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反思

2024-05-17 15:32范玉砚
求知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优化策略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落实,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作为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和日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启蒙教育学科,教师应明确小学信息技术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职责,同时还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根本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新时代人才教育目标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对教学模式和方法加以优化,形成完善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优化策略

作者简介:范玉砚(1982—),男,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常安伏羲学校。

理论与实践相融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与初中、高中阶段相比,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无论是理论知识学习还是实践操作难度都明显偏低,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构成并熟练操作各种基本软件。目前的计算机普及率虽然较高,但小学生更乐于用计算机玩游戏而不是学习操作知识,这会导致相关课程教学未能达到理想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从学生性格特征、学习规律入手,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实现教书育人目标

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强,好奇心较重。在学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知识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够迎合学生的这一心理,优化与改进教学手段和内容,不仅能避免课堂教学仅停留在知识表层的问题,也能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例如,以往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多是由教师对某一软件功能或某项操作方法进行演示,而学生只需模仿即可。但是在教学创新导向下,教师应将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等全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引入信息技术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某知识提前预习和探究,使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的良好习惯,这样有助于实现教书育人目标。

(二)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教师需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建立基础认知、掌握基本操作的意识。针对一些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较好的学生,教师也要适当提升教学难度,帮助其提高学科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以创新为前提调整课程教学方向、目标与思路,不仅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能为学生提供解放天性和彰显个人能力的机会。这一手段既能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奠基,又能为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和主观能动性提供基础保障[1]。

(三)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日渐增多。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和信息,这对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和信息素养、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十分有利。此外,在多样化教学的引导下,学生能掌握更多的网络应用技巧和技能,始终对课程保持浓厚的探索兴趣,自觉完成有关知识的学习。而教师也能立足于学生视角重点分析其课堂表现、学习优势和不足,采取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总而言之,创新教学可让学生在趣味性、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下接触到更多资源和知识,具有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作用。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讲解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学习某一软件功能时,在完成理论讲授后,教师需向学生呈现实际操作步骤,并鼓励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或任务参与训练,这一过程正是学生由理论认知转到实践认知的过程[2]。此外,开展实践练习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其后续学习其他课程知识也大有裨益。

二、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观念滞后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知识参与创新创造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目前,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较为滞后,并未意识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同时,也有部分教师不重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兴趣,未能向学生提供实践研究的平台和机会,导致学生难以直观感受知识探索和创新的趣味性,这不仅容易打击其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固化

实践性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主要特征,基于该特征授课,教师除了要做好理论知识传授,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实操技能,确保学生能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利用网络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梳理、汇报学习成果,等等。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依然有部分教师只看重理论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若该问题不能尽快解决,除了会影响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也难以在课程学习中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改革主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重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也衍生出了分层教学、游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借助不同的教学方法呈现信息技术知识、组织教学活动,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实践操作的机会。但目前部分教师在授课时未能做到结合教学改革要求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使得课堂讲解环节仍以“讲述+模仿+练习”的方式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难以彰显课程的特征和趣味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互动探究能力的形成[3]。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优化策略

(一)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和落实,使得以往传统的教学发生了变化。以往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掌控者,享有绝对的话语权,占据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只需被动听课、获取知识、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和作业即可,当出现问题时,教师往往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不仅如此,部分教师还会以口头教学的模式授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和记笔记,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性格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并不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升教学质效,教师应尽快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优化教学,以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环节,教师必须找准自身定位,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依据小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特征,引导其更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4]。

以“画图软件”的教学为例,为确保学生熟练掌握软件功能,教师可带领学生研究软件:用鼠标点击工具箱中的铅笔按键,选取画笔大小,并根据自己的想法点击想要使用的颜色;选定颜色后按住鼠标左键并移动,则能画出想要的形状。接着,教师可采取相同方法,让学生尝试使用刷子、喷枪等工具。经过学习和摸索,学生很快便能掌握画图软件的功能。

