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动态逻辑思维链的建构

2024-05-12 09:50鲍周生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材料作文建构

鲍周生

摘 要 材料作文要做到结构安排合理,不要拘泥于“引议联结”结构,而是要运用动态逻辑思维链,根据不同题型作文的特点进行动态行文结构的合理建构。文章从“什么是动态逻辑思维链”“为什么要建构动态逻辑思维链”“怎样建构动态逻辑思维链”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并以近年高考作文题为例,对思辨类、漫画类、情境类材料作文题型加以分析。

关键词 材料作文  动态思维  逻辑链  建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必修课程学习要求中,对写作有“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明确规定。近几年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经过众多语文人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了不少作文的结构法,如常用的“引议联结式”等。那么,在材料作文中怎样才算做到结构安排得“合理”呢?笔者觉得不应拘泥于“引议联结”的样式,而是要运用动态逻辑思维链,根据不同题型的特点进行动态行文结构的合理建构,以确保作文结构的优化与完整。

一、什么是动态逻辑思维链

什么是动态的思维链?魏小娜曾说:“所谓的行文逻辑结构有别于传统的文体结构,它是依据动态的、具体微观的写作任务开发的微型逻辑思维图。这些微型逻辑思维图灵活机动、类型丰富,又相对稳定,每个微型逻辑思维图就是服务于特定写作功能的写作提纲,能帮助学生快速组织思想、形成逻辑严密的行文思路。”[1]因此,筆者认为我们的作文思维不应是原先宿构的、静态预设的、机械死板的,而应是写作现场中“我”的一种真实存在,即根据现场的题目、材料、情境的不同而动态生成的,是一种活跃的创造性思维状态。而且,动态思维链的写作思路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它似乎由一根红线串联着前后,在行文中做到思维的循序渐进,并向纵深方向发展。总而言之,它不是在一个单调的平面上平行开出的几朵花。

二、为什么要建构动态逻辑思维链

1.避免行文套路,应对不同题型的写作要求

动态思维链因材而定,它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事实上,考场有不少考生会事先准备好一定的行文模式,不管是什么题材、类型、情境、要求的题目,他们都会按照一个模式来写。如果文章套作的痕迹比较明显,就会缺乏生气与灵动,而学生一旦掌握了动态思维链,就不怕不同类型的材料作文题了。他们可以运用这种逻辑思维链,根据不同的要求灵活变化,从容应对不同题型与要求的写作题。

2.开拓写作思维深度,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套路比较容易把握,但这也导致不少学生的写作思维深度挖掘严重不足。对此,想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建构动态的逻辑思维链。虽然建构逻辑思维链有一定难度,它要求学生在面对不同的材料、情境时,要在一定的框架内随机应变,进行“我”的思维开掘,但只要学生掌握了这种能力,就能开拓写作思维深度,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三、怎样建构动态逻辑思维链

众所周知,议论文写作一般以引论、本论、结论三段论作为基本结构,我国古代文学比较推崇“起承转合”四段论,而“引议联结式”是材料作文的基本结构模式。其中“引”是指引述材料,确立观点;“议”是指分析材料,对观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论证;“联”是指联系现实,围绕观点作进一步论证分析;“结”是指点题并总结全文。

材料作文不必拘泥于采用“引议联结式”,而是要以“引议联结”为基础,在面对不同情境、题型的不同变化与要求时,学生应主动建构动态思维链,进行合理调整与补充有关环节,让思维结构发生有效变化。

那么,该如何建构材料作文的动态逻辑思维链呢?下面就结合思辨类、漫画类、情境类三种不同题型的材料作文分别进行阐述。

1.思辨类材料作文:引—分—合—何—结

思辨类作文常以故事、寓言、名言、诗句等材料来阐述道理,这些材料往往意蕴深厚,哲理性较强,材料中经常出现一些重要的句子或词语,需要考生留意。这类题材作文要求考生结合材料,抓住提示,用辩证理性的思维去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类题型的思维链关键点在“分”“合”“何”三处:“分”是指对不同方面的内容分别进行论述;“合”是指将不同观点联系起来论述,辩证地看待它们的关系;“何”是指“怎么做”,即告诉读者厘清了不同内容的关系后,该如何针对前文而提出一些具体方法、措施和建议。

