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雪莲
【摘 要】基于SOLO分类理论,在古诗词学习中,若学生的思维达到抽象扩展结构水平,就意味着学生形成相应的古诗词知识网络,能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进行个性化审美表达。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运用特写、全景、远景这三个概念,立足“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古诗词统整作业,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古诗词诵读;统整作业;学习任务群
SOLO 分类理论把学生的思维水平按从低到高,分为前结构水平、单点结构水平、多点结构水平、关联结构水平、抽象扩展结构水平。[1]基于这一认识,在古诗词学习中,若学生的思维达到抽象扩展结构水平,就意味着学生形成相应的古诗词知识网络,能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进行个性化审美表达。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古诗词诵读”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关于古诗词学习的板块,虽然含有“诵读”二字,但其学习目标不应仅仅停留于此。对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该板块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根据此学习任务群提出的“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2]等学习要求,结合抽象扩展结构水平的具体指向,教师要设计统整作业,让学生在进一步增加积累的同时,迁移运用以往的学习方法,提升思维水平。
一、聚焦“特写”镜头,体会诗词意境
特写指放大局部,以此强调想要表达的内容、情感等。将其应用于古诗词统整作业中,就是要让学生于细微之处发现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意境、情感,为全景式整合古诗词提供支撑。
(一)选特写镜头,直击意象
“古詩词诵读”板块中,诗词的意象丰富,主要以自然事物为主,切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3]利用特写镜头,直击意象,便于学生把握情感基调。为此,教师可以设计“特写脚本”的作业。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具体内容如表1。
从提取主要意象到描述画面,再到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古诗词配相应的乐曲,学生逐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感受古诗词的意蕴。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进行对比与思考:相同意象在不同诗词中寄托的情感一样吗?比如借助意象“雨”,王维、杜甫、韩愈、苏轼四人所寄托的情感相同吗?学生对《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浣溪沙》中的雨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的情感。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意象中寄托的情感会有所不同呢?学生由此明白,雨本无情,听者、见者有意罢了。
(二)组特写镜头,品悟情感
组图可以通过同元素、同系列图片的展示,表现同一主题,表达同一思想情感。由于“古诗词诵读”板块中的诗词涉及多个主题,有赞春、送别、羁旅、思乡等,从统整角度出发,可以运用组图方式,设计作业。
请围绕一个主题,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形成一组图(可参照右边示例进行组合,也可自行组合)。
我将围绕“ ”这一主题,选择《 》《 》《 》《 》这几首诗词,以(暖色调/冷色调)组合特写镜头(可选择两至四首,用“√”勾选出相应的色调)。
该作业引导学生统整诗词,寻找共同点,并在理解大意、感受情感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色调,将特写镜头绘制出来并组合在一起,让情感基调外显。在学生完成以上作业后,教师可以请学生说一说这样绘制的原因,为什么这样编排组图,还可以课本为引子,拓展阅读课外同类型古诗词,带领学生在异中求同,形成知识网络,提升思维水平。在整体感知、分析比较、联想想象中,学生初步获得审美体验。
二、选取“全景”镜头,建构知识网络
全景是一种摄取事物整体的拍摄方式。在古诗词学习中引入这一概念,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比较全面地理解诗词,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同时,这也为后续拓展古诗词学习视野做好铺垫。
(一)绘时间轴,了解诗人生平
“古诗词诵读”板块中有10首古诗词。学生可选择一个角度,通过绘制时间轴,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延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聚焦一位作者,或者本板块中含有相同意象的古诗词,抑或从体裁形式出发,回顾、梳理在小学阶段所学的相关作品,也可以另外补充自己所知的相关作品,绘制相应的时间轴。
以聚焦一位作者为例,可围绕苏轼,梳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他的作品,绘制出图1。
在绘制时间轴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梳理了作品的创作时间,还链接了诗歌的创作背景,从不同角度构建了古诗词知识体系,提升了思维水平。
