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峰 李英林
摘 要: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相互融合的实际工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发展,在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和感染力的过程中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文章在阐述媒体融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基础上,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针对性提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形成有价值的依据支持。
关键词:媒体深度融合;意識形态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媒体融合背景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04-0031-03
作者简介:刘佳峰(1998.03— ),男,汉族,吉林省长春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英林(1973.12— ),女,汉族,吉林省长春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各类媒体技术的传播形式变化状况给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尤其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中,媒体融合的时效性特点使高校思政教育影响力有机会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加快整合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推进个性化教育与教育生态创新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媒体融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丰富教育途径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众多媒体的载体平台呈现一定的互动性特点,尤其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趋势中,新兴技术使多媒介载体优势变得日益突出,在多种功能的相互整合下产生了越来越丰富的智能传播途径。比如,大数据技术、VR技术、可穿戴技术以及全景视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融合,使用户在各类信息的沉浸式体验效果变得越来越突出。另外在各类新型媒体平台的相继发展中,信息传播途径变得越来越丰富,加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各类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一手信息的重要途径[1]。人们已经习惯利用微信和亲朋好友进行联络,利用微博分享自己的动态信息或用来看各地新闻,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传播各种短视频,加上移动支付场景日益丰富化,信息传播途径多元化特征日益突出。从这些方面可以显然看到,在媒体载体快速融合的过程中,信息共享途径变得越来越丰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拓展形成了重要基础条件。
(二)完善教育方式
在以往的传统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们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以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在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看到,由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应有的双向互动性,教师一味为学生传输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思想教育传输过程始终处于单向性状态,这种现象和当前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及学生教育需求多元化发展已经形成了格格不入的局面。不仅难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同时在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应用中,难以提高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导致学生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中时常存在着无关学习的相关行为。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单一的条件下,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更难以帮助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内化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过程中。而在现如今的媒体融合背景下,教师通过在媒体平台发布相应的教学资源,可以结合媒体评论功能了解学生的想法与看法,便于掌握学生实际思想发展动态,为学生开展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也可以从平台筛选功能的应用中选取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优质内容,促进学生辨别能力和道德素养的完善发展。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降低了学生对传统教育的认同感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中,媒介功能融合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使信息生成、加工以传播等功能体现出一体化特征,便于存储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及相关数据信息,同时在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的应用中,使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进行相互结合,为信息传播发展形成了相应的技术便利,也使人们接收新闻信息、咨询内容变得日益丰富多样化。尤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中,随着互联网平台上多元化信息的传播冲击作用下,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感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其中包含多个领域的道德规范内容或价值思想引领内容,具有重要的教育育人使命和责任[2]。然而在媒体快速融合发展的趋势中,由于学生所接收的信息变得日益复杂,同时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为各类外来思想、不良文化的传播滋生了相应的温床,在高校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个别学生极有可能深受外来思想文化的负面影响,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怀疑、抵触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不利于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识吸收效果,更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道德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二)教育主体影响力出现明显减弱现象
互联网的普及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媒体融合趋势变得日益激烈,而在此之间越来越多传播媒介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特征,网络媒介门槛变得越来越低。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更多丰富的信息,也能够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相关信息,使用户信息分享欲得到明显增长,同时也促进了用户信息接收需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媒介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用户流量而在想方设法提高媒介传播影响力,以促进得以快速占领现阶段的信息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权威主体地位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在媒介融合发展与多元化演变的趋势中,对受教育个体的信息传播过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在结合受教育个体的实际思想动态中,为之传播针对性教育信息,而这一特点使越来越多媒介平台在信息传播中时常会运用大数据统计人们的信息获取需求,为之推送用户所感兴趣的相关信息,而这种趋势和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也正是因为这种信息交互环境的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师生关系日益产生“去中心化”的状态,甚至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主体权威地位受到了相应的挑战,最终导致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力逐渐产生明显减弱现象,使学生不再愿意单方面接收教师所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加上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兴趣明显降低,致使教师的教育主体影响力在不断减少[3]。
(三)教育环境过于复杂而失去对思政教育的归属感