下面以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题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1)作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2)作文题简析

这个材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是一个情境,但有一定的思维逻辑。有人取“翼然”二字,是直接移用;贾政借“泻”字,题为“泻玉”,是借鉴化用;宝玉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是“独创”,得到了贾政“点头默许”。显然,贾政不喜欢“直接移用”,喜欢“借鉴化用”,更欣赏“创新”。贾政如此,许多人其实也这样。而“移用”“化用”“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道思辨性很强的题目,等待考生来回答。

(3)例文分析

以《借鉴诚可贵,创新价更高》为例,该文的逻辑思维链:引—分(议)—合(议)—何—结。

文章引用材料后引出自己的观点“借鉴诚可贵,创新价更高”,第二三段是分开论述,分论点分别是“持借鉴之熹光,照亮民族发展的康庄大道”“以创新之砾石,点燃国家复兴的引擎”,着重于对“借鉴”与“创新”作用的论证;第四段是两者合起来论述,从中心句“借鉴与创新看似矛盾,实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就能感知到逻辑性较强;第五段是论述了如何去创新;最后总结全文,照应观点。

其实,这篇文章的逻辑思维链较重要的是“如何做”这一环节。在写作中,许多考生要么遗漏了这一环节,要么就一句话带过,草草了事,这样的话,作文就缺少了论证的深度。好在这篇文章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段内容:

“诚然,创新对一个民族的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创新应根植自身实际,‘无头苍蝇式的创新注定是‘竹篮打水。五粮液造芯片、旺旺做潮牌,此类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在创新的同时,切忌脱离实际,打着追求创新的旗帜盲目行动则注定以失败告终。此外,借鉴也不是复制粘贴与生搬硬套,我们要立足于自身的情况对他人的经验进行改良,进而实现超越。”[2]语句表达准确、严密,有说服力。

因此,我们在面对思辨类材料作文时,应该要分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的、对立取舍的还是并列的、互补的,再逐层辩证分析,以消除逻辑思维上的问题。

2.漫画类材料作文:引—立—比—议—联—结

漫画类作文提供的材料经常是一幅或一组相关联的图画,并配以少量的文字说明,起到提示作用。其实,它与文字类材料是一样的,都需要考生审读材料,读懂材料后,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写作。

这类题型思维链的特别之处在“立”与“比”两个环节。“立”是指确立自己的观点,在多种选项中做出选择;“比”是指将所选的观点与不选的其他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并阐述不选的理由。

下面就以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为例进行具体解说。

(1)作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2)作文题简析

该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起笔、运笔、收笔、描红是练字的不同步骤,前三步是练字的基础,学会了就可以进行描红写字了。其实,写字蕴含着做人的道理,这些笔画“藏而不露”“不偏不倚”“缓缓出头”,是在告诉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做人的策略。当然,你可能有不同的“认识与评价”,因此,需要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进行“鉴别与取舍”。

(3)例文分析

以《我以我笔书写新时代》为例,该文的逻辑链是“引—立—比—议—联—结”。

文章一开始由漫画材料引出话题“字的写法如其人”,然后确立自己的论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更欣赏的是‘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和‘停滞迂回,缓缓出头”。有选择,而不是四种笔法等量齐观,一视同仁,为了在逻辑上严密一些,该文作者在接下来解说了放弃另外两种笔法的理由。随后从两方面重点论述自己的观点,倒数第二段联系当代新青年,希望他们“做人如书法一般”,紧扣主题,最后总结全文,再次点题。

