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胰腺外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05-16 15:28徐宏作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控制性控制组胰管

徐宏作

(辽宁锦州市凌海大凌河医院外一科,辽宁 锦州 121200)

临床上对于重度外伤的外科处置, 通常都是在第一次外科治疗时就进行确定性的修补或重塑,力求一次完成,但效果并不理想。 以“彻底外科”为主的重度外伤后器官切除、重建及清创等方法疗效不佳。重症外伤患者的高病死率提示, 外科治疗的失败并不是唯一的致死因素。 许多重症外伤的患者由于自身所处低温、凝血、酸毒的情况下而无法获得有效救治,被称为“死亡三联征”[1]。 研究发现,腹部外伤中胰腺损伤较少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此病在腹部损伤中的患病率为6%。 因胰腺隐蔽、位置深,患病早期很难被发现,甚至手术探查时也易漏诊,因胰腺解剖位置较特殊、复杂,即便提供对症手术后仍复杂且并发症多,病死率>20%,伴有其他器官损伤时,病死率呈升高趋势,因此早期如何制订手术方案、受到人们重视[2]。 有学者认为,近年来倍受重视的外科原则为损伤控制性手术,其属较复杂的应急分期处理理念,合理应用此理念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明确手术时机、手术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3-4]。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8 年7月—2021年7 月收治的78 例胰腺外伤患者为对象, 探讨胰腺外伤患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78 例胰腺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1)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呈不同程度休克表现;持续低血压;年龄18~60 岁。 (2)排除标准: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伴凝血障碍、免疫系统病症;存在手术禁忌证;存在精神障碍。 本研究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与控制组,各39 例。 传统组:男21 例,女18 例;年龄19~60 岁,平均年龄(36.68±2.45)岁;体质指数(BMI)18~25 kg/m2,平均BMI(23.34±0.52) kg/m2;AAST 分级标准为Ⅰ级13 例,Ⅱ级11 例,Ⅲ级8 例,Ⅳ级4 例,Ⅴ级3 例;病因为坠落12 例,挤压伤11例,车祸10 例,其他6 例。控制组:男20 例,女19 例;年龄18~58 岁,平均年龄(36.54±2.37)岁;BMI 19~26 kg/m2,平均BMI(23.58±0.62)kg/m2;AAST 分级标准为Ⅰ级12 例,Ⅱ级10 例,Ⅲ级9 例,Ⅳ级5 例,Ⅴ级3 例;病因为坠落11 例,挤压伤10 例,车祸9 例,其他9 例。 2 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组采用胰腺部分切除术:术前,掌握患者临床症状、病情进展及疾病史,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对患者开展剖腹探查,切开胃肠结韧带,充分暴露患者的胰腺,判断疾病的良恶性,针对良性几率大者,需对肿物进行节段性切除,且深入检查。 切除方法:探查患者的肠系膜、胰颈部与肠系膜、门静脉上静脉前方的间隙,把脾静脉前方及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当作起点,且对胰腺颈等组织进行游离,在与病灶之间0.5~1.0 cm 位置处,从胰腺尾侧或者胰腺头侧实施胰腺切断,且继续向损伤部位实施分离,最终将胰腺切断。 术中,需设定好胰管支架,如果较远端胰腺残端低,那么需于空肠处将Rouxen-Y 套入,进行胰腺空肠残端侧吻合术的各项操作。 术后,需常规腹腔引流,观察引流物性质、流量等,并做好感染预防等工作。

