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习任务群对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小学任务群应用的各大学习板块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一项新课程教学标准高度重视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深远。文章将从学习任务群视域出发,结合对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有效实践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思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5-0076-04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蕴含着思考、阅读、表达三个板块的内容,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阅读和表达中,并将阅读和表达有机联系在一起。从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学生自主思辨时间比较有限、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足,这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成效,因而加强对相关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很有必要。
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分析
(一)以故事类文本为主要阅读材料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具有以故事类文本为主要阅读材料的特点,学生阅读的内容大多是故事,符合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方面,语文教师将教材中的故事和教材之外的学习资源有机串联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阅读需求。另一方面,故事类的文本阅读旨在让学生领略和分析故事中的深层道理以及故事的内涵,强调学生的理解。
(二)阅读活动与交流表达活动融合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具有将阅读活动与交流表达活动融合的特点,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锻炼个人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一方面,阅读和表达是语文学科中两大重要板块,将阅读板块和表达板块融合在一起,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阅读活动和表达活动相辅相成,两者相融合能够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以表达学习以及生活问题为主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具有以表达生活和学习问题为主的特点,对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价值意义。一方面,阅读和表达活动中的收获和启发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具备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动力。另一方面,围绕学习和生活展开阅读和表达能够引发学生对生活和学习问题的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立足现实生活进行学习的意识。
(四)讲究有理有据地分析说明现象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和任务群具有侧重有理有据分析现象和说明现象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一方面,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要求学生从辩证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并提高表达的说服力。另一方面,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允许学生以口头或是书面表达的方式分析现象和说明现象,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与方式比较多元化。
二、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育现状
(一)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堂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由于小学生的个人能力比较有限、认知能力不足,教师需要设计趣味化的课堂教学环节以满足学生需求,但课堂设计并不到位。其次,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个性化特点了解不足,导致语文课堂设计与教学内容未能满足全體学生学习需求。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比较传统,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重要性的正确认知,导致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二)学生自主思辨时间有限
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堂中,学生自主展开思辨的时间比较有限。首先,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不够科学,预留给学生展开自主思辨的机会并不多。其次,语文教师对学生自主思辨和交流讨论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课堂教学重点倾向于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忽视了学生自主思辨的重要意义。最后,学生的自主思辨意识不强,很少展开自主思辨,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辨效果。
(三)教师正向引导比较不足
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堂中,语文教师缺少对学生的正向性引导。首先,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性教学不多,学生的启发性思维受限。其次,语文教师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相关引导不多,导致学生的思维比较局限、不够多元化,这也限制了学生个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最后,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方法选择不当,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发展受阻。
三、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符合新课程教学标准对于现代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首先,学生在思辨阅读与表达中能够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刻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其次,学生在思辨阅读与表达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素养,有能力辨别优秀文化和不良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避免不良文化和思想侵蚀内心、动摇理想信念。
(二)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有话表达、系统化地表达和流畅表达。首先,学生能够在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的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提升个人胆量和改进语言组织能力。其次,学生能够积累更多语言表达的经验与教训,并改良自身语言表达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学生的阅读内容能够内化于心,并在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和想法时发挥作用,使学生的表达更有内涵。
(三)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够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更多元化的角度思考问题。首先,学生能够与其他同学、教师展开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他人思考问题的维度能够启发和影响学生,从而发展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其次,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在分析阅读内容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最后,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延伸在现实生活中后,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四)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够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合作动力和与他人展开合作的能力。首先,团队形式的思辨性阅读与探究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其次,语文教师在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中融入表演形式的活动后,学生之间展开合作的机会将进一步拓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学生能够通过思辨性阅读积累表达素材、在思辨性表达过程中深化阅读理解,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四、 学习任务群视野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有效实践策略
(一)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思辨阅读与表达的欲望
在学习任务群视野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需要学生自主参与,这样可以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环境,发挥环境的作用激发学生思辨性阅读与探究欲望。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篇文章时,教师要把握每一个优化课堂学习氛围的机会。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片导入本节课的阅读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本节课的阅读和学习中。学生注意力聚焦于动画片后,就能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有所了解。其次,教师可以重点向学生展示小女孩每次滑动火柴后看到的美好画面,使课堂学习氛围得到明显优化。在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涨等问题时,教师应当暂停教学工作,开展游戏活动以调节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在良好课堂氛围中展开学习,展开思辨性的阅读和表达,并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二)组织团体表演活动,强化学生思辨阅读与表达的意识