(二)结合生活素材拓展教学内容

兴趣是实现高质量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进行教学创新时教师要对如何激趣进行深入思考,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素材是彰显信息技术魅力和调动小学生探究与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方式。结合生活元素讲解有关知识,既有助于提高教学趣味性,又可降低课程学习难度,所以,在教学实践环节,教师可从课堂导学入手引入多样化生活元素,以促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带动下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与此同时,考虑到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教师也要转变教学思路,运用各种有效策略和方式设计教学导入环节,渲染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5]。

以“计算机病毒”的教学为例,想要让学生对“计算机病毒”这一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学生生病请假的场景进行新知导入,让学生联想自己生病时的情况,如卧床不起、无法上学、打针吃药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首先教师可展示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生病的例子,随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应该都有感染病毒发烧、咳嗽等经历,你们知道想要避免感冒都有哪些方法吗?”因为该问题与生活相关,所以学生能够回答出“勤洗手”“多运动”“健康饮食”等。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拟人化的方式展示计算机感染病毒的样子:计算机口含温度计,头上贴了退热贴,屏幕无法正常显示。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计算机与人一样也会感染病毒,对此,除了在出现问题后根据问题选择解决方案,还有哪些有效的预防方法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围绕这一点展开讨论和研究。”教师通过结合生活元素进行引导,不仅能将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也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更多有关知识,强化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核心素养。

(三)引进新型教学方法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保证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开展课程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可引入下述新型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1.情境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既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生活与知识间的联系,又能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例如,文档软件的使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操作技能,但该部分内容知识点多且复杂,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学习和应用各种功能,就容易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剖析教学内容和挖掘生活元素后可创设以下情境:本周学校提出每个班级可在周六、周日组织旅游活动,为保证活动的有序和安全,需要各个班级制作旅游计划书。因为外出旅游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故而以此创设教学情境能将学生迅速带入学习活动中。鉴于计划书的制作较为困难,学生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利用网络搜集计划书模板、了解计划书包含哪些内容,并根据旅游目的地提前在网络平台中了解相关景点门票价格、旅游攻略和线路规划等。总而言之,贴近生活的情境教学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更好地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整体规划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应用得较多的一种授课方法,将其引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可打破傳统教学的限制,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所学知识。在实践环节,教师要依据课堂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相关任务,并指导学生围绕具体任务进行探究和实践。以文档软件的学习为例,图片、图文框、自选图形和文本框的使用皆是重点,教师可据此设计“制作贺卡”任务。首先,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一张提前制作完成的精美贺卡,当学生看到贺卡后,脑中便会形成初步印象。这时,教师便可带领学生分析在制作这张贺卡时哪一部分使用了自选图形,哪一部分使用了文本框,哪一部分使用了图文框,贺卡中有哪些部分能够相互替换,有哪些部分是无法替换的,等等。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对文档软件中图片、图文框、自选图形和文本框等概念产生直观认识。当学生充分了解后,教师便可趁机引入插入、修饰、美化等操作方法,并在教学结束后鼓励学生根据个人想法尝试制作贺卡。教师基于任务实施教学,可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让其在探究和操作过程中深入了解一些易错、易混淆之处,从而避免实际练习环节中出现问题[6]。

3.积极心理暗示教学法

小学生十分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若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学生能够得到家长与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则能提高其求知欲和学习自信。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应用积极心理暗示教学法。第一,榜样暗示是指教学中教师将自身或其他表现优异的学生树立成榜样,让其他学生主动模仿。例如,在一些难度较高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参与,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也可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完成学习活动后,教师也可以幽默地进行总结:“看来信息技术学习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大家齐心合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第二,语言暗示是教学中应用得较多的一种暗示方法,指在教学环节中教师用鼓励和赞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教师的心理暗示下,学生会更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创新是小学信息技术落实课程改革的一个必然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可从革新教学理念、拓展教学内容和引进新型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优化改进,以确保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张小玲.浅析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策略[J].知识文库,2023,39(13):35-37.

汪立新.指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3(18):80-82.

张辉煌.新时代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创新刍议[J].学苑教育,2023(14):77-78.

祁海霞.“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J].小学生:下旬刊,2022(7):58-60.

何颖仪.创新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J].科幻画报,2022(3):183-184.

廖立.关于小学信息技术多元化创新教学方法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2):9-10.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优化策略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