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先,以幼儿为本,铸就教育梦想
——幼儿园新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4-05-20 02:35:26赵丽甘肃省嘉峪关市第六幼儿园
幼儿100 2024年12期
关键词:保教共育家园

文/赵丽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六幼儿园

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是贯穿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对于刚刚踏上幼儿教育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而言,他们内心深处既有初入职场的新鲜感,也有适应岗位的焦虑感;既有牛刀小试的成就感,也有接踵而至的挫败感;既有自我发展的紧迫感,也有专业成长的迷茫感……这一切,无不归因于新教师亟待提升的专业素养。对标《专业标准》,新教师应从塑师德、强师能和筑师梦三个方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一、塑师德:以德为先,坚守初心

《专业标准》指出:师德与专业态度是教师职业的基准线,主要表现为对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新教师可学习培训、结对帮扶和保教实践,坚定忠诚教育的信念、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丰富热爱幼儿的情感,逐步塑造高尚师德,坚守教育初心。

(一)以学习培训为抓手,坚定新教师忠诚教育的信念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新教师唯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培训,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幼儿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环境,才能坚定忠诚教育的理想信念,塑造高尚的师德,形成良好的专业态度。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关的条例、文件等都应该成为新教师学习培训的重点内容。新教师不仅要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幼儿园每学期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任务,还要根据自身师德与专业态度发展需求,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自主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典型案例等。如:教育部门更新、完善之后的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以小见大、论点清晰、论据确凿、论证充分的师德论文,内容真实、情感真挚的师德标兵先进事迹等。

(二)以结对帮扶为契机,培养新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

严谨治学是教师必备的师德之一。对于初为人师的新教师而言,在保教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困难、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新困难、新问题,新教师不仅需要有的放矢地学习、研究,更需要老教师的指引、帮扶。如此,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新教师才会逐渐形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面对幼儿貌似无缘无故的哭闹,新教师会感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时,在结对教师的启迪、指引下,新教师就会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分析幼儿哭闹不止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科学、合理、奏效的方法,让哭闹的幼儿转悲为喜、变哭为笑。在结对教师的帮扶之下,新教师能够更为合理、巧妙、恰当地运用幼儿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有效解决相关的问题,慢慢将幼儿教育理论与幼儿保教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升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

(三)以保教实践为平台,丰富新教师热爱幼儿的情感

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师德之一。教师对幼儿的热爱具体表现在对每一位幼儿的尊重,一视同仁关心、呵护每一位幼儿,尽最大努力满足每一位幼儿生理和心理上的现实需求等。在真实、琐碎的保教实践活动中,新教师能够逐渐丰富热爱幼儿的情感。

例如,当幼儿阅读绘本时,他们内心深处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从幼儿心理的角度分析,这些疑问都源自于他们的好奇心,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求。面对幼儿的好奇心、面对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教师应该高度重视,不厌其烦地回答幼儿的提问,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另外,教师还应该立足一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食育活动,满足幼儿的生理发展需求,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强师能:以幼儿为本,提升能力

《专业标准》指出: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师能,即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构成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内容。以幼儿为本,是指以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本。幼儿园新教师应以幼儿为本,立足幼儿保教工作实践,从学情分析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家园共育能力等方面增强师能。

(一)以幼儿为本,提升学情分析能力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精准的学情分析。幼儿的发展需求、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都属于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为了着力提升幼儿保教活动的实效,新教师应以幼儿为本,全面提升自身的学情分析能力。

以“趣味折纸”活动为例,新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准备活动,让幼儿说一说想要用纸折什么,让幼儿自主、自由动手折一折,聆听幼儿的折纸想法、愿望,观察、分析幼儿动手折纸的能力等。综合幼儿在前置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对幼儿的实际学情进行深度分析。根据学情分析结果,确定“趣味折纸”的主题、选择“趣味折纸”的形式。

(二)以幼儿为本,提升教学组织能力

幼儿教师的组织能力是指合理安排、有序开展一日活动的能力,包括教学资源的组织、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实施等。一日活动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塑造品格的场域。新教师应立足精彩纷呈的一日活动,以幼儿为本,循序渐进地提升教学组织能力。

多姿多彩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攀爬能力、跳跃能力等。但是,因为户外活动的场地比较大,所以会给新教师组织教学带来挑战、困难。鉴于此,可指导新教师利用一些简洁、直观、清晰、有趣的图标,有序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如:在独木桥的旁边,用图标向幼儿展示过独木桥的方法,提醒幼儿在过独木桥时不争抢、不推搡;在平衡板活动区,以图标的形式向幼儿展示平衡板的各种玩法等。图标的合理、巧妙、恰当运用,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也更好地发挥了户外活动在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此外,在形式多元的一日活动中,新教师还可以通过变换自己的身份,来提升教学组织能力。如:以参与者、评价者、合作者等不同身份介入幼儿一日活动,助力幼儿顺利、圆满地完成相关任务,更为高效地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

