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分层视域下完善城市社区治理途径的研究

2024-05-19 10:17刘书生杨露莎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9期
关键词:社会分层社区治理城市化

刘书生 杨露莎

摘 要:本文聚焦在城市化高速发展背景下,出现传统“单位制”社区解体、新兴社区高速发展的新情况。对社区内部分析引入社会分层理论,从经济、职业、身份、社会关系4个维度分析社区中的不同层级。分析社区分层产生的原因以及社区分层带来的治理困境,从而为完善社区治理找出路径。

关键词:城市化;分层;社会分层;社区分层;社区治理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9.009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深入,社区成为城市治理中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重要载体,成为城市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政府在城市治理中的重要一环。城市中原有的“单位制”管理体制解体,“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同时,农村公社制度解体,伴随着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农村人开始向城市大量涌入,城市中社区的居民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社区内部居民在构成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超越以往“单位制”时期居民结构的单一性。在多元化的社区居民中,开始呈现出分层,社区内部居民的不同层次展现出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不同要求;同时,社区居民内部的分层导致出现新的层级关系,给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满足社区内部不同层级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需求、协调社区内部不同层级的关系,是实现社区治理的重要一环。

1 当前城市社区内部分层的分析

1.1 经济方面分析

马克思、吉登斯、洛克伍德等社会学家从经济方面作为重要的指标来划分阶级或者阶层。在社区分层中,引入经济方面作为分析维度,从经济收入、资产总量等方面划分不同层级。虽然,有的学者提出在市场经济时期,购买相同价格的商品房导致社区同质化,同一个社区内的经济收入差距不大。但是,应该从多元动态角度看待购买同一个小区商品房的能力,一方面商品房价格上涨快,不同时期的购买价格会有较大差异;同时,有的商品房住户是原居住地居民,由原住宅换取的社区商品房,并非购买小区商品房。另一方面,当前社区出现大量的租户,这些居民不能购买社区商品房,却仍然居住在社区中。因此,即使居住在同一社区之内的居民,在经济收入方面还是存在差异。

1.2 职业方面分析

涂尔干、格伦斯基与索伦森等社会学家提出职业共同体的概念;国内陆学艺等学者,以职业作为社会分层的重要指标划分阶级或者阶层。在社区分层中,引入职业方面作为分析维度,从职业类型、职业声望等方面划分不同层级。商品房住宅居民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制”居民在职业方面有着极大差别,在同一个社区可能居住着几十种职业的居民。同时,在市场经济中,更换职业的速度远远超过计划经济时期,居民职业的稳定性相对较低。相同的职业接受相似的职业培训、有着相似的职业经历,能够形成相似的认同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社区中容易结成同一群体从而实现社区分层。在我国,对不同职业存在着不同评价,比如对公务员、教师等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而对于体力劳动者则是较低的职业声望。因此,按照职业方面划分社区阶层从社区层级的形成以及对职业群体的评价来分析都存在着事实依据。

1.3 身份方面分析

韦伯提出“身份”和“身份群体”的概念,用于区分“阶级”。在社区分层中,引入身份方面作为分析维度。在同一社区中,虽然居民都有相同的身份即社区居民,但是不同居民之间的社会评价是不同的。对于相同经济地位的人,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主观性认同,也不能够得到身份认同;即使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居民,具有相似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主观性认同,仍然可以得到身份认可,成为身份共同体。在社区中,居民数的总量少,社区交流相对社区之外更频繁,社区共同行动频率远高于社区之外的共同行动;在社区共同行动中,行动者更加关注的是身份认同即是否有相同的价值判断、是否达成共识。形成身份共同体的居民即具有相同价值观、生活方式的人,在社区中交流更容易形成小圈子,更容易形成互动。因此,从身份角度划分社区层次具有现实依据。

