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该理念强调教學、学习和评价活动之间目标的一致性和贯通性。基于这一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教学的过程,改变过去只关注教学结果的做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和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进行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5-0080-04
在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的关注。通过有效的评价手段,如作业评价、小组讨论评价、口头表达评价等,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评”一体化机制,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缘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评”一体化,即各学科的教师都要对原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重新审视,不仅要审视自己是如何教的,还要审视如何让学生学的,以及如何开展各方面的评价的。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要基于《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核心,落实“教—学—评”一体化。首先,教师要秉持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即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教的阅读文本的主题、思想等、学生所进行的阅读文本的理解、实践与迁移、师生所进行的多元评价要指向同一目标。换言之,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所要开展的评价目标就是学生所要进行的学习目标,也是教师要落实的教学目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为例,教师设定的评价目标为学生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并号召更多人学习五壮士的这种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这样的目标也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以及教师评价的目标。可见,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零散的知识和技能,要指向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等。其次,教师要秉持教学评融合化的理念,就评价而言,教师要将其嵌入教与学的过程中,而不是将其当成教或学之后的一个孤立的环节。也就是说,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设置评价工具评价的过程。最后,教师要秉持教学中的评价应该是形成性的理念,就阅读教学而言,教师要基于评价证据促进教与学。
二、 基于教材定位,为评价性任务设定精准的目标
评价性任务目标应该以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单元主题和阅读技能为基础进行设定。精准的目标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明确学习的目的,有利于任务的实施和评价的准确性。设定精准的目标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学情。因此,教师要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设定符合实际的评价性任务目标。通过设定精准的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并针对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可以更加专注地进行阅读,进而提高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为例,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可以将课文教学目标设定为:正确、流利地朗读文中的内容,准确表达句群的停顿和重音,并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语境联系,理解和积累词语,自主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意思;欣赏和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包括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深入解读情感和人物形象;借助拓展资料,理解故事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讨论、情境再现等,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关视频、图片和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为了培养学生依托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可确定本节课的核心活动和任务:学校广播台将在每周五开设“走进三国”栏目,邀请各个班级制作一个历史人物的主题节目。学生可以选择《草船借箭》中的任何一位或者几位作为主题,进行深入了解,探究他或者他们的生平、谋略、事迹、影响以及与整个《三国演义》相关的信息。他们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阅读与三国历史相关的文学作品,并整理出一个有关三国故事的精彩节目。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诗歌朗诵、演讲等,制作一个生动有趣且颇具文艺氛围的节目。他们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访谈的形式将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人物的形象生动地呈现给观众。通过参与制作节目的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储备文化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内在积极体验,以及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见,科学的目标设计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单元教学的要求以及该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深入理解阅读的主题意义和深化阅读认知。通过合理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教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总之,适切的目标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的目标设计,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初步把握人物,在评价性任务中感受人物特点
人物是故事中的核心,对于故事类阅读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人物的特点,有助于提升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在评价性任务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语句和行为,让他们将这些内容圈起来,再细致揣摩人物的性格与形象、情感与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人物特点的分析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推测人物的动机和行为,并产生情感共鸣。为感受人物的特点,教师可设置多种任务,比如,让学生观察人物的形象描写和对话;从中找出人物性格特点的线索;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人物,体验和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思想等。
在设计评价性任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例如,在学校广播站“走进三国”栏目中,要求学生设定一段具有代表性的语句朗读,并结合语句设计一句与众不同的开场白。这既能测试学生对人物的理解程度,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例如,有的小组设置以下开场白:“在历史的长河里总有一些人被后世铭记。今天,我要向大家讲述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个关于战争与智慧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代,一个充满艰难和危险的时代。故事的主人公是三国时的著名人物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刘备,一个有着仁德之名的君主,他的胸怀和气量感染了无数子民。诸葛亮,一个摇着扇子,充满智慧的谋略家。曹操,一个智勇双全的统帅,他的谋略和智慧使得他在乱世中占据一席之地。孙权,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凭果断和聪明带领东吴走向繁荣。在这个充满战争和策略的时代,他们的故事充斥着英雄气概和智慧的光芒,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三国故事,学习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感受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这样的开场白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了三国时代的背景和人物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表现、开场白的内容和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出具体的评价标准,如发音准确性、语感把握、情感表达等。评价性任务的设计应该符合教学目标,能够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學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使评价更加全面、准确。同时,应该将评价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提高措施。设计和实施评价性任务,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最终,评价性任务的实施将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促进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四、 关注写作方法,在评价性任务中感受真实场景
