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项目化学习,提升口语交际课实效

2024-05-13 06:24吴建娣陈森燕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4年4期
关键词:演讲项目化学习口语交际

吴建娣 陈森燕

【摘   要】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教学形式化、学生的交际兴趣和欲望相对较低等问题。对此,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引入项目化学习,立足单元整体设计项目活动。以六年级上册《演讲》为例,可以“校园十大演说家”为项目主题,设置驱动性问题,同时构建“演讲我来听”“演讲我来研”“演讲我来讲”三个板块,设置丰富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体现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演讲;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在现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中,课堂形式化现象日益严重,学生的交流兴趣和欲望相对较低。此外,传统的纸笔测验或笼统的口头评价均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引入项目化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项目化学习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主线,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项目的形式推进口语交际,可以统整语文学科内容,促使交际话题与其他学科、现实生活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交际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为例,可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以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表达为目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真实的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成果,发展核心素养。

一、立足单元整体,设计学习项目

教学《演讲》前,首先要对口语交际的目标发展序列进行梳理,掌握年段目标、年级目标与对应的口语交际内容,从而基于学情,確定驱动性问题,设计长程的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

(一)纵向梳理,厘清目标层级

在对教材进行系统梳理的过程中发现,统编教材围绕“倾听、表达、应对”三个维度设置口语交际能力目标,每个年段各有侧重,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演讲》的目标属于“表达”维度,引导学生正确地传递自己的信息、观点,提高语言感染力和说服力。关于“表达”,统编教材安排了一系列相关内容(如表1)。

从表1可以发现,有关“表达”的目标发展序列十分清晰: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逐步做到“敢说”,大胆说;第二学段在此基础上要“会说”,说完整、说生动;第三学段则要“善说”,说得有条理、有依据,说出个性,要求更丰富、更灵活。可见,学生在学习《演讲》前,对于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已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在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的学习经验,以此降低项目化学习的难度。

(二)横向定位,设计项目主题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习作《多彩的活动》则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由读到写。从横向看,它们似乎与口语交际《演讲》关联不大。对此,教师可在国庆佳节来临之际,结合教学设计,链接实际生活,以“校园十大演说家”为项目主题,并将演讲主题定为“礼赞英雄,强国有我”,从而让单元口语交际与人文主题产生关联。

本次项目化学习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项目本身充满吸引力,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领悟什么样的演讲才是好的演讲,活动中遇到问题又该怎样解决,以及如何运用学过的演讲技巧,由此一步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基于学情,确定驱动问题

在项目化学习开展前,教师需要围绕本次口语交际的核心知识来设置驱动性问题。根据表1,六年级学生在前面五年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观点的能力。那么,如何确定驱动性问题,让学生保持交际的兴趣和演讲的欲望?根据学情,可以“怎样的演讲才能更吸引人,更打动听众?”为驱动性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习情境,系统设计“演讲我来听”“演讲我来研”“演讲我来讲”三个板块(如图1),让一系列学习活动延续至学期末。不同的活动彼此联系,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探究和实践。

二、落实系列活动,实现以评促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过程性评价应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习结果,还注重学习过程,能够较为真实、全面地评价学生个体。教师要在学生完成“校园十大演说家”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具体情况,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交际质量和演讲能力。

(一)“演讲我来听”:植入“角色感”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同时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路,链接实际生活,让学生明白一名演讲者需要具备什么素质,以及如何让语言变得有力量,能让观众产生共鸣,从而对有关演讲的核心知识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为此,课堂上,教师引入《超级演说家》这档语言竞技节目,该节目中有一些精彩的演讲内容。学生通过观摩好的演讲,感受演讲者在台上的综合表现。观看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演讲的多样性,洞察演讲者如何巧妙地运用并展现演讲的技巧。

《课程标准》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要求学生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演讲鉴定表”(如表2),分别代入“演讲者”“倾听者”的角色,总结回顾演讲过程,从而得到能力的提升。

(二)“演讲我来研”:凸显“对象感”

演讲要凸显“对象感”,即要设想具体的听众,想象他们的反应,以饱满的感情强化语言表达,对演讲内容作出合理的处理,从而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呼应。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学生通过前期的资料搜集、视频观摩,尝试梳理演讲类型,从语气、语调、动作等方面,分解演讲的要求。其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编制演讲的评分标准(如表3),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不同维度出发,划分不同层级。接着,教师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充分调动积极性,学会演讲的策略与方法,提高语言感染力和说服力。最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结合学生演讲时的表现予以评价和指导。

评价、反馈、改进贯穿演讲活动的始终,凸显项目化学习以目标为导向,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能。

(三)“演讲我来讲”:强调“成就感”

通过“演讲我来听”“ 演讲我来研”的铺垫,学生中已形成积极参与演讲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学习活动的范围从班级层面逐渐扩大到校园层面。具体而言,教师安排了“国旗下讲话”和“少年说”演讲邀请赛两项活动,让学生将习得的方法、形成的能力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获得成就感,并诞生“校园十大演说家”。

这两项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为评判演讲的质量,师生共同制作综合评价表(如表4)。学生围绕姿态、表达、内容、表现力四个维度,评价自己或者他人的表现。此表的评价内容相对全面,既鼓励了学习个体,又评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在颁奖环节,为了凸显演讲者的卓越表现,“校园十大演说家”还可以分为金牌、银牌、铜牌三个等级。同时,教师还可设计一份“校园十大演说家”观赛笔记(如表5),让学生在观赛时完成,并在赛后评选出“最佳观赛笔记”,更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演讲的最大功效。

综上,以项目的方式展开口语交际教学具有显著优势,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评估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并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亮,吴福雷,徐承芸.小学语文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刘徽.真实性问题情境的设计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1):26-44.

[4]夏雪梅.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融通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J].人民教育,2018(1):61-66.

[5]朱萍.口语交际弹性评价探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6):29-34.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师实验小学

2.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信息港小学)

猜你喜欢
演讲项目化学习口语交际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组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主位理论与篇章理解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初探
试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部曲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