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程中,体验式学习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而如何运用这一理念指导诗词鉴赏教学,也成为教师应着重思考的问题。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不足之处以及运用体验式学习理念指导诗词鉴赏教学的意义,总结了初中语文体验式诗词鉴赏教学的原则和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体验式学习;诗词鉴赏
作者简介:王小芳(1981—),女,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关镇渭川九年制学校。
诗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融合了优美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情感,并且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具有比较高的文学价值。在初中语文课程中,诗词鉴赏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心理特征,利用恰当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诗词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简单来说,体驗式教学是指在一定目标的引领下,根据文本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帮助学生逐步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不难发现,体验式学习理念和诗词文本的特点是比较相符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准确把握体验式学习理念的基本要求,并据此设计更加恰当的诗词鉴赏教学活动,从而逐步构建起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1]。
一、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诗词鉴赏教学的重点存在片面性。应试理念所产生的影响在当前的初中诗词鉴赏教学中仍然有较为明显的表现。受此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更加重视学生对诗词鉴赏技巧的掌握,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则存在一定的忽视。这样很难真正使学生感受到诗词作品的魅力,准确体会诗词作品的情感。
第二,学生主体作用被弱化。在传统的初中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化的课堂角色。其中,教师牢牢掌握着教学的主动权,并且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过多的干预。而学生所处的课堂地位则较为被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诗词鉴赏教学中很难真正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其想象与体验空间也会被压缩。
第三,诗词鉴赏活动的类型不够丰富。在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仍然沿用相对固化的诗词鉴赏指导方法。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是教师会对诗词作品的内容进行逐句讲解。从实际效果来看,尽管这样的诗词鉴赏指导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诗词作品的浅层含义,但很难促使学生对作品的深层内涵与情感进行挖掘[2]。这不但容易使学生感到诗词鉴赏活动比较单调,而且容易造成教学的低效,使诗词作品的人文价值无法显现。
第四,诗词鉴赏教学评价有待改进。通常来讲,教师对学生诗词鉴赏效果的评价往往是通过纸笔测验或者口头问答落实的。这种以量化评价为主的方法往往更加关注学生对诗词鉴赏技巧的掌握,而对学生感性认知体验的发展情况则存在忽视,所以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体验式学习理念指导诗词鉴赏教学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促进课程标准要求的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同时,针对诗词鉴赏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从上述要求中不难发现,无论是针对整体的语文学习还是针对诗词作品的学习,课程标准的内容均可以体现对学生认知体验的关注,这一要求与体验式学习理念的内涵是比较吻合的。
第二,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诗词鉴赏体验。体验式学习会将学生的认知规律作为出发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更加契合学生兴趣特点的诗词鉴赏活动。利用这种方式,教师能够逐步在课堂中营造和谐、自由以及平等的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以及认知。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诗词鉴赏活动中,进而带给学生良好的诗词鉴赏体验。
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发展。教师无论利用何种方式组织诗词鉴赏教学,首先都应关注学生诗词能力的发展情况。在体验式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经历阅读、思考、总结、反思等活动环节,这对于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第四,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首先,在体验式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准确地探究诗词作品的语言特点。其次,诗词作品往往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在体验式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再次,学生在体验式诗词鉴赏教学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比较、想象联想以及归纳判断,这能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最后,体验式诗词鉴赏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欣赏诗词作品中蕴含的美[3]。
三、初中语文体验式诗词鉴赏教学原则
第一,主体性。对于诗词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只有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独特的认知体验,才能真正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因此,教师应在主体性原则的引领下开展初中语文体验式诗词鉴赏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对诗词作品内容产生独到的见解。相对于教师的讲解,学生产生的个性化认识往往更加深刻。
第二,情感性。从认知规律来看,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的情感变得更加强烈且丰富。因此,在初中体验式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情感性原则,利用恰当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以此来使学生逐步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诗词作品的内容。
第三,开放性。初中生的求知欲逐渐增强,并且逐步形成了思考与探索问题的意识。因此,教师在体验式诗词鉴赏教学中应顺应学生这一特点,不要对学生的诗词鉴赏过程设限过多,应遵循开放性原则,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与想象,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第四,渐进性。诗词鉴赏教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教师在体验式诗词鉴赏活动中应遵循渐进性原则,减少急功近利的心态,以免导致相反的教学效果。
四、初中語文体验式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一)设置教学目标,明确体验方向
目标所发挥的导向作用会对学生的学习体验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来说,只有使学生有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连贯,从而优化其学习体验。因此,在初中语文体验式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明确体验式学习的方向,这样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筑牢基础。
