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

2024-05-10 22:34钱星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小学美术新课标

【摘要】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话题。在此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也要充分落实新课标的要求。通过积极拓展美术课程,尝试应用多元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能够展开积极探索与深度学习,将美术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在新课标理念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应用优势,其次围绕如何应用小学美术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美术  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3-0148-03

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应用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联系实际经验并结合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获得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并将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应用于实际学习任务中,推动学生形成美术核心素养。传统的小学美术单篇教学方法并未将美术知识的关联性与延展性体现出来,使得美术课程内容较为分散,这也使得美术教师在開展教学活动时缺乏一定的教学逻辑,无法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与美术核心素养。在新课标理念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能够将具有内在联系的美术知识、美术技能以单元教学的形式体现出来,不仅能够实现小学美术的系统教学,也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基础。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优势

(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美术学科的理解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往往是依据美术教材的编排,开展单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与讲解。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难以在传统小学课堂中实现对抽象的美术知识进行实践与应用。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教师通过开展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在明确单元教学主题后,有逻辑地将美术知识联系起来,使小学美术教学摆脱传统抽象化与呆板化的特征,也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能够在单元学习中加深对美术知识的思考,实现美术深度学习。在美术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探索生活中美丽的事物与现象,比如,在小学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美丽的事物与现象和教材中所提供的素材相融合,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也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应用单元教学模式,能够对零散的美术教材内容与美术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使美术知识以更加系统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明确小学美术单元教学目标,将教材中的自然单元或教材中与单元主题有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形成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引领的单元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思路、创作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也能推动学生将美术知识进行迁移与应用,提升学生美术实践能力。同时在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将不同艺术风格或不同创作手法的美术作品融合于单元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开阔学生艺术视野的同时,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能力,主动探索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内涵,发展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创意实践能力、文化理解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1]。

二、在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深入解读新课标理念,提炼美术教学单元概念

当前单元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中,将单元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仍处于实践探究阶段。在应用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新课标理念,提炼美术教学单元概念。利用大概念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促使学生在单元学习中能够在大概念的引导下,理清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动学生形成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迁移与应用。

第一,对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提炼单元大概念。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提出与应用过程中,针对小学美术课程提出了要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深入解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内容,结合小学美术教材,提炼单元大概念,比如,结合美术学科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具体学习内容与学习领域,可以提炼以下几个单元大概念: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欣赏身边的美、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装点我们的生活等。在美术教师提炼美术大概念时,要确保大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且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迁移与应用。

第二,结合单元大概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主动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从学会知识转变为学会学习方式,进而激发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形成学习成果,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比如在开展“色彩的对比”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对比色,并在了解民间美术与民间艺术的同时,形成传承与创新民间艺术的意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单元大概念设计为发现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身边的民间艺术作品,探究民间艺术作品中所使用的对比色的特点,进而学会用色彩(用艺术)表达情感。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身感受身边的民间艺术——观赏触摸马勺脸谱、参观上海金山农民画博物馆,将身边的艺术表现出来,进而思考如何用艺术的力量传承和发扬民间文化与艺术。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审美感知,也能在单元大概念的引领下提升单元教学效果[2]。

(二)合理规划单元教学主题,优化单元教学环节

单元教学环节是提升单元教学效果,提高核心素养培养质量的基础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为有效落实新课标概念,实现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教师要深入分析美术教材内容,合理设计单元教学主题,为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明确的方向。

小学美术教材以自然单元的形式编排课时内容。比如在学习“有变化的线”这一单元时,这一单元包括密集的线、粗线和细线、留白线的图画。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造型元素与形式原理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以美术作品的基本组成元素为主题的单元教学模块。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两幅由线条组成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在对这两部作品进行赏析的同时,观察这两幅作品中线条的造型有哪些特点。学生在观察之后不难发现,有一幅作品的造型线条较为柔顺、随和,另一幅作品的线条造型较为硬朗。借助学生对作品的赏析,能够使学生加强审美感知能力,了解到不同线条的应用方式,其表达风格与表达内涵也有所不同。通过千变万化的线条造型能够描绘出不同特点的艺术形象。

