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价值逻辑

2024-05-17 05:31苏玉波董育余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大思政课

苏玉波 董育余

摘 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培养现代化人才提供强劲动力。通过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价值旨趣、价值诉求、价值意蕴,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价值逻辑结构,标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遵循。在此基础上,以立足党指导思想的顶层设计、构筑“大思政课”主要阵地、拓宽多元场域传播渠道、完善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为着力点,构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实践进路,赓续高校师生的精神血脉,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思政课;伟大建党精神;价值遵循

DOI:10.15938/j.cnki.iper.2024.01.012

中图分类号:G641;D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4)01-0075-06

“党的精神谱系是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锤炼而成的,是伟大革命实践的产物,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理品格和人格力量”[1]。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体现出鲜明的独特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纽带,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时代课题。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合力作用,探索其内在的价值遵循和实践进路,锤炼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政治品质,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悟透、想深、融入精神谱系,塑造高校“大思政课”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价值旨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2]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上无惧各种风险挑战、披荆斩棘的源泉力量。因此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的目标旨趣,明晰融入发展的价值目标,是举旗定向的首要环节。

1.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坐标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轫于中华民族不断奋斗的历史征途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坐标。中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和挑战期,中国人民必须坚定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我们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也就是说,必须通过一种符合于改变了的环境的办法来利用革命热情。”[3]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源力深刻影响着国家、社会、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个人的认知、性格和社会性具有引导和塑造功能,发挥好教育对个人价值塑造的浸润作用,引导优质人才队伍价值意图之下的行为选择是重中之重。国家一切的行动都是受思想意识和精神动力去支撑和促进的,如果没有独立坚韧的精神,如果丢掉民族的文化的精神核心,将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失去支撑。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内在支撑。

2.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力支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优秀文化所表达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仅表明现代化建设旗帜的鲜明底色,更是民心齐聚的应然之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力支撑。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只有将中国人民的思想以及文化堡垒牢牢筑起,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为文化强国的建设指明方向并积蓄更多的力量。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为事实,在实践中蕴藏文化涵养,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道路的推进带来了思想上的丰厚沃土。

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紧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主要环节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是坚定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必然要求。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内在灵魂的体现,只有在时代发展的步伐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为意识形态发展保驾护航,才能更有力地紧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来表达特定的思想立场和价值观念,通过举旗定向、育人兴文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与领导权。伟大建党精神内在本质的表达形式,是思想的投射,赓续创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具有凝聚力的社會主义意识形态,从存在与意识相统一的哲学范畴中解析紧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基本遵循。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价值诉求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建设“大思政课”的重要支撑和发展动力。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思想,展现新时代党的精神风貌,是育人本质发展和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必然要求。立足“大思政课”的实际诉求和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进行系统性的实践活动,使其在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中联动协同,才能真正突显融入的必要性和价值性。

1.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5]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而“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内涵,内嵌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理想信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对民族的共同价值情感、价值认识和价值追求,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状态。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以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共识,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引作用,以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内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理想信念,不断推进“大思政课”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形成时代青年独特的精神面貌和气质品格。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做好“大思政课”教育,用伟大精神浸润出理想信念之花。

2.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6]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生于党在危难时刻对创建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拼搏奋斗,表现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表现为为了民族发展而努力奋斗和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表现为社会普遍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规范,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出人民对国家的强烈归属感和依赖感,“大思政课”与精神谱系在培育高校学生家国主义情怀中具有高度的相容性、相似性和相依性。“大思政课”教育过程中要通过“重走奋斗路”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向荣发展的坚定信念落到实处,只有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知百余年间党为国家整体发展不懈奋斗的魅力,高校才能培养出富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感的时代新人,才能更进一步地走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阶梯。

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支撑

在建党百年中,中华儿女的智慧熔铸成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生哲理和道义理想成为其区别于世界其他精神的独特标识。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就是为思想铸就坚强堡垒,自觉抵御不良文化和思潮的侵蚀,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坚实的支撑,推动思想道德教育长足稳定发展。伟大建党精神启迪新时代青年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将个人发展与国家、人民的共同发展相统一。“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不畏牺牲”的黄继光精神、“意志坚定”的邱少云精神等,这些都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真实生动的案例。在“大思政课”建设期间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让优秀红色文化浸润心灵,培养和树立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当代大学生厘清国家、社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身上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梦想与国家梦想紧紧联系在一起,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支撑。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挖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元素,突出精神源头的思想基点,使精神谱系适应新时代的育人环境。解析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内涵,充分认识其独特性,系统化着眼解决“融什么”的问题,找准融入的着力点,架设好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桥”与“路”,以便更好地提升新时代“大思政课”育人的适需服务效能,探寻“大思政课”建设的新境界。