1.4 社会关系方面分析

沃纳等学者提出社会关系或者社会资源在社会下层向社会上层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关系或者社会资源被当作影响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在社区分层中,引入社会关系方面作为分析维度。在我国从古至今都注重关系,甚至被称为关系社会,关系在我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当前我国处于变革时期,传统社会纽带瓦解,而新的社会纽带还处于建设中。社区还处于蓬勃发展态势,来自各个地方、不熟悉的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交流或者互动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社区中,已有的关系比如亲属关系、同学关系、战友关系等,都会把彼此之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随着各种社会关系网在社区之间的不断延伸,社区之中形成了依靠关系而形成的各种群体,这些群体在横向上表现出了分层。因此,从社会关系方面划分社区层次具有必要性。

2 社区分层带来的社区治理困境

2.1 居民的社区低互动性

雖然社区居民处于同一地域范围内,但是根据前面几个维度的分析可以发现社区居民处于不同层级。不同层级之间的利益立足点、人际关系以及不同职业等导致社区居民没有互动的领域。社区居民在熟悉的圈层内产生高频率互动,而在陌生的圈层则是低互动性甚至没有互动。不同层级之间的互动性低,这也是目前社区邻里不相识的重要原因。层级之间的隔阂直接导致社区居民之间的低互动性。

2.2 居民的社区意识降低

居民的社区意识本质上是对社区以及社区重要关系的归属感,是个人对社区的认同感。首先,来自不同地域的居民组成的共同体,对社区是陌生的;其次,目前社区没有“单位制”时期的功能,即提供给居民地位、身份等,居民对社区没有强烈的依附感;最后,社区中的多层级,作为个体的居民不能完全的成为一个整体,居民之间的互动性低,居民对整个社区没有融入感。特别是第三点,即使居民长期居住,由于层级的存在,居民之间也无法相互感知;社区邻里之间关系冷漠,不能产生社区人际关系,居民之间易产生隔阂。社区居民之间无法形成心理依赖感,导致居民对社区没有相应的感情归属,从根本上导致居民的社区意识降低。

2.3 居民社区参与不足

居民社区参与本质上是参与到社区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中的过程。在社区分层的情况下,一方面,居民之间难以产生社区归属感,难以产生相同的社区心理认知,从而导致在心理上不愿意参与;另一方面,社区不同的层级有不同的公共服务需求,高收入层级为了获取更好的社区服务对于社区参与是持支持的态度,而低收入层级更多的是采取“搭便车”的行为而排斥社区参与;同时,不同社区层级在对待相同公共服务时有不同的需求,导致在同一公共服务项目中的社区参与不足。社区参与时不同层级往往采取不同的态度,从社区居民心理和利益两方面影响了社区居民参与不足。

2.4 社区治理空白

在社区分层的情况下,一方面,在狭小的同一地域范围内社区治理中面临着不同层级的需求,有的层级愿意为公共服务支付相应支出,而有的层级则持相反态度;比如在有的小区中,有些居民不愿意支付相应的物业管理费导致小区年久失修、垃圾遍地等恶性情况,社区环境治理出现空白境地。另一方面,社区管理者在面对社区各层级不同需求时不能做出有效的需求预测。社区内有的层级有强大的影响力而影响社区管理者做出对其有利的政策,其他低影响力层级不能有效的影响社区决策只能被动接受相应的政策。

3 分层视域下完善社区治理的路径

3.1 正确对待社区内部分层现象

社区分层是当前城市社区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是社区居民在自然迁徙中形成的状态,是当前社区发展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是治理过程中不应忽视的一面。首先,在治理中应该正视社区分层,要直面社区分层带来的各种问题,注重社区分层的实际结果;不应该在治理中忽略社区分层的实际状态,更不能逃避社区分层带来的问题。其次,治理中分析社区中的层级,能够对社区做出适当的层级划分。对社区中不同层级的居民情况有大致的掌握,清晰地了解各自层级的经济状态、从事的职业大类、社区身份以及社区关系等方面。最后,根据不同的社区层级需求提供合理的公共服务。不同的社区层级有着不同的公共服务需求,在清晰掌握各层级需求后,合理地作出资源调整和分配从而最大化地满足社区整体公共服务需求。

