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历史演变及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对策略

2017-03-18 18:13王光佑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材料作文演变高考

王光佑

[摘要]纵观近20年来的全国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大致经历了“材料+标题”式作文、“材料+话题”式作文、“纯材料”作文(即“新材料”作文)、“材料+探究方向”式作文(即所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或干脆叫做“新新材料”作文)等几个阶段。要应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应了解“新新材料”作文与“新材料”作文和以前的“时评类”作文的区别,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原则,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策略,以及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备考策略等。

[关键词]高考;材料作文;演变;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0404

一、高考材料作文的历史演变轨迹研究

自从恢复高考36年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含半命题)、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几个阶段。纵观近20年来的全国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大致经历了“材料+标题”式作文、“材料+话题”式作文、“纯材料”作文(即“新材料”作文)、“材料+探究方向”式作文(即所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或干脆叫做“新新材料”作文)等几个阶段。

1.“材料+标题”式作文

这类作文题先给学生一则材料,或事先设置一个情景,再给出一个或两个标题,让学生结合实际选择作文,其范围限制较大,学生只需结合自身实际照葫芦画瓢,写出切身感受即可。如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

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要求:①把不选的题目划去,也可两个都划去,另拟一个适合表现你的心理承受力的题目。②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③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④不少于600字。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 战胜脆弱。

2.“材料+解读+话题”式作文

这类作文题先提供一个材料,再对这个材料进行解读,之后再提出探究的话题,让学生按要求作文,且明确表示对于试题引用的寓言等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只要所写内容在话题范围之内即可,范围稍有扩大。考生身上的绳索解开之后,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比以前大了。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親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3.“纯材料”作文,即“新材料”作文

为了与以前的材料作文区别开来,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新材料”作文。这种作文题就只有一个光溜溜的材料,这个材料既可以是纯漫画,也可以是纯文本,既没有对材料的解读,又没有提供相应的话题。要求考生“四自”(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即可,镣铐彻底打开了,留给考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非常大。比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又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Ⅰ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材料+探究方向”式作文,即“新新材料”作文

由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姜刚主任曾称这类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于是不论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争相沿用这种说法,都称之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笔者觉得这种说法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或者是材料作文前三个阶段的命题方式,哪种命题方式没有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呢?既然都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到底有没有所谓的“驱动”作用呢?学生是不是也必须按照命题者提出的要求来完成任务呢?鉴于以上思考,再结合材料作文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笔者倒是觉得,这类作文可以称之为“新新材料”作文,也就是说,这是“新材料”作文之后材料作文的又一次嬗变。这是由于“新材料”作文范围过于宽泛,容易导致别有用心者套作和宿构,命题者别具匠心,在材料后加上一个探究方向的提示,要求考生针对试题所提供的新闻事件表明态度,体现自己的“权衡、选择和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表现自身的思辨能力而已。这也不是从“火星”突然掉下来的什么新生的事物,其实质上还没有超出材料作文的范围,大可不必玩儿什么新的玄而又玄的概念吧。比如2015年全国高考Ⅰ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又如2015年全国高考Ⅱ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新新材料”作文与“新材料”作文和以前的“时评类”作文的区别

1.“新新材料”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的区别

在“新新材料”作文试题中,命题者“目中有人”,更加关注考生的独特思考和价值评判。如2015年全国高考Ⅰ卷材料后面新增加的那段话“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2015年全国高考Ⅱ卷材料之后新增的这段话“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它们都共同关注考生的现实存在。“你怎么看?”“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等提示语,无不启发考生针对具体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表明观点和态度,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权衡,而不能人云亦云,无休止地“翻炒”屈原跳江和司马迁“挨刀”这类老掉牙的不相干的材料,也不能不痛不痒地“翻炒”那些不搭界的感动中国事迹。学生如果迷失了自己,没有自己的思想,则只能望洋兴叹了!

