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幼儿园实施STEAM课程过程中,通过深度开发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将不同领域内容有机融合,不仅有助于完善幼儿园的课程体系,而且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活教育”理论与STEAM课程进行概述,解析“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幼儿园STEAM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旨在帮助幼儿园高质量地实施STEAM课程,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活教育”理论;幼儿园;STEAM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04-0148-03
作者简介:王琳洁(1980.02— ),女,汉族,山东省诸城人,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社区教育。
引言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也是学前教育工作者都非常熟悉的儿童教育家,他的“活教育”理论与STEAM教育理论存在很多相通之处,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STEA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STEAM 教育理念强调将不同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实现各个领域知识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3-6岁的孩子尚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也没有学科概念,正处于好奇心重、创意想法多、勇于探索的时期。在这一阶段进行STEAM教育,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动手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将创意想法转变为现实,将其内在潜能充分挖掘出来,进而培养他们创新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活教育”理论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经过长期教育实践形成的理论体系,强调学习是一种积极、探索性的过程,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与环境互动的体验。该理论要求幼儿具备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力的能力、善于合作以及服务精神。在这一理论下,幼儿被视为主动的学习者,通过实际经验建构知识,倡导将学习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使教育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需求。教育者的角色在于引导、促进、鼓励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发展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这一理论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等多个方面。
(二)STEAM教育
STEAM教育是一种跨学科的教育方法,集成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元素,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解决问題能力,强调实践性的学习。STEAM教育鼓励幼儿通过探索和实验发展科学思维、技术技能、工程设计、艺术表达以及数学推理的能力,不仅关注知识的传递,还强调幼儿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技能,通过项目式学习和合作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强调幼儿的参与性和实践性[2]。作为一种多学科、多元思维以及多样化能力整合的教育模式,STEAM教育能够支持学生以学科整合方式认识世界,最大化地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二、“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幼儿园STEAM课程实施的可行性
(一)都强调以“做”为中心
“活教育”理论与STEAM课程都强调以“做”为中心,为幼儿园实施STEAM课程提供了基础。其中“活教育”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积极、探索性的过程,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探索知识并建构知识。STEAM课程以学生为主角,不仅鼓励幼儿学习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知识,更注重他们的实际参与和亲身体验,这与STEAM课程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在“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育者可以将STEAM课程设计得更具体,让幼儿亲手动手、发散思维,通过实际任务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设计小型科学实验、工程设计挑战或艺术创作项目,让幼儿亲自动手,从中学到科学原理、技术应用、问题解决和创造性表达等技能。这种实践性学习不仅能够深化幼儿对学科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此外,通过将“做”作为学习的核心,幼儿将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他们可以亲自体验到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直接转化为实际成就,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幼儿形成更持久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游戏化特点相同
两者的教学游戏化特点相同,为“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STEAM课程实施增添了更多的可行性。“活教育”理论和STEAM课程都强调将学习过程富有趣味和挑战性。在“活教育”理论下,游戏、探索和实验被当作学习的重要方式,这些互动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有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动机。STEAM课程在教学中采用了类似的方法,通过项目方式让幼儿成为知识的探险者和问题的解决者。这种学习方式将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为有趣的实践体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他们充满动力,渴望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度。教育者在“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可以更好地将游戏化元素融入到STEAM课程中,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3]。这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科学和工程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此外,该课程可以为幼儿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教学目标一致
两者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方面有显著的一致性,两者都强调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将这一核心教育目标融入了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加强了幼儿园STEAM课程在“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实施的可行性。“活教育”理论鼓励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和实际经验发展创造性思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被鼓励提出问题、尝试新想法,通过实践来测试和改进这些想法。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STEAM课程同样强调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元素,STEAM课程鼓励幼儿在跨学科的背景下思考和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要求他们不仅具备各学科知识,还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来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创新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这两者的共同目标有助于幼儿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塑造创新潜力。在“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STEAM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个体需求,通过鼓励他们思考、实践、创新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未来面对复杂挑战时所需的创新能力。这一共同目标的一致性为幼儿园STEAM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幼儿的全面成长和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环境相互贯通
两者都鼓励创造有机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不同情境中获得综合性的学习经验。在“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育者可以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加强对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这种环境设计鼓励幼儿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探索和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而不仅仅是坐在课桌前被动地传递信息。这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有效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STEAM课程也强调创造性的学习环境。通过跨学科的方法,STEAM课程能够创造出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学习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幼儿能够在不同领域之间自由穿越,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还能够培养他们适应多元化需求的能力,这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中尤为重要[4]。由此可见,“活教育”理论和STEAM课程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上共享相似的理念,为幼儿园STEAM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可行性。
