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缘起、议题与展望

2024-05-17 04:41游志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科政治思想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研究缘起于理论、实践、认识和时代的四重需要,是学科研究领域的新兴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是一种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基础上的高级认知形态,包括学科理论建设的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教育实践的思维方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体现着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决定着学科优化发展和立德树人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四个核心议题:概念内涵阐释、表现样态解析、学科优化路径和理论价值意义。展望未来,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可以从思维结构的微观解析、思维运用的历史考察、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思维培育和运用、思维形态的丰富和发展等方面着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更加全面系统地展开。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学科建设

DOI:10.15938/j.cnki.iper.2024.01.01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4)01-0060-06

“思维”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重要概念。恩格斯曾用“地球上最美的花朵”[1]这一比喻来强调思维的重要价值。多年来,学者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思维”展开了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思维”的科学理解与认识。从心理学角度看,思维是建立在感觉、知觉、记忆等低级认知形式基础上的高级认知形式。[2]从哲学角度看,思维是在“观念与实体、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实践、内在与外化的关联中观照和思考世界,在矛盾总体的结构和运动中把握矛盾”[3]。从教育学角度看,思维是“人类关于教育的认识成果,是一定的教育观及其支配下的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4]。由此可见,思维已经深度融入人文社会科学下的诸多学科研究之中,并成为学科研究的重要概念和领域。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视野下,探究学科理论建设的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实践的思维方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

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特殊性、标志性机能。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下的一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5]其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关键所在。将具有人类标志性机能的思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应有之义。梳理、考察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的生成缘起、主要议题与未来展望,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全面、科学、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的生成缘起

理论的诞生往往产生于现实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面临着学科理论从微观具体实在向宏观抽象思维研究延展的需要、指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深化学科认识的需要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因时而新的需要。

1.理论需要:学科理论从微观具体实在向宏观抽象思维的研究延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研究之初是呈现微观色调的,学者们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方法、载体、环境等微观的具体实在,建构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要素基础。然而,随着理论认识的深入,微观视角下的定域关注已然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全方位发展。基于微观具体部分的理论认识,只能相对应地满足于反映、解释和指引现实实践的微观具体操作层面,无法映射整个实践的整体和全局。因此,理论认识的微观性与现实实践的丰宏性之间的矛盾,迫切呼唤着理论层面的供给侧改革。于是学界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向宏观延展的发展方向,即从原有的微观具体的概念范畴中解放出来,尝试从宏观整体的层面解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形态、价值、管理等。[6]作为高级认知形式的思维,反映着事物之间普遍的、固有的、必然的联系,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向宏观延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序言中指出:“分析经济形势,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7]马克思所指的“抽象力”便是思维,通过思维的运用来提炼揭示纷繁复杂现象背后所蕴藏的道理本质。需要澄清的是,强调宏观抽象的思维建构,并不意味着对微观具体的抛弃,而是在微观具体基础上的凝结与升华,正如马克思所阐述的“最一般的抽象总只是产生在最丰富的具体发展的场合”[8]。宏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需要重视对思维的研究,在思维概括中找寻内在规律,在规律把握中推进学科理论发展。

2.实践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开展的先导

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认为,人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人们的思维认识,人们的思维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反作用,科学的思维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因此常有思维是行动的先导这一说法。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又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问题的应对提供思维解决方案。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对人们进行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深入,面临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学者们指出的边缘化、形式化、碎片化等实践问题。[9]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难题,必须要以科学的思维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实践。既不能像“病急乱投医”式地摒弃思维、盲目行动,也不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地停留于问题的被动回应,必须站在思维的系统性高度和全局性视野上寻找问题的治理之道,进行顶层的设计与重构,做到统筹兼顾问题,综合施策应对,多措并举解決。并且,思想政治教育思维不仅可以回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问题,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方向。这便是体现了思维的能动超越性。思维能超越各种因素限定的学术情境和经验领域,从而产生有创见的发展命题,而且还可以跳出自身来反思自身,实现自我的优化与革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即使在没有实践问题产生的情况下,也可以主动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超越,以内驱力的方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从而主动避免未来实践问题的产生。

3.认识需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学科认识的题中之义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也没有止境。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认识,既要坚持依靠实践的探索得到认识,也要特别重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提升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维的作用,强调要加强运用科学思维提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六个必须坚持”之一,并列举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这七种需要不断提高的思维能力。[10]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中,首先要运用好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11]发挥科学思维的力量,善于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实践中,增强透过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看本质、透过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看规律的认识能力,提高统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特殊与一般、宏观与微观等重要关系的认识水平,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思维认识方法,进而开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认识的新境界。

