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整本书阅读中运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鉴赏能力。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包括线下阅读的介入指导策略、线上阅读的实施策略和自主阅读策略。
【關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混合式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03-0049-03
【作者简介】卜春富,江苏省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江苏泰兴,225400)副校长,高级教师,泰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整本书阅读以任务群的形式被纳入高中课程体系。作为学习任务群之首的整本书阅读,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1]13“要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利用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创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学习生态,为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服务。”[1]43-44可以看出,混合式学习是整本书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混合式学习模式实现了深度阅读和深度学习,通过精读与泛读的相辅相成、课内与课外的有机整合、线上与线下的对接融通,有效解决了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浅表化、无序化、零碎化等难题,使整本书阅读教学达到理想的状态。
混合式学习模式主要是指教育信息化形势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模式,综合“学生能力为本”和“学生学习兴趣为本”的价值取向,由“学科知识为中心”转向“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发展和能力培养为导向。混合式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发挥教育者的引导、监控与启发作用,还可以最大限度体现学习者作为主体的创造性、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与学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教与学效果。[2]
笔者认为,整本书阅读中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教师线下引导,学生主要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学习;二是学生在线上进行自主阅读、讨论和探究;三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一、线下阅读的介入指导策略
整本书阅读离不开线下的课堂学习,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语文教师在课堂指导时,应着重关注整本书阅读的规划、阅读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同时,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支持与引导。
1.课前准备
在课堂指导前,教师需要系统梳理阅读内容的文体特征、章节架构、主题思想与艺术技巧,明确整本书阅读的重点。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阅读经历,参照阅读文本特点,对学生阅读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明确阅读障碍,为针对性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比如,对高一或高二学生实施《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策略前,教师先进行了阅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三国”的含义、各国主公及名将等内容有初步了解,且可以分析“过五关斩六将”“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等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联。在掌握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一张《三国演义》人物关系网”,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2.课堂指导
一是掌握整本书阅读框架。教师应在学生还没有全面了解文本时,综合考虑与作者相关、与阅读书目相关以及与文本类型相关的元素,搭建立体化“阅读图谱”。比如,展示由文本改编的影视作品片段,并对照文本内容,让学生形成阅读的初始体验。教师同时提出问题:这个场景是否与文本构想的相同?若你是导演,你会怎样展现这些故事?教师从中启发学生听、想、悟,为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共生阅读”提供依据。
二是进行精读与泛读。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形式,可以提升学生阅读的效率,引导学生涉猎其他文学名著。在精读的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分阶段创设阅读情境的策略,在每一个阶段设置驱动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切实达到“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收获”的效果。进行泛读时,学生则阅读为主要情节作铺垫的部分。对于泛读,教师只需要讲解一般性的知识难点即可。
3.课后展示
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交流和展示是对阅读效果的检阅与反馈。这一环节既要有展示,也要有互动;既要有教师的点评,也要有学生间的相互质疑与评价。
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平台,搭建阅读和写作融通的桥梁。如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开展读书征文比赛,举办学校或班级的读书艺术节活动,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鉴赏成果分阶段进行多主体、多标准、多角度的评价。例如,在《三国演义》阅读的中期,教师可要求学生以《三国演义》为素材,以章节为单位,绘制读书手札;在阅读的后期,可让学生设计参与《三国演义》“群星秀”,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爱的“三国”人物,并分享人物所在章节、内容概要、推荐理由等信息。交流、展示由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比几个环节组成,全程由学生主导,教师参与交流讨论,并及时发现、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
二、线上阅读的实施策略
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够利用当前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阅读模式的转变。线上阅读能充分保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但也存在学习场域大、持续时间长、信息渠道多且不同步等困难,需要教师合理划分网上学习空间,设计在线阅读任务,把握在线阅读的进程和引导学生在线互动讨论。
1.通过线上打卡,实现过程管理
因学生在阅读兴趣、阅读自觉性、在线操作熟练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很难掌控其线上阅读的进度和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要求学生填写“在线阅读任务单”。“在线阅读任务单”主要由阅读时间和进度、内容梗概、精华摘录、问题疑惑等部分组成。学生每进行一次在线阅读,就填写一份任务单,然后在线上系统打卡,教师可以立即掌握学生的阅读动态,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提醒学生并促使其改进。
2.构建网络交流群,实现在线讨论
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微信或QQ自主构建线上阅读交流群,在群里分享自己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感悟,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并分享支持自己观点的学术论文与著作。线上交流,可以锻炼学生从多元视角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能力。教师可以参与探讨,解答学生的疑惑。如在《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分“蜀国组”“吴国组”“魏国组”交流,分别讲述重要人物的特点,分析重要事件的关联与起因。学生通过在线激烈辩论,可以碰撞出思维火花,将整本书阅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3.利用网络空间,及时呈现阅读成果
在线阅读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网络发布空间,及时呈现学生已完成的任务、已取得的成果。比如,可及时在班级群公布线上打卡的数据,共享任务清单或项目成果,对经过反复论证、提炼、完善的心得体会、项目报告、研究论文等成果,可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推出,如达到发表标准的文章可由教师推荐,向相关报刊投稿。
三、自主阅读策略
混合式学习模式是学习模式、学习策略、学习环境的多重组合,运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整本书阅读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探讨,而且需要引导学生将阅读延伸到家庭、学校等任意空间,并通过自主阅读,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
自主阅读通过进一步开放阅读关卡,帮助学生获取成长空间。相较于课堂上教师的教育引导、学生线上阅读交流,学生的自主阅读强调充分利用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传播媒介或者实物载体,给予学生选择整本书阅读内容、决定整本书阅读主题的自主权,减少教师的主观干预。同时,允许学生借助线下读书角、交流会等载体进行展示,全程由学生主导,教师可以辅助个别学生,以此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以及阅读自信心。学生借助自己掌握的技术工具,展示整本书阅读成果,积累个性化知识,并逐渐爱上整本书阅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吴欣歆,张悦.对“整本书阅读”目标定位的再思考[J].语文建设,2020(7):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