三、“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STEAM课程实施策略
(一)基于STEAM教育内核,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教育”理论为幼儿园STEAM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幼儿园应当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结合STEAM教育内核,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STEAM教育课程与幼儿园教学真正融为一体。首先,幼师可以运用参与性教学模式,通过将STEAM元素融入课程,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知识领域,鼓励幼儿亲身体验、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其次,幼师可以运用综合性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欲望,培养他们对STEAM领域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在多个领域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并提高学习活力。
(二)合理规划幼儿园课程,提升课程质量
首先,幼儿园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时,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确保课程内容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并强调跨学科教育,确保课程内容与幼儿的特点和成长需求相匹配,从而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有效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其次,幼儿园教师应采用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方式,创造丰富多彩的STEAM课程内容。其中,预设内容包括精心挑选教材、实验室活动和项目任务等,为课程开展提供一定指导性和计划性。与此同时,生成内容可以通过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开展独立研究等方式进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最后,将STEAM课程内容构建在不同的板块上。幼儿园可以在“活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构建“小小建筑师”“游戏小玩家”等板块,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帮助幼儿在不同领域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5]。
(三)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教研活动在幼儿园STEAM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园园长应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活教育”理念,不断改进课程,从而为幼儿提供更富有创意和实际意义的学习体验,确保这些活动既源于园本,也服务于园本的需求,推动课程的有序开展。其一,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正确的教研方向,保证教研活动与课程建设紧密相关,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时,幼儿园应当将幼儿置于教研活动的中心,明确培养目标,并且以问题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沟通对话机制,激发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研成果的应用,从而增强教研的实际效果。其二,开展网络化教研,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跨时空的沟通和协作。幼儿园应当搭建在线教研平台,为教师分享经验、研究成果、进行虚拟合作提供平台。通过这种方式扩大教研范围,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促使幼儿园STEAM课程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其三,组织多样化的比赛形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中,通过组织玩教具比赛、游戏比赛等,营造积极的竞争氛围,促进教师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让他们在竞赛过程中寻求创新和最佳实践,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四)基于我国文化和幼儿真实生活,开展本土STEAM课程
STEAM是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其引入国内幼儿园教育中,需要注重本土化构建。在“活教育”理论下,幼儿园开展STEAM课程时,需要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国国情和幼儿的真实生活出发,深刻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构建符合中国幼儿园发展需求的本土化STEAM课程。构建本土STEAM课程时,幼儿园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評估。国外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可以为我国幼儿园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但幼儿园不应盲目照搬。相反,幼儿园应该深入了解国外教育理念的优点和缺陷,将其与中国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寻求适合本土发展的元素和方法。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幼儿园进行反复的权衡与思考,保证本土STEAM课程符合中国的文化和教育背景,从而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发展需求[6]。
(五)完善STEAM课程评价体系,保证课程开展实效
幼儿园需要完善STEAM课程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全面性的评价内容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做出改进与调整,持续提高STEAM课程的质量。为了完善STEAM课程的评价体系,幼儿园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考虑。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家长和幼儿等,每个主体都能提供独特的观点和信息,帮助幼儿园全面了解课程的实施和效果。其次,课程内容评价需要涵盖多个方面。进行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课程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还要关注课程内容是否符合预期目标。因此,在开展课程评价时,幼儿园需要对课程材料、任务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幼儿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评价。此外,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关注幼儿的态度、情感和习得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通过这种全面性的评价,幼儿园可以精准识别课程中的潜在问题和改进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最后,课程评价要有多样性。应综合考虑课程评价标准与内容,结合结合STEAM课程特点制定出适合幼儿特点的课程评价量表,包括定期观察、项目成果展示、口头表达等多种方法,提高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幼儿园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获取多角度的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活教育”理论为幼儿园STEAM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益指导,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和个性化,与STEAM课程的理念高度契合。通过将两者科学合理地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推动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陶秀影.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J].试题与研究,2023,(22):128-130.
[2]张晗,鹿爱莲.“五指活动课程”及其与“活教育”的关系[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2,(03):19-22.
[3]张永英,陈鹤琴.“活教法”思想滥觞及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47-55.
[4]李宗玉,贺伟.“活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区域课程改革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21,(28):26-31.
[5]王雯,邱家俐.“活教育”理论下农村幼儿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探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10):19-22.
[6]李英美.“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J].河南教育(幼教),2019,(12):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