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珍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教师发展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 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学教师承担着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神圣职责,要自觉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学思政课程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教师是办好中学思政课程的重中之重。对广大教师来说,这是称赞、是希望,更是一种鞭策。新时代背景下,应以“四有好老师”重要论述为指导,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以满足新时代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殷切期盼。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强国明确为到2035 年必须“建成”的目标之一,这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的进行曲,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与教育强国相匹配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教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本源,是传承人类文明、塑造人类灵魂的核心因素,承载着传播真理、塑造知识、塑造思想,塑造生命、塑造灵魂、培养新人的时代重担。教师应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更应以身作则,展现出崇高的爱国情操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学生奉献祖国、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激发学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向学生渗透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自觉服务和促进民族与国家的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辛勤培育广大学生,使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造就国家栋梁的中流砥柱。教师要引导广大学生增强战胜挫折与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塑造坚定的理想信念,追求高尚人格。教师要做学生掌握丰富知识、涵养良好品德的引路人。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播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指导他们掌握科学适用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和雄心,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充实自我,丰富学科核心素养,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教师要成为学生思维创新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的学科实践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充分展现中学思政教育的深远意义和全面性,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引导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丰富的知识,使他们长大后甘于为民族复兴、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和智慧。
新时代,社会正在升级转型,教育改革日益深入,多元文化之间的碰撞加剧。建设“四有”好老师队伍,既有利于推动教师落实国家教育改革意志,又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教师个体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应以教师高水平的职业发展为契机,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指导和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师应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活动。他们在研究学科知识、参与学术交流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成长为学科专家。他们可能会成长为学科组长,带领学科团队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稳步开展教学改革,推进校本课程研发;可能成长为所在年级和学校的管理者,参与制定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政策;可能以更强的领导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带动更多教师取得成功。
理想信念指人们奋斗、追求、向往的根本目标,也是推动个体或群体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撑。个体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丧失人生奋斗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当前,某些中学教师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态度淡漠、思想迷惘的情况,甚至缺乏正确的立场和坚定的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缺乏强烈不移的信心,给学生造成了错误的引导。他们对“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缺乏正确的意识,严重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
道德情操是衡量师德师风的重要内容。师者为师亦为范,德高为范,学高为师。因而,教师应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但是部分教师无法以深厚的道德情操坦然面对教育教学工作。甚至一部分教师对较差的学生讽刺、挖苦、打击,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习成绩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不少教师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式;部分教师不安心于本职教学教育工作,抵制不住社会名利的更多诱惑而进行有偿补课。这些行为显然违反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教师群体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师育好人、教好书的重中之重,在于其综合素质与教育理念。知识功底扎实、教学能力过硬、教学态度勤勉、教学方法科学,这些是好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当前不少教师缺乏充足的知识储备以及广阔的知识视野,在教学中无法做到游刃有余,反而显得捉襟见肘,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但为了追求教学成绩,一些教师上课时只能采取满堂灌的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采取机械化的考评方式。从2010 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等多个国家部委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师德师风培育计划”等,大力支持广大中小学教师增强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然而不少教师却对此熟视无睹,不能充分利用当前有利的政策环境,而是找人代学或干脆不学。这些问题严重背离了信息化时代培养创造型教师、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与综合素质的目标。
不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疏离,他们不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基础,甚至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觉得反正思政课是开卷考试。因而,很多教师只专注于讲授相关内容,不重视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评估,不关注学生之间学习状态的差异与具体需求的变化。部分学生对这种教育教学方式感到无所适从,制约了自身的学习自信与动力。此外,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不少教师觉得这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自然无法从思政课教师这里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部分教师没有深入关注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加重了学生心理问题的状态。不少教师都会漠视学生个体差异,更不会热衷于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展个性化的学科教学教育活动。
中学思政课教师是学生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实践的重要引路人。教师只有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可底气足、腰板硬地教育引导广大中学生树立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使学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科学实践。“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要求,广大中学要坚持党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要用好教师队伍这个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抓住教师队伍这个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应持续强化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素养过硬、理想信念坚定的教师队伍。应继续深入落实理论学习制度,对他们理论学习的载体与方式进行改进,强化思政理论教育,丰富教师队伍的思政素养与理论修养。要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民情、社情、党情、国情、世情。
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坚决杜绝政治态度淡漠、历史虚无主义、政治思想西化等不良问题,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论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学原则与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政教师们应切实把握好“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好党的指导思想与教育方针。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将解决实际困难与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用好学校微信群、公众号、校园网、省培国培计划、学科教研室、校园讲坛、第二课堂等,推动教师传播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化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进而以实际行动感染带动学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要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道德教育在办学兴学中的重要地位。广大教师作为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重要代表群体之一,是学校的灵魂所在。他们的一举一动直接体现着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也彰显了社会文明程度。因而,应引导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立学、坚守投身教育事业的初心。要坚决落实教育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一系列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细化相关师德师风建设的任务目标并实现刚性完成。
学校应在落实这些任务目标上面下足功夫,以刀刃向内的姿态强化师德师风,以常态性对标对表的要求处理好师德师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学各个年级、学科教研组等应在明确教师道德行为、化解教师行为失范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应塑造师德师风标兵和模范,让广大教师学习身边的这些标兵模范,涵养深厚的道德情操。相关部门以及学校应坚决处理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不公平对待学生等问题。这样教师才能全身心地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真正做到德高为范,学高为师,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针对教师缺乏扎实学识的问题,国家和学校要持续采取措施,使广大教师具备扎实学识,使他们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宽广的教学视野。如此一来,他们才能得心应手地开展教学工作。信息化时代,教师不能再满堂灌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采取任务驱动教学、合作探究教学等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利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广大中学教师应该抓住国培、省培、市培计划等,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形成更有密度、深度、广度的知识体系,树立三位一体(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于一体)的知识结构,以巧妙的问题设计为导向,引导学生探究教学重难点。教师要抓住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的特点,尊重学生身心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从传统的“教本位”转变成“学本位”。
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参与社会实践、开展教研互动的效率,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强化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成为课堂学习的协调者和组织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此一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中感受知识生成,强化技能习得。
教师要深怀仁爱之心,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知识基础、能力边界和心理健康问题,利用“三生教育”知识帮助学生化解这些问题,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教师既要对教学开展规范性评估,突出教学效果,又要把握学生间的学习状态差异与具体需求。教师还要关注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给学生心理和情绪带来的困扰,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意识到仁爱是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与道德追求,也是关于生命的情怀和意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公平教育、“三生教育”的理念。这就是说,教师要以仁爱之心关注每个学生,引导他们热爱生命和生活,促使每个学生在五育并举方面实现更大程度的发展,激发和唤醒他们的生命自觉性。
思想政治引领旨在落实党对教育事业领导的根本要求。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应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的要求,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论述。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持续加强教师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他们的道德情操,以扎实的学识与科学的教学教学方法持续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