在教学《草船借箭》这课时,教师设置的另外一个评价任务是要求学生赏析作者叙事的方式、写人的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撰写读后感。这个任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场景描写的作用和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品味与分析,深入把握文章中精妙的描述以及作者的意图。
基于此,教师可以设定以下教学任务:学生要深入品味文章的场景描写,感受战争的激烈以及古人的智慧。通过批注法和点评法,重点聚焦文章中精彩的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精准的词句和段落结构。第一,教师可以使用批注法和点评法,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开篇的诸葛亮和周瑜的对话,了解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和二者相互的较量。第二,学生要通过读后感的撰写,介绍文章的写法及读后的真实感受。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如人物对话、事件发展和结尾,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出对文章的评论和思考。学生可以赞赏诸葛亮的智慧和策略,探讨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展现出的勇气、智慧和团结的力量,以及对人物形象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学生也以通过小组交流分享的方式,一起探讨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通过评价性任务的引导,学生可以在自主品味和分析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这样的任务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促进他们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感悟,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同时,教师通过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能帮助学生发现并优化自己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通过评价性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品味文学作品,帮助他们实现学习目标,提升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这样的任务设计也给予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为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发展提供支持。
五、 依托多样资料,在评价性任务中体悟阅读主题
通过提供课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体悟文本的主题和核心思想。任务可以是要求学生选择一篇短文、一幅画面或一段音频,通过观察、阅读或听取,体悟其中的主题,并进行表达。通过这样的任务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音频设备等,呈现多样的资料,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首先,教师选择与《草船借箭》主题相关的多样资料,包括绘画、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资料可以呈现场景、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主题。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一幅描绘诸葛亮智谋的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和背景,体悟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谋略。教师还可以使用音频或视频资源,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频片段或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听力或视听的方式,更好地感受故事情节,进一步理解主题。选择多样资料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维度来理解主题。通过观察、听取或观看不同形式的资料,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感受和理解主题,进一步加深对故事背后思想和情感的把握。通过依托多样资料,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对阅读主题的关注度和理解度。同时,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资料,学生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审美素养。
其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资料,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和讨论。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协作,通过对比分析资料中的细节和表达方式,逐步把握主题。每个小组要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探究的资料和发现的主题。通过听取不同小组的分享,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补充,丰富对主题的理解。例如一组学生可以分析一幅描绘诸葛亮唱《空城计》的绘画作品,讨论画中的场景、人物形象和细节。学生注意到诸葛亮面对曹军围攻时的从容与自信。通过分析画作中的细节,学生可以体会到诸葛亮的智谋和应对困境的技巧,从而理解到智谋与谋略的主题。另一组学生可以分析《出师表》的视频,观察其中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背景细节,通过细致分析和讨论,体悟到合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不同资料的视角来探讨主题,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把握,这种任务设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语文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审美情操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通过评价性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品味文本,充分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性格、品格与思想等。通过自主思考、交流和分享,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阅读领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同时,这样的评价性任务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总之,评价性任务的设计要紧密关联阅读主题,使学生能够从多样资料中提炼和理解主题,并通过评价和思考,更好地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六、 结论
“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并向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崔晓丹,韦冬余.“教学评一体化”导向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探究——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J].汉字文化,2023(15):115-117.
[2]王巧霞.“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2023(22):83-85.
[3]陈雪霞.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新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3(14):159-161.
作者简介:俞秋枫(1983~),女,汉族,江苏常州人,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研究方向:“教—学—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