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 诊断髋关节骨折的应用价值

2024-05-16 15:28李怡润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髋臼螺旋髋关节

李怡润

(茂名市电白区中医院放射科,广东 茂名 525400)

髋关节是人体之中比较复杂的结构之一, 也是最大的负重关节,在集体活动之中可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成为人体最易受累关节[1]。 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由于多种因素导致髋关节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出现髋关节功能受限、髋关节功能消失等问题,多数髋关节病变的发生可累及腰骶部、膝关节等部位,特别是对于难以治疗的髋关节患者,比如伴有股骨骨折、髋关节严重发育不良及骨缺损等。 髋关节骨折在髋关节病变中发生最多,通过仔细观察髋关节骨折情况,可以提升其检出率,达到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2]。 临床上髋关节骨折检查方式主要为CT 或X 线,在临床上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在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可起到重要参考性作用。但传统CT、X 线往往不能直观显示出诊断结果,并且缺乏一定立体感,存在非常明显的局限性。 而多层螺旋CT 在髋关节骨折检查中,可以呈现出直观的视觉效果,诊断准确度比较高,可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30 例髋关节骨折患者为对象,比较多层螺旋CT 与X 线检查对其实施检查诊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30 例髋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女12 例,男18 例;年龄12~69 岁,平均年龄(38.25±2.56)岁;交通事故伤7 例,摔伤13例,碰撞伤10 例。 本研究已获得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纳入标准:符合髋关节骨折的诊断标准,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年龄10~70 岁;有肿胀、疼痛及肢体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 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本次研究知晓,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合并有精神性疾病的既往病史;处于妊娠期或围产期的女性;合并有外周性关节炎疾病既往病史。

1.2 方法

1.2.1 设备与方法

X 线检查采用X 线摄片机对骨盆正位、 腰椎正与侧位进行摄片,记录好检查结果。 多层螺旋CT 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多层螺旋CT 扫描仪对其实施定位CT 扫描,参数设置为:层厚5 mm,压力120~150 kV,扫描时间为5 分钟,电流230~250 mA,螺距1,层间距5 mm。 针对双侧骶髂关节、髋关节与椎体实施整体扫描。 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分别对不同部位实施有序检查,将扫描所获图像传送至工作站,对其实施2 mm 薄层重建,采用表面遮盖法将骨表面轮廓呈现出来,按照随意角度旋转,将病变位置完全呈现出来,对病变位置、病变范围、解剖部位及临近组织等实施全方位、任意角度的比较、分析。 特定情况下需要作特殊分割或透明显示。 由放射科3 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X 线、CT 图进行阅读,并记录好各关节不同部位病变结果。

1.2.2 图像后处理

将所获CT 扫描数据均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通过最大密度投影、 在容积再现及多平面重组等相关处理后,从多角度宣传图像,经剪切处理后获得高质量全貌图像。所有患者的CT 图像均由2 名以上具有丰富CT 诊断经验的主治医师,分别对X 线、多层螺旋CT 处理图像进行读片,在其基础上做出综合诊断与评价,经过共同协商及图像后处理,最终就图像呈现效果达成一致意见。

1.3 评价指标

(1)髋关节骨折检出情况:统计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下的髋关节骨折检出情况。 (2)髋关节骨折类型: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髋臼后壁骨折、 后柱骨折髋臼前柱骨折等骨折类型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层螺旋CT 与X 线髋关节骨折检出情况比较

多层螺旋CT 髋关节骨折检出率高于X 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多层螺旋CT 与X 线髋关节骨折检出情况比较(n,%)

2.2 多层螺旋CT 与X 线髋关节骨折类型比较

多层螺旋CT 与X 线髋关节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多层螺旋CT 与X 线骨折类型比较(n,%)

3 讨论

髋关节是一种轴性关节, 主要体现为旋转、屈伸、收展等运动功能,由于股骨头、髋臼之间为嵌入的关系,且关节盂缘比较深,髋臼包绕着股骨头2/3左右,因此关节头与窝面积比较小,因此活动范围也比较小。 同时,由于关节囊增厚的影响,加上关节运动韧性较大,但其运动幅度会受到明显影响,因此与膝关节、肩关节等处的稳定性更高一些,灵活性比较低,从这一角度来看,为人们直立行走提供了有效保证。 在髋关节影响下,重力经由其传导,在髋关节屈曲、内收及内旋时,股骨头的大部分会脱离髋关臼,转向关节囊后下部分移动, 此时如果膝关节前方受到外力影响,很容易会导致髋关节脱位问题的发生。

