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苏少版音乐教材的小学音体融合课堂实践

2024-05-19 08:06:03吴奕颖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8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小学体育教学实践

吴奕颖

[摘要]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台的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教学是解决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达成协同育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一种有效手段。本研究基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苏少版音乐教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常规音乐课和体育课的教学中融入彼此的元素,通过肢体参与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更灵动、更自信,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更专注、更努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小学体育;音体融合;苏少版;教学实践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顾拜旦认为,同文学相比,音乐能给体育运动更直接的支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加强将本学科与其他科目的融合教学,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运用大融合理念探索教学创新发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体育新课标”)也指明要设计有助于实现体育与美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习主题。因此,教师可以从课程融合的角度出发,加强音乐与体育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基于教材的音体融合优势

第一,选择教材中的音乐能充分降低学生运动时聆听音乐的难度。笔者阅读文献时发现,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融入音乐时都普遍选择一些流行音乐,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和阅历的差距会影响这些流行音乐融入课堂的效果。因此,选用教材中的音乐不仅能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巩固音乐课堂习得的知识。

第二,在韵律活动、小组练习、趣味性游戏活动中渗透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并减弱学生的消极情绪。

第三,音乐课堂融入体育活动能增加学生活动时长,让学生充分运动,强身健体。《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足以说明体育活动对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音乐课堂让学生由传统坐着听一整节课转变为适当活动身体,有助于学生完成每天必要的运动量。

二、音乐课中融入体育元素的教学策略

1.脚步行进感知情绪风格

学生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要从锻炼学生的音乐听觉开始。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容易激动的特点,这与感知音乐内涵所需的静心感受会产生一定的冲突。所以,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前,可以引导他们专心聆听音乐,让学生在热情昂扬的音乐中大开阔步,在悠扬连绵的音乐中缓慢落脚,在灵巧活泼的音乐中蹦跳行进,在宁静舒缓的音乐中放松身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情绪感知能力,让学生养成安静聆听音乐、思考音乐的良好习惯。

在音乐的众多风格中,有一种特殊的风格——进行曲风格,它是一种有着明确节奏和步伐要求的音乐体裁。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共产儿童团歌》《芦笛》,乐曲《玩具进行曲》《狮王进行曲》等都具有进行曲风格。在这些音乐的学习中,应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感和行进感等特征,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原地踏步,充分感受乐曲的風格特点。

2.手脚并用体会节奏节拍

节奏是指音与音之间的长短关系,节拍是指音乐中的强弱关系。节奏与节拍是音乐中十分重要的元素,节奏存在于节拍中,它们相辅相成,一同构成音乐的骨架,支撑音乐的律动。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音乐教育应以节奏为基石,与动作、语言、舞蹈紧密结合,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应先进行恒拍感受的训练,让他们感受并体验稳定的节拍,再进行节奏的渗透训练,可以让学生先听音乐用脚踏出恒拍,再用手拍出自己创编的节奏,熟练后再边拍手边唱节奏。

3.体态律动区分音乐结构

瑞士作曲家、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主张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音乐,并提出“优律动”教学体系,形成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此外,奥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教学法均强调体态律动对于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培养音乐创造力、锻炼音乐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一年级《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片段)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一直紧张地等待着突如其来的强音,而忽略掉其余的旋律。于是,笔者借助图谱和声势律动(如图1所示),让学生充分了解乐曲两段体,每段四个乐句的结构,并通过表演与各段、各句节拍相匹配的肢体动作,让学生在“惊愕”之前做好准备,做到更放松地聆听乐曲、更自信地表演乐曲。

三、体育课中融入音乐元素的教学路径

1.活用音乐片段替代教师口令

体育动作需要学生反复练习,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组织活动环节通常依托教师拿喇叭呼喊,教师要在开放式的环境中组织处于兴奋状态的学生,这对教师的精力消耗非常大。试想,如果教师疲于管控课堂纪律,还如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因此,使用合适的音乐片段替代口令,释放教师的组织角色,能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具体如表1所示。

2.善用音乐风格提高教学实效

体育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其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因此,体育课的动作教学通常可以拆分成五个步骤:动作介绍和健康教育理论教学——要领示范讲解——自由分组练习——围绕动作设计趣味比赛——分组进行花式游戏。在每个环节中配上合适的音乐,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集中注意力,具体如表2所示。

3.巧用音乐要素简化复杂动作

在专项素质练习中,教师通常会安排多元化的练习,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让学生通过重复不同形式的动作来形成肌肉记忆,最终达到对动作要领的熟练掌握。

以“跑”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设计“小步跑、高抬腿跑、快速跑”三项任务,让学生按老师要求完成指定动作。学生之间相互比拼,只求快不求质量,动作姿势不够标准。笔者根据三种跑步姿势的速度和动作要求,从苏少版音乐教材中挑选出三首作品,让学生通过听辨不同音乐来区分并练习三种跑步姿势,以达到深刻理解动作要领的教学目标(如图2所示)。

4.妙用旋律共鸣调节学生情绪

体育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比赛。有比赛就有输赢,输的学生容易产生愤怒、挫败、失落等消极情绪,不仅会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还会阻碍学生“情绪调控,保持良好心态”这一学科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感化人心的功能,选择亲切、舒缓、能安抚人心的音乐来帮助学生直面失败,培养团结友爱、坚持到底、勇敢顽强的品德,具体的音乐旋律调节情绪设计如图3所示。

总之,学科融合不仅是教学内容的交叉,还有素养培育的交融。笔者基于2022年颁布的新课标,梳理苏少版音乐教材,对常规的音乐课和体育课进行了融合和创新。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笔者认为,音体融合课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目前还局限于两科课程性质的内容交叉,希望本文能促进广大一线教师继续探索,挖掘音乐和体育两门学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得到有效培养。

[本文系无锡经济开发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体融合课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JKGH1-1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韧仁.辅以音乐的一次性运动对HR、HRV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04).

[2]陈武,张丽.音乐教学与小学体育教学相结合的研究[J].新课程,2022(40).

[3]姚晨.学科融合视域下背景音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视野,2022(14).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小学体育教学实践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7:24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7:23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37:05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9:18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1:17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4:10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