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双减”背景下,如何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成为重要课题。文章提出了“素养立意”“两学底线”和“情境组群”三个设计原则,并通过实践案例探讨了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小學语文作业设计。未来,我们应注重作业目标的细化和实现以及作业主体的积极参与,不断提升小学语文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双减”政策;核心素养;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6-0078-04
一、 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设计理念与原则
(一)理念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突出语文实践性,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素养。这些素养是学生未来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小学阶段应该开始注重培养。首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良好的语言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进而在社交中获得成功。其次,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是思维的工具,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此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中包含丰富的文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信息,学习语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信息,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语文是传承文化的工具,通过学习语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原则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围绕课程标准,丰富作业内涵,全面认识作业的功能,以此来制订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原则。首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经验和思维能力都在逐渐成熟。因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其次,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因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良好的价值引领。通过遵循这些原则,能够有效贯彻“双减”政策要求,同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为实现作业的功能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结合“双减”背景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思路
(一)坚定“素养立意”,确保全面科学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路应该坚定“素养立意”,以全面、科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应该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其中,“语言运用”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其是途径也是手段,是其他素养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应该将“语言运用”作为中心,同时兼顾其他素养的培养。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该注重语言运用的实际应用,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阅读和作文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此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格培养,通过各种阅读和写作活动,让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识字写字、朗读、认识逗号、句号,并建立句子的概念等教学重点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为了使这些语言运用在课堂练习创设的语言实践中得以体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题型和活动来实现。
与此同时,兼顾文化、思维、审美三方面的素养考查。比如,《雨点儿》课后实践中可以渗透“雨”的字理学习,了解“雨”族的汉字;单元练习中的古诗积累让学生在读读、写写的实践中沐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影子》创设模拟生活中的场景——看手影表演,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前后左右的方位,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后的亲子实践作业——学做手影,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能力也得到培养。《青蛙写诗》让学生下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绘本开启学生的想象之窗,将绘画与课文相融合,联动学科,助力成长。
(二)坚守“两学”底线,做到合理合情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坚守“两学”底线,既要考虑学段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学情,做到合理合情。学段要求是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依据,根据新课标的四大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题目和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相应的语文素养。例如,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可以设计拼音或汉字的书写题目;在阅读与鉴赏方面,可以设计阅读理解或文学作品鉴赏的题目;在表达与交流方面,可以设计口语表达或写作的题目;在梳理与探究方面,可以设计文献整理或文化探究的题目。除了学段要求,我们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合理安排作业的难度和量,让学生在挑战中成长,同时不过度压缩他们的休息和娱乐时间。此外,我们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其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我们需要在严格遵守学科规范和教育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水平,设计富有启发性、趣味性、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作业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健康成长。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作业的反馈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准确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结合单元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学会数句子。教师分多次、多层安排在课堂练习中。比如,《青蛙写诗》是初次认识逗号和句号,安排这样一道开放式练习。
本题让学生自主尝试添加标点,并根据标点,读出停顿。基于前一课的认识,在《雨点儿》这课的课堂练习中,安排一道数句子的练习。学生在读出停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逗号、句号的认识,“数一数,共有几句话”帮助学生建立句子的初步概念。这样的单元练习设计做到前后有联系,有梯度,有提升。
(三)坚持“情境组群”,力求突破创新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我们应该坚持“境群主线”,力求突破创新。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是简单的练习堆砌,缺乏内在逻辑和整体性,难以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而新课标提倡采用“真实的任务情境”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通过“境”和“群”的整体性结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具有真实性和实践性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们还应该将不同类型的练习和任务整合到一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中,通过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协调,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如课外阅读、写作、演讲、讨论、调查研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和应用的价值。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作业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任务情境和群体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例如,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整组课堂练习设计力求体现“群”的结构,“境”的整体。整组课堂练习分为“课时练习和单元综合练习”两大部分。在“单元导学页”中,以“神奇校车探秘”这一情境开篇,同时将其贯穿整组练习设计当中:第一站——影子生活馆;第二站——奇异动物馆;第三站——趣味文学馆;第四站——神奇自然馆;第五站——智能调音馆;终点站——勇闯智慧营。
这是单元练习的大整体。每一站的课堂练习与课后实践又是一个小整体,集“字词句”训练为一体,集“基础性”“开放性”“实践性”为一体,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为一体……它们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联,互为整体,共同作用于我们的教学对象。
第一站“影子生活馆”中,第一关“朗读能手得门票”,第二关“写字能手来助力”,第三关“对号入座来观赏”,观看手影表演,课后实践亲子互动“玩转手影”。几道练习情境相互关联,由易到难排列,做到学乐相融。第二站“奇异动物馆”中以比赛串联这组练习情境——比一比谁读得准又说得对?比一比谁写得对又写得好?比一比谁读得好又演得好?
