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鹏运
【摘要】测量力大小是初中物理实验拓展式教学的重点,也是考试中较为常见的送分题型.本文以例题的形式对初中物理力实验在解题上的应用提供若干思路,以期对实验拓展式教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解题技巧
1 引言
初中物理测量力大小主要以图文实验题型出现,考察重点是学生对实验分析步骤的掌握,这要求学生在初中物理拓展式教学中能够按照步骤,应用力基础知识进行逻辑分析,并形成解题思路.此类题型往往由易到难,因此学生应以实验步骤分析为指导思想循序渐进,将相关问题逐一解决[1].
2 初中物理实验拓展教学关于测量力大小常见的表现方式
任何实验拓展教学都直接与初中物理题型产生直接关系,对其进行题型解析是学以致用的具体表现,因此但凡涉及力实验的题目大多都配备一定的图文,以纸上复原实验环境与条件[2].初中物理力实验题型主要围绕测量力而设计,一般常见三种题型:(1)判断类;(2)实验类;(3)计算类,其中判断类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实际应用多通过学生对题目的正误判断来完成;实验类一般是组合题型,设置2~3问,一般情况下第一小问是解答第二小问的基础;在计算题实际解题过程中,大多围绕力公式展开,较少涉及条件判断.
3 初中物理实验拓展教学力例题及相关解题技巧
3.1 初中物理实验拓展教学实验题相关解题技巧
测量力大小是初中物理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实验拓展教学,它能够综合考查学生的力学知识、实验操作能力,也是比较热门的物理考点,一般情况下测量力大小的实验题均按照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紧贴相关实验过程进行设计,只要学生掌握实验过程与结论分析的解题思路即可作答 [3].
例1 这样一道实题:某同学如图1所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影响力大小的因素,那么:
(1)如以甲、乙、丙三次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结论 ;如以甲、丙、丁三次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结论 ;如以甲、丁、戊三次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结论 .
(2)如对上述实验进行综合分析与总结,可得出较为完整结论的 .
(1)力的大小與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2)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浸入液体密度越大,受到的力越大.
此实验题相对简单,此类题型的基本形态甲是分析的基础,通过乙图中物体A部分浸入水中,丙图中物体A全部浸入水中进行比较,可直观判断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因此第一个结论可以总结出;再通过丙、丁两图中物体浸入的深度进行比较,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力是不变的,因此得出结论力的大小与物品的浸没深度无关;而丁、戊对比观察力差出现变化,可得出同一物体完全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力越大.
此题的第二个小问涉及实验总结,只有多次实验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测量力大小的要点实际上是第一小问的连续三问,越是出现在最后的结论,越是与整体结论密切相关,而且要将三个结论进行逻辑铺设,可得知甲为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3.2 初中物理实验拓展教学选择题相关解题技巧
例2 如图2所示,水池中有四个质量相同、形状不同的铝块,其中A部分浸入液面,C为正方体且底面与容器底部密闭接触,这四种情况下下列选项判断正确的是( ).
(A)A所受力最大.
(B)B所受力一定比A小.
(C)A所受力最小,B,C,D所受力相同.
(D)A,C,D所受力都小于B,C所受力为0.
此题解时首先需要抓住力定律中的关键词,首先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力也就越大,四个选项中只有A是部分浸入液面,可知(A)选项所描述与事实不符,A所受的力不会比B更大,那么(B)选项所描述与事实也恰好相反,这个实验条件下(A)(B)两个选项都被排除,所以仅剩的(C)(D)两个选项中,只要有一个明显的错误项就可以得出问题答案.
当物体浸在液体中时,表面必然受到液体产生的压力,其中侧面所受压力相互抵消,上底面、下底面所受到的压力差即为力,所以此题可不应用具体公式及计算过程即可排除错误选项.B下底面表面积大于上底面表面积,因而可以判断其所受力最大;而当C底面与容器底部密闭接触时,可以解读为其下底面所受的液体压力为0,不体现竖直向上的力即力定律不产生作用,因此确定(D)选项正确.该例题属于初中物理常见的考查实验常识内容,第一眼即可筛除部分错误选项,只要在剩余选项中查出错,就可以根据选项逐步排除,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4 结语
测量力的大小一直都是初中物理实验题的重点,由于该题的基础性很强,其考察点集中在实验拓展式教学的分析步骤上,如果对分析步骤记忆不熟,就容易在遇到实验题型时不得其门,因此在遇到此类题型时候一定要抓住实验步骤的分析逻辑,一般此类题型偏爱经典图文类综合分析,除计算题外,较少涉及应用力公式的解题步骤,因此要指导学生抓住实验拓展教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1]蒋新.让“猜想”与“情境”融合共生——以苏科版初中物理“力”教学为例[J].物理教师,2018,39(03):49-51.
[2]许志,李秋霞.基于“Solo分类表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讲解策略”——例谈初中物理学生实验困惑的答疑[J].物理教师,2021,42(01):51-54.
[3]郑婷.初中物理电路故障的教学技巧和解题思路[J].中学物理,2022,40(04):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