(三)以幼儿为本,提升家园共育能力

家园共育能力是指幼儿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制订清晰的家园共育目标,采取适宜的家园共育举措,形成强劲的家园共育合力的一种能力。因为幼儿是家园共育的聚焦点,所以新教师应以幼儿为本,提升家园共育能力。

例如,在制订家园共育目标时,新教师首先应该通过线下面对面或线上一对一的形式,与家长深入沟通、广泛交流,细致、准确地分析幼儿的发展需求,包括语言表达力、运动力、审美力、合作力、劳动力等能力方面的需求,以及热爱祖国、待人接物、尊敬师长、乐于助人等品质方面的需求等。在此基础上,与家长一起制订清晰、明确、一致的家园共育目标,设计丰富、多元、有趣的家园共育活动。

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新教师能够准确地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发展需求,合理地制订家园共育目标,恰当地选择家园共育内容,有效地设计家园共育活动,进而促进家园共育能力的提升。

三、筑师梦:以梦为马,培菁育英

《专业标准》指出: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教育梦想是教师在教坛辛勤耕耘的不竭动力,也是他们专业成长的指路明灯。因此,教师应进一步将职业理想升华为教育梦想。新教师应通过制订合理的职业规划、学习典型的榜样人物以及进行深度的自我反思,铸就教育梦想,并以梦为马,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菁育英的教育事业之中。

(一)制订合理的职业规划,以规划为路线筑师梦

职业规划,即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职业生涯进行系统设计的一个过程。如果新教师职业规划不清晰,甚至缺少职业规划,就会导致他们在专业成长道路上感到迷茫。合理、清晰的职业规划,既是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新教师成就教育梦想的行动路线。

例如,新教师应从“个人基本情况”“职业发展总体目标”“职业发展实施阶段”“职业发展阶段目标”“职业发展阶段实施措施”等方面制订职业规划。“个人基本情况”可以从“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专业能力”等方面展开分析,如:性格活泼或性格内向,能歌善舞或擅长绘画,专业能力较强或较弱等;“职业发展总体目标”则应紧扣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等方面制订;“职业发展实施阶段”可分为“发芽扎根阶段”“拔节孕穗阶段”和“开花结果阶段”;“职业发展阶段目标”则是对“职业发展总体目标”的合理分解;“职业发展阶段实施措施”则可包括“多听”“多看”“多想”“多练”“多写”等方面。

新教师以深入细致的个人基本情况分析为基础,以清晰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为引领,以循序渐进的职业发展实施阶段为载体,采取多元且有效的职业发展阶段实施措施,就能够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使自己筑师梦的行动路线变得更加清晰。

(二)学习典型的榜样人物,以榜样为引领筑师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成就教育梦想的征途中,新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学习一些典型的榜样人物。在榜样人物的感知、引领下,新教师会在专业成长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多辟一些蹊径。

幼儿园中的省、市、县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都可以成为新教师学习的榜样。通过观察这些身边榜样人物的言行举止,新教师能够真切感受到骨干教师、优秀教师高尚的教育情怀、严谨的治学态度,能够清晰地发现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对幼儿的关爱。如:这些榜样人物如何围绕幼教工作中的问题展开教学研究,提炼教学理论,丰富教学经验,取得教学成果;怎样从促进每一名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设计、实施、评价各种各样的幼儿保教活动等。当新教师看到榜样人物能够在平凡而又琐碎的幼教工作中取得不平凡的业绩,获得职业成就感、幸福感时,他们也会产生向榜样人物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并在这些榜样人物的耳濡目染下铸就自己的教师梦。

(三)进行深度的自我反思,以反思为内驱筑师梦

反思是新教师成长的一条蹊径,也是新教师铸就教育梦想的一种驱动。在每一天、每一次教学活动之后,新教师都应该从“得与失”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反思,在反思中认识不足、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在反思中自我成长。

在开展各种保教活动时,新教师除了做好精准的学情分析、进行合理的活动设计、实施奏效的活动评价之外,还要进行深入的活动反思。保教活动的效果如何、保教活动的目标达成度、保教活动的幼儿参与度、保教活动的亮点、保教活动的不足等,都应该成为新教师反思的内容。反思不应该停留在浅层、滞留在表面,而应该追本溯源,深入细致地分析原因,并在此过程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转变教育教学思路,优化教育教学方法等。

反思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通过深度的教学反思,新教师既能够认识到教学的成功之处,也能够发现教学的不足之处。而这,将会为新教师扬长避短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指明方向,并助力新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猜你喜欢
保教共育家园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家长(2024年10期)2024-05-26 06:58:16
如何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实施保教融合?
留学(2024年1期)2024-01-11 04:15:45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英语文摘(2022年9期)2022-10-26 06:58:32
家园
科研引领科学保教
科学咨询(2021年39期)2022-01-01 21:42:21
寻找失落的家园
少儿美术(2021年4期)2021-04-26 13:45:40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