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摘 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发展型任务群。教师应基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立足文本教学价值,搭建学习任务群,整合语文学习活动,展开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落实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在文学阅读中学习创意表达,在创意表达中融入阅读中获得的审美体验和言语经验,提升感受、体验、表达、创作等语文能力,在学生心中播下文学的种子。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4.019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的发展型任务群。新《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提出了该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本文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类文本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实践中落实学习任务,并在学生心中播下文学的种子。
一、立足文本教学价值,搭建学习任务群
(一)理解学习任务,寻找阅读与表达的落脚点
研读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学习内容”“教学提示”“教学要求”,可知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相互融合,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学类阅读资源都可以与创意表达相结合。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活动中抓住隐含在文学性文本中的创意表达点,引领学生在文学阅读中学习创意表达,也在创意表达中融入在阅读中获得的审美体验和言语经验,提升感受、体验、表达、创作等语文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比较大,可用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教学资源丰富,既有阅读单元的单篇课文,也有以文学题材编排的单元和读写结合的习作单元,还分布在单元导语、课后练习和阅读链接、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处。用教材中的这些文学类文本进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需要结合新《课标》中关于“阅读与鉴赏”的要求及教材中单元阅读和表达要素、阅读提示、课后练习等内容,找准落脚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字里行间“独到的新鲜的表现”(形式),在表达中呈现“独到的新鲜的观感”(内容)。
不同学段、不同学习主题的文本阅读和创意表达的落脚点有所不同。如革命文化主题的学习内容,其主要学习活动为“阅读并学习讲述—阅读并讲述—阅读、讲述、欣赏、评析”,既紧密联系又体现了学段进阶化的特点,教学时要在植入红色基因的同时通过“语言积累与梳理”“朗读体验”“故事讲述”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创造力,还要基于学情落实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和教材编排意图。
统编语文教材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还编排了童话、神话、寓言、现代诗、小说等文体单元,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与体裁相对应的阅读和表达实践点。如学“神话”,主要感受故事内容的神奇、叙事结构的神奇、人物形象的神奇,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学“散文”,主要通过阅读成长类和情感类的散文学习如何借所写之物来表达人生经验和如何融入情感;学“小说”,主要从情节、细节、环境等感受人物形象并尝试富有创意的表达。
(二)基于单元主题,设计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
课程标准指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鉴“大单元教学”“群文阅读”“主题阅读”等成功经验,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学习主题情境和学习任务。围绕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的学习,会涉及多个学习任务,几个任务聚焦一个核心目标,形成梯级展开的学习过程,构建起来的才是学习任务群。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阅读《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可以“话说美丽乡村”或“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为核心任务,以落实“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语文要素和习作“写喜爱的某一地方,表达自己的感受”为抓手,创设情境。把单元教学资源整合为“诵读田园古诗”“美丽乡村由我解说”“让我告诉你,这儿是我的乐园”等子任务。以活动为载体,引领学生走近“古诗中的乡村”“现代作家笔下的乡村”,分享“我笔下的乡村”,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教材中的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核心,学习内容是以写作活动组合的,阅读材料具有阅读和表达的示范作用,在进行这样的文学类读写单元教学时,要以创意表达为中心建构读写融合的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从文学阅读迁移到文学表达。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读写实践活动为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师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记忆中的人物形象引入阅读名家名篇(精读课文),学习写人方法(选择具体的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刻画人物时可以直接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表现人物特点,也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旁人的心理变化等,从侧面反映人物特点),然后结合“初试身手”尝试用所学方法介绍身边的同学、家人,再结合“习作例文”领悟“典型事例怎么写”“一群人怎么写”,最后在“单元习作”中运用所学方法描写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这样从“印象中的人”到“名著中的人”,再到“生活中的人”;从“身边的同学”到“熟悉的家人”,再到“社会上的人”,能够更清晰地引导学生在从已有经验到深化领悟,再到实践提升的过程中提高阅读和表达的能力。
(三)活用文学作品,根据需要融入学习资源
小学语文三到六年级教材中“资料袋”和“阅读链接”编排了40余次,用好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扩大阅读积累、迁移阅读方法、了解相关知识。如,《祖父的园子》课后链接《呼兰河传》结尾,能够引导学生以整本书的视角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产生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呼兰河传》这本书的期待。《秋天的雨》课后链接《迁徙的季节》,具有巩固、迁移运用读书方法的功能。《陶罐和铁罐》链接体裁和主题相同的《北风和太阳》,有助于学生读懂故事中的事与理,并加深对寓意的理解,也能在对比阅读中感知文体特点。还有的课文后面链接了文学常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等。教学时除了用好教材现有资源,教师也可以根据阅读和表达的需要适当补充课外阅读材料,例如选择社会时政内容作为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图文资料,也可以是影像资料)。如,教学《军神》可以把课文和课后“阅读链接”《丰碑》以及學生身边的新时代的英雄事迹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由读一篇文章、了解一个人,到学习一类文章、了解一群人,学生由关注课文中的英雄,到关注当代的英雄模范人物及其先进事迹。