控制组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 入组患者损伤控制性手术适应证较为清楚。当温度≤34℃、血清pH≤7.2、碳酸氢根离子≤15 mmol/L、输血量≥4 000 mL、术中输血量≥12 000 mL、 术中有明显的凝血病时,应该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 另外,在手术过程中,若有胸腹主要动脉损伤, 或有复杂肝脏损伤和无法避免的胸腔切开, 也应予以考虑。 在损伤控制性手术中, 出现60 分钟的持续性低血压亦可视为其指征。在无创的大型外科手术中, 当患者在术后有以上的病变时,亦可考虑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 (1)入院后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根据胰腺损伤程度差异性,提供对症处理:胰腺Ⅲ级损伤,可以采用迅速的胰体尾部(有或无脾)切除,也可以在止血和简单的清创后保存胰腺,并在清创区域横切床垫,在近侧的主胰管上做结扎, 在远侧的主胰管中建立导管引流术;3 个腔室分别放入3 个不同的引流导管,并进行填塞。 后者虽然没有将胰体尾部切除, 但因为三腔三路引流效果好,可以减少胰瘘的发生,可以有效抑制疾病的发展,为二次手术争取时间。 对于胰腺Ⅳ级损伤,对于近端胰腺的损伤,如果没有波及壶腹,并且主胰管完整,可以采用改进的Cogbill 手术。对受创的胰脏进行了止血、清理和缝扎,并未将胃窦和迷走神经完全切断,只对十二指肠的破口处进行了缝合,并将胃窦和迷走神经进行了封闭;用可吸收缝合缝合术,封闭幽门后,放置胃管减压,缝合胃窦,或做胃-空吻合术,在空肠近端区放置两条导管,一条用于十二指肠减压,一条用于消化道,另一条用于消化道。 其不仅可以减少操作的时间, 而且可以引起肠道内的液体暂时的回流,而且在缝合物被完全消化后,肠道的生理性管道仍有可能自我修复并重新畅通; 其作用较为明显。 (2)在不对胃肠道进行再造的情况下,对胰头和乳头部位有比较严重的外伤,失血严重,合并有胆管下段,Vater 壶腹部外伤或胰管断裂等,可作适当的处理。 胰腺颈部切开,垫线缝合,幽门和近端空肠切开,然后快速切除胰头和十二指肠。 将胆汁通过胆囊造瘘或放置在胆总管上的方法进行了胆汁的引流术。 在胰腺内插1 根导管,引流出胆汁,然后在胆汁内插1 根3 个腔室的引流管。 在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可进行胃肠道的修复。对于胰腺Ⅴ级损伤,胰头部、十二指肠严重广泛破坏时亦选用切除胰十二指肠,但不重建消化道。 甚至在二次外科治疗的情况下,胃肠道的再造也可不包含胰脏和小肠的吻合术。 因创伤性胰脏、软组织及胆管均未扩大,故行胃肠道再造,对缺乏经验的医师而言,难度较大;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高。 当以上简单的操作结束时,患者被转院至重症监护病房,马上启动持续的心肺复苏。 在抢救过程中, 应着重于快速恢复温度、 矫正血液凝固和酸毒症,并给予呼吸机辅助。 除此之外,应该尽早给予患者生长抑素等药物来抑制胰液的分泌, 还要做好肠道内外的营养及疾病的治疗, 避免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尽可能使患者在72 小时之内恢复正常,然后再进行明确的外科手术。 确定性外科治疗的重点是解除梗阻,对被忽视的轻微外伤进行探查,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再治疗,如胰胆肠胃吻合等,并封闭腹腔;(3)确定性手术:患者完成上述第1 阶段后入住重症监护室,对其开展纠正低血容量休克、凝血因子补充及纠正酸中毒等处理,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提供生长抑素以对胰液分泌产生抑制,必要时提供营养支持,遵医嘱提供适量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且首次术后24小时,待机体生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再次开展确定性手术,Ⅲ级损伤者以胰体、尾切除术为主;胰十二指肠切除者,以重建消化道手术为主。

1.3 评价指标

(1)临床指标:记录2 组手术、住院时间。 术前、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总分10 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轻。

(2)临床疗效:症状消退、胰腺愈合良好,无并发症为显效;症状减缓、胰腺基本愈合,无并发症为有效;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3)并发症:记录2 组发生切口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胰腺脓肿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临床指标比较

术前,2 组VA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控制组VAS 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控制组手术、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表1 2 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

2.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控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2 组并发症比较

控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由于胰腺为腹腔后器官,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它很难遭受外界的伤害, 胰腺损伤属较为严重的腹腔创伤[5]。 损伤可以发生于封闭的上腹,也可以是锐器穿透造成的,在我国,下腹的钝性损伤是最常见的,主要由飞轮、车把或方向盘突然击中上腹造成,而在国外,子弹或锐器造成的穿透伤害为最常见。 在做胃大部切除术、十二指肠憩室手术和脾切除术的时候,都有可能会出现医源性的胰腺外伤。 胰腺创伤常伴有并发伤,特别是穿透伤,主要累及器官是肝,其次是胃,然后是脾,最后是大肠。 下腔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等是十二指肠和腹腔内的主要静脉。 研究表明,胰腺属腹膜后位器官,具有解剖位置特殊、深度等特征,腹膜固定后,各方向被其他器官遮盖,继而胰腺损伤后无典型症状及特征, 患病后病情复杂、患者常伴有其他器官损害,极易被误诊或漏诊[6]。目前治疗胰腺外伤以外科手术为主, 但手术复杂且并发症多,术中未重视患者生理状态,导致虽然手术成功但最终还是会引起死亡。 分析死亡原因可能为:术后生理功能障碍、 内环境紊乱等诱因引起机体发生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因此提供适宜的治疗手段很重要,有利于降低病死率,达到治愈疾病目的。