又或者在讲述绘画色彩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整合本学期或者本年级的小学美术整套教材内容。通过突破传统小学美术与自然单元编排的形式,打破传统小学美术的教学规律,将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以更加灵活的组织形式呈现出来,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也能激发小学生的美術学习兴趣。在讲述“绘画色彩”这一美术知识时,教师可以整合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关绘画色彩的教材内容,比如将色彩与三原色等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确定以了解绘画色彩为主题的单元教学模块。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预习与课堂学习,将绘画色彩相关知识应用到美术作品创作中,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3]。

(三)创新设计单元教学问题,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通过设计单元教学问题明确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在单元教学目标下思考美术问题,也能推动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实现美术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推动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比如,在学习“纹样的诞生”这一单元时,深入解读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线条描绘纹样,并掌握不同纹样的诞生方法。在本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单元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比如,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纹样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如红旗、汽车标志、零食包装图案等。随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上述纹样的图片并分析其特征,尝试思考在这些纹样图案中所展示的直线、曲线、圆圈有哪些含义,并尝试分析在这些纹样图片中直线、曲线、圆圈的艺术表达含义。借助此类活动,能够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抽象构图能力,对纹样中所表示的直线、曲线、圆圈有直观的审美感受。有的学生在观察纹样图案时,能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某些汽车标志的图片含义。

(四)优化单元教学评价,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水平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单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要重视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也要创新应用单元教学评价体系。依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与发展目标,确定单元教学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不仅能够引导教师在单元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知识理解过程,也能使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升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核心素养培养质量。

第一,从单元教学环节出发,明确教学评价量规。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评价量规时,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从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因此,在明确教学评价量规时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以及多方面的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根据小学美术单元教学模式特点,将单元教学评价量规从作品评价、课堂表现性评价与单元评价等多个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收获[4]。

第二,明确单元教学评价标准。在小学美术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导学单、学习任务单、表现性评价量表等多个教学环节。在新课标理念的思维引导下,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评价时,也要将核心素养纳入教学评价标准中,比如,在设计小学美术评价标准时,可以将评价要点、评价表现与核心素养评价,作为单元评价的三大标准。比如在以“装点我们的生活”为单元概念的主题活动下,教师可以整合小学美术教材资源,设计以装饰为主题的单元教学活动,将色彩、三原色等色彩同体系课程内容相整合,构成系统的色彩单元教学模块。本单元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学生要知道色彩的内涵;第二个部分是学生要理解色彩的应用方法、应用规律与应用技巧,尝试创作美术作品;第三个部分是学生能够感受色彩带来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理解艺术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个评价标准:第一点是通过评价学生的最终呈现作品,评估学生对色彩的内涵、补色等的学习和理解,主要评价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艺术表现力的发展。第二点是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课堂表现性评价和评估,通过分析学生单元学习的过程呈现,了解学生对本单元色彩的深入理解情况,从而评价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第三点是通过评价学生的单元授课后的收获和反思矫正,思考讨论色彩带来的情感上的认知和表达,纠正自己原有认知,提出自己新的想法和建议,理解艺术对生活的装饰性和实用性,进而评估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

三、结论

总的来说,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单元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改进传统单篇美术教学存在的不足。借助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理解,也能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在开展单元教学时,教师要深入解读新课标理念,结合教材内容提炼美术教学的单元概念,优化单元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内容,在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主动学习转变的同时,提升单元教学效果,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恩佳.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单元式教学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23(7):119-121.

[2]俞亚萍.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内涵特质与路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23(8):61-63.

[3]魏会.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美术主题单元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2(3):62-65.

[4]黄华英.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探索[J].学周刊,2022(29):184-186.

作者简介:

钱星(1993年9月13日—),女,汉族,江苏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美术。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小学美术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