1.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指引性坚定“大思政课”育人理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实践生活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精华,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具有强大的指引性。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剖析从哪里来,走向哪里,怎么融入,离不开精神谱系永不过时的理论价值。着眼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地位,发挥精神谱系凝聚共识、塑造价值观念的优势,用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时代文化共同构筑的精神价值优化育人理念。其主要方面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成果为核心的世界观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以基本国情、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形势政策为基本内容的政治观教育,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文化自信奠定理论基础;以理想教育、成才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道德、价值的引领,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受教育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形成不断奋斗的坚定意志。

2.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实践性增强“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汲取更多优质的内容,承载过去,指向未来。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具有独特的实践性,明确了高校“大思政课”不仅要以“知”教人,还要以“行”育人。高校“大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要帮助学生认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理论反作用于实践。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是将内源动力束之高阁,而是要不断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作用。在“大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讲好党的奋斗故事,挖掘实践因子,坚持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实践性教育高校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立场,还要对我们的所学理论真听、真信、真懂,使其对红色文化具有崇敬和热爱之情,并付诸于实践当中,让新时代青年在实践中体味精神之美,丰富思想知识,强化理論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升“大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革命性激发“大思政课”育人创变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在百年奋斗中不断焕发活力而不衰的重要原因就是面对复杂的社会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深汲取的营养与力量。“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格,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7]高校“大思政课”在建设过程中要深刻挖掘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藏的甘于奉献,勇于斗争的故事,讲好革命故事,让高校学生深刻感知革命先辈们为国家事业奋斗的精神,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这正是对于高校“大思政课”的补充与发展。此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革命性更多地启发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要在实践中具备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服务于“大思政课”建设,积极主动地应对当前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聚强大动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时代新人。

4.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民族性凸显“大思政课”育人优势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脉络,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凸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民族性。“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8]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努力奋斗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大思政课”教育实效得以提升的重要原动力,彰显鲜明的育人优势。此外,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牢牢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定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教育教学中保持本民族鲜明特色,培养具有中国气质和中国风貌的新一代青年。同时,要始终将教育实效落实到对人民群众作出贡献的旨意中,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发展作为“大思政课”的价值指向,始终强调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优质青年为立德树人的真正基底。

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实践进路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大思政课”能否实现快速、协调、创新发展,关键在于具体路径的选择与实施。高校利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淬炼“大思政课”教育的红色底蕴,应从顶层设计、核心阵地、实践场域、体制机制等方面着手,构建系统化科学化实践进路,不断厚植高校学生的红色情怀,提升“大思政课”教育的感召力和实效性。

1.顶层设计:立足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指导思想

第一,强化党的统一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事业的根本保证”[9],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高校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其构建的内在逻辑促进高校党委的建设,推进“大思政”教育体系的完善,旗帜鲜明地提升高校办学的实效性。党中央要对高校所面临的“大思政课”建设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并部署好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指导方针和策略,以保证高校师生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正确性,提高政治觉悟。

第二,发挥教育督导作用,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系统化教育督导作用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督导体系,督导范围面向各级各类院校,同时要重視高校“大思政课”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监督管理,要求贯彻落实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融入与发展。督导内容要以“大思政课”改革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着手点,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红色体系,促进高校“大思政课”可持续发展。

第三,明确教育改革方向,汲取丰富的精神给养。高校“大思政课”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肩负着立德树人、培养国之栋梁的重要责任。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要充分发挥教育改革的推进作用,不仅要坚定文化自信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要在汲取精神力量的同时开阔国际视野,促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实现“走出去”的实践战略。同时,面对数据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过程中要积极搭乘改革的“快艇”,转变教学方式,实现精神谱系、“大思政课”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数智技术为教育赋能。

2.核心阵地:构筑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主要阵地

第一,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能力,推动精神谱系深入人心。提高“大思政课”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教师要不断更新和丰富自身知识,示范教学,开展有深度、有温度的课堂,用精神价值去滋养心灵、涵养德行、引领风尚,更好更方便地彰显伟大精神谱系的魅力。高校要激发教师对教学资源与方式方法的探索热情,不断探索与教育对象相宜的教学方式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独特视角,在思政课的不同韵味中实现伟大精神的润泽,推动精神谱系深入人心。

