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语文教学中创新人才的培养

2024-04-29 00:44向明琼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材思维

向明琼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以知识经济为主流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有竞争能力,因为他们要参与未来的竞争,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为人类的进步有所作为,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创造能力。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通过创新教育,要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的进程,就是大脑皮层区域不断地联系和形成联系的过程。它是以知识、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求新性为特征的心智活动,也就是人们在需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有创见的思维。而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光芒闪现。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这种思维,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帮助他们建立最佳智能结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教材运用要灵活

(一)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开启学生创新思维。新课程标准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创造性的文章,每篇课文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造的精神。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现课内外沟通,拓宽学生思维。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生活成为教学的内容,使我们的教学课堂充满活力。

(三)要因人而异使用教材,体现分层教学。同样的教材,由于学生的个体不同,我们的教学要求也要有所不一样,在同一节课中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二、方法要灵活

(一)配乐朗读,引发联想,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儿童阅读活动,离不开其已有的生活经验,离不开联想与想象。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文字信息与记忆中相似的生活信息组合,引发联想,启迪再造想象与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问题引路,诱发争议,激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见解,或由此诱发的争议是创造力发展的激素。教学时,我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问题引路,诱发争议,让学生对同一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鼓励多元,自主评议,培养学生自主取舍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教学建议”。我觉得这条建议的言下之意,就是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把握”,允许“多元”实际上是对学生认识的肯定,也是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学生已经进入到“多元”的学习情境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作出相应的评判,或者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作出适当选择和取舍呢?

(四)合理点拨,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点拨,启发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很大的作用。

三、氛围要宽松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只有在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真正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地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就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新、求异,并且善于应用激励策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内部的创新动力机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要呵护学生的灵性。有人说:“创造的灵性,创造的欲望,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不会创造而只会重复,那将是人类向动物的回归。”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避免扼杀学生灵性,破坏“宝贵财富”的做法,对学生的想法即便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也要加以灵性的呵护,再引导。

创新让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创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他们的灵感,使学生顺应时代的需求,成为未来竞争中的佼佼者。所以课堂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点的脉络,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构筑知识的网络,把握纵横联系,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深厚的基础。

四、师校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体举措

(一)针对教师

1.面向全体,弘扬个性,提供创新机会。创新教育的出发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新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由此可见,创新不只是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一个人只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行为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力,并且这种潜力在教师的引发和培养下是完全可以挖掘和发展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个性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按不同层次要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生动活泼地发展自己创新素质的机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表现出良好的创新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平等地给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把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获得创新性发展。

2.尊重主体,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意识。“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主体的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才意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动力。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等等。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而在情境中促进师生互动,则有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3.鼓励质疑,启发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二)针对学校

1.教学模式及其改进;

2.人文环境及其营建;

3.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

4.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总之,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最基本的任务。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新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和实践能力,推进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教材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