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阅读课堂教学构建

2024-05-15 07:53章玉芳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互文性高中英语

【摘 要】文本包括紙质文本和音频、视频、数字文本等多模态文本。互文性指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给阅读教学指明了逻辑线索。通过单元内的主题互文性、单元间的结构互文性以及课程内的文化互文性等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实现结构化教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互文性分析;主题互文性;结构互文性;文化互文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03-0038-05

【作者简介】章玉芳,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南京,210037)教师,正高级教师。

文本包括纸质文本和音频、视频、数字文本等多模态文本。文本具有不自足性,任何文本均与其他文本存在着相似和相关,它们是文本互动的逻辑所在。互文性指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也称文本间性、互文关系。

互文性阅读将阅读文本分为目标文本和互文本。教材文本是教学的范本、脚本,往往充当目标文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并通过主题互文性、结构互文性和文化互文性等互文性线索,引入促进目标文本理解的其他文本,与教材中的目标文本共同构成相互关联的互文本,引导学生积极与教材文本对话,实现“用教材教”。

一、主题互文性:单元整体设计,建构结构化知识

主题互文性指文本之间通过主题情境、主题意义的相似和相关产生的互动。教材单元是依据主题组建的阅读单位,各功能板块组成了单元课程知识,因而单元本身具有主题情境的互文性。主题互文性是单元教学的逻辑,将单元主题情境和主题意义在同一个框架里进行关联,能够实现教学焦点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思维的转换,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下文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3 Festivals and customs 为例进行说明。

1. Welcome to unit 板块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合上课本,思考以下问题并进行头脑风暴:(1)Who are you?(2)What is your identity?学生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此时教师可以就这个问题不断追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然后,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单元第一页的名言“Customs tell a man who he is, where he belongs, what he must do”,引出本单元的主题情境Customs和主题意义——节日、习俗是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观看泰国的花灯节、瑞典的仲夏节、墨西哥的亡灵节三个视频,提问:(1)What Chinese festivals are similar to each of the three festivals in the video? (2)What other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do you know about?

【设计意图】单元起始页的名言是激活学生已有结构知识的关键,能够引发学生对已有经历的回忆,对单元主题产生共鸣,为开启新知识学习进行热身。教师安排学生观看视频,比较视频中的节日与中国的哪些节日相似,引出单元主题“Festivals can tell us a lot about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2. Reading板块

Reading板块Alex around the world由两篇游记组成,作者运用了比较的手法,分享了参加印度传统婚礼和巴西里约狂欢节的经历。在读前环节中,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1)How can you learn about foreign customs and traditions? (2)Describe a festival you have experienced. 接着,在对文本结构进行处理后,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设计文化对比类问题:(1)How is the Indian wedding different from and similar to Chinese weddings you have been to? (2)What does Alex think of the Rio Carnival? Use details in the travel journal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经过对比,学生对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增进了文化理解,更增强了文化自信。最后,在读后的批判性阅读环节,教师安排学生组成小组,就“体现一个国家的习俗的因素”进行讨论:Besides weddings and festivals, what other element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a countrys customs and traditions? Make a list and describe them.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不仅体现在课文提及的婚礼和节日中,还体现在饮食、衣着、建筑,甚至语言和思维等维度上。

【设计意图】本单元Reading板块的两篇游记以不同国家的婚礼习俗和节日传统为导线,引导学生理解文化的多元性。该板块教学让学生基于已知进行头脑风暴,之后自然过渡到文本阅读,两篇文本都具有记叙和描写类语篇的特点,问题设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步步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学习的真谛——语言根植于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只有理解了文化,才能有效地理解并学习语言。

3. Grammar and usage板块

Grammar and usage板块文本为欧·亨利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的节选。在精读文本之后,教师设置问题:(1)What traditions do people follow when celebrating Christmas in the story?(2)Why do 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es celebrate festivals?

