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2024-05-17 13:00李果锋
求知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从全过程来看,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着导向作用,因而如何以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为导向优化教学过程成为初中化学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立足于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围绕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整理文献资料,将教师教学中积累的认知经验作为依据,分析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总结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的原则以及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李果锋(1977—),男,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第二中学。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視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这一指示成为现阶段初中化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简单来说,核心素养是一种关键能力,可以集中反映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所以核心素养培养能够优化学生的认知体验,帮助学生从深层视角出发,参与学习探究活动。核心素养目标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标背景下,以往形成的相对固定的传统教学模式渐渐显露出一些缺陷。因此,教师应以教学现状为出发点,立足于教学实践以及课程标准,对教学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从整体上对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加以优化,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1]。

一、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实施过程不够完善,存在的部分问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第一,教学目标的设置存在片面性。核心素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准确理解课内基础知识,而且强调拓展学习深度,深入挖掘学科价值。但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有时过于关注基础知识教学,导致学生的化学学习流于表面。

第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加以改进,以便学生体验完整的学习过程,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当前一些初中化学课堂中,师生的课堂角色定位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主动权由教师掌握,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相对被动。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可能会阻碍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三,化学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口头讲解是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尽管口头讲解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但如果教师过度依赖这一方法,就很难真正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并且容易使学生认为化学学习缺乏新鲜感。当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无趣时,其学习动机也会相应弱化[2]。

第四,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封闭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教材以及相关的教辅资料中,缺少课外拓展与延伸,导致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另一方面,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缺少对化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课外化学学习通常以做题为主,这种单一的书面练习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化学教学的封闭性,容易使学生感到学习活动单调。

第五,评价环节有待调整。常见问题包括评价环节比较简略、评价内容不够丰富、评价主体单一、没有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行评价等,从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会导致教学评价无法满足素质教育要求。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核心素养并不是一类具体的知识,而是一系列内在的能力与品质。因此,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以主体性原则作为指导原则之一,将学生视为各项教学活动的中心,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需要,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第二,启发性原则。教师的指导在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在化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应避免过度放任学生。部分化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对于学生而言较难理解,教师应在启发性原则的引领下开展化学教学,一方面要避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过度干预;另一方面,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与方法,对学生加以点拨。以启发性原则为导向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化学学习更加高效。

第三,科学性原则。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具有科学的严谨性。因此,教师要基于科学性原则组织化学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整体视角,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妥善的设计,保证教学内容准确、合理,以科学为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强调质疑与批判精神。

第四,渐进性原则。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若直接提出过高的要求,容易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渐进性原则,避免急于求成,使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有利于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设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导向

教学目标可以视为教学活动的起点,也可当作判断教学实施效果的依据,以清晰的目标为导向,可以避免教学陷入混乱与无序的状态。在新课标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系统性的任务,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要求进行目标设置,用目标指导后续教学。

例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时,笔者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梳理了教学内容,设置了以下几项教学目标:①化学观念目标,对燃烧所需条件形成基本了解,准确把握灭火的方法及原理,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②科学思维目标,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与思考化学问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培养科学思维;③科学探究目标,深入参与交流合作、实验探究等活动,使知识建构过程更加完整,发展科学探究能力;④科学态度目标,了解燃烧与灭火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懂得如何预防火灾,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强化科学态度。以上教学目标明确了课堂教学在不同环节中的基本方向,为教师有序开展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此外,上述目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素养培养指明了方向[3]。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探究意识

学习需要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并受其影响,所以课堂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素养发展。通常来讲,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对学习活动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在教学起始阶段,教师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且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情境。依托恰当的情境,学生能够感受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更加主动。

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利用趣味性材料创设课堂情境。比如,在教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时,笔者引入了一个趣味性故事:在战争时期,某支军队强迫一名化学家为他们进行研究,但是这名化学家没有选择屈服。于是,军官让化学家喝下浓硫酸,以此作为惩罚。化学家把浓硫酸倒入一瓶无色的液体中,将这瓶溶液喝完后,他马上倒在了地上。官兵见状,纷纷离开了,但过了一会儿,化学家却缓缓地站了起来。基于这一情境,笔者提出情境问题:为什么这名化学家喝下浓硫酸后却平安无事?听完这个故事,很多学生都产生了疑问,他们纷纷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主动阅读教材,参与知识探索,最后深刻理解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见,创设课堂情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4]。

(三)启发学生思考,培育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通常来讲,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以主体性原则为指导,为学生搭建相对自由的学习平台,将问题作为启发学生思考的重要工具,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利用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够反映出教学重点。比如,在教学《原子的结构》时,笔者结合本课内容设计了以下问题:(1)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2)核外各层电子的能量是否相同?(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有怎样的规律?(4)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然后,笔者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学生以教材和资料为依据,对问题展开探究。在自主理解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种基于问题串的教学流程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尝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运用科学思维突破学习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本课知识产生准确的认识,并在探究过程中强化自身的科学思维能力[5]。

(四)开展化学实验,强化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在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开展化学实验,利用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活动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分析观察、归纳总结等各项能力,而且可以使其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6]。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实验探究机会,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动手操作。

例如,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笔者組织学生开展了实验活动。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在实验过程中,笔者给学生提供了烧杯、镊子、试管、漏斗、锥形瓶、热水、白磷、红磷等实验所需的器材与药品。之后,基于主体性原则的要求,笔者没有直接向学生介绍后续实验步骤,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实验。各组学生针对燃烧的条件进行了猜想,并在交流讨论后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初步完成实验后,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实验成果,并针对产生的分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了更加准确的了解,达成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

(五)组织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态度

培养科学态度是化学核心素养理念的基本要求。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基本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应多布置实践性任务,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将所学知识内化[7]。

例如,在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学生会初步认识铁、铜、铝等一些比较常见的金属。金属制品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如何做好金属制品的保护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因此,笔者鼓励学生结合本课内容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对身边的金属物品进行观察,分析不同金属的性质。学生要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如何保护这些金属制品,并分析金属制品保护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通过参与实践探究,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金属知识的理解,并认识到相关化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六)完善评价方式,提升教学实效

评价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习情况,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学评价环节也要随之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在评价环节同样要体现主体性原则,教师要丰富评价主体,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分享学习经验进行同伴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此外,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客观表现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并随着教学的深入以及学生的变化,及时对教学活动加以改进,逐步推动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邵林.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2021(50):34.

赵景煌.试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学科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20(A5):139-140.

李汝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科幻画报,2020(12):56.

王章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探索[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12):45-46.

李光仁.初中化学导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20(48):62-63.

付军.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策略:以统编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盛唐气象”一课为例[J].辽宁教育,2023(17):43-46.

林梅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67):109-111.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