3.2 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

居民的社区意识是居民个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其他成员关系的感知,是个人对社区的稳定心理状态。在社区分层的状态下,各层级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居民个体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其他成员的关系感知不强烈。因此,在社区治理中应注重居民个体的社区意识培养。一方面,积极开展社区活动促进层级之间的互动。通过开展有意义的社区活动,比如篮球赛、广场舞等,提供居民之间的互动平台,增加居民之间的互动频率,从而增加居民之间的关系感知。另一方面,满足居民的公共利益需求。利益需求是居民个体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社区治理中对社区公共利益需求做出合理预测,准确地提供公共服务能够有效的促进居民社区意识提升,比如社区清洁绿化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等方面。特别是社区资源少的层级甚至游离于社区团体之外的居民,应主动提供他们所需的公共服务满足利益需求,从社区中获取的利益能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3 完善居民的社区参与机制

社区参与是居民在社区中的重要活动,是居民利益表达、利益获取以及实现社区民主的重要途径;社区参与主要有正式参与,如参加社区选举等,非正式参与,如参与社区娱乐活动等。完善社区参与机制是解决社区分层问题的重要方式,完善的社区参与机制能实现居民的利益表达、满足居民的利益需求并且提升居民的互动性。首先,完善社区参与制度,社区各层级居民能够合理地表达自身利益需求,消除治理中存在的空白境地。通过参与制度的完善,在制度上保证居民的社区参与。其次,建立合理的参与渠道。正式参与中,居民能够把自身的意见传达到居委会、街道办等组织,甚至参与到社区相应的政策制定和社区治理,畅通的表达渠道是社区参与的重要保证;非正式参与中,提供参与条件,鼓励居民参与各种活动,使得居民愿意参与到社区各种娱乐活动中,增加居民之间的互动频率。最后,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居民的参与感是影响居民参与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的手段,比如积极地回应,从而提升居民参与感。强烈的参与感使得居民对社区参与有信心,能够有效地增加社区居民参与的频率。

3.4 专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

在社区存在分层的情况下,社区管理者不能满足不同层级的广泛利益需求,实现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必须引入专业化组织提供公共服务。首先,建立开放式社区,允许外部专业组织进入社区。打破过去“封闭式”社区的思维方式,实现社区与社会的沟通顺畅,为外部专业组织进入社区铺平道路。其次,准确地掌握公共需求,明确引入专业组织的类型。社区治理中按照明确公共需求引入相關的专业组织、营利组织或者非营利组织提供专业的服务满足公共需求,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社区资源利用最大化地目标。最后,采用合理的手段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社区管理者可以采用竞争机制、购买服务、用者付费等手段最大化地激发专业组织在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效能;同时,监督专业组织实施效果,建立相关档案对专业组织服务效果展开评价。

参考文献

[1]闵学勤.从无限到有限:社区平台型治理的可能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2020,(06):2532+241242.

[2]李强. 社会分层十讲[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周怡,朱静,王平,等.社会分层理论的逻辑[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俞祖成,丁柯尹.论社区居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基于上海社区治理实践的观察[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05):110.

[5]李燕领,代争光,张凡涛.精细化治理视角下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如何有效提升居民获得感?——基于多案例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3,57(09):1220.

[6]章文光,李心影,杨谨頔.城市社区治理的逻辑演变:行政化、去行政化到共同体[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3,(05):5460.

[7]崔月琴,杜德安.社会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及实践困境研究——以Z集团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02):174186.

[8]胡雯.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网络治理——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为例[J].行政管理改革,2023,(01):5159.

[9]高旸.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与行动表现分析——以W市“超级网格”现象为例[J].城市问题,2021,(12):7786+96.

[10]张莹,丁胜.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德治实践与经验启示——基于贵阳市白云区的考察[J].贵州民族研究,2021,42(06):8290.

[11]卓文昊,曹现强.社区参与式治理影响因素的模式构建[J].行政论坛,2020,27(06):116121+2.

[12]陈荣卓,刘亚楠.社区物业治理共同体的形塑与发展——基于H街道社区物业治理的观察[J].社会主义研究,2020,(06):134142.

猜你喜欢
社会分层社区治理城市化
黄岛农村女性的社会分层研究
教育信号的兴起及对社会分层影响浅析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基于文化视角的社会分层与青年新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试析社区治理中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台湾经验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从“国家视角”走向“底层关怀”:“异地高考”政策制定的逻辑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