【设计意图】本板块文本的选材偏重记叙文,描述已经发生的故事。从语言功能性的角度来讲,故事的基调是过去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进行展望,这就是本板块语法教学的焦点——过去将来时的语用功能。通过问答,学生获悉了有关圣诞节的礼物习俗,并探究过去将来时这一新授语法项目,感悟到庆祝节日是为了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Integrated skills 板块

Integrated skills板块A部分是一篇文章Importance of promo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in modern society。在学生通读全文后,教师提问:(1)What should we do to celebrate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2)Why should we celebrate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3)Why should we protect and maintain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s? (4)How should we promot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Traditional festivals tell us who we are and fill us with pride in being Chinese. Different ways to promot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接下来是本板块的写作任务——设计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海报。在写作任务开始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1)Why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2)Would you like to promot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cross the world? Why or why not?(3)How would you choose to promot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提示学生对传统习俗的学习可从what,when,why,how等方面来探究。学生写作的文本不受教材要求限制,可以是提供大量信息的说明文本,也可以是生动描写其中经历的记叙文本。

【设计意图】阅读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文章,制作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海报,升华了单元主题,实现了从学习到应用的转变。学生通过该板块的学习不仅对节日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知,也初步形成了有关节日的结构化知识。写作任务中,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重阳节的来历”到“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设计”进行探究,使其在习得学习策略和语篇类型的功能之后,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5. Extended reading 板块

Extended reading 板块主题是农历新年除夕团圆饭。在完成对文本A precious family dinner的精读之后,教师引导學生从节日涉及的各种传统习俗方面展开思考,探讨节日背后的文化,设计问题:(1)What do we do on the Chinese New Years Eve?(2)What traditions and customs do people follow when celebrating  the Chinese New Year?(3)Why do we celebrate the Chinese New Year? What matters most for us ?问答环节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标题,感受标题中的“precious”凸显了“团圆”的珍贵,彰显了“团圆”这一人类生活的大主题,领悟了节日的意义在于“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在一个屋檐下”。

【设计意图】本板块文本兼具说明文本客观介绍和记叙文本生动描写的特点,同时文本中针对节日气氛的描述文字形成了节日主题的词汇语义网:joy, excitement, happy, merry laughter, far away, travel back, 等等。在本板块的学习中,学生完成了节日习俗主题下的文化结构化知识到语篇结构化知识,再到词汇结构化知识的建构。

6. Project板块

Project板块以制作有关元宵节的幻灯片为主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组并确定各个组员的任务。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回顾并强化文化结构化知识储备:(1)What traditions and customs do people follow when celebrating the Lantern Festival?(2)Why do we celebrate the Lantern Festival?(3)What matters most in Chinese culture?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之前板块的学习,逐步建构起文化、语篇和词汇三方面的结构化知识。首先,在选定特定节日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文化结构化知识(what, how, why等方面)来查找资料,积累信息;其次,重组信息,基于已学的语篇结构化知识,选择说明文体,并穿插记叙文体进行写作;最后,在遣词造句、提炼主题的过程中,基于相关的词汇语义网对项目产出进行进一步润色。

二、结构互文性:单元间文本整合,建构结构化认知

结构互文性指具有相似要素的某些文本的互动。文本的要素包括文本的语类、篇章结构、段落结构、词汇修辞、修辞格等。根据教学需求,教师可依据结构互文性组织教学,对课程内容结构化教学的内涵和策略进行思考和分析,对知识内在的系统性、逻辑性关系进行挖掘,对教学目标及教学实施步骤进行具体设计,构建结构化教学体系。

在学习完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3 Festivals and customs后,教师可基于结构互文性,结合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已学习的文本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认知。

