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作业提出的要求是从作业总量和时长上加以控制,而语文作业本身又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巩固学习成果和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方式。如何权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对教师设计语文作业提出的挑战。教师需要聚焦语文核心素养,优化作业设计,变传统的题海战术为多元练习和高阶练习,切实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才能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作为单元编写的显性线索,在单元内通过单元导语、课后练习、阅读提示和交流平台等助学系统进行呈现,在不同单元和册次之间又形成螺旋上升的梯度要求。教师设计作业时,需要充分关注语文要素呈现的特点,重视落实语文要素学习。
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是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这是教材中第一次提出“新鲜感”的概念,尽管学生此前学习中接触过很多有新鲜感的词句,但没有新鲜感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时,可以设计课前预学练习题,引导学生对“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有所感知并形成初步印象。练习1,本课写的是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学们读读课文,哪些词语和句子读起来觉得有趣味,很好玩,画下来多读两遍,想想趣味在哪里,好玩在哪里。练习2,在读课文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事物或景象?互相说一说这种事物或景象是什么。练习3,在课文中,你有没有发现很特别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想特别在什么地方。
上述设计中,第1题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从“有趣”和“好玩”这两个学生很熟悉的角度去把握,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允许学生提出属于自己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第2题是以“没见过”为标准,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新鲜感”的事物、景象,这是从内容角度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有新鲜感”;第3题的要求有所提高,指向语言表达形式上的“有新鲜感”,带有概括的意味,以学生的感觉为主,为进入课文学习打基础。这样的练习题,就是对“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中的关键学习任务进行分解,让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予以关注。
减轻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控制时长,需要教师立足课堂,把需要通过作业巩固的知识、能力训练扎实,把需要学生课后完成的练习要求纳入阅读活动中,以练促学,还可以安排适量的随堂练习,这些都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真正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古诗三首》,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课文在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两道训练题:“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和“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样的练习包含了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又包含了思维能力的训练,适宜纳入课堂阅读活动中。据此,教师可以将它们设计成课中的训练内容:1.在三首古诗中,我能找出与季节相关的字词:《山行》中的“( )、霜叶”,《赠刘景文》中的“( )、( )、傲霜”;《夜书所见》中的“( )、( )、挑促织”,这些都说明三首诗描写的都是( )的景色。2.《山行》表达了诗人( )对秋天枫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是通过( )和( )对比体现出来的。3.在《夜书所见》中,诗人调动了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梧叶送寒声”是( )的,“篱落一灯明”是( )的,而“儿童挑促织”是( )的,这可以从“( )”这个词中感觉到。4.学习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和“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你觉得哪些词语需要借助注释理解,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注释中却没有?在理解了诗句中具体词语的意思后,你能不能把诗句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这样的课堂练习设计,能够有效地将课后练习转化为阅读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驱动下开展探究与学习,通过解决问题落实课文承载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语文作业让学生觉得不堪重负的重要原因是以静态的书面表达和死记硬背为主。因此,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具有动态意味,尤其是实践性的作业,这样就能够把学生从繁重的书面表达和死记硬背中解脫出来。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与家长沟通,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变得可见可评,即家长应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及时把学生在家完成的实践性作业在相关平台上进行展示,引起群体效应,使每个学生的实践学习都取得成效。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1的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经过预学和课堂学习,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都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但是,学生要在课后下功夫将诗句记牢,就会采用重复读、多次抄写的方法来落实,增加作业负担就在所难免了。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化静为动的策略,将背诵改为古诗诵读表演,让学生录制背诵古诗的小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进行展示;将默写古诗改为以书法的形式展示古诗,让学生用毛笔书写古诗,然后将其拍照,上传到班级微信群进行展示。
减轻学生的语文作业负担,还需要教师采用分层级的方式来设计作业,体现弹性要求,让不同层级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作业。这种层级差异可以通过基础题、发展题、挑战题等方式来体现。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的《观潮》,课文所在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再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情,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分层作业:一是基础类。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薄、称、蒙、闷、号。2.写一写下面的词语,想一想它们的意思,想象相关的画面,说一说这样的画面通常出现在什么样的情景中:人山人海、齐头并进、山崩地裂。3.学习课文后,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句是什么?二是发展类。课后练习3中出现了刘禹锡的诗《浪淘沙(其七)》,请你找出课文中内容相关的语段读一读,你觉得这些表达中的画面感是通过什么传达出来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感?三是挑战类。请你结合课后资料袋提供的知识,探索钱塘江大潮为什么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形成。上述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独立或合作完成。
总之,教师只有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才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语文学习中,认真完成语文作业,提高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