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

2024-05-20 13:27汤远燕
教书育人 2024年4期
关键词:技战术教师应比赛

汤远燕

(江苏南通海安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培养他们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即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以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工作目标的重要课程。《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它同时指出,“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三个维度……”很显然,运动能力是学生其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从个人体能、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三个维度着手,系统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能力,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能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是人的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课程标准》指出,“体能学练主要针对改善身体成分,发展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反应能力、位移速度、协调性、灵敏性、爆发力、平衡能力等,为学生增强体质健康和学练专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学生虽然获得了一定的体能,但这种体能比较零碎、薄弱,不能很好地满足其日常生活、学习及发展需要。而他们通过系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获得的体能,则是比较系统、专业和强劲的,因而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生活、学习特别是终身发展需要。

(一)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小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在培养学生的体能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活动、进行学习竞赛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运动动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快速跑能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有效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能。教学中,在进行相关运动技能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组织他们进行比赛,看谁最先到达终点。赛场上,学生们你追我赶,奋勇争先,运动兴趣浓厚,比赛热情高涨,其体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遵循客观发展规律

事物发展都是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的。学生运动能力包括体能的发展同样遵循着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践表明,在学生体能培养中,教师只要遵循上述发展规律,就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反之,教师如果违反客观发展规律,随心所欲地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耐久跑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指导,包括呼吸方法、起跑方式、跑步速度和终点冲刺等的指导。在分项指导、练习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进行综合应用和系统训练,并逐步提高学习要求。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能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能。

(三)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是紧密相连、有章可循的科学组合。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都应该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准备活动能为学生课堂学习(体育运动)做好必要的身体和心理准备,而放松活动则能帮助学生消除运动疲劳,调整内脏器官,获得心理放松。所以,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学生体能培养工作中,教师应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准备活动、放松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相关度。

为了增强准备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相关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跑、跳等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进行上肢运动、踢腿运动、体转运动等使身体各部分得到预热,为后边的跑、跳学习与练习做好准备;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球类游戏导入新课,帮助学生活动四肢,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同时引导他们复习持球、传球、运球等基本动作;在体操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根据口令做动作、根据口令做相反动作等游戏活动,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反应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进行体操学习和练习……

二、培养学生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能力

运动认知是指与体育运动有关的认知活动,包括体育运动中的知觉、记忆和思维。技战术能力是指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运动技术与战术的能力,它是学生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运动认知能有效促进学生技战术能力的发展,而良好的技战术能力则是其运动认知的具体表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享受学习乐趣,掌握各种体能的学练方法,积极参与各种体能练习……认识体能和运动技能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所学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并运用所学运动项目的规则……”其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能力。所以,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良好体能的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培养他们的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能力。

(一)传授运动技能

每一项运动项目都有其独特的运动法则和活动方式。运动技能就是指运动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有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学生良好的技战术能力是建立在正确的运动认知基础之上的。所以,要培养他们的技战术能力,首先要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形成初步的运动认知。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口头传授、身体示范、图例讲解、视频展示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帮助他们了解运动的动作要领、技术和战术要求等。

在蹲踞式跳远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分段讲解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蹲踞式跳远动作分为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其中,助跑要求跑动过程中全身放松,逐步加速,最后一步起跳脚必须落在起跳线上;起跳要求起跳脚从起跳线上快速蹬地,同时迅速摆臂摆腿;腾空要求起跳腿向前提举,双腿并拢,身体呈团身蹲踞姿势;落地要求两腿前伸,身体尽力前倾,缓冲落入沙坑。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应以身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动作要领,形成运动认知。

(二)开展运动体验

传授运动技能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运动认知和技战术能力,培养他们的运动能力。学生的运动认知和技战术能力是在身体力行的体育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运动体验,亲身感受运动过程,形成初步的运动认知和技战术能力。

蹲踞式跳远在传授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运动体验,进行蹲踞式跳远练习,把运动技能变成自己的运动认知和技战术能力。教师要注意观察练习情况,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不断提高他们的运动认知水平和技战术能力。