1.精选典型文本,产生结构化认知

第一篇文本为必修二Unit 1 Integrated skills 板块的The film review of The Kings Speech。教学要求是读完该篇文本后,学生能够习得影评的定义、结构及语言。影评的写作目的是将信息传递給潜在的观众,以便他们决定是否观看这部电影。影评的文本结构为:开头陈述电影的基本信息;中间部分陈述故事线中有价值的、能吸引观众的信息;最后给出作者的评价,清晰地陈述是否推荐这部电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以下问题:(1)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2)What elements of the movie does it include?(3)Whats the attitude of the author to the movie? (4)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text?(5)Can you find examples from the text to support your point?这五个问题的设置从分析影评的文本结构逐步过渡到影评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该文本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关于“推荐、劝说”类文本的结构化认知:首先陈述关于推荐对象或者劝说内容的客观信息,然后给出作者的评价,最后加以推荐或劝说。

2.发现类似文本,巩固结构化认知

第二篇文本为必修二Unit 3 Integrated skills板块Importance of promoting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modern society。该文本结构为:第一部分介绍重阳节的来源,第二部分说明传统节日应该受到重视的理由,最后呼吁大家要重视传统节日。文本的语言生动,较多使用积极的形容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1)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2)Why should we attach importance to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3)Whats the attitude of the author? Can you give examples?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text?(4)How should we promot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该部分的写作任务是写倡议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强调策划书的内容要引发大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倡议书的主要内容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陈述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提出提升对中国传统节日重视度的办法;最后通过描述一个积极的方案,呼吁大家采取行动。在学生写作时,教师可建议他们回读必修二Unit 1 Integrated skills板块中影评的写法,进一步归纳“推荐、劝说”类文本的文本结构:(1)表明作者的观点;(2)写出推荐的理由;(3)呼吁采纳意见。

3.自动归类文本,升华结构化认知

第三篇文本为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Unit 1 Integrated skills板块Introducing your favourite food。本板块的文本与前面两篇文本一样,都是劝说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见。文本结构为:陈述你最喜爱的食物;阐释你喜爱这个食物的原因;呼吁大家一起品尝这种食物。完成精读教学后,教师问题设置如下:(1)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in the text? (2)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text?(3)What similarities do the three texts share? 作为结构互文性的第三个文本,在完成单元板块任务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基于三个文本的共同点进行总结和提高。

三则文本都在Integrated skills板块,主旨都是期待读者能够接纳文本中的观点。在进行第一个文本的教学时,教师是课堂的主角,需要引导学生对此类文本形成初步认识。在进行第二个文本的教学时,学生逐步走上讲台,可以通过对第一个文本的分析,得出此类文本的结构。在进行第三个文本的教学时,学生是教学的主角,不仅能够理解此种类型的文本,也能创作出这种类型的文本。将三个板块结合起来开展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背后的潜在逻辑,建立结构化认知,深刻理解“推荐、劝说”类文本的结构特点、语用目的及语言特色。

三、文化互文性:课程内文本整合,建构结构化思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现象,领悟文化内涵,促进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文化现象指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典型和标志性质的事情,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是人们把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文化内涵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风土人情、思想、理念及其代表人物。文化互文性指文本之间通过类似的文化现象、文化内涵等产生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文化互文性,将各册教材之间的相关内容串联在一起,进行比较。

译林版高中英语的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贯穿中外文化对比。例如,反映文化现象的必修课程第二册Unit 3 Festivals and customs,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 1 Food matters,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 2 Sports culture和Unit 3 Fit for life ,等等。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将不同教材、不同单元的文章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中外优秀文化,寻求文化认同,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增强文化自信。

单元整体教学是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结构化教学体现了从知识学习向核心素养的转换。互文性体现了文本之间互动的本质,是教学的逻辑所在。教师通过单元内的主题互文性、单元间的结构互文性以及课程内的文化互文性等方式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实现结构化教学,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章玉芳.互文性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课程,2020(2):54-59.

[4]章玉芳.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考英语卷阅读理解试题评析及教学建议[J]. 教育视界,2021(11):5-9.

猜你喜欢
互文性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效之路的探索
互文性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及其翻译策略
基于读写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