5]马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家长,2023(21):23-25.

猜你喜欢
学生培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高等数学教学研讨
中职新生英语教育之我见
职业·中旬(2016年9期)2016-12-22 09:04:07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8:33:30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4:38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5:36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