临床上髋关节骨折在骨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治疗,将会对患者康复、预后效果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甚至会导致一些其他疾病的发生,因此尽早对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对于患者而言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盆骨X 线、CT 二维成像与三维重建技术,上述三种检查方法存在着不同的临床价值[13]。 其中盆骨X 线是髋关节骨折中最为基本的一项诊断方法,通过该检查方式可初步了解髋关节骨折发生部位、严重程度,从而对退行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损伤等情况进行判断, 但如果在发生髋臼骨折之前即有后缘骨折、矢状位移位等问题,那么盆骨X 线是很难鉴别出髋臼骨折线、移位情况的[4-5]。 具体而言,X 线对于一些微小、隐匿度较高的位置并不敏感,并且这种影像学方法主要侧重于一些复杂解剖部位的骨折,因此临床上漏诊率、误诊率是比较高的。 而多层螺旋CT 检查可以用一次性扫描的方式实施排查, 可以敏锐地捕捉到不同层面的内部信息, 比方说一些细小骨折和复杂位置骨折,均可于高分辨层下实施检查,可以提升临床检出率。 另外,对于一些严重性创伤的评估,也可以通过这项技术实施扫描,可以对骨折分离与移位等信息完整呈现出来,对于一些轻微骨折片的检查也可以发挥出积极作用。 还可以为临床医生客观、全面地评估及判断软组织受损情况提供依据。

三维CT 重建技术是指通过运用计算机软件,根据连续断层CT 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扫描,以扫描获得的信息为基础重建直观的、立体的图像。 这项技术主要是运用计算机软件对扫描得到的信息进行重建,形成直观的、立体的图像,在三维图像重建过程中会用到多层面重建重叠技术、 体积重建技术或表面遮挡重建技术等, 其中表面遮挡重建技术是指预先设定好阈值, 所有低于阈值的组织结构都不予显示,运用高于确定阈值的像素建立模型。 以薄层重建轴面图像为基础合成三维图像[6-9]。 当前在髋臼骨折三维图像重建中所用的重建技术主要有表面遮挡法重建、体积重建、多层面重叠重建等,其中表面遮挡法重建技术需要预先设定阈值, 对于低于阈值的组织结构是无法显示出来的,CT 值如果高于阈值中各像素组成的表面模型,即可基于薄层重建轴面图像,明确合适的阈值,对二维图像实施三维合成。 如果所选的阈值过高, 骨质比较薄弱或骨密度略低的部位就会被漏掉,形成不规则的裂隙或假孔,如果骨密度过低,骨边缘其他组织也会包含在成像范围以内,此时三维图像的边缘会比较模糊。 所以由此来看,对骨性结构阈值的选择非常重要, 通常情况下阈值上界应该在200~230 Hu, 并且需要按照骨密度情况给予适当调整。 目前经常会用到的图像编辑方法主要有整体切割与分层切割两种, 其中前者主要用在骨组织与其临近组织存在较大密度差异, 并且骨与骨的分界比较清晰, 并且可以从整体上显示出骨关节分离情况;相反的情况下,骨结构与其临近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异比较小,并且骨与骨之间分界不清晰,比方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或者在髋臼骨折影响下股骨头、髂骨之间分界不清晰,则应该选择分层切割法,以确保三维图像不会受到其他组织的影响和干扰, 即使是单个骨部位也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

髋关节骨折中股骨头坏死多数局限于股骨头前上部, 于坏死早期髓腔坏死脂肪细胞结构可保持正常,纤维肉芽组织沿骨小梁间隙渗透,于纤维肉芽组织达到,吸收骨皮质,在重力影响之下,股骨头会在病变边缘位置形成骨折线。 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皮质骨将被吸收, 同时病变四周骨折线位置会增生出大量肉芽组织,将骨松质吸收后,在外围成骨。 最后,大量纤维肉芽将向其包绕死骨区域进展。 髋关节骨折是一种复杂性骨折,髋关节由股骨颈、髋臼与大小粗隆等组成,其中髋臼主要呈现为球窝状,其开口位置向前或向外、 向下, 由于髋关节解剖部位非常复杂,存在重叠骨块,在外力影响下损害比较多,加之情况变化复杂,因此多呈现为复杂性骨折。 所以,由此来看, 骨折的性质与程度等直接影响着髋关节的稳定性[10-12]。

