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破产重整效果分析

2024-05-16 21:43徐思杉
国际商务财会 2024年3期
关键词:破产重整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徐思杉

【摘要】在国内外市场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趋势下,一些企业集团受到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陷入了生产经营困境,出现严重财务危机,选择采取破产重整的方式实现企业的再生发展,恢复正常的运营。文章以海航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法,以海航破产重整为背景,首先分析了海航破产重整的内外部两方面原因,之后又对海航破产重整后的绩效情况展开重整后的效果分析,最后针对此次辽宁方大收购海航全过程以及破产重整后的情况给上市企业经营提出进一步发展对策。

【关键词】破产重整;内部控制;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5

一、引言

海航有限公司(原海南省航空公司,以简称“海航”)创建于1998年4月16日,因经营不善于2021年1月29日正式宣告破产重整。2021年12月ST海航的实控人变为辽宁方大集团公司。开启走出危机、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到现在为止,ST海航的高精尖产业依然在航空服务业,但接手的辽宁方大仅限于碳素、钢铁、医药;以四大业务为中心,跨行业、跨区域、多元化,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航空业方面的经历近乎为零的情况下,通过分析近年的财务报表对海航重整效果进行评价并得出相应启示。

二、海航破产原因

(一)内部原因

海航破产的第一个原因是公司的内部控制失灵。公司的主要决定过程中出现了“内部人操纵”现象,出现了一些领导者的“武断”现象,导致了公司的“重要”原则失效。海航是按照现代公司制度建立起来的,但是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而财务审计部门也没有针对财务状况进行预警,因此,制衡性原则失效了[1]。随着外界经营环境的改变,企业出现了危机,尽管海航进行了自我拯救,但还是未能摆脱破产的窘境,适应原理失效了。金融危机也没有按照财政效率的原则,在权利分配上发生了内部摩擦。其中包括选择公司的发展战略,监控公司的并购活动和财务预警;公司的内部权力不均衡,风险意识不强,这些都是造成海航走向破产的主要原因。

海航财务危机爆发期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一个期间内,公司的债务比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增长,并且,这种增长并没有很好的运营项目的盈利能力作为保证,其原因是公司资本运营的困难导致的債务增长[2]。其特点为:自身资金不足,过分依赖外来资金,利息负担沉重;金融预警功能不足,债务偿还延迟。就海航而言,其在金融危机初期的特点表现为较高的短期负债比例和较高的利率水平。资金周转困难,并且担心其短期还款的能力。根据海航控股的流动负债与总负债的占比可以看出,在2014—2016年之间,海航控股的年流动负债基本上维持不变,短期债务占总债务的比率低于50%,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增长,增长大约一倍,短期债务占总债务的比率高达90%左右。企业短期负债偏高,到期债务较多,使得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不断增加。

从海航自身的角度看,其策略布局的动因是追逐“经济人”而产生的趋利避害行为。自2008年起,公司启动了全面的多角化发展战略。跨国、跨行业的收购,让公司的资产在短期内迅速膨胀。海航的优势不在于质量,而在于数量。企业与企业的关联程度较低,企业与企业的协同作用不显著[3]。另外,许多企业在较长时期内都无法获得稳定的利润。另外,由于其自身所处的位置过于偏重于短期的利润,也是造成其长期亏损的一个主要因素。但由于其自身的基础状况良好,拥有良好的航空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很大的拯救价值,因此采取了破产重整的方式。

(二)外部原因

疫情冲击成为压倒海航的最后一根稻草。本次新冠疫情对航空业打击极大,且持续时间较长。旅客出行意愿低迷,旅客周转量锐减,与非典期间民航旅客周转量相比,单月同比下降达到78.10%。微薄的航运收入叠加大额的维护成本需求,对流动性困难的海航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得本来就已经捉襟见肘的“海航系”面临的处境更为凶险。

2020年,海航控股实现总周转量596 447万吨公里,同比下降59.20%;实现旅客运输量3703万人,同比下降54.67%;货邮运输量达31万吨,下降47.07%。飞行班次达29.99万班次,下降47.72%;飞行小时达70.28万小时,下降49.22%。2020年,公司实现收入294.01亿元,同比下降59.38%。其中,运输收入264.89亿元,同比下降61.62%;实现辅营收入29.12亿元,同比下降13.83%;实现净利润-687.43亿元。海航2020年度航空主营业务的各项运营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并造成营业收入显著减少及大额经营性亏损。

三、海航破产重整后绩效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公司整体资产中债务所占比重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各股东对其风险的需求各不相同,因而对其债务比率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它必须与企业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在海航集团破产重整之前,ST海航的负债率一直在不断攀升, 2018—2020年的负债率分别为66.42%、68.4%、113.52%,特别是2020年更是远远超过了行业的平均值。2020年,ST海航通过了破产重整,其负债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因为受到了疫情和产业的冲击,2022年的资产负债率比2020年低了一些,但在2022年却是高了起来。这表明,ST海航集团的负债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其负债压力仍然很大,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以保证公司的负债水平。