4.时代需要:时代变化需要因时而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

黑格尔将象征“时代精神”的哲学比作“密纳发的猫头鹰”,认为它“要等到黄昏到来时,才会起飞”[12]。然而,这样的哲学是滞后于时代的,马克思认为真正的“时代精神”是不能滞后于时代发展变化的,而应成为在黎明报晓的“高卢雄鸡”[13],與时代同频共振,并尽可能地预见未来、为时代的发展提供先行的指引。因此,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哲学革命,就必须深入到思维的层面,发展能够与时代同频共振乃至引领时代的思维。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时代境遇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其一,从国际世界的时空境遇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以来,历经冷战时代、世界经济交往全球化时代、世纪疫情叠加下的世界大变局时代。其二,从我国发展的时空境遇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以来,历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三,从科学技术突破演变的时空境遇看,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网络移动终端的普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拓展到了网络空间。在此基础上,大数据时代、区块链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元宇宙时代、新质生产力时代纷至沓来,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外部时空境遇的变化,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思维上的优化创新,来应对这种时代境遇变化带来的挑战,并且尽可能地预见和指引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的议题建构

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研究尚处于起步状态。若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在结合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进行规范性的议题建构是较为必要的。

1.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本体论:概念内涵阐释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的建构,首先需要回答的便是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是什么的问题,从而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本质所在。

采用词句属性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这一概念。当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客体时,“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了所要研究的对象。在这里,思维是作为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而存在。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就是指研究者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方法和视角。

当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主体时,“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再是研究的客体对象了,而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在这里,思维呈现两种属性,一是作为教育的工具而存在,二是作为教育的内容而存在。对应这两种属性,“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所运用的教育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所要教授的思维内容。前者是指教育者教学的思维,后者是指教育对象所要学习的思维。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是一种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基础上的高级认知形态,包括学科理论建设的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教育实践的思维方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体现着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决定着学科优化发展和立德树人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认识论:表现样态解析

若要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具体认识,需要具体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多种不同的表现样态。通过对学界相关文献的梳理,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按其属性,总体上可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思辨性的理论思维,另一种是技术性的理论思维。这两类思维对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认识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历史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复杂性思维等是类属于思辨性的理论思维。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思维,表现为通过认清历史方位、增强教育历史感和明晰未来的发展趋势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14]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思维,注重以系统思维的整体性、发展性和自组织性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建设和优化升级提供思维指引。[15]思想政治教育辩证思维,强调以对立统一的眼光审视和把握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关系,如主体与客体、显性与隐性、形式与内容等关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各种矛盾问题向有利方向转化。[16]还有学者从复杂性思维理论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展开了分析,提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要摒弃简单式思维,并善于从复杂的角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存在、多样式构成和多层次互动等。[17]

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人工智能思维等是类属于技术性的理论思维。技术性的理论思维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之上衍生出现的。有学者提出要以互联网思维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这种思维方式可具体拆解为用户思维、共享思维、迭代思维等具有互联网技术特色的思维,推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18]有学者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思维,指出以大数据思维认识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强调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发掘和科学分析,研判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实施的情况与效果。[19]还有学者提出在人工智能的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扮演需要重新定位,将简单基础的工作交给智能机器,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更多地扮演导师型和创新型的角色,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机关系。[20]

不论是思辨性思维,还是技术性思维,都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提供了具有独特意义的思维视角。同样,对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具体表现样态的解析,也为具象化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提供了路径和方向。

3.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法论:学科优化路径

思维不仅可以作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认识的工具,还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优化创新提供思维上的方法指引。

从思辨性的理论思维看,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思维,强调通过对历史资源的发掘和运用,延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助力“大思政课”建设,如“博物思政”[21]“纪念仪式思政”[22]等。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思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遵循系統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原则,在重塑愿景目标、统筹利益诉求、加强协调合作上发力,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的组织力、执行力,也汇聚起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内外合力,如“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便是系统思维应用于学科的典范成果。思想政治教育辩证思维,跳出了水火不容、非此即彼的思维桎梏,将事物的两方面有机统一起来,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发展的眼光妥善处理政治与学术、理论与实践、灌输教育与启发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思维,即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深度的复杂性认识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维度的丰富和拓展,如只有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存在,才能摒弃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通过课堂教育来开展的简单狭隘的理解,不断发掘出家庭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典礼仪式教育等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场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视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格局。

从技术性的理论思维看,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思维对学科的优化路径体现在,以用户思维为导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以共享思维为导向建立网络全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平台、以融合思维为导向努力构建网上网下协作育人的同心圆。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思维,强调以数据为核心,借助大数据分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估的有效性、以及科学预测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思维,重在科学协调人与机器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机器给思想政治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带来的智慧性与便利性,也要坚持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者驾驭机器、正确引领人工智能应用方向的角色定位。

