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林娟
摘要:当前,我国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力度逐年加大,“做学教合一”模式受到高度重视,已在我国多个中职院校推广应用。本文基于“做学教合一”模式,分析中职数学教学特征,即实践性、自主性和灵动性,探讨我国中职数学教学现状,明确其中潜藏的问题,包括理念陈旧、缺乏自主、可行性低等,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中职数学教学创新改革策略。
关键词:做学教合一;中职数学;教学改革
引言
在我国,中职院校应紧跟时代发展,发挥自身育人效用,提升院校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在此背景下,创新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开展“做学教合一”教学,有利于塑造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加快中职学生成长发展。因此,从做学教模式出发,探究中职数学改革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值得广大中职院校数学教师思考和实践。
一、中职数学“做学教合一”模式特征
(一)实践性
在中职学校中,学生理解新知识,需基于感性认知基础上,完成理性认知深化,才能全面理解理论知识,掌握理论知识内涵。开展“做学教合一”模式,即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理解、体会、感悟数学理论,分析数学理论本质,掌握数学思考方法。凭借做中学实践,学生可强化自身数学探究能力,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性认知,加快数学理论理解效率。因此,分析“做学教合一”模式,可发现其具有明显实践性。
(二)自主性
在“做学教合一”模式中,“学”体现于多个教学环节,是“做学教合一”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在做中学,凭借课堂实践,理解数学理论知识,进而发展出数学应用能力,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连接以上学习环节,则能实现做学教合一。可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掌握理论知识,还应学会知识的实际应用,需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保证自身自主思考。因此,“做学教合一”模式中的自主性,既预示着学生主动参与,又预示着学生积极思考。
(三)灵动性
新课标背景下,中职数学育人目标已逐步转变,不再是传统教育模式中单纯的知识积累,而需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强化学生数学实践能力,锻炼学生问题解决思维。然而,中职数学知识互相紧密相连,并非处于孤立状态,教师若无法保证教学灵动性,则将削弱整体教学效果,降低学生学习质量。数学教合一模式则强调教学知识关联性,主张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开展课堂内容教学,根据学生实际课堂反应,灵活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提升数学育人灵活性,赋予学生足够个体探究空间,促使学生更好完成课堂实践。同时,“做学教合一”模式亦强调小组合作,教师应创建良好师生互动,开展师生课堂交流,给予学生科学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提供针对性教学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课堂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后续课堂学习[1]。
二、基于“做学教合一”模式的中职数学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陈旧
新课标背景下,我国传统中职教学课堂急需改变。然而,在我国部分中职院校内,教师教育理念相对陈旧,仍旧习惯采用传统教育方式,一味向班级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地位,忽视互动教学重要性,致使课堂教学效果被大幅度削弱。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于背诵记忆知识,并未深入理解与吸收,缺乏自主思考机会,难以开展课堂数学实践,自身数学思考能力被严重限制。分析当前教育现状可发现,大量中职数学教师仍旧秉持传统教学理念,难以短时间内实现理念转变。因此,创建新型中职数学课堂,仍旧面临多种实践挑战,需要广大中职数学教育人员付出努力。
(二)学生缺乏自主性
在中职学校中,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自主性。其一,中职学生缺乏规划能力,并未清晰规划自身学习生涯,整体学习动力不足,在课堂上常出现走神问题,难以长时间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其二,中职数学知识本身较为枯燥,包含多种定理性质,整体学习难度较高,可能减轻学生学习兴趣,带给学生较大学习压力。基于“做学教合一”视角,可发现学习兴趣对中职数学教学至关重要,只有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中职数学课堂已带给学生繁重学业压力,致使学生自主性受到限制,在该模式下,教师难以有效完成中职数学育人目标。
(三)缺乏可行计划
开展数学教学前,教师需做好课前准备,科学梳理课程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凸显,课堂教学主线,保证整体课堂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然而,在当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中,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教学方案制定的意义与价值,忽视课堂内容组织,课堂内容创新力度不足,致使数学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大幅度降低学生知识探索热情。同时,部分教师缺乏课堂氛围调节意识,让整个课堂笼罩在压抑沉闷氛围下,极易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且并未合理使用现代信息设备,仍旧采用黑板粉笔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基于“做学教合一”模式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一)加强问题导入
在数学课堂上,课前导入环节极为重要。教师应加强课前准备,精心优化课前导入环节,凭借多元趣味导入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新课学习。具体而言,教师需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精选教材现实案例,加强课堂讲解指导,降低数学知识理解难度,做好课堂教学铺垫,整合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鼓励学生线下实践,凭借课堂知识学习,解决多元现实问题。因此,教师可多维收集生活话题,以此完成课堂教学导入,凭借日常生活问题,增强班级学生亲切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2]。
以“二重积分”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应全面讲解概念,科学剖析性质,结合具体事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内涵。待学生理解概念后,结合班级学生认知,开展课堂问题导入。凭借多媒体设备,展现立体图形情况,辅以具体问题情景,引导班级学生利用二重积分性质求解。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合理引导学生思維,指引学生回忆曲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寻求曲边梯形与曲顶柱体两者联系,形成数学知识类比,鼓励班级学生分割求和,逐步计算曲顶柱体体积,深化学生课堂理论知识认知,进一步强化二重积分性质应用。在该章节学习中,二重积分概念相对抽象,教师需凭借问题引入,将抽象理论转变为具象问题,有效培养学生解题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二)整合教学资源
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数学教师应科学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整体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持续强化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形成良好数学思考习惯。在具体课程中,应强调小组合作重要性,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引导班级学生协同开展课堂学习。
以椭圆方程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精心挑选工业图纸,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素材,根据工业图纸内容,提出课堂教学问题,鼓励班级学生阅读图纸数据,根据数据描述椭圆形状,进而得出椭圆方程[3]。同时,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讨论小组,共同分析椭圆方程,探讨方程解答步骤。