简言之,与以往的“新材料”作文相比,“新新材料”作文主要是就事论事,其开放性大打折扣。以往的“新材料”作文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就行,而现在的“新新材料”作文目标更集中,方向更明确,考生只能沿着命题者提供的价值取向选择一个维度进行阐释,不可“另起炉灶”,也不能“见者封皮就是信”,倘若仅抓着材料中的一个关键词就发散开去,一发而不可收,則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与以往的“时评类”作文相比,“新新材料”作文选择余地更小

“新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者事先提供了明确的探究方向,考生必须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权衡利弊、做出选择,再表明态度(支持谁,反对谁),以材料为依托,结合现实生活中相似或相反的事例深入分析,阐明自己的观点。而“时评类”作文则没有提供明确的探究方向,考生可以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评论,选择比较自由,不必事先站队表态,也不必“权衡”“选择”,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一定非得有思辨色彩。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即“新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原则

1.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

考生事先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是“点赞”,还是“拍砖”),切忌“骑墙”,倘若文章左摇右摆,成了“墙上芦苇”,就有可能自掘坟墓。比如2016年泸州市高三“三诊”作文题:

北大才女徐璐回乡创业,放弃白领选择做快递。在四川绵阳什邡,有一个叫徐璐的女子,她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新闻专业。身为北大才女,她不顾家人的坚决反对,毅然放弃了北京的白领生活,选择回乡,选择做快递管理,有时甚至自己还骑车到处送快递。亲友眼中的“北大才女”,现在却是一个开货车送快递,还能扛100斤左右快件的“女汉子”。

对北大才女徐璐放弃白领选择回乡做快递,有人认为这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有人认为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新的择业观和价值追求。对此,你怎么看,请表明态度,体现你的权衡、思考和选择,并阐明你的理由。

考生作文时,要么“点赞”,认为徐璐放弃白领选择回乡做快递体现了新的择业观;要么“拍砖”,认为这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考生别无选择,否则就是另起炉灶,直接出局。

2.锁定核心话题

无论“就事论事”还是“就事论理”,考生都必须整体把握试题材料,锁定材料探讨的核心话题,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阐明自己的观点,切忌另起炉灶,游离于试题规定的话题之外(比如泸州“三诊”作文,倘若考生不谈“择业观”,而谈其他“选择”,则泛化了试题,陷入了“新材料”作文的泥潭)。

3.拒绝二元对立

2015年全国高考Ⅱ卷中,对矢志创新的“大李”、爱岗敬业的“老王”和捕捉世间美景的“小刘”,无论你认为谁更具风采,都不能否定另外两个的优秀品质,否则就很难自圆其说(考生可采用“……固然值得尊敬,但我更喜欢……,觉得……更具有时代风采”)。

4.强调思辨性

2015年全国高考Ⅱ卷中,“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不仅要求考生结合实际,独立思考,权衡利弊,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且要阐明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切忌隔靴搔痒。例如2016年泸州市高三“三诊”作文,考生就必须明确:什么是新的择业观?为什么要树立新的择业观,即旧的择业观为什么不对?怎样树立新的择业观?如果这些问题搞不清楚,只是空谈新的择业观,就显得过于肤浅了。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策略

第一,首段简述材料,通过简单分析,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二,分条阐述自己的理由,每个自然段都用自己的分论点开头,免得阅卷老师遗漏了重要信息。阐述理由时先紧扣试题材料,深入挖掘,再类比同类相关素材,简单分析,不要另起炉灶。

第三,每个自然段末尾都要照应段首的观点,照应材料核心话题的关键词,免得阅卷老师误判为偏题。

第四,类比联想,拓展思路。论述时,考生最好张开想象的翅膀,联想到与试题材料相似(或相反)的新闻事件或名言警句,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让自己的观点真正“立”起来。

第五,破立结合,全面深刻。以泸州“三诊”作文为例,考生倘若“点赞”,认为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新的择业观,就得批判旧的择业观,深入分析認为这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的质疑者为什么会有这种质疑,只有深挖其错误思想的根源,“破”得到位了,新的择业观才能“立”得起来。

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备考策略

1.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让作文教学植根于学生生活的沃土

比如作文课上开展辩论赛就值得肯定。讲评作文时,教师可以还原生活场景,将学生置身于现实的生活世界之中,让他们身临其境,与新闻事件的主角感同身受,以便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想有路子,辩有材料,论有条理,而不仅仅隔靴搔痒,在表面上做文章。

2.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

强调自我的权衡与思考,切忌肆无忌惮地“翻炒”各种所谓传统经典和与材料核心话题不搭界的各类“感动”人物事迹。倘若高考作文时考生迷失了自我,没有独立的思考和价值判断,则不战而败,只能望洋兴叹了。