4.思想政治教育思维价值论:理论价值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价值论这一议题,则是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在思想政治教育整个学科体系中存在的理论作用与价值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发展可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视野。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革命性发展,不能仅是具体观点的改变,必须深入到思维的层面,实现思维方式的范式转换。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局限,就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发展的局限。历史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复杂性思维等思辨性思维方式为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结构、形态、矛盾关系提供了深入的思考视角;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人工智能思维等技术性思维为发展因时而进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与认识是紧密相联的,思维推动着认识的深入,认识的深入又为思维的发展提供新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发展可以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心怀“丰满的理想”,却要直面实践低效的“骨感现实”,造成这一窘况的原因之一便是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问题。[23]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是化解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桥梁”。通过科学思维转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要素之间、结构之间的相互矛盾,进行主体、要素、结构的优化重组和流程再造,从而跳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可以前瞻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思维之所以可以成为行动实践的先导,是因为思维基于实践,同时又可以超越实践,进而引领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价值定位,不应只限于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问题解决的“灭火器”,还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领航员”。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要强调思维的发展性,加强思维的创新性建构,充分发挥思维带动实践的超越性,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在时代发展中掌握主动性、富于创造性和取得有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的未来展望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虽尚处于起步状态,但学界对其关注和重视程度日益增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七大思维能力,为学科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想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思维领域的研究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就必须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领域中尚未开掘和尚未觉醒的力量,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向。

1.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结构的微观解析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虽然从其自身性质上讲,是宏观层面上对微观具体实在的抽象认识结晶,但认识事物需要把握从微观到宏观、再从宏观到微观的辩证法逻辑,才能实现对事物的全面理解和掌握。目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研究,总体上仍是处于宏观层面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整体状况的阐释,缺乏从微观层面上解析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具体的内在结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内在结构,包括了结构中的要素成分、结构中要素的相互关联与作用机制、整个内在结构的运行机制等。同时,还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内在结构与外部系统的相互联系,因为思维无法脱离现实实践而独立存在,故需要探究思维内在运行结构与思维主体、思维客体、思维环境和思维中介之间的关联。只有深入解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结构的组成要素与运行机理,才能从微观上清楚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具体路径,才能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内部结构自我优化的路径,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运用的历史考察

孙其昂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有多种存在方式,以历史方式存在最为重要。”[24]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树立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大历史观”,对理解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从时间维度看,当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研究主要表现为横向视野的探究,即聚焦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分析和展开,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纵向视野的历史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思想政治教育思维也分布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历史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强调历史考察的重要作用,“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25]这些分布于历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需要研究者们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并进行科学地升华凝练,如开展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运用系统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战略思维等科学思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运用的历史考察,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来龙去脉,汲取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历史资源,进而转化为推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发展的动力。

3.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思维培育和运用

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研究侧重于对学科的认识,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如何培育和运用思维的研究相对较少。思想政治教育思维不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人的头脑中,需要通过制定科学的路径方案进行系统性的培育,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掌握并且能够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度看,“思维要新”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六要”素质之一。[26]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思维方法融入思政课的教学课堂之中,如运用系统思维丰富和拓展“大思政课”建设的资源,运用创新思维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调整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与风格,运用历史思维在讲好党百年奋斗的生动故事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角度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7]。在这一思维观念和思维能力建立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年养成运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等科学思维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对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4.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形态的丰富和发展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28]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思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经过前期的积累,学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思维、系统思维、复杂性思维、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等方面形成了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不能止步于此。一方面,要从深度上丰富和发展,深化对各个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形态的理解,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七大思维能力,研究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各类思维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要素与全过程的最佳切入点,探讨思维融合学科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与方法,充分发挥思维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从广度上丰富和发展,不断随时代需要和技术发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新形态,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块链思维、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现实思维、思想政治教育的元宇宙思维、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思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质生产力思维等,使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能够立足时代潮头、着眼技术前沿,为研究者和教育者提供学科认识与立德树人的新视野、新视角和新思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79.

[2]邵志芳.思维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3]聂锦芳.何为观照和理解世界的“哲学思维”?——重新探讨马克思思想的起源期[J].哲学研究,2016(2):3-11.

[4]刘庆昌.教育思维:一个新的教育理论范畴[J].当代教育科学,2004(3):8-11.

[5]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7.

[6]沈壮海.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学初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84-90.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

[9]王学俭,顾超.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协同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6(12):174-179.

[10]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7.

[11]冯培.用科学思维坚持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思想教育研究,2022(10):3-9.

[12]黑格尔著作集(第七卷)[M].邓安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

[14]李辉,吴鹏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思维[J].思想理论教育,2022(11):27-33.

[15]李辉,林丹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思维[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11):103-111.

[16]李洪雄,于明.基于辩证思维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130-135.

[17]李东坡.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及其创新发展[J].教学与研究,2018(2):34-42.

[18]冯刚.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4-8.

[19]杨桂兰,刘蕾,鄢章华.大数据思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144-148.

[20]赵浚,张澍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之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5):91-95.

[21]任志锋,刘新华.博物思政:内涵、价值与实践理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3):57-61.

[22]游志纯.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感”:理论内涵、价值意义与提升路径[J].学术探索,2023(10):151-156.

[23]郭超,王习胜.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7(4):18-22.

[24]孙其昂.论勘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基础[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1):62-68.

[25]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J].求是,2022(18):4-9.

[26][2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11,4.

[2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6.

[责任编辑:孙 皓]

基金項目: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研支持计划“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思维研究”(myjs2023-12)

作者简介:游志纯(1997—),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学科政治思想
【学科新书导览】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