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探索

2024-05-20 15:16丁万锐
甘肃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定义原则高中语文

丁万锐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意识。文章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在明确整本书阅读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从构建思维导图、利用项目学习模式、调动跨媒介资源这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定义;特征;原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8—0087—04

随着教学理论的逐渐深化和教学实践的日益丰富,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急需注入新的活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中将语文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划,分为必修、选修与选择性必修,并根据语文课程结构的多样性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1]。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学习任务被安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因此,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通过引用思维导图、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强化学生的情感阅读体验,使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意识进一步得到浸润与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阅读要求。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定义与特征

1.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定义。“整本书阅读教学”主要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将整本书阅读作为教学的核心载体,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以及阅读技巧,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使学生在丰富的文学情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一方面,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既存在于课堂教学中,也延伸至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中。从根本上来说,课堂教学是实现整本书阅读的基础,它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指导和方法;而课外阅读则是这一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深入阅读。另一方面,整本书阅读教学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情况,更重视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阅读的主导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和启发者,通过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书籍,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同时与学生共同探讨阅读中的问题,促进彼此的思考和成长。

2.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征。虽然,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当前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但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和优势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特征。首先,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整体性。这一特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还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所阅读的书籍应具备完整、连贯的思想情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选择书籍到与教师、同学交流,都应被视为一个整体。此外,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评价方面,也同样体现了整体性这一特征,与传统的分数评价不同,它更侧重于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关注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而不仅仅是对于书籍内容的记忆和理解。通过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其次,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自主性。“自主性”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这一要求相适应,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主动地开展整本书阅读,而并非仅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自主性”也代表着学生的主动行为,例如在选择阅读书籍时,学生必须主动选择书籍,教师可引导学生挑选名篇经典,这些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同时,学生也必须主动进行阅读实践以及阅读分享,主动与教师、同学探讨、交流阅读中的感悟和困惑,通过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步[3]。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原则

1.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珠联璧合。知名学者顾黄初教授在阅读叶圣陶的《全书阅读》后,认为《全书阅读》所强调的并不是单纯的课外阅读,而是将课内外阅读相联系,使其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并且重视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作用。在这里顾黄初教授所提出的整本书阅读并不是指一项阅读教学环节,也并非普通的课外閱读活动,而是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中指出:“高中必修阶段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确保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之间取得平衡。”[4]因此,作为一项教学内容,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必须保持阅读习惯且满足一定的整本书阅读量,而仅靠课内阅读教学显然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所以课内阅读应结合课外阅读,共同为学生提供丰富、充足的阅读资源。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不仅要根据课本教材讲授课文内容,还要对课外整本书阅读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确保学生能够深度解读文本内容。

2.深层阅读与浅层阅读相得益彰。如今是科技高速发展时代,各种阅读平台和App的快速崛起使得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人在阅读时往往只是打发时间,文本阅读浅层化,只关注故事情节的变化和发展,不去深度解读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然而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而言,阅读过程应经历由浅入深的变化,即从浅层阅读逐渐过渡到深层阅读。例如,学生在阅读《祝福》一文时,浅层阅读状态下,学生只是了解文本的故事情节,如祥林嫂经历过几段婚姻,以及两次来到鲁四老爷家的不同表现;而深层阅读则会触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使学生从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中体会到封建社会的束缚以及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压迫。因此,浅层阅读与深层阅读是相互结合、逐层递进的,这种阅读形式,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从整本书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主题。

3.独学与群学相结合。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忽略了合作探究的重要性,而整本书阅读则打破了这一局限性。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群学的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共同阅读,学生可以围绕书籍的主题、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方面展开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课后,教师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下独立阅读,并思考书中的问题。通过独立阅读,可以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自主阅读效率和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独学与群学结合的原则,使得整本书阅读既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又注重学生的集体合作,这种阅读模式不仅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质量,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構建思维导图,精读整本书内核。“精读”是整本书阅读的关键阶段,也是引导学生从浅层阅读向深层阅读转变的重要环节。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深度的阅读思维能力,同时具备个性化的学习能力,在阅读时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而在精读阶段构建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明确阅读任务和目标,抓住整本书阅读的细节与核心,从而提高整体阅读效率。

在设计思维导图时,教师要注重整本书各章节之间的关联性,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深化对书籍内容的理解。针对各个章节的阅读任务,可以根据不同难度设计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聚焦于整本书基础信息的筛选与整理,以《乡土中国》为例,在阅读设计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把握书中的核心概念,如“礼仪”“血缘”“地缘”“法理社会”等,并将这些概念带入“现代社会”中,与“乡土社会”区别分析。之后,鼓励学生根据所了解到的基础信息,围绕核心概念构建出《乡土中国》的阅读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了一个明确的思路,每读完一个章节,学生便能简明扼要地用思维导图概括内容,从而锻炼信息获取能力。第二层次,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读完《论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两章后,教师可以设计一项总结探究型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深入阅读这两章内容,并与杨心恒的《乡土中国: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周晓虹的《乡土中国与文化研究》两篇文章作浅层对比,尝试解读不同学者对于“乡土中国”“乡土文化”“乡土社会”的不同见解。通过完成探究型任务,学生不仅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其批判性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利用项目学习模式,组织小组研读活动。项目学习模式以团队协作为基础,这与新课标所推崇的团队合作要求具有一致性。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通过思维交流与碰撞,能够激发出整本书阅读的新观点和想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小组的划分在此环节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将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为了确保研读效果,每个小组的成员数量应控制在6人以内,并且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情差异,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研读课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尊重学生的阅读观点,同时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跨越阅读难题。在初读一本书时,教师可以先介绍书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背景,并根据剧情发展划分为几个关键阶段和阅读任务,这种结构化的研读过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教师可以就阅读任务的解决效果开展小组比赛,通过辩论来体现项目的最终成果。

例如,在教授《乡土中国》一文时,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两个小组就“地缘”和“血缘”的差异以及哪个更为重要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辩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结束后以投票的方式选出两个小组作为代表队进入辩论决赛,而教师和其余学生则作为观众参与其中,从而增加学生对项目成果的参与度和关注度。虽然这些学生没有参加最终的辩论赛,但是仍然可以通过撰写文章,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礼治与法治的重要性。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提供指导,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调动跨媒介资源,促进文本深度解读。在当今时代,跨媒介阅读已经成为语文学习的新趋势,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更引领了语文学习的全新方向。在跨媒介阅读中,学生可以大量搜集和整合阅读资源,将搜索到的结果与自己的感想相结合,并最终呈现出阅读效果,这一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和表达能力,并且为后续的阅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对《祝福》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互联网搜索,查找这本小说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文献,熟悉小说的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从而提高学生初步分析小说思想主旨的能力。之后,指导学生深入探究小说的社会背景,并提出“是谁害死了祥林嫂”“你认为鲁镇的人自私冷漠吗”等一系列核心问题,以促进学生的阅读思考。最后,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与《祝福》相关的影视资料,下载相关解读视频、音频或比较其他学者的不同见解,将人物特点与社会背景相结合,并灵活运用跨媒介资源,了解到祥林嫂的“二度嫁人”以及“被赶出家门”这两件事最终导致了祥林嫂的死亡,并体会到《祝福》是对传统社会以及封建思想的强烈控诉。这种阅读方式,能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总之,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形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利用思维导图、项目学习、跨媒介阅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为学生挖掘丰富的阅读资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08.

[3]袁绍罡.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模式研究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2023(27):24-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3.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定义原则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成功的定义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