此外,教师可将日常生活问题作为教学素材,选取长方形纸板,鼓励学生在该纸板上画出最大椭圆。该课堂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提升学生探索兴趣。长方形纸板则能增强问题现实感,明确椭圆形状与纸板长、宽联系,进一步帮助班级学生思考。学生则应反复辨析椭圆概念与性质,逐步确定椭圆曲线轨迹,完成纸板椭圆绘画,体会椭圆定点重要性,完成椭圆理论的实际应用。
(三)激发学生兴趣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兴趣培养,凭借良好兴趣激发,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数学,提升学生课堂专注度,充分发挥“做学教合一”优势,创建趣味活力课堂。在中职学校内,学生大多基础薄弱,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整体探索动机不足,在实际学习中,思考内驱力不足,难以积极完成数学课堂学习。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整合教学与学习,突破传统教育局限,融入现代智能技术,营造轻松班级学习氛围。
以等比数列教学为例,教师可讲解国际象棋故事,细化国际象棋发明背景,将数学故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增强等比数列理论学习趣味性,亦让班级学生明确等比数列实际应用效果,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动力。再以角的概念教学为例,教师可活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体操运动员比赛视频,分析空中转体动作,将其动作简化为多种角,逐步导入渗透角的概念,帮助班级学生多维理解。
(四)创新教学手段
新课标背景下,“做学教合一”应用价值逐渐体现,教师应创新教学手段,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合理应用信息技術,创建深度学习课堂,结合中职数学教学目标,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辅以多元教学活动,提升整体教学质量[4]。
具体而言,在中职课堂中,逻辑推理是数学解题重要手段。在该过程中,学生需运用多个数学公式,围绕数学概念与性质,开展案例题目解读与分析,结合题目具体要求,逐步实现判断推导。教师则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分析,把握学生数学认知水平,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给予学生科学指导,避免学生走入思维误区,通过多次训练实践,培养、强化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其次,中职数学包含多方面知识,如组合体、点斜式方程等,因此,教师需有意识强化学生直观想象能力,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简言之,即需帮助学生形成想象思维,强化学生空间意识,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直观想象力。以二重积分计算为例,教师可选用智能软件,在屏幕上显示出立体图形,采取阴影标注的方式,展现立体图形截面。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绘制软件动画,帮助学生浏览图形截面形状,同步讲解二重积分计算知识,培养学生空间意识,指引学生通过空间想象,逐步解决几何计算问题。
此外,教师还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重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鼓励学生以数学眼光,分析现实生活问题,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增强学习效果。可见,相比讲解理论知识,学生思维培养更为重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作为被动接受的一方。然而,该种教学方式并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功能,课堂教学界限不强,难以真正实现“做学教合一”,整体教学效果较差。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活用教学策略,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强化学生实践本领,引导学生持续探究,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五)创设教学情景
中职教学应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情感、技能等,改善学生实际学习过程,加快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可采用情景教学法,结合单元教学主题,创设优质教学情境,活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情境真实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促使学生自主探索,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将传统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同时,教师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实际生活中感知数学理论,深层体会数学问题,形成辩证思考思维习惯,形成“做学教合一”教学循环,完成理论知识现实渗透。讲解常数项级数知识时,教师可选取现实事例进行举例,创建现实生活情景,增强班级学生熟悉感,以此引入数学新知识。研究表明,创建科学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快速理解知识,提升理论知识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学习体验,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减轻其学习压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六)开展小组学习
在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习惯于单方向灌输知识,未能全面发展学生数学能力,亦较少组建实践活动,致使学生缺乏充足实践机会,整体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不强。在“做学教合一”模式下,教师不仅需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应重点强化学生数学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学习前沿教育理论,强化自身“做学教合一”应用能力,转变自身课堂定位,采取新型教学策略,创建互动教学课堂,将学习主导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现理论知识与数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充分展现“做学教合一”育人价值。
具体而言,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特质,为学生科学分派小组,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将学习小组作为数学课堂基本单位,凭借良好互动与交流,形成取得理想课堂学习效果,高效实现育人目标。同时,创建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氛围,科学布置小组探究任务,鼓励班级学生明确分工,积极参与小组活动,通过多种小组实践练习,提升自身思考、计算、实践能力。
讲解二元函数极值时,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鼓励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即制作长方体水箱,其体积为两立方米,要求学生计算其长宽高。学生需分析实际问题,充分开展小组讨论,在理解题目前提下,表达自身观点,逐步分析解题思路,完成具体解读解题步骤,从而解出函数极值。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在教师引导下,写出函数表达式,完成具体方程求解,总结函数极值求取方法。
结语
在我国中职院校内,数学教师应坚持“做学教合一”理念,反思现存教学问题,采取针对性教学改革措施,加强数学课堂准备,做好课堂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多维整合教学资源,活用现实生活素材,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创设趣味教学情景,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自主探索数学世界。
参考文献:
[1]徐婷婷.中职学校基于“做学教合一”的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以“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1):68-70.
[2]葛玲芳.“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10):11-12.
[3]郑步春,王峰.素养导向的中职校数学“做学教合一”课堂特征及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研究,2021(18):32-36.
[4]徐婷婷.“做学教合一”思想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0):52.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