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天+尚可
【摘要】在新形势下,一些社会问题逐渐显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大学生群体中对于此时期的思考和认识容易迷茫,信念容易动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方法已经逐渐不适应当前的互联网环境,高速的信息更替节奏使人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实效性差、接受度低的弊端渐渐显露。笔者尝试使用新媒体作为载体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角度、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者角度分别出发,探寻依托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208-01
在当前不断复杂化的国际形势之下,社会思潮的分化势头逐渐凸显,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自然挑起了把握青年一代思想方向的重任。邓小平曾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力量[1]。”当下虽处和平年代,然而思想入侵和文化入侵的战争却已然打响。在新形势下,一些社会问题逐渐显露,大学生群体容易迷茫,信念容易动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逐渐不适应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实效性差、接受度低的弊端渐渐显露。“思想文化的阵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那么就会有敌人来占领”。在此形势之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流媒体、网络电台、微博等新媒体形式的网络传播途径逐渐取成为主流,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引领的工作亟待开拓思路、探索路径。
一、以思政教育工作者为主导的路径探索
1.思政教育方式和内容应变化调整
思政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都在教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教育者的工作思路、方法及习惯在传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决定教育效果[2]。新媒体思政教育不是把传统教育内容搬到网络上,以新瓶装旧酒,在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选择将比以往更为艰巨。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载体具有以下特征:
(1)“互动传播”性:存在兴趣点的内容会以几何级数进行扩散,同时无兴趣点的内容将会困在很小的圈子里达不到宣传的效果;
(2)“内容创新”性:所传播的内容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新闻、娱乐、文艺作品等传播内容,短小、有趣的内容更容易得到网络用户的欢迎;
(3)“即时更新”性:让新媒体拥有了相较于传统媒体更加快速便捷的信息分享传播渠道,但是传播速率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真实比率下降的情况;
(4)“‘所有人对‘所有人”:这种特征架构了当前的互联网文化的基础,即自媒体文化,话语权不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5)“网红文化”:网络红人在有限程度内汇集了优先级较高的话语权,在关注者圈子内能够更顺畅地传播信息和观点。
只有了解了新媒体的运行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及时调整教育的呈现方式。
2.以视频为媒介的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成效与局限
大连理工大学辅导员尚可推出《辅导员有话说》视频专栏,通过录制教育视频进行观点分享,阐释热点话题。《辅导员有话说》每期视频发布后一周内的累计访问量可以达到千余次,以主创人员所负责的210名学生作为统计单位,人均访问量达到5次。在开展教育范围内,使学生养成收看习惯。不过以视频为主要媒介的思政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育过程属于被动开展,依赖于学生的收看习惯;局限于主创人员的表现力和自身知识储备;受体裁、篇幅限制,表述的内容有局限性,视频长度间接影响教育效果。
二、以思政教育接受者为主导的路径探索
1.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学生群体的困境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学生对与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参与度低,课堂思政教育在网络时代受到了冲击。学生对于直白的教育内容变得敏感,逆反情绪使教育效果甚微。
2.网红文化是思政教育的机会之一
互联网引发的问题也终究需要互联网来解决。如果说靠文字在论坛中火起来的写手是“网红1.0”,靠噱头、“审丑”走红的是“网红2.0”,那么当下“网红”进入了网红3.0时代[3],如Papi酱、奇葩说、微博“大V”们。相比上两代网红,“网红3.0”们开始致力于传播思想、传递观点。“先靠话题火起来,再靠思想火下去”。粉丝群体是“网红3.0”的主要思想传递目标人群,他们对于时事的看法、历史的观点、人生的感悟,都在粉丝中得到了较好的接受和认同。
如果以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成为这样一位网络红人,那么他在教育中会少很多阻碍。学生若把接受教育以及认同观点当成一种时尚,那么教育的效果比较事半功倍。
三、以师生思想匹配程度为主导的路径探索
新媒体之于思想政治教育,是挑战也是契机。教育者希望依托新媒体开拓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学生希望通过新媒体看到有吸引力的信息、结识有魅力的人物。多元化教育者的网络形象,提升受关注度,让教育者成为信息中心,可以是网络思政教育的出路之一。
在网络世界里,教育者可以是脱口秀主播,也可以是时事评论员,还可以是历史讲述者,网络的半公开特性,可以使教育者更快地实现角色转变——通过团队策划,以及后期制作,弥补个人阅历能力的局限,利用新媒体的窗口,打造出全新教育者形象,更好地传播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不可操之过急、过于直接,直接、生硬的教育会毁掉之前营造的网络形象。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观察力,才能在新媒体时代抓住机会,开拓出真正有效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
最后,笔者想说,新媒体永远只是教育的载体,新的载体只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呈现形式,而不会凭空产生新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依然是教育工作者本身扎实的理论基础,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融会贯通的教育智慧。思政教育者需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时政知识,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才能在当今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充当起排头兵的艰巨历史任务。
参考文献:
[1]胡双.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优势及对策探讨[J].荆楚学术论丛.2015(2)
[2]李明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创新工作的思考[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1)
[3]郑文聪.“网红3.0”时代的特征及受众心理[J].新媒体研究.2016(6)
作者简介:
张若天(1987-),男,辽宁锦州人,汉族,硕士学历,大连理工大学讲师;尚可(1989-),女,辽宁鞍山人,汉族,硕士学历,大连理工大学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