讲究情境整体性的同时,本组作业可努力做到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单元综合实践中可以设计“勇攀汉字峰”活动让学生将生活中认识到的字或写或画或贴在汉字峰上。在这些情境中,或闯关,或比赛,或游戏……有时读,有时说,有时演,有时绘画,有时歌唱,有时扫码阅读……打破了传统练习的壁垒,使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变得丰富、新颖。
三、 设计实践案例与未来发展路径
(一)实践案例
本案例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以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为例,包含四大作业训练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在识字与写字中,教师借助图片提醒学生书写的要求,如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同时要求书写的生字均为学生已学生字,避免出现生字。在阅读与鉴赏中,《青蛙写诗》一课,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逗号和句号,学会数句子,设计开放式练习和数句子练习,让学生自主尝试添加标点,并根据标点读出停顿,建立句子的初步概念。在表达与交流中,《比尾巴》《雨点儿》教师设计二维码,让学生通过学着视频一起诵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一课,教师设计了选择题和模拟场景题来检查学生音量控制的能力,让学生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和礼仪素养。在梳理与探究中,《语文园地六》一课,教师设计了分类题来检查学生汉字结构,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将汉字按结构进行归类。《单元实践沙龙》围绕本单元“想象”主题,设计“求知转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探索未知世界。
教师根据新课标的学段要求和学生的学情,设计了相关课堂练习。随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重点关注本单元的两个教学重点:重视朗读基本功训练以及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在完成练习后,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在课后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该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资源,丰富了课堂练习的形式和内容,提高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展示了如何做到合理合情地坚守“两学”底线,即学段要求和学情。
综合案例可以发现,设计课堂练习时,应根据每个板块的目标和内容,设置相应的题型和难度,不拔高也不降低。同时,学生学情是设计课堂练习的另一大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中心,也是练习的中心。小学生刚刚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认识的字有限,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课堂练习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儿童化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每次课堂练习完成时间不超过10分钟,对题目的美化设计做到简洁而富有童趣。
(二)未来发展路径
1. 作业设计目标
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不仅是指学生对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掌握,更加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作业设计可以包括口头表达、写作、听说训练等,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此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还应该注重思维训练。语文作业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习课本内容,而应该让学生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可以采用阅读理解、作文、分析文本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审美意识方面,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情趣。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音乐、观赏艺术作品等方式,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激发他们的审美兴趣和文化素养。最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还应该注重文化渗透。语文作业不仅是学习语言知识,重要的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传统文化、历史事件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意识。总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训练、审美意识和文化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在素养上得到提升和發展。
2. 作业主体
小学语文作业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作业模式往往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被动地完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因此,未来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变学生被动完成为自主参与。首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作业设计不应该是单纯地告诉学生要做什么,而是应该让学生参与作业的制订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采用自主选题、自主设计题目等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因此,作业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来设计。可以采用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和适合自己的作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最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深度学习。作业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习和巩固知识点,而应该通过作业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设计的作业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综合性思考题等方式,让学生思考、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综合分析,未来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四、 结论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双减”背景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作业应改革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坚持“素养立意”“两学底线”和“情境组群”三个原则,力求设计出科学、合理、創新的作业。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细化作业目标,注重作业主体的积极参与,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以不断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质量和效果,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评价教学、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唐喜凤.“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J].亚太教育,2022(24):24-26.
[2]乔银彩.“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改革策略探讨[J].现代农村科技,2022(12):77-78.
[3]黄剑华.基于“双减”政策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华夏教师,2022(32):48-50.
[4]刘茂生.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2(32):51-53.
[5]赖心萍.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2(31):49-51.
作者简介:陈爱金(1979~),女,汉族,福建福鼎人,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