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教育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4-05-19 02:47贾浩雨余东东唐丽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9期
关键词:协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贾浩雨 余东东 唐丽华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高校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进入新时代,高校应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摆在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更加突出的地位,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形式上有较高的契合度。协同教育视角下探索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方法,是当前深化协同教育高校育人体系的新视角和突破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协同教育;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9.04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地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突出鼓励高校生自主创业、善于创新。教育部也曾明确要求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学分设计,并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指出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办好思政课程。高校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可见,高校思政教育承担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工作。新时代,要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并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寻求协同教育视角下探索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方法,既符合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为网络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又可提高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引領性,在理论上促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创新。

1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功能

1.1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指向功能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政治引导最为突出。目前高校学生多为年轻的00后,是特立独行的一代,是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但缺少判断是非能力的社会群体。面对网络上复杂繁多的信息轰炸,高校学生判断能力较低,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因此,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政治引导尤为重要。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多基于新媒体平台,内容多为传达正确的政治引导,表现形式较为多样化,对高校学生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政治可靠性。

此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价值导向尤为明显。高校学生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储备力量,不仅要有创新创业能力,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价值引领功能,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自觉树立强国有我的民族自豪感和青年使命感,从而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创业人才。

1.2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促进功能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有助于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培养高校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帮助高校学生在追求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计划有实施有保障地对创新创业项目精心打磨,追求精致精造,保持坚持不懈、精益求精、敬业奉献的高贵品质。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有助于增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自信心。高校可通过网络平台教授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内容,植入思政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帮助想创新创业的高校学生摆正心态,发掘创新点,坚持于创新创业项目,提高项目的成功率。高校还可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发布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先创带动后创”,增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信心。

1.3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创功能

高校网络思想教育能够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例如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求高校学生从事物的统一性中发现事物的特殊性开展创新创业的研究,并用辩证思维及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遵循客观规律地提出解决方法。因此,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是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是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对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要。一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是需要长期且不间断的教育。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具有空间和时间的优势,能够培养出具有“匠人匠心式”人才。二是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通过输入正确的“三观体系”让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能以时代使命为激励,主动将青春梦与中国梦相结合,勇担时代重托。

1.4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

高校网络思想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通过建设校园文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才培养。例如:高校通过新闻网站的创新创业人物新闻报道、微信公众号的创新创业先进个人事迹介绍、电子宣传屏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宣传片等网络宣传平台,烘托浓厚的“创新有我、创业能行”校园文化氛围。

2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逻辑关联

2.1 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通过网络教育形式促进高校学生的思想品格、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是让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理念的指导下,发现自我,发挥特长,展现个性,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完善自我,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二者在教育目标中都是以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为基点,实施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促使高校学生提升自我,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2 教学内容上具有互补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网络思想教育过程中多为理论教学,会导致高校学生出现在社会实践中难以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体验的问题。反观创新创业教育,则多为强调创新创业能力和成果孵化,忽略教育过程中高校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的培养,导致高校学生责任感与信念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难以支撑。二者的融合一定程度上帮助高校学生在满足个体发展和满足国家社会需求之间寻求平衡,转变传统的就业、创业观念,探寻适合自己的可持续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2.3 教学实践中具有统一性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的教学实践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高校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完善自我,全面发展有着关键作用。因为在教学实践环节中,高校学生能充分运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展示自己的优点特长,从而产生富有创新特点的项目和成果,所以创新创业教育也十分重视教学实践环节。二者都需要高校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并运用于社会实践,再不断认识新的知识,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并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帮助高校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教育内容的融合度缺少

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关于创业法规、职业道德品质等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度较高,高校学生能通过这些教育内容了解到当前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与国家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大力扶持、创新创业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但关于批判性思维、自身创新性思维、辩证地思考问题等教育内容,教师授课时更多倾向教授宏观层面的理解与引导,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度不高。

3.2 高校育人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现较少

高校在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过程中,要求努力打造高校育人共同体。但高校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的是创新创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方面的培养,对于创新思维以及职业道德品质的培育尚为缺乏。此外,在第二课堂的教学中,创新创业型的学生组织或社团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网络平台运用、宣传较少,开展关于创新创业性活动的专业性不强,导致高校学生的参与兴趣不高,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受到一定的阻碍。

3.3 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不够

目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的途径较为单一,多为定期举办创新创业类型的竞赛、高端沙龙论坛、创客训练营。这些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对于零基础的高校学生想要了解创新创业难度较大,且兴趣不高,创新创业的氛围营造不佳。少部分高校近年依托创新创业基地,安排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4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4.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1.1 貫彻“立德树人”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

协同教育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需贯彻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有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政治取向与职业素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时代发展所需,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之中,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4.1.2 落实“课程思政”新理念,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场重要会议上,从多个层面强调思政教育对于国家、社会、人民的重要性,并就“培养什么人”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建设力度已提上我国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中。高校应将网络思政教育融入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之中,深入探索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和育人功能。高校可以开设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专题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加强对高校学生“三观体系”的引导。此外,在高校思政网络平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多维度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创新创业新型人才。

4.2 加强二者教育目标的融合

4.2.1 明确网络思政教育的目标,优化思政理论课网络教学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高校学生成为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人才。新媒体平台作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可以通过高校思政的新媒体平台开辟“创新创业”专栏,定期发布创新创业基地、创新创业赛事、创新创业优秀学子风采、创业合伙人等内容,让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主动了解我国的创业大环境以及创业形势、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组队参与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之中。

4.2.2 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注重综合素质的培育

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人才,需要从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上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实施路径,发挥网络思政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功能。在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中,可以通过实地参观、创客介绍、素质拓展等形式加强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4.3 加深二者教学内容的融合

4.3.1 以网络思政教育为基石,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阶段高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主要路径,离不开思政教育的指导。一是,高校在开展协同教育的过程中,要落实网络思政教育“三全育人”理念,帮助高校学生养成科学、辩证以及多角度看待事物的思维要领,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二是,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教授高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需要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端正创新创业动机,规范创新创业行为。

4.3.2 以第二课堂教育为导向,助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成功

第二课堂是在课堂学习之外的各类学科科技竞赛、各项实践等的总和,它能更好地弥补第一堂课中未能实现的教育形式,并且由于其独特的形式,往往会使得学生对其有着更高的接受度与认可度,因此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在第二课堂中的优势十分突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可将其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之中,让高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早预见并处理日后实操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提高自身创新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等。同时,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派专业教师带领高校学生深入创新型企业实地参观,在言传身教中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切身的感悟。此外,还可以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通过课堂与实践加强高校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将中国梦与青春梦相结合,从而成长为时代所需、社会所求、人民所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协同教育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有助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能够使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深入高校学生思想中。同时,二者的融合有助于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国家培养出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6):273.

[2]王玉芳.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6467.

[3]刘尧飞,蔡华健.高校创业教育与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8(2):7075.

[4]孙燕,李旭辉.思政教育理念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基于A大学的实证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3(01):110.

[5]张静,任凤琴.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融合发展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1(01):711.

[6]吴鹏.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探究[J].才智,2020,(15):110.

[7]何美婷.大学生思创融合的课程教学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2.

[8]梁伟.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3638.

[9]胡爱丽.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性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文化,2023,(04):202204.

[10]芦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0.

[11]欧阳国文.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4):288289.

[12]邱仙艺.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协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谈小学德育协同教育的策略
会计专业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家校协同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