(二)制心情图,体悟诗人心境
在绘制时间轴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学习成果,依着诗词中的情感,绘制心情图,继而入诗境,感受古时情,迁移今时事。
一制诗人心情图。根据当时诗人的处境和心情,结合横向时间轴绘制出随心情而起伏的线条,以此凸显诗歌表达的情感基调。
二制读者心情图。在统整梳理古诗词的基础上,感受相同意象在不同诗词中表达的不同情感,将看到这些意象时的心情画出来,让意象所传达的心境显性化。
三制古今交互心情图。即进入古诗词情境,感受当时诗人的心境,继而置换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古诗词的内容、意境,表达自己的感受,绘制相关图画。
比如,学习《送元二使安西》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时,可带领学生在了解古人折柳相送、设酒饯别的文化,感受古人临行时的劝慰及美好祝愿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词背后的深情厚谊。[4]临近毕业季,学生即将与同窗好友挥手道别。教师借此鼓励学生拓展阅读、积累送别诗,了解古人多元的送别文化,感受友情之珍贵,完成以下作业单(见表2)。
作业单中的“今日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形式。学生联系自己学过的送别诗,在迁移运用中提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并尝试进行审美表达。
三、运用“远景”镜头,拓展诗词视野
远景,可以呈现开阔的视野,以及宏伟壮观的艺术效果。在古诗词统整作业设计中引入这一手法,旨在联系多学科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一)寻觅诗意,拓科学知识
古诗词不仅是情感的载体,还隐含着自然科学规律。带着学生寻找诗中的科学奥秘,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拓展学习方式。
如,《春夜喜雨》是一首描绘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咏物名诗。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勾勒的下雨场景对应“雨水”节气。教师可带领学生理解诗意——小雨悄悄赶来,连夜访问人间。雨之好,在“知时节”——懂得何时该来;雨之好,在“润物无声”——懂得无须声张,悄悄地伴着和风,默默地滋润万物。[5]继而,教师补充“雨水”的相关知识: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个节气,表明降雨开始,以小雨或毛毛雨为主。时值备耕的关键时期,此时适宜的降水无比珍贵。
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度思考:还有哪些与“雨水”节气相关的诗歌?联系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两首诗有何异同?其他诗词中又会有哪些科学现象呢?学生在寻觅探访中,感悟诗意表达,体会精妙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尝试用诗意的方式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或自然规律等,提升其思维水平。
(二)诗词新唱,获音乐熏陶
自古诗、歌为一体。为古诗词新编曲调,实现古诗词新唱,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促进了他们学习、记忆古诗词,还给予其一种美的熏陶。为此,可以结合音乐课做简单的尝试。如人音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是《古风新韵》,除了诗词新唱《游子吟》和《花非花》,在“聆听”部分还安排了古曲《关山月》和新韵《但愿人长久》。音乐学习活动之一便是“随音乐默诵《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在此基础上,结合“古诗词诵读”板块,可开展以下学习活动:在“古诗词诵读”板块中,有哪些诗词也适合配上古琴曲《关山月》进行吟诵?思考并随着音乐吟诵。学生在自主选择与吟诵之中,尽显其独特的审美品位。
诗词可以和科学、音乐、美术、数学、道德與法治等学科进行跨界融合,助力学生创意表达。可让学生以当代新视角解读经典作品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书写中华文化的新气象,展现中华文化独特的审美。
综上所述,让“古诗词诵读”板块关联“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以提高思维水平为目标,设计统整作业,能使学生形成古诗词知识网络,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进行个性化审美表达,提升审美品位。
参考文献:
[1]彼格斯,科利斯.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M].高凌飚,张洪岩,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吴丽芳,陈新福.策划实践活动,丰富诗词积累: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板块教学构想[J].教育视界,2022(26):28-31.
[4]李吉银,臧琴.明确教学定位,灵活设计活动: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板块教学建议[J].教育视界,2022(14):5-8.
[5]祝贵耀.诗话·诗案:小学语文群诗主题阅读20课[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22.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嘉兴经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