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到的笑声 看得见的成长

2024-05-12 09:50倪蕴佳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荷花淀教学思考笑声

倪蕴佳

摘 要 《荷花淀》作为中国当代战争小说的经典,其有着鲜明的革命主题和强烈的抒情美学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文本中最能打动学生的抒情点开展教学,丰富学生对革命作品的认识。文章对《荷花淀》一文的教学片段展开论述,抓住文本中的“笑声”走近人物,走近作者,以此探索战争小说的个性化创作风格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 《荷花淀》  笑声  教学片段  教学思考

【教学片段】

师:《荷花淀》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茅盾先生说,孙犁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战争的风云变幻。你能否在文本中感受到这种“谈笑从容的态度”?

生:能。通常战争小说都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但《荷花淀》不仅没有这样的场景,反而处处充满欢声笑语。

师: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在这篇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中,作者先后7次描写人物的“笑”,的确让人费解。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笑”的语句并透过这个神态走近人物。

生:第1处“笑”是水生嫂看到水生回来,“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水生嫂一个晚上都很担心,在等水生回来,看到丈夫回来后欣喜的“笑”。

师:仅仅是因为回来晚就如此担心么?

生:还因为水生“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说明水生嫂很机敏,她意识到抗战形势紧张,担心丈夫的安全,看到他回来,提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了,所以“笑”了。

师:一个“笑”字道出了丈夫平安归来的喜悦,看出了水生嫂的体贴、机敏。

生:第2处是写水生的笑,这个“笑”很有意思,作者说“笑得不像平常”。这其实是因为前面水生嫂问“他们几个哩”,水生故意打岔,先问“爹哩”,又问“小华哩”。能看出水生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但岔也岔不开,水生嫂还是问,这是被识破后的“笑”。

师:为什么不直接回答呢?

生:因为他们要离开家去大部队,去抗日,生死攸关,家里人不一定同意啊。其他人就是担心家人不同意,所以没回来,公推水生回来和家里说一声。水生的“笑”也暗含着对妻子是否同意的担忧,不过他是一定要去打鬼子的。

师:能够结合上下文揣摩情感,非常好。妻子的笑更多的是对丈夫的爱,丈夫的笑则饱含对祖国的爱,两次笑,两种伟大的情感就碰撞到了一起。那么第3处,水生对全庄男女老少的“笑”又有怎样的情感?

生:这里更多的是愧疚和感谢。虽然前文说“怕家里的人拖尾巴”,但你看水生的父亲说“你干的是光荣事情”,还说“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说明父亲对水生积极抗日行为的认可和支持,让他放心走。水生的“笑”里有不能照顾家人的愧疚,也有对父亲、妻子、全庄人的感谢。没有家人的支持,哪里能全力投入战争呢。

师:这一处“笑”的情感更复杂,也更深沉,其中的情感留白需要我们通过合理的想象去填补。正如孙犁先生说:“他们热爱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妻子。他们当兵打仗正是为了保卫他们。暂时的分别正是为了将来的团聚。父母妻子也是这样想。”文本中还有没有水生的“笑”呢?

生:用手榴弹击沉日军的大船,歼灭敌人后,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水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一次的“笑”最痛快,因为他们这次伏击很彻底,是激烈、緊张的战争后胜利的笑。

师:这群战士的笑声让我想起前文提到年轻队伍的唱声,“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战争中的人是鲜活的。正是这群充满欢声笑语、热爱生活的战士,让我们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希望。文中还有几处女人们的“笑”,谁来分析分析?

生:探夫不遇之后,有点儿失望,有点儿伤心,但是接着又“说笑”起来,由此看得出这几个女人很乐观。

师:前面不是还“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么,怎么又“笑”了呢?

生:表面上看是“骂”,骂丈夫狠心,抛下自己,不顾家庭。但潜台词是自己的丈夫在积极抗日,“笑”里也有一种理解和夸耀。

师:通过分析潜台词来感受女人们的口是心非,读懂“笑”的深意,这个方法值得借鉴。助夫歼敌后,她们怎么又“说笑”起来?

