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问题研究

2024-05-17 06:53张枫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新时代大学生

张枫

摘 要:文章以在辽宁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数据为支撑,梳理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应对挑战的有效路径并得出结论:高校亟需梳理宣传“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确立新时代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的价值取向;挖掘重现“雷锋精神”与特定地域的历史记忆,凝练新时代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的情感旨归;寻找发现“雷锋精神”与当下大学生共同的青春意志,构建新时代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的有力支撑;探索实施学雷锋活动生活化和自主化的形式,引领大学生主动认同、积极弘扬“雷锋精神”。

關键词:新时代;大学生;“雷锋精神”;认同弘扬

DOI:10.15938/j.cnki.iper.2024.01.02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4)01-0147-05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雷锋精神”被纳入其中。这一精神是以雷锋同志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具有永恒价值。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显现出弘扬“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当下大学生为零零后,他们与前代大学生相比,距离雷锋同志生前的年代更为久远、对“雷锋精神”的认知也具有差异。课题组在辽宁多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获得了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同情况、对高校学雷锋活动的认知情况的具体数据,为梳理分析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探索大学生主动认同进而积极弘扬“雷锋精神”的有效路径、培养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数据支撑。

一、调研概况

课题组在辽宁多所高校中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持续进行调研。在填写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本科院校学生占55%、专科院校学生占45%;辽宁籍学生占59%、非辽宁籍学生占41%;大一年级学生占53%、大二年级学生占47%。本科院校学生与专科院校学生所占比例、辽宁籍学生与非辽宁籍学生所占比例、各个年级学生所占比例均较为均衡,调研样本具有广泛性。零零后学生占98%,调研样本具有针对性。调研主要设置了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的现代价值、地域价值、情感归属的认同情况及对高校学雷锋活动的形式与效果的认知情况等几项类别,选取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的若干问题。累计发放问卷五千余份,有效回收率为98.6%,样本量和有效度达到统计要求,问卷能够准确反映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同情况以及对高校学雷锋活动认知情况的实际状况。

二、 新时代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1.新时代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取得的成就

辽宁是雷锋的第二故乡,也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新时代背景下,辽宁人民高度认同、积极践行“雷锋精神”,辽宁高校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省级部门不断深化顶层设计,学雷锋活动迈向了全新的思想高度。省级部门在制度制定、评价体系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共辽宁省委印发了《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的意见》,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印发了《辽宁省学雷锋活动工作方案》等文件,从加强理论阐释、营造宣传氛围、开展实践活动等多个层面提出总体要求和具体的活动安排。辽宁省全力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制定志愿者行为考评规则,实现对志愿者开展服务效果等级的客观评价,将考核等级与学分、就业优惠政策等相关联,同时,辽宁教育系统建立“先锋岗”“好人榜”“身边的模范”等激励机制,引导全省教育系统积极践行“雷锋精神”。一系列政策、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出台为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学雷锋活动迈向了全新的思想高度。

第二,省内高校日益创新方法方式,为学雷锋活动拓展了多维的内涵深度。调研发现,辽宁高校持续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将弘扬“雷锋精神”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广泛成立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引导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等场所送关爱,到社区开展志愿活动,激励学生在志愿活动中更好地奉献自我、服务社会,大学生注册志愿者达40%。辽宁高校将弘扬“雷锋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雷锋活动体系,东北大学国防教育学院连续多年开展“新雷锋成长计划”活动、辽宁大学成立“雷锋文化志愿者”协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依托“郭明义班”引导学生投身志愿服务、沈阳建筑大学打造了全省第一个大学生学习雷锋基地、沈阳师范大学上演专场音乐会暨清唱剧《雷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倡导发起成立辽宁省雷锋研究会并吸收多所高校加入。辽宁高校弘扬“雷锋精神”的平台逐步扩充、形式不断创新,已经充分形成了兼具理论性、实践性、文化性与传播性的多样化的学雷锋矩阵,为学雷锋活动拓展了多维的内涵深度。

第三,大学生群体积极践行“雷锋精神”,为学雷锋活动充盈鲜活的情感温度。问卷调查显示,98%的学生表示十分认同“雷锋精神”,95%以上的学生表示熟知雷锋事迹。在座谈会上,当谈到雷锋事迹时,大学生对于雷锋的英雄形象显现出崇敬的态度,对于雷锋身上具有的精神素质表示高度认同,认为“雷锋精神”高尚纯粹、令人敬仰,并应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弘扬。