这篇文章值得称赞的是“比”这个思维点,使得整篇文章的逻辑链比较辩证合理,没有留下逻辑上的漏洞。我们来欣赏一下。

“当然我并不全盘否定描紅和‘中锋用笔,不偏不倚,而是我认为身为新时代青年,拥有朝气蓬勃的力量,若选择‘中锋用笔,不偏不倚显得过于平庸,描红又显得过于缺乏创新。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有着如书法一样的精神。”[3]用语严密且坚守自己的观点,可圈可点。

因此,我们在分析漫画类材料作文时,务必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漫画的深层寓意,并准确立意。同时,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精确取舍要点,做到语言严密,确保逻辑性准确无误。

3.情境类材料作文:引—提—边议边联—结

情境类作文材料一般是叙事类的,考虑到篇幅的限制,往往采取简述的方式交代事件的人物、过程、结果等,力求表达简练、概括性强。材料经常会在首句或尾句加上中心句以帮助考生理解,然后要求考生结合材料,根据设定的特定情境,完成写作任务。

这类题型的思维链核心是“议+联”。“议”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将“议”与“联”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的,做到了“边议边联”,同时,文章的主体部分可采用传统的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分析论证结构。

下面我们以2021年全国甲卷的作文题为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1)作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2)作文题简析

这道情境题引导考生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借助“节日”“歌曲”“作品”“烈士”“榜样”五个方面的元素,让考生融入百年党史的情境中,激发他们将未来“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因为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青年人必将大有作为。

(3)例文分析

以《青年有可为,扬帆新征程》为例,该文的逻辑链是“引—提—边议边联—结”。

文章开头一段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简单概述了材料内容后,提出中心论点“我们青年一辈大有可为,助力国家开启新征程”;中间主体部分边议边联,由递进式的三个小标题组成;最后一段再次点题,阐述了“可为”与“有为”的关系,并联系青年发出号召,总结全文。

文章从“回望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采用的是“小标题+分析”的格式,内容逐层推进,思路清晰。第一层是“回望历史,无数革命先驱创造并赓续革命文化,为我们青年的‘可为提供精神动力”;第二层是“立足当下,我们青年一代,当学习榜样的‘有为精神,以实践之行构筑时代新魂”;第三层是“展望未来,青年‘可为与‘有为,熔铸于新征程,实现伟大中国梦”。这三层做到了“议”与“联”相结合,结构紧凑,思维严密。

显然,作为议论性的材料作文,无论是情境类、思辨类还是漫画类,“议”的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因此,“议”什么、怎么“议”都需要我们做到心中有数。至于采取什么逻辑思维结构,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关注材料的类型,还要根据自身对题目内容的把握程度与临场构思而定,至少应该在写作前打好腹稿或列好提纲,以便让整篇作文在逻辑上存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思维链。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高中议论文构思训练初期是需要一定的思维模式,让其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而后就可以在此基礎上进行创新,即前期守,后期创。”[4]因此,面对不同类型的材料作文题,我们可以主动建构逻辑思维链,优化写作的篇章结构,并非一定要完全照搬那些固定的格式,而是应该根据作文题的主题与内容,进行合理的考量与安排。总之,写作结构有一定模式可循,但又是灵活、动态的,不必固化于一种模式,这就是我们建构逻辑思维链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小娜.铸造作文教学的“逻辑”链条[J],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9):20.

[2]黄世春.借鉴诚可贵,创新价更高[J],语文月刊,2022(8):75.

[3]董新明.我以我笔书写新时代[J],语文月刊,2021(8):69.

[4]李 季.浅谈高中议论文构思训练模式的守与创——以“起—承—转—合”构思训练模式为例[J],高中语文教与学,2016(6):58.

[作者通联:浙江嘉兴市嘉兴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材料作文建构
《神圣叙事与日常生活的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材料作文审题的常见错误及应对
观照整体 审题立意
高考材料作文历史演变及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对策略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分析及策略初探
试论材料作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技术性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