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策略探究

2024-05-08 14:59:44张继生
考试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农村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逐渐提高,农村学生心理问题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制约了他们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相对薄弱,导致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基于此,文章旨在探讨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策略,为改善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6-0041-04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凸显,农村学生心理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与发展,不仅影响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成长,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农村学生也承受着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学业压力、同伴关系问题等也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深入研究和探讨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策略,有助于为其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与帮助,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一、 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环境正在逐步改善,然而,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现实。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情绪困扰、学习压力、自尊心薄弱、人际关系不稳定等。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农村地区所面临的特殊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

心理问题的根源多种多样,其中有些因素可能与家庭环境、学校压力、社会变迁等有关。农村地区的经济落后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工作的不稳定性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要保持积极的态度,通过深入研究和细致的干预,为农村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稳定的成长环境。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积极的变化。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关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开始重视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学校心理辅导员等专业人员的参与,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此外,一些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在为农村地区的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困难和压力。

二、 心理问题的识别方法

(一)常用心理评估工具介绍

一方面,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是干预的第一步,而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心理问题的识别中,症状评定量表是一种常见的工具。例如,学生行为问卷(CBCL)用于评估儿童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和社交问题,通过家长的观察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青少年自评量表(YSR)则是儿童自我报告的版本,用于了解学生自身对心理问题的感受。这些量表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项目性测验也是常用的评估方法之一。例如,罗森伯格幸福量表(RSES)用于评估学生的自尊心水平,通过学生对一系列描述的选择,反映他们对自我的认知。此外,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可以帮助评估学生的抑郁症状,从而发现他们是否存在情绪问题。除了量表和测验,观察和访谈也是重要的识别手段。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操场等场合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人际关系。同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和访谈,可以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和问题。

(二)教师、家长和同伴的观察与反馈

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方法不仅可以借助专业的评估工具,还可以从教师、家长和同伴的观察与反馈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教师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监护人,对他们的行为变化常常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学习积极性、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表现,教师可以察觉到学生是否出现了心理问题的迹象。例如,学习成绩的下滑、消极情绪的增加、社交退缩等,都可能是心理问题的信号。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他們的内心感受,进一步核实是否存在问题。家长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支持者,对学生的情感变化和行为表现也有独到的观察。家长可以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与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烦恼和困扰。家长可以关注学生的情绪表达、睡眠状况、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从中感知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家长的观察和反馈可以为心理问题的识别提供重要线索。此外,同学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也能提供识别心理问题的线索。学生常常在日常互动中察觉到彼此的情感变化和行为异常。学生可能注意到某位学生的孤独感增加、情绪波动频繁等,这些都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他们的友情和互助精神有助于及早发现存在问题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关怀。

(三)心理问题筛查流程设计

为了有效识别农村学生心理问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心理问题筛查流程,以确保及早发现并妥善处理潜在的心理困扰。

筛查流程的第一步是信息收集。教师、家长和同伴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和互动,积极收集关于学生情感、行为、学习等方面的信息。包括学生的表现、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线索,为筛查提供了基础数据。第二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可以采用心理评估工具,如症状评定量表,来量化和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结合教师、家长和同伴的反馈,综合考虑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识别潜在的心理问题。筛查流程的第三步,进行进一步深入的评估。对被初步识别为存在心理问题可能性的学生,可以进行详细的心理评估,包括专业心理测试、访谈等。这有助于进一步明确问题的性质和程度,为后续的干预提供准确的指导。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体化的干预方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制订相应的心理健康干预计划,包括心理辅导、行为调整等措施。同时,将家长、教师和同伴纳入干预团队,共同关心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 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

(一)个体层面干预

在个体层面,心理辅导是一种重要的干预方式。通过与专业心理辅导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学生可以有机会倾诉内心的烦恼和情感,获得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心理辅导员可以通过问询、倾听和合理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例如,对情绪问题,心理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积极思考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心理治疗也是个体层面干预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一些情感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如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深入探讨问题的根源,并逐步调整和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疗法等都可以在心理治疗中应用,帮助学生逐步走出心理困境,重建积极的心态。另外,情绪管理技巧的培养也是个体层面干预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情绪管理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感,避免情绪的过度波动。情绪日志的记录和分析、情感表达的练习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此外,个体层面的干预还需要重视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通过肯定学生的成就和努力,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其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中体验成功,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尊心。

