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枚举
[摘要]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新增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可见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以《水浒传》为例,探讨行之有效的“三课”教学模式,即设置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积极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内容”中设置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温儒敏教授说:“要给予适当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课外去读。”“放手”是以“给予适当的方法”为基础的,只有教师在“读前引导”“读中调控”“读后交流”环节上下足功夫,学生才能读之有法,读之有效。因此,有必要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紧扣学生“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目标,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爱读、读会和会读。下面,以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的《水浒传》为例,展开教学探讨。
一、导读课:由“趣”向“法”的自然衔接
在认知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儿童学习的心理倾向和动机。“快乐读书吧”以“快乐”为名,体现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因此,阅读教学伊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将文学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主动阅读,同时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引导他们在“趣”中悟“法”,运用合适的方法阅读,实现由“趣”到“法”的自然衔接。
在《水浒传》导读课上,笔者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巧解标题,引领阅读”,其目的是“激趣”。先以《好汉歌》导入,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水浒传》的文学地位;接着,引导学生比对《水浒传》目录,认识章回体小说特点,让他们在无形中发现矛盾出处,引发认知冲突,从而促进他们深入思考,寻求心中答案,探求思维的发展点;最后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解读标题,拓展相关信息,激发阅读期待。第二环节是“品评绰号,以点带面”,其目的是“促思”。先引导学生猜人物绰号,激发兴趣;再品绰号分类,感受语言的个性色彩,感受语言魅力。第三环节是“制订计划,及时批注”,其目的是“增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规划,制订计划,批注阅读。先介绍阅读计划的制订过程,如运用表格式、分条式、思维导图式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完成阅读计划的制订;接着,介绍批注式的阅读方法,如赏析型批注、评议型批注、质疑型批注等;最后,小试牛刀,选择一处进行批注式阅读,交流互动,真正掌握阅读方法。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在逐层递进中帮助学生实现深度阅读。
一堂有效的导读课,不仅教学目标定位要精准,更要进行导趣、导思、导法。导读有趣,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读有思,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导读有法,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此,方能让学生变得愛阅读、真阅读、会阅读。
二、推进课:由“法”向“道”的美丽转化
“阅读方法”是指适用于学生实现阅读目标的恰当的阅读方式,目的是促进学生实现有质量、高效率自主阅读。在整本书阅读推进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前一段时间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选择恰当的方法做示范引领,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指明目标方向,并且提供继续阅读的“燃料”,助力推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做到举一反三,提高思维能力,掌握自主阅读的“门道”,成为“优质读者”。
在《水浒传》推进课上,笔者通过大数据对学生前一段时间的阅读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梳理学生的阅读难点和障碍,确定以“品析英雄人物形象”为主线,选择用图表法感受人物品质,深化认知。以“品析武松英雄人物形象”为例,我们可以先从故事情节入手,解读武松的人物性格,利用气泡图,分析武松性格的多面性和变化。进而,呈现他人对武松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利用“我眼中的武松”句式交流阅读所得,从不同人物角度品评武松。接着,从纵向分析,绘制“武松人物档案表”(见下表),通过前后对比武松的表现,体会人物特点。然后,关联与武松类似的人物,从横向比较解读武松性格。最后,围绕一个点展开,综合人物的各种表现,从而感悟立体而丰满的武松形象。学生在交流中就会发现,《水浒传》的叙事结构往往由一人串联出另一人甚至多人,再将各路英雄聚集在一起,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相映生辉,增进了内容的趣味性和神秘感。如此,将“体会人物形象”这一阅读难题作为例子,运用比较直观的图表法,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言,从文字表面触及文字内核,探究文本的精神内涵,最终获得深度的情感体验,体会人物形象,提升思维品质,由浅度阅读走向深度阅读。
推进课是一种承前启后的课型,旨在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沟通分享,特别要重视学生在前一阶段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选择恰当的方法,结合文本内容,通过支架搭建、任务驱动、方法引导等环节,引领学生解决问题,扫除障碍,掌握方法,从而走向深度阅读,提升阅读品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分享课:由“道”向“评”的有效提升
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读书不仅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更重要的是把这些见解、思考与他人交流分享,在互动、碰撞中激起思维火花,产生新的认知。在分享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通过交流、评价和鉴赏来促进阅读,充分发挥阅读作品所蕴含的价值,让真、善、美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在《水浒传》分享课上,笔者不断引导学生回归小说的整体设计和思想内涵,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首先是“梁山好汉之我见”环节,引导学生归纳好汉的出场特点,发现链式结构(见图1);接着是“整体架构之我见”,以七位好汉为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回读相关章节,查找这些好汉上梁山的具体时间,绘制章节曲线图(见图2);然后,引导各小组展示交流,找到亮点和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在对话和碰撞中提升认识,发现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聚义背后所蕴含的忠义思想。最后,欣赏郑振铎先生阅读《水浒传》后画的结构弧线:以《误走妖魔》为起点,步步上升,至梁山英雄排座次达到顶点;此后便逐渐下降,至《魂聚蓼儿》降至终点。这个图式其实就是《水浒传》整本书的架构。这样看,引导学生读名著时,除了要自读、与同学共读外,还可以与名家学者共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更快、更高、更有深度的学习。
本次整本书阅读教学,从导读课的“激趣”,到推进课的“给法”,再到分享课的“展评”,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反复地关联阅读,以“趣”为点,以“法”为线,以“评”为面,让学生有兴趣地“读起来”,有思考地“读进去”,有想法地“读出来”。
[本文系2021年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五项管理背景下的小学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QJYKT2021-06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亚梅.有效阅读,让思维生长可见:以《安徒生童话》为例谈整本书阅读指导[J].小学教学参考,2021(03).
[2]余文森,洪明,张蓉.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张丹,李志美.落实读后指导,关注核心价值:以《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07).
[4]郑振铎.中国文学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