近年来,辽宁涌现出一批书写大爱、无私奉献的雷锋式的大学生。这其中有为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的“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黄船钉;不惧生活磨难、自强自立、热心助人的“辽宁省大学生道德楷模”于川;多次随学校三下乡服务团在辽宁省贫困县义诊的“辽宁好人·最美大学生”郑昂;跪地抢救八旬老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的“辽宁好人·最美大学生”丁慧等。这些典型人物用实际行动彰显着新时代大学生的大爱、善良与担当,用生命和热血传承着当代“雷锋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榜样效应,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传承“雷锋精神”,学雷锋活动充盈着鲜活的情感温度。

2.新时代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面临的挑战

第一,部分大学生对“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具有的现代价值认同不足。在对“雷锋精神”的认知层面,大学生显现出深度认知欠缺的特征。一些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识仍局限于传统和固有的认知层面,对其精神实质与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把握。虽然4/5的大学生认为“雷锋精神”具有现代价值,但仍有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雷锋精神”是上个时代的产物。座谈会期间,个别大学生认为弘扬“雷锋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具有内在一致性,当谈及“雷锋精神”的内涵时,很多大学生都谈到“助人为乐精神”“螺丝钉精神”“勤俭节约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相关事迹,当问及“雷锋精神”与“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精神的联系时,部分大学生未能清晰阐述这些精神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部分大学生未能充分认知“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具有的现代价值,未能深刻认知弘扬“雷锋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内在一致性,这是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面临的首要挑战。

第二, 部分大学生对弘扬“雷锋精神”在辽宁高校具有的地域价值认同不足。在对“雷锋精神”地域属性的认知层面,部分大学生的认知较为模糊。包括辽宁籍在内的部分大学生并不了解辽宁拥有多处与雷锋密切相关的地标建筑,对于辽宁省内更多与“雷锋精神”有关的历史文化印记和地理文化资源缺乏了解。调查显示,对“雷锋精神”与辽宁地域的历史关联十分了解的虽然占到3/4,但仍有1/4的大学生“一般了解”(20%)和“不了解”(5%);对“雷锋精神”与辽宁高校具有的历史渊源非常了解的只有65%,不了解(10%)和一般了解(25%)的比例累计达到35%;座谈会上,当谈及辽宁省内与“雷锋精神”相关的地理标识时,大多数大学生都谈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较少大学生提到其他文化地理标识。部分大学生未能全面了解“雷锋精神”与辽宁地域的历史关联、未能充分认知“雷锋精神”在辽沈高校特定地域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这是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面临的又一挑战。

第三, 个别大学生对雷锋同志的英雄形象存有一定距离感,对弘扬“雷锋精神”的青春共鸣不足。在对雷锋英雄形象的认知层面,个别大学生呈现出较为疏离的态度。调查显示,对于多选问题“雷锋形象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3/4的大学生选择了“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青年形象”和“有亲近感的英雄形象”,但仍有1/4的大学生选择“传统的英雄形象”和“有距离感的英雄形象”,部分大学生对雷锋的生活化印象不足;当问及当下大学生与雷锋是否“具有共同的情感特征”,1/5的大学生表示“不具有,存在代沟”;当问到“雷锋的理想指向与当下青年是否相似”,尽管大部分大学生表示具有相似的理想追求,仍有1/6的大学生认为基本相似(13%)和完全不具有相似性(3%)。部分大学生未能从身份归属上充分感受雷锋和“雷锋精神”与他们共有的青春特质,缺少对“雷锋精神”思想情感层面的深入发掘,这是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面临的另一重挑战。

第四,个别高校在推进学雷锋活动上还存在针对性不强、方法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在对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认知层面,尽管大多数大学生表示所在学校氛围浓厚、成效突出,然而仍有少数大学生表现出对于学雷锋活动的方式方法缺乏认同的态度。调查显示,针对“所在高校学雷锋活动与大学生特点结合程度如何”,表示“结合一般”(22%)和“结合较差”(3%)的累计占比1/4;针对“学雷锋活动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效果如何”,1/5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16%)和“效果不理想”(4%);针对“学雷锋活动的实体活动与网络媒介结合的效果如何”,1/4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18%)和“效果欠佳”(7%)。当问及高校在开展学雷锋活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时,学生表示“方式方法单一”“缺少创新”“针对性和参与感不强”“未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等。数据显示,个别大学生感觉高校开展的学雷锋活动未能充分结合当前大学生群体的行为特点与心理诉求,未能完全与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和实践相结合,形式较为单一、相对传统。如何增强针对性和创新性,激发大学生积极主动弘扬“雷锋精神”是高校面临的第四重挑战。