相关文献报道,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胰腺外伤可提高疗效[7]。 分析发现:(1)该术式以损伤控制外科为救治原则,接诊时提供保温、静脉输注平衡液等急救处理,告知手术室提前做好准备,准备血浆、红细胞及冷沉淀等,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且明确胰腺损伤部位及程度后,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式,有利于改善预后;(2)胰腺Ⅲ级损伤者,进行清创、止血等处理后保留胰腺,褥式交叉缝合近端离断面,还需切除胰体尾;(3)Ⅳ级损伤者,结合实际提供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办法, 实行改良Cogbill 手术的前提为胰腺损伤未累及壶腹部,胰管良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胰头部严重创伤、大出血,但无需对消化道重建;(4)胰腺Ⅴ级损伤者,实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由于十二指肠已广泛性破坏,虽无需对消化道重建,但术后需急送至重症监护室复苏, 因手术要求具有清晰的吻合区解剖层次, 首次与再次手术间的时间间隔需<48 h,避免间隔时间延长增加局部粘连风险。人体出现温度低于35℃的情况, 一般是由多种原因造成,例如创伤现场温度过低,失血过多,术中大量补液、暴露体腔和注入冷液等。 体温过低会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排血量减少,全身血管阻力增大;血液中的氧离线出现左倾、血液凝固异常等症状。 随着低体温的持续, 多器官衰竭症候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将会上升。 有学者对重症外伤患者的中心体温与病死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在32~34℃,患者的病死率从40%上升到100%的结论[8]。

人体的温度也会对凝血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较低的温度下, 血液凝固中的多种酶活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而对血液凝固的速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寒冷还会对血小板的作用产生影响,导致弥漫性血栓的产生。 由于温度较高,会造成组织低灌注,从而产生代谢性酸中毒。 嵇武等[9]指出,在24 h 内,乳酸清除者的生存率是100%,而在48 h 内,乳酸清除者的生存率只有14%。重症创伤过程中,酸中毒、低温与凝血功能紊乱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三重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无法承受更多的确定性手术。 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控式外科”的概念,其核心是一改过去对重症外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完美”的追求,提倡尽快采用止血、置管、引流等快速治疗手段,然后在重症监护室中实施抢救,直到病情平稳,病情好转,才能实施最终的外科治疗。

简单的小肠穿孔可用一条直线缝进行修补。 对于比较严重的肠段,可以用丝线穿过肠系膜,或者用胃肠吻合器,暂时不能进行肠道的切除和重建。 对于有外伤的胆管,可以通过外部引流来治疗。 常规外科治疗胰腺外伤后,术后病死率超过20%,因此,损伤控制性手术是重症胰腺外伤治疗的关键。 (1)胰腺Ⅲ级(AAST-O IS 等级)损伤,可以选择止血、简单清创后保存胰腺,并将近端的主胰管进行结扎,进行足够的引流,然后进行填塞术。 (2)对Ⅳ类胰腺损伤,应用改进的Cogbill 法或胰十二指肠结扎法, 不需对胃肠道进行再造,但需有足够的引流管。 (3)对于V 类胰脏创伤,在不重塑胃肠道的情况下,应选择完整的胰十二指肠引流的手术。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组比较,控制组手术、住院时间均更短,VAS 评分更低(P<0.05),说明损伤控制性手术可减缓患者疼痛、缩短疗程,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与传统组比较,控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此结果与霍景山等[10]的研究结果相似, 说明损伤控制性手术可达到挽救生命、减少并发症的目的,为手术有效性提供可靠保障、具有实践价值。 究其原因,因为疗效好,因此损伤控制的外科手术,逐渐成为了重症外伤的一种主要手段。 把握好时间,及时有效地进行创伤控制,是控制创伤成功创伤的重要因素。 对于重度胰腺损伤(Ⅲ~Ⅴ级,AAST2O IS)患者,应积极进行创伤控制的外科治疗。 按照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治疗原则,如果是发生了严重的外伤, 应该在最开始就采取积极的保温措施,并通过静脉输注温平衡液,并告知手术室,准备一个独立的调温手术间、手术床铺上变温毯等,还要准备好足够的同型红细胞、新鲜血浆和冷沉淀,以供术中和术后的需要。 但因胰腺的独特解剖学特征,大部分重型胰腺外伤均伴有其他器官的损害;而且,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 因此,可以根据腹膜、 网膜皂化斑、 小网膜和脾的蒂部等部位的血肿;根据与胆汁黄色染色、积气、血液等,判定胰脏损害的严重程度。 可以通过美蓝经十二指肠乳头胰管内注射来明确胰管的损伤程度, 从而指导患者进行胰腺的手术。 胰脏创伤的治疗方法与胰脏导管的病变严重程度有关,同时伴有主导管的病变时,治疗方法通常较为复杂。 在主动脉完整的情况下,治疗比较容易。 对破裂的小型胰管按照美蓝标记部位正确缝扎,可以为创伤控制的外科治疗提供依据,并能降低患者术后出现胰瘘的可能性。其基本原理是:立即止血,完全清除伤口,保持胰腺功能,充分引流,适当治疗并发损伤。

综上所述, 胰腺外伤患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可缩短疗程,减轻经济负担,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控制性控制组胰管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给商品起名字
分析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高频宽带超声在学龄前儿童胰腺主胰管显示中的应用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