第二,挖掘精神谱系育人元素,提升“大思政课”教学实效。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需要深入剖析伟大建党精神,承袭文化基因,通过红色文化的有效融入来提升“大思政课”内容的凝聚力。“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10],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魅力和物化形态丰富多样,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大思政课”工作者要深挖利用红色文化案例,讲好革命文化故事,利用特殊纪念日,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第二课堂,通过不同形式的沉浸式教学体验,真正发挥伟大精神基因的育人功能。

第三,探索思政课教学多元渠道,创新精神谱系育人方式。“经师易得,人师难寻”,在课堂叙事式教学实践中加强对教师队伍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深刻领悟,只有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让信仰得到真正传承,才能将育人这片“田”守好。强化前景式教学方式,构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教育基地和利用虚拟技术“活化”伟大人物,采用“讲理”+“共情”的教育原则,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此外,将思政理论与建党实践相结合,让思政课堂实现“讲说式”“体验式”和“走访式”相结合,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和功能互补,真正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际效能。

3.实践场域:拓宽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传播渠道

第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精神谱系融入氛围。高校通过修订章程将精神谱系文化内核融入校园建设,形成校训、教风、学风、优良传统、办学理念等文化符号,是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举措。高校发挥各种群团活动的育人功能,引导教师、学生关于精神谱系群团活动的开展,使之成为师生展现风采、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平台。同时,重视建筑风格与布局、校园生态环境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以实现环境育人,建设“看得见、摸得到”的“大思政”场域。

第二,加强日常生活教育,提升精神谱系融入质效。“人类思维中的意识形态成分总是与思考者的现存生活状况密切相联的。”[11]精神文化的生命之根,只有根植生活的作者,才能更好地创作。将精神谱系布局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核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家庭教育的红色底色,组织家庭红色教育团体或者引导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红色文化网站,以家庭教育这一场域作为提升“大思政课”实效性的后盾。

第三,打造大数据传播平台,提升精神谱系传播精度。互联网传播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信息传播的集散地、思想交锋的主阵地,不仅是一种传播载体、传播工具,也是一种培育精神文化的新平台、新阵地、新领域。高校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大的在线互动与数据分析功能,第一时间获得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数据支撑,掌握“大思政课”教育最新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内在精神的引导。构建“互联网+一人一策”大学生教育平台,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并根据反馈情况定向投放优秀精神文化资源,实现“宏观把握”与“精准画像”的完美结合。

4.评价机制:完善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质量评价机制

第一,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动态过程性评价为侧重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动态过程性评价应综合把握每个评价环节的情况,实事求是地针对评估结果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基本要求,将评价落实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真正实现动态化评价。重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动态过程评价,有利于克服和纠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等不良倾向,有助于实事求是地反映“大思政课”效能,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二,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队伍质量评价为支撑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到:“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12]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师资队伍主要以“大思政课”授课教师总数、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科研创新能力、教风清正廉洁好评率等指标进行衡量,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发展。加强“大思政课”教育队伍对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的评价,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伟大精神传承者和弘扬者,担当“领航员”和“领路人”,自觉承担起为党、为国、为民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

第三,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结果质量评价为落脚点。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保证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方向正确、过程检测以及未来创新发展的根本着力点。健全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结果质量评价体系要以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将长期目标分解成为一个个可操作的短期目标,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最终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将这一系列的具体目标进行整合,得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质量评价结果。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国家和民族最深层次的力量,最根本的精神标识,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最有力的思想武器。站在时代全局的角度,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到“大思政课”当中,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要求,也是高校践行以文化人的内在需求,更是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对于紧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来说发挥着重要的价值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德刚.中国共产党精神品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2.

[2][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81,5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3.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

[5][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47,396.

[7]王秀敏.坚持不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J].红旗文稿,2022(19):44.

[9]王炳林.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J].中国高等教育,2020(18):4.

[10]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4-9.

[11]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黎鸣,李书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80.

[12]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29.

[責任编辑:邢炜真]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设教育强国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23JDSZKZ02);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安交通大学)专项研究课题成果“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进路研究”(XJTUSZ2022010)

作者简介:苏玉波(1965—),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董育余(1995—),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伟大建党精神大思政课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思考
唯物史观视域中“伟大建党精神”四重维度探析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党史学习中“大思政课”的价值旨向与实践进路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大思政课”的内在逻辑、基本遵循与实践进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