比如,教学《行路难》时,根据本文的重点以及体验式学习的要求,笔者设置了以下几项诗词鉴赏教学目标:第一,引导学生在诗歌的反复诵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体会这首诗豪放、沉郁的意境,并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美。第二,引导学生在诵读、探究、融情、赏析等环节中准确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变化,理解这首诗所要表达的内容,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推动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发展。第三,利用恰当的体验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诗所表现的乐观的态度以及复杂的情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上述目标突出了本文诗词鉴赏的重点,为后续的诗词鉴赏活动指明了方向。
(二)创设体验情境,感知作品意象
在很多诗词作品中,作者往往不会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是会借助一些特殊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的表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诗词内容的抽象性。因此,为了使学生对诗词内容有更加准确的理解,让学生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利用恰当的方式创设体验情境,以此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怀[4]。
比如,教学《使至塞上》时,这首诗中选取了“汉塞”“单车”等意象,运用这些意象的主要目的是展现山高路远、关塞迢迢的壮丽边塞景色,从而营造一种视野开阔而又壮丽雄浑的意境。同时,文中的“落日”“长河”“孤烟”“大漠”等意象,进一步衬托了本诗所呈现的氛围。此外,作者也将自己的孤寂情绪融入了这样的景象当中。由于很多学生没有欣赏类似景象的经历,所以除了引导学生结合诗中描写的内容进行想象,笔者还利用视频资料创设了课堂情境,将诗中的意象所描绘出的情境以视频的形式呈现,从而激活了学生的视听感官,优化了学生的诗词鉴赏体验。
(三)引导自主探究,增强学习体验
在体验式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不能用直接讲解代替学生的行动和判断。只有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主观体验,才能真正加深学生对诗词作品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应遵循主体性原则,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得以增强。
在组织学生自主进行诗词鉴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师生的课堂角色进行调整。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放权”,并且要预留出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诗词内容的探究与思考。其次,教师要设计一些诗词鉴赏任务,并且要确保这些任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使不同诗词鉴赏水平的学生都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适合的任务。最后,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诗词鉴赏经验,这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对诗词内容产生新的认识。总之,在初中语文体验式诗词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是必要的。
(四)指导诵读活动,体验诗词之美
在体验式诗词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之美是重要的目标之一。而诵读作为诗词鉴赏活动中主要的体验形式之一,是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之美的有效渠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诵读活动进行适当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诗词中蕴含的美,进而突出诗词作品的人文价值。
在诗词诵读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体会音韵之美,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读出节奏和韵律。比如五言古诗可以划分为“二一二”“二二一”“二三”的节奏,如“树树/皆/秋色”“潮平/两岸/阔”“江入/大荒流”。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词语言独特的韵律。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比如在《夜雨寄北》《天净沙·秋思》等诗词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中所描写的自然风光。在体会诗词作品自然之美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诗词作品所呈现的独特意境。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之美。比如在《登飞来峰》的诵读中,要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乐观情感;在《钱塘湖春行》的诵读中,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西湖的热爱之情以及愉悦的情绪;在《卖炭翁》的诵读中,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底层百姓的同情。总之,在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中,恰当的诵读活动是学生进行诗词鉴赏与体验的重要方法。
(五)联系现实生活,拓展体验范围
尽管教材中选编的诗词作品的产生时代与当前有比较大的时间跨度,但诗词中的部分内容以及表现的情绪与当下的生活仍然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体验式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应架构起诗词作品内容和生活之间的桥梁,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帮助学生拓展诗词体验的范围[5]。
比如,教学《渡荆门送别》时,为了在体验式诗词鉴赏教学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初步完成这首诗的教学后,笔者鼓励学生结合未来可能出现的生活情景进行想象。学生需要设想在未来的某一天背起行囊离家求学的时候,自己的内心会是怎样的感受,并且要将自己的心情写出来。笔者利用这种方式,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六)完善评价方式,促进体验升华
评价是教学中进行价值判断的重要措施。由于学生的学习体验是不断优化的过程,学生诗词鉴赏能力也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恰当的评价明确学生的发展情况,并据此对体验式诗词鉴赏教学加以改进,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学习体验的升华。
首先,由于学生是诗词鉴赏活动中的体验主体,所以在评价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作品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总结自己对诗词作品的体验,并借鉴其他人的诗词鉴赏方法。其次,教师在评价中不能仅关注学生对诗词作品浅层内容的理解是否准确,还要从审美体验、学习方法、诗词爱好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最后,教师在综合各种信息进行总结性评价后,要及时将评价内容向学生进行反馈,从而帮助学生提升鉴赏学习效果。
总之,在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活动中,只有利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到诗词鉴赏体验中,帮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认知经验,才能提高学生的诗词理解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体验式学习理念的要求调整诗词鉴赏教学策略,从而在教学中逐步推动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舒蓓.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法探究[J].求知导刊,2021(40):65-66.
[2]张小燕,周波.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8):98-99.
[3]郭旭红.让学生插上想象翅膀,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4):105-106.
[4]韩立梅.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2):18-19.
[5]曹月洁.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