生:她们刚刚经历真正的战争,而且还大获全胜,刺激兴奋,和战士们一样是胜利的笑。另外,“今天的事不算光彩”,自己也觉得有点好笑。

师:为什么“不算光彩”呢?

生:因为丈夫们在战场上保家卫国,而她们还“藕断丝连”“牵肠挂肚”啊,这不就是“拖后腿”,是“落后分子”嘛。(生笑)

师:她们一直“落后”么?“说笑”完,她们做了什么?

生:不落后了,这一年秋季她们就成立了队伍,学会了射击,也参与到抗战中来,“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师:看来“笑”中的乐观、自信也带来了她们的成长。小说的开篇,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们还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手指上缠绞着苇眉子;但到小说的最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她们就已经拿起了枪,走上了战场,成长为一名战士,和丈夫一起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争中。难怪孙犁说:“我认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所以总是以崇拜的心情写她们。”可是,只有笑没有泪的战争是不是不太真实?

生:也有过一次“泪”,水生嘱咐“不要叫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水生嫂“流着泪答应了他”,能看出战争的危险和残酷。也许其他男人也都嘱咐过,其他女人也都流过泪。不过作者没有过多描写“泪”,要不然文章的色彩就变了,作者还是想写积极的一面。

生:战争破坏了这群爱笑青年们的美好生活、美好家园,写“笑”对侵略者和战争的痛斥就更有力,更加坚定了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生:更多地写“笑”,既符合人性,也能看出男人、女人,甚至老人、孩子的抗日热情,积极抗战、全民抗战,连荷花淀的荷叶都像铜墙铁壁,荷花箭都如同哨兵,“笑”中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师:孙犁的文字看似浅显平白,实则深沉老辣,意味深长,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小说除了水生之外,其他人都没有名字,也没有他们相貌的描写。一次又一次“笑”的背后,能看到他们精神上的共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正是孙犁想要歌颂的白洋淀儿女们。

【赏析】

战争题材的小说能否写得诗情画意?能否充满欢声笑语?《荷花淀》自发表以来便被视为革命文学经典,几十年来一直被收入中学课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荷花淀》所在单元的主题为“苦难与新生”,从文学角度建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在本单元的选文中,《荷花淀》无疑是通过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革命历程,获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战场,文本中的“笑”就像从水淀里刮来的一阵清风,带着荷花的清香,让人眼前一亮。笑,这个生活中极其平常的神态似乎和战争这个特殊的背景格格不入。作者却让笑声荡漾全文,最终让文本充满浓郁的诗意氛围,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让读者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诗意美和人情美。

作者通过“笑”这个切入点串联起文本的主要情节,推动着情节一步步向前发展,也塑造并展现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它犹如一线串珠,让文本更具整体性,摆脱了传统小说以情节取胜的固有思路,更让读者体会出诗化小说淡化情节的特点。探究“笑”,能够发现它背后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读懂不同的“笑”、“笑”的留白、“笑”外之音以及“笑”中之泪,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走近作者。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指桥头)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孙犁先生用“笑”架起了一道和读者相见的桥梁,这道桥梁引导读者走近战争中鲜活的人们,让“革命”与“人性”建立了和谐的联系,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抗战必将胜利,革命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将幸福生活还给白洋淀这些充满欢声笑语的人们。如此,教师就能在引领学生抓住文本细节、小切口,细探究,含英咀华、走进文本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感受能力,真正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作者通联:山东青岛市青岛中学]

猜你喜欢
荷花淀教学思考笑声
帐篷里的笑声
飞云江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荷花淀》结构上的两两相应
《荷花淀》情节构思指瑕
殡仪馆里的笑声
白洋淀里盛开的美丽荷花——《荷花淀》“五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