三、高校推进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的有效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仍有部分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现代价值、地域价值、情感归属认同不足,高校学雷锋活动还存在针对性不足等问题,为了推进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提出以下路径。

第一, 梳理宣传“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确立新时代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的价值取向。

当代大学生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面临着价值选择多样性的现实问题。针对部分大学生对“雷锋精神”具有的现代价值认同不足的现状,亟需梳理宣传“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紧密的关联性,使大学生深刻认知“雷锋精神”的新时代价值。

一是对“雷锋精神”进行新时代背景下的再解读与再阐释。“雷锋精神”具有恒久性与经典性,具备再阐释的空间。同时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其内涵随着不同时代、不同语境的变迁而不断地丰富积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2]。进入到新时代以后,应与时俱进、紧扣“雷锋精神”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具有的内在关联,整理宣传雷锋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服务祖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真实事迹。以雷锋抗洪抢险、捐献积蓄、义务劳动等事迹阐释“雷锋精神”饱含朴素深厚的爱国情怀;以雷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事迹阐释“雷锋精神”体现社会主义职业精神从现代到当代的一脉相承;以雷锋的诚信事迹阐释“雷锋精神”蕴含的诚信要素;以雷锋对身边战友的友爱之心、对陌生人的关爱帮助阐释“雷锋精神”显现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理想范式。通过解读雷锋事迹,使学生体悟“雷锋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浓缩与鲜明显现,蕴含全新的现代价值,具有内在的永恒性与超越性,并没有因为年代的久远而失去吸引力,在新时代仍然展现出无尽的光彩与魅力,进而使这一精神真正“走近学生,走进学生,走‘浸学生”[3]。

二是对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的先进人物进行再宣传,丰富“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2023年3月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系统关于新时代学习弘扬雷锋精神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要“广泛宣传一批批校内外雷锋式的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4]。高校应挖掘归纳“当代雷锋”郭明义、庄仕华、孙茂芳等众多雷锋式人物和事迹,形成当代学雷锋的人物图谱,赋予“雷锋精神”以新时代特征。通过宣传这些立足岗位学雷锋的典范,以他们事迹中显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的品质、言出必行的诚信精神与热诚助人的友善品质,充分彰显“雷锋精神”的当代的传承与再现,使学生发现“雷锋精神”的延续和创新,当代雷锋的言行正是接续雷锋的脚步,在新时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的生动注解。

第二,挖掘重现“雷锋精神”与特定地域的历史记忆,凝练新时代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的情感旨归。

针对部分大学生对“雷锋精神”在特定地域的历史记忆缺乏了解、对开展学雷锋活动在高校具有的特殊地域意义认同不足的现状,亟需构建辽宁雷锋文化,向大学生宣传辽沈地区具有的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地域优势与情感积淀,增强辽宁高校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情感认同。

一是高校多渠道宣传与“雷锋精神”相关的重要的地理标识、系统整合并全面利用与雷锋相关的地理文化资源。中共辽宁省委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指出要“丰富发展雷锋文化”,“让雷锋精神成为辽沈大地最具特色的文化标识”。英雄地标作为特殊意义的建筑物不同于普通地标所具有的一般功能,它不仅是真实的历史见证,同时还具有精神引领、价值形成等特定功能。应充分挖掘重现展馆类地标、中小学地标和“雷锋园”、雷锋塑像、雷锋日记石雕等城市文化地标,开展立体宣讲和实践活动,拓展大学生学习的平台,以鲜明的视觉符号与精神图谱给予大学生感觉和思想上的冲击,使那些被遮盖与遗忘的记忆鲜活起来,凝聚“雷锋精神”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高校引导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提供新的文化支撑,促进大学生自觉传承“雷锋精神”。

二是梳理雷锋同志在辽宁高校中的故事和经历,使大学生了解“雷锋精神”与自己所在高校之间具有的深厚的历史传承与现实土壤。雷锋生前曾在辽宁高校作报告;“雷锋班退役车”在辽宁高校落户;多所高校设立“雷锋庭院”,开设雷锋精神育人展馆,成立“雷锋文化志愿者”协会,成立雷锋合唱团,持续开展“学雷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雷锋足迹几乎与所有辽宁高校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高校应将“雷锋精神”与大学生所在的校园紧密关联起来,引导大学生发现沉淀于历史和岁月中的集体记忆与精神传承,促使大学生在校园印记中生发独特的生命体验与心灵感受,构建对“雷锋精神”的情感认同,推动大学生自觉接受、主动践行“雷锋精神”。