病变与其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立体性关系可通过CT 三维重建显示出来, 这样不仅骨折情况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 同时也可以避免漏诊、 误诊等情况发生,并且可以利用任意转向、角度旋转,观察起来更为便利。 运用图像再处理的功能还可以消除一些必要性不大的骨性结构,便于对骨折、碎骨片的观察,可准确诊断出病变情况,为手术前的骨折评估、分类与手术入路等提供指导,便于术中准确复位,并且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对髋关节内固定法进行选择。 本研究结果显示, 多层螺旋CT 髋关节骨折检出率高于X 线检查(P<0.05),同时多层螺旋CT 与X 线检验的骨折类型分别为髋臼后壁、髋臼前柱及后柱等12 种骨折类型,并且多层螺旋CT 与X 线检验的之间在骨折类型上比较相似(P>0.05)。 该结果提示,多层螺旋CT 可清晰地分辨出骨折的不同类型, 可显著提升检出率。

多层螺旋CT 的层次非常丰富,不仅可以经三维重建把收集到的数据实施矢状位、 冠状位及三维骨重建到任意平面图像, 将患者骨折处的解剖关系清晰地显示出来,体现出了非常优越的立体感,同时还能清晰地显示出骨折周围软组织情况。 传统X 线在临床上面临比较强的局限性,难以立体性、多角度的显示出图像内容,在肋骨骨折、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中漏诊率比较高, 对于脊椎椎管狭窄也难以给出有效评价。但多层螺旋CT 可以从比较大的范围上进行容积扫描,可以显著提升空间分辨率,还可以清晰地显示出骨关节解剖部位情况, 体现出了比较强的直观性、立体性及多角度等优势,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依据。 同时,多层螺旋CT 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扫描过程, 对于整个病变区的扫描仅需要10 s 左右即可完成, 可以显著避免常规X 线检查时需要改变患者体位,需要多角度投照等问题,此外还能避免由于延长时间、 移动等因素所产生的伪影对临床诊断造成的不良影响。

临床研究显示, 髋臼极易在外力影响下发生粉碎性骨折,损伤发生后骨碎片极易移位,此时髋关节将面临不稳定问题,骨折发生后如果需要移动,将会对骨折碎片游离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X 线在其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存在很大难度,多层螺旋CT 可以清晰地显示出骨折碎片的位置与具体形态。 X 线是一种复合平面图像类型,会面临解剖结构图像、病变组织图像重叠问题,空间感不明显,无法用于对解剖结构的临床诊断之中。 采用X 线对髋关节骨折实施临床检查时,只是针对股骨、耻骨支与骶骨等情况进行显示,但对于髋关节骨折患者而言,在软组织损伤影响下可能会发生水肿等症状, 因此通过X 线多数情况下难以对骨碎片、髋臼前后缘情况进行判断,因此极易造成误诊、漏诊问题的发生。 但从髋关节骨折与软组织损伤、骶髂关节损伤等临床检查来说,多层螺旋CT 均可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在为髋关节骨折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 检查与诊断时,涉及大量问题,比如三维重建,这其中常用多平面重建、表面阴影显示法及容积再现三维成像等重建方法,但需要注意一点,临床上采用多层螺旋CT 为患者进行诊疗时,需要合理设置好扫描参数,比如螺距和层厚等,这样才能确保获得的三维图像是最合理的, 这对整体三维重建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以往的髋关节骨折临床诊断之中,骨科医生多依靠X 线制定手术计划, 但由于X 线为二维图像,在髋关节结构复杂性的影响下,此类图像多重叠骨影,并且不论患者如何进行体位变换,都很难全面显示出关节面的实际情况。 从本研究来看,多层螺旋CT 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其可以发现以往采用X 线很难发现的病变, 可显著提升诊断效率与检出率,与X 线相比,其整体优势更为明显,可为临床结果准确性提供保证。 此外,在临床上应用多层螺旋CT,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且可以为后续早期功能锻炼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建议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髋臼螺旋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旋风“螺旋丸”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螺旋变变变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