在信息时代,人们运用互联网进行交际、生活的场景变得越来越常见,可以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互联网产生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难以替代。而在此之间,手机是众多网络媒介相互融合的重要设备,已经成为用户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的关键途径。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极强的裂变性传播优势,任何人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任何非主流信息,都有可能在互联网平台上产生极其广泛的影响力,而这种现象既可以理解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途径带来了相应的发展机遇,也可以理解为信息传播不可控性特点变得日益明显,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可控性优势形成了鲜明对比,导致学生群体所处的教育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多变。尤其在各类网络媒介信息终端形式的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各类难以管控的相关信息通过这些网络媒介传播途径进行大肆传播,为校园信息传播产生了一定的不可控特征,加上各类非主流信息的裂变性传播,极易在学生群体中形成相应的舆论态势,在学生群体中产生各类舆论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带来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尤其在敌对势力对我国快速发展处于虎视眈眈的状态下,某些国家的敌对势力很有可能通过运用互联网媒介传播途径,向身处于春风中成长的高校学生传播各种反动言论、大肆歪解抨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成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产生摇摇欲坠的局面。在这种激烈复杂的信息传播环境下,会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提升路径
(一)强化教育内容建设工作以提高思政教育认同感
1.构建资源共享平台
媒体融合背景下,多个媒介形态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重要作用,同时在相互结合、渗透中产生新的融合形态,对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极其有利的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发挥媒体融合平台的信息传播经验,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面得到进一步扩展,不仅可以帮助师生群体获取更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流资源,还可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发展,促进实际教育覆盖面的有效扩展,在增强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媒体融合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媒体融合技术经验以及相关平台,从中获取更为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社会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网络媒介平台进行相互結合,在智能化采编技术的应用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合、优化,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使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完善教育资源数据库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媒体融合发展优势,对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中,可以针对用户信息传播、获取喜好状况,在媒介平台上为之推送用户所能够接受、具有较高兴趣的相关内容,而微信、QQ等媒介平台正是因为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为用户个性化需求形成了相应的技术便利性特征。另外在云计算技术运用中,可以将云计算理解为一种虚拟资源,可以用来存储数据信息、进行预测分析等,与互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进行相互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云计算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这些技术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丰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还可以促进学生接收信息推送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个性化推送优势,在发挥媒介平台传播优势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乐于接收相关信息资源,及时跟进学生心理发展动态进行全方位分析,为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依据支持,对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以发挥高校思政教学影响力
媒体融合的发展使信息传播方式产生颠覆性变革,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各类媒介手段,对教师的媒介使用专业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媒介融合创新发展的趋势中,应当尽快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工作,培养一批更具扎实理论水平、具有坚定政治立场以及高超的媒体融合教育手段的优秀思想政治教师。首先,要能够从理论方面加强教师培养工作,使教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懂得学习多方面领域知识,在不断扩张知识面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社会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相应的基础条件。其次,要懂得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而教师能够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尤为关键,可以有效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跟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最后,要懂得如何运用多媒介传播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具备专业的信息筛选能力,尤其在教育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教师要能够从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筛选真正契合学生思想发展动态的相关资源,能够为学生及时筛除影响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负面信息,以便于在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提升过程中,真正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地位,在掌握高校学生思想动态信息的基础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个性化发展[4]。
(三)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以增加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归属感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融合场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迅猛的势头,在媒体融合演变过程中思政教育始终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场景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满足用户在获取信息中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结合用户对信息获取的需求状况以呈现出用户所需求的相关内容。将场景技术应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充分体现出媒体融合的可视化优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立体性特征得到进一步增长。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运用融合场景技术以创新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比如,可以运用H5技术、VR技术、一云多屏技术,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更强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信息资源的感知程度和体验深度。或是,在H5页面的普及推广过程中,可以充分带动多个感官器官的相互结合,在运用声音、图片、影像等媒介中,使学生产生更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应用VR技术中,结合高清屏幕设备的影像投放过程,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在立体化场景中的交互体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呈现出立体化特征与教育教学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场景教学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实际社交活动,还可以构建虚拟场景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更为立体化、形象化的特征呈现在学生面前,促进最终思想政治教育画面感和体验感得到全面提升,从而在传播相关教育资源中,对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教育教学体验,增加学生对思政教育归属感的同时,促进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了相应的创新发展机遇。高校应当尽快跟进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类媒体融合传播技术的多元化传播优势和信息交互特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真正得到全面提升和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明,高慎晶.基于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模式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2,44(1):17-20.
[2]黄雪.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就业与保障,2021(18):188-189.
[3]党阳.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有效性提升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4]胡煜,刘薇.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状况、规律和趋向——评《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与重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9):131.
[5]唐红艳.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