二、整合语文学习活动,展开学习过程
(一)以学科素养为中心,让阅读和表达体现语文味
我们要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中,落实围绕学习主题将学习内容、情境、方法、资源等组成的结构化“做事”清单,让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在学生的阅读与交流、观察与体验、想象与表达中互相交融,引导学生在阅读和表达中学会阅读和表达,教学的各环节都要体现语文味。
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不论是总任务的导入还是子任务的导入,都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他们的思维聚焦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使其产生新的学习动机与期待。为让学生带着阅读和表达的期待走进课堂,课前可以通过朗读、背诵优秀诗文或讲述相关故事引入话题,可以通过对对联、为图片配上合适的文字等形式引导学生表达,可以进行语段阅读练习巩固所学文学常识、语文知识、阅读技能……还可以给学生适当的预习交流时间,既展示课前精心设计的有具体的任务要求的预习“作业”,又能使学生熟悉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
学生带着阅读和表达的期待走进课堂,按照结构化“做事”清单进行合作学习、探究、交流并体验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的乐趣,再通过学生自我小结、师生合作总结、学习感悟分享等形式对综合评价学习效果,最后带着新的学习期待走出课堂开始课外阅读和表达实践。
(二)以学生为阅读主体,让阅读和表达突出个性化
课程标准从学生角度提出的“阅读”“讲述”“感知”“欣赏”“创编”“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等具体要求,“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等多次强调“自己”,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因此,从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方式的运用,到阅读评价的实施,以及与文学表达有关的活动组织,都应该有一定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留出适当的空间,让学生在文学阅读中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并进行审美和实用表达。
(三)以文学的方式阅读,让阅读和表达充满文学味
教材中的文学类选文富有文化内涵,也具有典范性,教学时以“提升学生终生实用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为目标,精准选点,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并学会阅读和表达的方法。
例如,统编教材中有小说单元,也有从中国古典名著和外国名著中节选的章节或片段组成的单元,还有编排在其他单元的单篇小说或小说片段。虽然选文编排意图不同,但它们的体裁都是小说,教学时既要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也要关注小说的文学特点。下面以此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1.在单元阅读中精准选点,感受小说的文体特点
第三学段“古典名著”“外国名著”“小说”三个单元的选文都是小说,教学时可以整体搭建学习任务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精准选点且各有侧重。
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阅读《穷人》《桥》《在柏林》等小说,在“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写故事,塑造人物形象”“讲故事,分享笔尖故事”学习活动中关注故事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品味作品语言,明白小说故事来源于生活,还可以通过想象与夸张进行艺术加工。从阅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到“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旨在引导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
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聚焦探险小说,在“识梗概、品人物、赏情节、写梗概”等学习活动中感受探险小说的语言和形象魅力并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五年级下册阅读《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节选自名著的故事,“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不仅在阅读中享受文学作品带来的美感,也要突出文学的特点。如,教学《景阳冈》“武松打虎”部分,通过“趣说一件物(梢棒)”的作用整体感知内容,并指导学生通过特殊的事物来深读名著;通过“朗读一段话(打虎部分)”学习朗读故事和讲述故事;通过“品读一类词(动词)”进行精准训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适时进行准确讲解和小结提升,以增加语文学习的深度、厚度、美度,让文学阅读课堂充满文学味儿。
2.在单篇或片段阅读中渗透小说阅读的方法
阅读从小说中节选和改编的《慈母情深》,通过“读故事了解贫穷苦难的时代”“讲故事品析令人感动的场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关键句,体悟母子深情”等学习活动,体会文中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跳水》,可以在阅读中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并关注小说中环境描写“风平浪静”对故事发展的作用。阅读《小英雄雨来》,可以通过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针对每个部分概括人物性格和品质,再结合环境描写体会人物心情。阅读《两茎灯草》,可以在“一个病入膏肓、气若游丝之人,却伸出两根手指头不得断气”的“矛盾冲突”和“层层悬念”的故事情节中关注人物命运,并感受推进小说情节的技巧。
3.从“一篇”链接“一本”激发阅读小说的兴趣
教材中选编的小说大多可以链接一类或一本,五年级“古典名著阅读”链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六年级“外国名著阅读”链接与片段相关的整本小说,如探险类小说。教学时聚焦选文中的人物形象,从“一篇”到“一本”不仅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丰富化、立体化,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阅读作品其他章节、更多地了解主人公的欲望,学生甚至可以嘗试创作小说。
4.在整本书阅读中链接生活,体会小说的文学魅力
阅读《西游记》,抓住“时地人事果”概括内容;结合学生特点,选择“个人与团队成长”这一主题进行阅读;关注孙悟空“石猴、美猴王、弼马温、心猿、孙悟空、行者、斗战胜佛”等名号,梳理孙悟空的成长历程,结合具体情节多角度感受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再以“成长”为中心梳理猪八戒、沙僧、唐僧的成长历程及形象特点;在“三打白骨精”和“三调芭蕉扇”等情节的对比阅读中感受取经团队的成长,领悟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引发其对成长与磨难的思考,鼓励学生在向理想的高峰攀登中不断成长为自己的“斗战胜佛”。
参考文献:
[1] 李平利《“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教学策略》,《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23年第7期。
[2] 毛成《“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理解、内容分析与实践路径》,《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3年第6期。
[3] 陈丽、孔凡成《“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知识论透视》,《语文建设》2023年第10期。
[4] 王芳《“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支持性学习工具的开发与使用——以第三学段习作教学为例》,《小学语文教师》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