(二)营运能力分析

对海航集团的经营能力进行了评价。不管是在申请破产之前,还是在被接收之前。在破产重整前,ST海航集团的总资产周转率一直都很低,在进入破产程序后,其资产周转率并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下滑。这表明,ST海航集团的营收状况不佳,资金回笼的速度还需要加快。ST海航要想办法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整体资产的周转速率。其次,在破产重整之后,公司的库存周转率比重整之前要低,从整个民航行业来看,库存周转率一直都很低。除了疫情之外,国际燃油价格也居高不下,而石油是航空公司运营成本中最重要的一环,导致其生产成本急剧上升。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指的是企业获利的能力。谋求更大的利润,ST海航的利益相关者们纷纷表示,他们期望通过重整来提高ST海航的利润。而良好的利润率也从侧面反映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则通过总资产净利率对ST海航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2018年、2019年,ST海航在破产重整之前,其整体资产净值增长率仅为-1.81%,而2020年,在破产重整之前,其整体资产净值增长率为-36.71%。而在执行了破产重整之后,ST海航的整体净资产收益率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为2.63%和-14.6%。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破产重整之后,公司的净利润已经回升了。虽然2022年还处于负数状态,但相比于2020年,已经算是好的了。而在破产重整之初,公司的整体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2.3%。这表明,该公司由原来的不能为公司创造净利润,发展为通过破产重整而提高了公司的利润。

(四)发展能力分析

ST海航破产重整前后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净利润增长率进行衡量的,这些能力对企业所有者和投资人的决策有较强的辅助作用。

净利润一般是指公司可用于分红的净收入,也就是公司的运营结果。企业股东对该指标的变化情况较为看重。如图1,ST海航2018—2020年净利润增减情况的变动较剧烈。其中,2016年、2017年、2018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08.08%、114.45%、-12 431.16%,破产重整后的2021—2022年其净利润增长率分别107.38%和-505.39%。不难看出,破产重整受理前,ST海航已经濒临破产,破产重整受理后,ST海航净利润由负转正,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同时,2022年ST海航净利润增长率下降表明,ST海航破产危机并未完全解除,仍需努力提高净利润,并重新获得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信心[3]。

四、辽宁方大收购海航发展举措

(一)推动核心业务发展

ST海航在其成长历程中,始终坚持实施多样化经营,并最终跻身国内四大航空企业之列。然而,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如:过于多样化导致了公司对航空服务业的投资大幅下降;航空业的竞争能力大幅下降。即使是在2015年以后,ST海航的多元化发展也只是为了更快地扩大业務,而忽略了主业的发展、企业财务能力及财务风险状况等实际问题,ST海航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并走上了破产重整的道路[3]。所以,不管ST海航怎么发展,企业必须坚持聚焦发展自己的主业,推动核心业务进步;ST海航要想在这个残酷的行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把自己的核心业务做好。

(二)完善内部控制

在公司稳定发展过程中,要确保组织结构牢固、治理结构规范,充分发挥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抑制管理者的过度信任[4]。提高独立董事在公司中的比例,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确保独立董事在监督决策中发挥作用,公平、公正地发言和提出建议,防止管理者过度信任,做出不合理的并购决策。此外,董事会还可以设立债权人席位,通过监督管理者的决策,可以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为了避免执行董事会和管理层滥用权力,还必须加强监事会在公司中的地位,确保其在公司内部的平衡和监督作用。在向决策机制分配人员时,除了考虑到经验、专门知识和方法等各种因素外,还应考虑到不同利益攸关方的平衡以及将女性成员纳入该机制,以防止男性管理人员:表现出过度的信任,确保决策的深度、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走得更远。

(三)拓宽融资渠道

ST海航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过度的负债和过度的财务杠杆,以及不能有效地利用股票融资等。为了减少公司的财务风险,必须拓宽公司的资金来源,建立公司的资金管理体系。对于ST海航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债券比例和股权比例来改善融资结构,减少融资费用,减少公司的融资风险;另一方面要关注公司的盈利程度,用盈利所得的资金来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只有密切注意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才能将公司的留存利润用于公司的发展,才能在保证公司的正常利润水平的前提下,做出一个合理的融资计划;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维持下去[5]。总之,ST海航的破产重整再一次证明,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则,一味地追求扩张是无法长久的。一家公司盲目地实施快速发展策略,最后只能加快它的毁灭速度。而多元化的公司,由于其自身的不确定性,若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在遭遇了“大厦将颓”的重大危机之后,ST海航应该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并根据当前的发展需要,制订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公司发展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世忠.海南航空神话为何破灭?——谈企业内部控制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11):125-128.

[2]黄若云,秦丹.海航集团重整事件对财务管理的启示[J].金融会计,2022(04):25-31.

[3]刘晓依,陈雨瑶,柏紫研等.日航破产与重整对我国航空业发展的启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19):43-45.

[4]乔惠.海航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21(10):74-77.

[5]罗佶琛.企业破产重整的风险管理——以山西联盛集团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01):51-54.

[6]赵婕.H公司破产重整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1(12): 109-111.

责编:梦超

猜你喜欢
破产重整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困境中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出路
我国破产重整程序对有担保债权人利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破产重整程序中有担保债权人利益保护的规制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