个体层面的干预在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心理辅导、心理治疗、情绪管理技巧的培养以及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困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同时也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支持,共同努力为农村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二)家庭层面干预

家庭是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持系统,因此,在心理问题的干预过程中,注重家庭层面的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家庭层面的干预,可以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和适当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的培养是家庭层面干预的核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深远。家长可以倡导积极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通过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社交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人交往,从而缓解可能的心理问题。家庭沟通的建立也是家庭层面干预的关键。家长可以与学生保持开放的沟通,关心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学生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家长通过倾听和理解,帮助他们减轻内心的负担。同时,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指导和支持。另外,家庭情感氛围的改善对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至关重要。家庭中的和睦、宽容和尊重,能够为学生提供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情感交流,可以为学生提供情感的滋养,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此外,家庭层面的干预还需要关注家庭支持网络的建立。农村地区往往有着紧密的社会关系,家庭成员、亲戚和邻里之间的支持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帮助。鼓励家长与学校、社区合作,参与家庭教育培训和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家庭层面的干预在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家庭教育的培养、家庭沟通的建立、家庭情感氛围的改善以及家庭支持网络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专业人员的支持,共同努力为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学校层面干预

学校作为农村学生日常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在心理问题的干预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学校层面的干预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是学校层面干预的重要内容。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常见类型、成因和应对方法。课程内容可以包括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他们的心理抵抗力。学校也可以通过同伴关系和社交技能的培养来进行干预。同伴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可以组织团队活动、合作项目等,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友情。此外,学校可以开展社交技能培训,幫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减少孤独感和自卑情结。心理辅导员在学校层面干预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学校可以配备专职心理辅导员或邀请心理专家定期到校开展心理咨询和指导。心理辅导员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他们的问题和困扰,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支持。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活动,心理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应对心理问题,为他们提供情感和心理的支持。学校层面干预还需要关注学校环境的营造。学校可以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学校也可以关注课业压力的管理,通过适度的教学安排和考试政策,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学校层面的干预在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同伴关系和社交技能的培养、心理辅导员的参与以及学校环境的营造,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需要学校管理层的支持和教职员工的合作,共同致力于为农村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四)社区层面干预

社区作为农村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在心理问题的干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层面的干预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资源,创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社区可以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通过举办讲座、座谈会、发宣传册等方式,向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区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了解心理问题的发生原因、预防方法和干预策略,增强大家的心理健康意识。社区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支持网络,为农村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心理支持。通过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热线电话等渠道,为学生和家长提供随时咨询和指导。同时,社区居民也可以成为心理健康支持者,互相关心、支持和鼓励,共同为农村学生创造一个温馨的心理支持网络。此外,社区资源的整合也是社区层面干预的重要内容。社区可以与学校、卫生院、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农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例如,举办定期的心理健康活动、义务心理咨询等,为学生和家庭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和帮助。社区层面的干预还需要关注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社区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减少环境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区层面的干预在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心理支持网络的建立、社区资源的整合以及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为农村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这需要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合作,共同为农村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四、 结论

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对多个层面的干预策略进行综合考虑,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的提升。个体层面的心理辅导和技能培训、家庭层面的支持与教育、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社区层面的宣传活动和支持网络的建立,都将为农村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然而,实施这些策略需要跨学科合作、充足的资源和持续的关注。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推动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闫乔平.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教师,2022(30):24-26.

[2]杨璐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天津教育,2022(21):4-6.

[3]刘建丽.关注心理问题,促进健康成长: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周刊,2022(20):188-190.

[4]王海娟,贾赟,李寿福.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4):167-169.

[5]劉凤花.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实验研究[J].家长,2021(36):6-7.

[6]谭爱洁.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师,2021(17):23-24.

[7]杨惠玲.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J].考试周刊,2021(45):106-107.

[8]杨惠玲.关注问题学生 培养健全人格:浅析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考试周刊,2021(11):9-10.

[9]黄大明.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与解决措施[J].文理导航(中旬),2020(10):80,83.

课题项目:文章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3]GHB0109。

作者简介:张继生(1977~),男,汉族,甘肃靖远人,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乌兰镇曙光希望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农村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
当农村孩子遇到语文导学案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0:03:03
农村中学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研究
农村教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23:07
高职院校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54:06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0:12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