在学习任务群视野下,小学生个人能力相对比较差,学生的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以团体的形式展开表演活动,在表演的过程中强化个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意识。比如,在学习《守株待兔》这一故事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时机鼓励学生展开表演活动。首先,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尽可能选择与自己默契配合的合作伙伴。其次,同学们与合作伙伴一同演绎“守株待兔”的故事。在经历亲自扮演之后,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守株待兔的行为是何等的无知,还能够将自己带入故事、联想自己会怎么做。在学生表演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阅读与表达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阅读与表达的乐趣,在今后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投入更多精力,进一步增强个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意识。
(三)设置必要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辨阅读与表达的想法
在学习任务群视野下,学生展开思辨性的阅读与表达需要教师适当助力。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启发性的想法,并提升课堂阅读效果。比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时间点设置启发性的问题。首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设置“同学们为什么读书和学习呢?”这一问题提问学生,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与学习之后,能够从文中找出周总理读书的原因,并明白文章题目的含义。其次,教师可以使用问题启发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比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中华不振”四个字存有困惑,教师可以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周总理所处社会背景以及相关的历史,帮助学生找到答案。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的思辨阅读与表达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四)安排小组讨论,活跃学生思辨阅读与表达的思维
在学习任务群视野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学生思维意识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讨论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安排小组讨论活动,借助小组讨论活动活跃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比如,在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思维导图规划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阅读的整个过程。在学生逐一完成思维导图中所要求的任务之后,学生已经产生了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心得以及体会的想法。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一部分自主思考的时间,使学生设计与所阅读内容相关的问题,并对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在互相提问、互相交流个人见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产生更多元化的思考维度,并高效完成本次阅读和探究学习任务,这样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辨阅读与表达思维,而且能够提升学生个人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五)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增强学生思辨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在学习任务群视野下,开放和培养学生的創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同样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创设提出个人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提出质疑的过程中产生探索和创新意识。比如,在学习《扁鹊治病》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适当说错汉字的读音、讲错故事的细节,部分学生可能会发出质疑:“老师是不是读错字了呢?”在学生阅读和学习结束之后,学生发现教师对故事的细节讲解存在偏差,在学生提出对教师的质疑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白:“真理并非教师的话和教材中的内容,真理应当能够接受时间的考验,同学们要善于提出自己的质疑,敢于产生创新性的想法!”在经历本次活动之后,学生的思辨阅读与表达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可得到一定锻炼。
(六)拓展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思辨阅读与表达的渠道
在学习任务群视野下,课内阅读具有一定局限性,容易限制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主动拓展课外阅读活动,打破课内阅读的局限性,以学生高层次的思维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纪昌学射》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历史人物相关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更多历史人物的故事。首先,教师可以选择秦始皇、武则天等历史人物的故事,让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和分析他们的功与过。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集历史人物中的爱国人物、有突出贡献人物、才气过人的人物等。在学校阅读和学习更多历史人物的故事之后,学生知识面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学生能够从更多样化的渠道产生思辨性想法。与此同时,历史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能够指引学生和影响学生,甚至使学生受用终身。
(七)打造线上交流平台,补充学生思辨阅读与表达的实践
在学习任务群视野下,阅读与表达是一项持续性的活动,对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知识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打造线上的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展开思辨阅读与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获得更多提升空间。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群聊中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阅读书目,并指出寻找电子书目的途径。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时间阅读相关的书目,并与其他同学展开对阅读内容的讨论和个人心得体会的分享。比如,教室可以创造一个语文学科学习空间,在学习空间中开放留言功能,让同学们在留言区发布自己的评论或是问题,并由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沟通与交流,学生思辨阅读与表达能力也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也将达到理想状态。
五、 结论
通过对以上内容分析可知,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增强、语言组织能力的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學中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新教学的形式、设置必要的问题引导、安排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并对课堂阅读活动进行必要的拓展,让学生有更多课外思辨阅读与表达和线上思辨阅读与表达的机会。在学生阅读渠道更加丰富、阅读情境更加多样的基础上,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自然能够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姚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以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美丽之问”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3(19):57-59.
[2]王文娟.基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语文素养评价的实践探究——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2(25):9-11.
[3]陈倩荣.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语文新课程实践活动为例[J].教育界,2021(49):94-96.
[4]楼特钦.项目化:高中语文情境命题设计的一种探索——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情境命题设计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9):108-111.
[5]王来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的纵横构建之纵:细读文本,深品文化[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2):1-2.
[6]李玉.核心素养背景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应有之义——以《人人都是评论者“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教学设计》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1(20):65-66.
作者简介:杨亚雯(1991~),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