第三,寻找发现“雷锋精神”与当下大学生共同的青春意志,构建新时代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的有力支撑。

针对部分大学生对雷锋和“雷锋精神”身份认同不足的问题,需要挖掘雷锋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揭示“雷锋精神”与当下大学生共同的青春意志,以青春榜样的力量激发大学生群体的情感共鸣与热血激情,构建新时代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的有力支撑。

一是多种手段构建雷锋立体丰富的形象。近年来,随着史料的不断挖掘重现,雷锋在英雄形象之外的普通青年的形象逐渐为公众知晓和了解。雷锋热爱生活、多才多艺、擅长诗歌创作与朗诵,喜爱唱歌、摄影、拉手风琴,文艺青年的形象跃然而出;雷锋活泼开朗、健康向上,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和当今邻家青年的形象如出一辙;雷锋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这与当代大学生也有着极大的相似性。高校通过向大学生介绍相关史料,将使雷锋的形象更具有亲和力,应使大学生深刻感受雷锋与当代大学生相近的青年形象特质,拉近青年与雷锋之间的距离。

二是挖掘雷锋同志生前的理想指向与当下青年青春意志的相似性。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忆,雷锋精神曾经给予同时代青年深刻影响。当代青年虽然与雷锋身处不同时代,然而年纪与雷锋生前年纪相仿,同是最美好的青春时期,具有相似的青春意志与人生追求。雷锋以无数承接地气、感人至深的事迹最终汇成伟大理想的青春践行,当代大学生在奋斗中激荡青春激情、实现青春理想、承担时代使命同样是青春意志的彰显。“雷锋精神”凝练着雷锋作为青年人对理想、对青春、对奋斗的深刻诠释,高校应以这种共同的青春意志感染大学生,促进大学生接受认可并不断追寻“雷锋精神”。

第四,探索实施学雷锋活动生活化和自主化的形式,引领大学生主动认同、积极弘扬“雷锋精神”。

当下,学雷锋活动存在针对性不足、活动内容和形式较为传统的问题,推动学雷锋活动有效开展必须认真分析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点,创新方式方法,以生活化和自主化的活动形式引领大学生主动认同、积极弘扬“雷锋精神”。

一是弘扬“雷锋精神”要紧密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参观时指出学习和传承雷锋精神要“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5]。可见,学雷锋活动不应局限于宏观的、大而全的形式,而应采取生活化、细微化、有的放矢的方式方法。学雷锋活动要紧密贴近大学生实际,同学习生活、课外活动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大学生在思想引领、学业发展、就业创业等各个方面学习“雷锋精神”、持续挖掘发现身边人物的典型事迹。

二是构建立体化、多维度的学习方式。学习“雷锋精神”不能停留在参观纪念馆、听报告会的层面,要坚持实践原则,突出实践养成,大力引导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学雷锋活动与国家前途、时代发展和经济振兴紧密结合,将弘扬“雷锋精神”同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将所学专业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身践躬行中传承“雷锋精神”,使大学生真切感受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在实践中创新奉献。

三是提升大学生传承“雷锋精神”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学生群体个性意识强烈、思维较为发散,仅凭常规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难以实现学习效果,高校应注重创新,倡导大学生自发选择学雷锋活动的内容、方式和平台,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结合大学生特点,以翻转学习的方式,让大学生成为设计者、讲述者和传播者,比如由大学生自发组织学雷锋活动社团、宣讲队、大讲堂,自行设计拍摄身边大学生学雷锋的微视频、微电影,在微信平台、抖音等新媒体上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宣传“雷锋精神”等,增强大学生的参与度和融入感。

结 语

综上所述,“雷锋精神”是经过时代的发展、地域的积淀和精神的传承汇聚而成的永恒的主题。新时代大学生认同与弘扬“雷锋精神”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地域价值和精神价值,引领大学生主动认同、积极弘扬“雷锋精神”,将有效引导大学生坚定信念、开拓进取,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強调 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N].人民日报,2023-02-24(1).

[3]郭长义,唐瑞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1):31.

[4]教育部印发《教育系统关于新时代学习弘扬雷锋精神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雷锋精神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