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魏都区南关村小学 卢艳华
朗读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虽然注重朗读,但只是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指导方面,缺失了适时而有效的范读。还有的教师担心自己的范读效果不理想,干脆以名家朗诵的音频代替。如果教师都不重视朗读,又怎么能培养学生以读促悟、以读激情呢?为此,教师要重新认识范读在教学中的价值。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朗读教学中,最好的“身教”就是教师的范读。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这是引领学生感悟文本、领会情感的有效方法。小学生有较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他们会倾听教师的范读,进行有意无意的模仿。长此以往,教师的朗读能力就能对学生产生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储备、生活体验等限制,在理解和感悟文本时有难度,而范读是最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如教学乐府诗《江南》时,一个学生问:“老师,莲叶为什么长在田里啊?”原来她对“莲叶何田田”产生了误解。这时,我就采用范读的方法,随着声情并茂地逐字朗读,把目光望向远处,并配合恰当的手势。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这是在说莲叶长得茂盛,到处都是。范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传递给学生,也把教师对文本的感悟传递给了学生。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理解、感知、想象的综合能力,语感的培养不能靠讲解。教师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体味语言蕴含的情感、想象文字描述的形象、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例如教学《秋天的雨》第三自然段,教师范读时在“香香的”一词处做出嗅一嗅的动作,把“甜甜的”一词放在舌尖上读出来,用重音去加强“好多好多”,轻巧地读出“藏和躲”。这样,学生仿佛感觉到水果的香甜溢满唇齿,也感受到了小雨滴的可爱、顽皮。
在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有学生觉得严监生是一个“勤俭”的人,这与原著意旨大相径庭。于是我抓住文中对人物的三处描写,范读时展现语气的变化,引领学生感受字里行间传递出的讽刺之意,提升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和辨别能力。
教学中,如果教师范读的语言生动形象,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词,都能触发学生的想象。比如,在教学《秋天的雨》第一自然段时,我通过范读让学生想象:透过秋天之门,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我看到了火红的枫叶、金色的银杏叶挂在枝头。”有的说:“我看到五颜六色的菊花在盛开。”还有的学生说:“我感到秋风扑面而来了!”合理的想象能够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
总之,我们提倡范读,是为了终有一天,不待师教,学生亦能读好。在范读的引领下,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更高,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