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艳
[摘要]对于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教师应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热爱之情。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激趣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1002
朱光潜先生说:“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培养一个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是非常重要的,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在中学语文教材里,古典诗歌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古典诗歌教学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一、古典诗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典诗词是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传承着中国灿烂的思想和文化。诗词中体现出来的审美情趣、人文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课本精选的中国古典诗歌或铿锵激昂,或婉约悠长,有保家卫国的豪迈,有爱国的深沉,有离别的忧愁,有心系天下的忧虑,这些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能帮助学生在当前信仰危机、物欲横流的现实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古典诗歌教学现状
古典诗歌产生的年代距离学生现在生活的年代相当久远,学生对此特别陌生,加上在古典诗歌的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主导课堂,把优美的诗歌分解讲解,甚至只针对高考题型做答题技巧训练,使一篇篇充满灵性与智慧的诗歌成了枯燥、毫无美感的结论灌输,导致学生似懂非懂地听,无法感受和理解诗歌中传承的精髓文化,缺少对人文情怀感受的基本兴趣。
三、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兴趣的方式
世界上大多数的门是关着的,所以如果你想进入某扇门,你的敲门声音最好有趣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心理倾向。教师要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解读能力。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有以下几种方式。
1.运用多媒体
诗歌是激情和想象的艺术,很多内容隐晦而含蓄。多媒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把诗歌的画面、意境再现出来。如根据古诗内容配上歌曲,绘制成彩画或者把风景秀丽的景象做成幻灯片,或图文并茂地朗诵,甚至用动画的形式展现故事,把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生动而形象。而且现代社会的学生往往对含蓄凝练的语言缺乏兴趣,对电脑、网络、视频、动画比较感兴趣。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如果能配上山林、明月、竹林等画面和悠扬的音乐,营造幽静的意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内容,并身临其境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
2.小组学习
根据心理学家埃德加·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只有在主动学习、团队学习、参与式学习的情况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的内容平均留存率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用以下形式:
(1)小组讨论
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哪些词语、字句自己无法理解的,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深沉含蓄的情感,都可以通过小组探讨深入学习,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共同进步激励。如在学习辛弃疾的诗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如果只是教师全程讲解,上课的速度会很快,但学生可能会一知半解,教师对诗歌每一句的分析也使其美感支离破碎,学生无法理解诗人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急切悲愤,更无法理解诗歌的豪而不放、壮中见悲、沉郁顿挫的艺术魅力。如果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学生就会充满兴趣,并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发挥集体的力量。例如小组讨论在诗歌的上阕中,诗人用了什么方式表达了什么情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对山河热爱,未能力战沙场的抑郁、苦闷。还用了其他手法表达吗?“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吗?是什么方式?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从别的组员的发言中得到思维的启发,进行思维的碰撞,可以自发地思考,提高学习的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的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够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古代诗歌散文选修》里有很多古典诗歌,如果全本书都由教师来讲解,方式单一,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可以先由教师示范,让学生知道一篇诗歌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赏析讲解。教师讲解一篇诗歌范文,让学生知道讲解一篇诗歌必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内容:题解;作者简介;诗歌具体内容(意象、关键词);诗歌思想内容;诗歌表现手法。这样,学生研读一首诗歌的时候就不会偏离方向,并能理解诗歌的重要內容。然后是分工,比如说,一个班有10个学习小组,可以安排10篇诗歌进行小组研究性学习,各小组分到研究学习的诗歌后,组长组织组员共同学习,用教师的方法学习诗歌,对有关资料进行搜索、筛选、分析、综合,分工合作制作PPT,进行展示。整个小组合作从课文分析到搜集资料,从上网搜索、查询书籍、讨论到整理资料(相关文字、图片、视频)、制作精美PPT,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讲解,学生参与整个过程,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主动接受知识。
值得重视的是,小组学习一定要有教师积极的评价。布鲁姆说得好:“如果学生发现他的努力有所得益,便可能在一定的学习任务中花更多的时间。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挫折,他们必然会自卫性地减少学习时间。尽管学生受到程度不一的挫折,但我们相信,如果学生对一项任务极为厌烦的话,他们迟早都会放弃的。”如果我们在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后,给予中肯、积极的评价,那么会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所以,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前,教师就要制定完整的评价标准。比如目标明确占20分,讲解条理清楚占20分,表现手法解析占20分,小组分工明确、组织得当占20分,充分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占20分。教师组织好评审团,语文教师是评审组长,语文课代表是评审组织者,各小组抽调一名代表作评委。每个小组展示后,评委客观打分,课代表统分排名公布,班级给予获奖的小组一定的奖励。完整的评价标准和奖励制度,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组织、表现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把语文活动引入课堂
传统课堂往往关注文本,并可能把文本解读得支离破碎,甚至以高考解题为终极目标,以掌握诗歌结论和答案为目的。如果把活动教学引入课堂,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活动教学是“学生自主开展的专题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课。它具有鲜明的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创造性、人文性、开发性和发展性”。我们可以把以下活动引入课堂。
(1)诗歌朗诵会
诗歌是一种用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情感的文学体裁。诗歌朗诵是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能传达诗歌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朗诵对实现诗歌教学浸润熏陶的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是理解诗歌形式美、音韵美、意境美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举办一场小型的诗歌朗诵会,不仅丰富语文课堂,让课堂更盎然有趣,而且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首先让课代表讨论制订活动计划,策划整个活动的步骤和过程。接着要进行诗歌朗诵的培训,朗诵要注意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然后学生选诗歌,要求在中学语文必修、选修课本里选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巩固对课本诗歌的理解。选好诗歌后找好相应的音乐,配乐朗诵练习,课代表到各个小组检查组织、练习、准备情况。最后在课堂上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展示,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准备,学生会呈现出精彩的诗歌朗诵会,优美悠扬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调、或慷慨或激昂或沉郁或婉转的朗诵,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不再是课堂的看客,而是积极参与的活动者,不再是形式美、音韵美、意境美的古典诗歌的看客,而是创造美的活动参与者。
(2)诗人诗歌推荐会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对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赏析能力。在学校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激发了很多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诗人诗歌推荐介绍会的形式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拓展和提升。比如,假期布置学生对一个自己喜欢的诗人,或者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进行研究拓展,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或上网搜集,或去图书馆查阅,深入学习了解诗人或者诗歌。然后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制作成精美的PPT,假期结束返校后统一上交,教师组织进行评比,在课堂上展示优秀的总结,由学生在讲台上讲解。从学习到总结到展示,都让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吕叔湘说:“不能把语文看成知识课,看成跟历史、地理或物理、化学一样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学习语文主要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养成一种习惯。”那么在古典诗歌学习中,不能依靠课堂中的知识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技能,培养其学习古典诗歌的习惯和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诗歌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闪耀着古人情感与智慧光辉的古典诗歌滋润一代代学子的心灵,陶冶中华儿女的情操。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三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2]布鲁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赵宪宇,朱茂林.关于语文活动课存在問题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16(8).
[4]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