(三)提高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包括学生的运动认知和技战术能力。了解了基本的动作技能,又进行了必要的运动体验,学生就形成了初步的运动认知和技战术能力。要想帮助他们实现运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圆满达成教学目标,就应为他们的学习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和奋斗目标。

蹲踞式跳远教学在运动体验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态度认真、动作规范的话,那么,在提高运动认知和技战术能力阶段,教师就应对学生的运动成绩提出明确的要求了:首先,可以要求男生跳到1.2 米~1.4 米,女生跳到1 米~1.2 米;其次,要求男生力争跳到1.42 米~1.58 米,女生力争跳到1.31 米~1.46 米,从而达到了2018 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这样的教学,在不断提高学生运动成绩的同时,有效强化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了他们的运动能力。

三、培养学生体育展示或比赛能力

学生体育展示或比赛能力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以一定形式和方式进行体育技巧展示和表演并力争取得好成绩的能力。观赏性和竞技性是体育项目的重要特点,也是体育运动的魅力之所在。体育运动的观赏性和竞技性是建立在运动者出色的体育展示或比赛能力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良好的体育展示或比赛能力是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课程标准》对此提出的目标包括“学练体能和多种运动项目的知识与技能,能进行体育展示或比赛”“运用所学知识观看体育展示或比赛”“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学练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并能在体育展示或比赛中运用”。它对高年级学生更是提出了“运用比赛规则参与裁判工作,观看体育比赛并能进行简要的评价”的要求。所以,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营造宽松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运动自信和提供体育展示机会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展示或比赛能力,有效培养其体育核心素养。

(一)营造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的心理状态。宽松、积极的课堂气氛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反之,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就会感到压抑、拘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在高年级小足球教学中,在学生已初步掌握相关基本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变简单、枯燥的运球传球练习、射门练习为具有对抗性、趣味性的抢断球练习、射门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同时也营造既紧张激烈又轻松活泼的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他们更好地展示自我、发挥水平,形成良好的体育展示或比赛能力。

(二)培养学生运动自信

运动自信是指一个人在面对运动挑战时的自信心和自我肯定感。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挑战、获得成功,并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运动自信在学生体育与健康课堂学习中具有很好的心理暗示和激励作用。所以,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特别是在培养学生体育展示或比赛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并赞赏他们的优点,应及时看到并表扬他们的进步,应为他们确定“跳一跳够得到”的学习目标,以帮助他们建立运动自信,形成良好的运动心理,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运动。

(三)提供体育展示机会

学生的体育展示或比赛能力是在体育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只有通过实战的展示、比赛,才能发现学生的不足;只有通过实战的展示、比赛,才能看到他们的进步;也只有通过实战的展示、比赛,才能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体育展示或比赛能力,教师应更多地组织他们开展对抗性演练、综合性比赛等活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展示、比赛的机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五人制或八人制(均含守门员)小足球比赛,培养他们的体育展示或比赛能力。比赛时,教师安排全班学生轮流上场,从而使大家都有展示、比赛的机会。暂时未能上场比赛的学生则在一旁观赛。教师担任裁判员,同时可以安排两位学生担任边裁。每场比赛结束,教师应组织大家讨论比赛情况,交流比赛、观赛的感受,并对大家的交流进行适时的点评,以提高他们的认识。

这样综合性的小足球比赛实战演练,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能、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能力特别是体育展示或比赛能力,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系统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能力是其运动能力的三个不同的维度。它们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特别是运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三者之间互相关联,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强健的体能能为学生运动认知与技战术的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能力的发挥提供必要的力量、速度、耐力和良好的协调性与平衡性,运动认知与技战术的运用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体能和体育展示或比赛能力,而良好的体育展示或比赛能力则更能展示学生强健的体魄和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能力。不同内容的教学目标虽然各有侧重,但仍呈现出整体性和系统性特点。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运动能力的三维内容机械地割裂开来,而应该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以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系统、全面、有效地发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它把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确定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能、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能力、体育展示或比赛能力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系统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能力,有效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技战术教师应比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选美比赛
比赛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分析
最疯狂的比赛
21分每球得分制对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的影响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