3.关注现实生活,尤其是高考当年发生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新闻事件

比如2016年高考备考,笔者让学生关注新闻事件,即韩国九段棋手李世石再次负于“阿尔法围棋”(AlphaGo)的事,并组织学生展开辩论: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五局四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科技又一次展示了爆炸性的发展速度和力量。对此,有人惊奇,有人恐慌,更有人愤愤不平。你怎么看?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辩论赛过后,笔者组织学生围绕“人机大战”开展“主题式阅读”:阅读李明扬《从“人机大战”中嗅到进步契机》、邓菲菲《人类是最后的赢家》、杨骏《人机大战,一场永不完结的棋局》和《人机大战超越胜负》等美文,更新学生观念。

从创新的角度看:人工智能围棋软件与人类棋手的对弈,终归是人与人的对决,确切地说是在人类科技发展全部成果的基础上,某个人群研发的高科技在挑战某个人的智商。我们最该震惊的不是“阿尔法围棋”的“神力”,而是其背后研发团队、公司乃至国家的战略前沿技术实力和科研创新精神。

从挑战自我的角度看:所谓人机大战无外乎是人类假借机器向人类自身发起的又一次挑战。这一过程,由古至今从没有间断过。而“阿尔法围棋”的胜利,则标志着人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又实现了一次飞跃。

从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看:在有关人工智能的新闻报道和文学影视作品中,最老生常谈的话题之一是“人工智能威胁论”。“阿尔法围棋”的压倒性胜利,反映出人工智能的新进步。但不管怎么说,“阿尔法围棋”再厉害,它终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类智慧。

通过辩论赛,学生明辨了是非,权衡了利弊,打开了思路之后,笔者再让学生到网上搜索“人机大战”的相关材料,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之后再站在巨人的肩上,用别人的思想来深刻自己的思想。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思想深刻,条理清楚,富有思辨性,有效避免了作文一叶障目、剑走偏锋的痼疾。

4.透视新闻热点,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比如笔者看到网上“开奔驰募捐”的事,感觉很有思辨性,就主动给学生聊这事儿,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辨能力。

近日,一则《好心人,感谢您帮一下我的白血病女儿》的募捐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火爆转发。消息是一位绍兴女子发的,希望能募捐30万元。求助者称:“2013年12月,4岁女儿确诊白血病。前面的化疗已经花费了很多钱,移植的费用实在无力承担了,求好心人帮帮可怜的孩子……”很多朋友看到后都在转发,并献出爱心。然而,网友添加求助者的微信后,发现她开奔驰、秀钻戒。一时间,“开奔驰募捐”引发网络热议。对于奔驰和钻戒,求助者丈夫如此回应:做生意要撑场面,就买了辆二手奔驰车;2014年上半年,化疗做下来,女儿病情好转,便送了妻子一枚钻戒。

笔者让学生阅读这则新闻材料之后,分组讨论,深入挖掘材料背后的深刻内涵,并要求他们对材料中求助者的做法表态,接着让“点赞者”与“拍砖者”各自找论据,深挖根源,进行辩论战。学生兴趣被激发出来之后,参与的主动积极性就高了,思想也必将深刻。

有的认为这是过度消费爱心:慈善是纯粹的,容不得任何玷污。这样的募捐不仅是对爱心的戕害,更是对慈善的欺骗。以后遇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要募捐,还会有这么多善良的人相信吗?过度消费爱心,势必有一天会对真正的弱势群体造成影响。

有的认为个人网络募捐是把双刃剑: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互联网+慈善”的新模式在慈善领域异军突起。眼下,哪怕仅仅是一条微信、一条微博,都可能迸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对于“个人公开募捐”而言,用好了,则是皆大欢喜的结局;若用错了地方,则可能是骗捐。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消除法律空白地带,使之更加合理、合法,更加规范。

有的认为应完善医保等相关社会保障制度:“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句流传多年的民间谚语真实反映了大病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巨大伤害。虽然此事之中家长既晒幸福又搞募捐的做法值得商榷,但当下正在实行的医保制度包括大病保险制度也着实存在许多盲区……

等学生谈得差不多的时候,笔者再指导他们阅读张立美《“开奔驰募捐”是另一种骗捐》、知风《慈善“空格”需要监督制度填充》、张西流《“开奔驰募捐”哪来的心情晒幸福?》和王传涛《“开奔驰、戴钻戒还募捐”问题在大病保险的落后》等文章,并介绍南京“诈捐门”等相关新闻事件的材料,以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全方位分析所给的新闻材料。如此往复,形成习惯,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想逐步深刻了,作文自然就不至于仅仅隔靴搔痒了。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材料作文演变高考
观照整体 审题立意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分析及策略初探
试论材料作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技术性结合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材料作文的教学策略探究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