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作品赏析

2024-04-27 04:02田昕子
艺术大观 2024年3期
关键词:演奏分析作品分析协奏曲

摘 要:贝多芬的五首钢琴协奏曲是他作品中的宝贵杰作。而笔者研究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体现贝多芬独特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本文对作曲家的艺术生涯进行了介绍,对《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曲式结构以及主奏者的演奏进行了分析,使更多的人能了解这部作品,在演奏中能有所帮助,并在之后深入研究两架钢琴谱以及两架钢琴的配合与统一提供帮助。

关键词:协奏曲;作品分析;贝多芬;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3-00-03

一、贝多芬的艺术生涯

(一)贝多芬的创作早期

贝多芬的创作早期是1770年到1802年。贝多芬最早开始接触音乐是在他父亲的影响下,随后跟著名老师学习音乐。维也纳初期他创作的音乐受莫扎特的影响带有古典主义的风格,但他也有自己的风格,具有独立性,1795年后,他创作出两首交响曲、三首钢琴协奏曲(包括下文讨论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及十首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这一时期确立了他自己的创作风格[1]。

(二)贝多芬的创作中期

贝多芬的创作中期是1802年到1815年。这一时期的贝多芬已经是著名的作曲家与钢琴家,并且是他作品完全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歌剧《弗德里奥》、弦乐四重奏第59号、钢琴奏鸣曲15首、《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这一时期的作品动力性强、音乐感情丰富,体现出了他与命运顽强斗争的英雄主义。

(三)贝多芬的创作晚期

贝多芬的创作晚期是1816年到1827年。这一时期的贝多芬已经完全失聪,不过在他经历了各种生活的不幸之后,他更加清楚地坚守了他的信念和理想。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更加深沉、更加平静,也更为抽象。

贝多芬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贝多芬的地位在音乐史上是非常突出的,他不仅集古典主义风格于大成,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创作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是德国艺术歌曲的先驱。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首艺术歌曲,以相当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展现了丰富的人类情感,在艺术歌曲的领域中取得了非凡成就[2]。

二、《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作品分析

(一)创作背景

在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和演奏能力不断发展的同时,他的听力开始逐渐衰退,自1796年至1800年,逐步加剧的耳聋给他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令他感到恐惧、愤怒以及失望。1801年,贝多芬邂逅了他的挚爱,即便他如此渴望拥有这份爱情,但由于他身体的残疾,最终还是失去了这段爱情。自此以后,他对爱情的幻想破灭了。然而,贝多芬是伟大的。他虽饱受耳疾的折磨和失去恋人的痛苦,这一切反而激发起了他的斗志。他从未向命运低头,而是与命运抗争到底。他这种从绝望到抗争再到从容的内心变化,构成了他音乐中的英雄主题。贝多芬所经历的这些痛苦、愤怒、爱情、斗争都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有所体现,他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正是他在这一段“动荡”日子中所创作出来的作品[3]。

贝多芬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他最早发挥作曲潜力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的最后完成时间音乐界尚有争议,1803年4月在维也纳首演时他亲自担任钢琴主奏时,这部作品还没有定稿。

贝多芬的协奏曲都是贝多芬在维也纳时期所创作的,这部《第三钢琴协奏曲》创作于早期维也纳时期,是贝多芬的创作初期和创作成熟期的过渡衔接时期。较之前的两部钢琴协奏曲相比,这部作品更为热情、有朝气;在演奏技术方面、协奏曲这一题材的演奏创新方面,以及色彩对比、曲式结构上都展现出了贝多芬的创作才华和潜力。因此,贝多芬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他五首协奏曲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作品,也是他创作趋向成熟的标志。

(二)创作特点

贝多芬的作品受到了资本主义激烈变革时期的深刻影响。经历法国大革命后,他直接接触到了那一时期的音乐,并在他的创作中有所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对音乐创作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1800年后,他又慢慢地摆脱了莫扎特的影响,用自己的音乐形式给人们带去快乐。他在创作《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过程中,经历了當时社会的变动,以及他生活中的苦难,使他的创作风格一步步地走向成熟[4]。

《c小调第三钢琴曲第三乐章》在创作技巧上突破了前人的传统音乐技法,整体富有动力,对比比较明显,给人一种戏剧性的冲突感。从音乐结构上来看,贝多芬运用钢琴与乐队之间对话的形式来相互配合,使音乐更加生动自然,并且更加紧密。从音乐旋律上来看,一开始钢琴就直接进入主旋律,更能使整部作品有动力,并且带有交响性。从音乐的创作风格上来看,贝多芬脱离了传统的模式,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创作出了这部独特的、主题鲜明的协奏曲。在《c小调第三协奏曲第三乐章》中,贝多芬善于通过主题之间的对比变化,来抓住这种戏剧性的冲突感。作品中的节奏变化也比较多,强弱对比也较为明显,这都充分体现出了贝多芬创作的独特风格[5]。

(三)曲式分析

贝多芬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第三个乐章是c小调,快板,拍子为2/4拍,整部作品的风格生动活泼,趣味十足,主题愉快,最后也在激昂灿烂中结束。它是一个带有谐谑性的回旋曲式。

1.主部A(1-55小节)单三部曲式

a(1-16小节):8+8,方整型,第一句由主旋律直接进入,欢快活泼,第二句的主旋律则给了乐队,在D和弦上结束。

b(17-32小节):在上一个乐段的基础上做了发展,第一个乐句是对主题的一个变化,第26小节是一个华彩句,华彩句之后又进入了主题旋律,最后以c小调结束。

a1(33-55小节):旋律全部由乐队完成,再现第二乐段。气势强大,情绪激昂。

连接部(56-67小节):乐队演奏的c小调主和弦与钢琴八度的分解和弦交替演奏,对话应答的形式连接。

2.插部一B(68-115小节)单三部曲式

a(68-83小节):开始出现新的主题旋律,乐队以活泼的节奏作为伴奏,之后乐队重复这个主题来加深音乐感。

b(83-103小节):非方整不对称型,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三乐句是由16分音符的三连音构成,旋律欢快。第四个乐句节奏有所变化,主要有装饰音,整体感觉轻松有趣味。

c(103-115小节):三个乐句组成的一段。由乐队演奏,旋律轻松活泼。第三乐句强弱对比明显,结束在D和弦上。

连接段(115-126小节):由16分音符的三连音构成,慢慢引出主题。

3.A1(127-181小节)单三部曲式

a(127-142小节):主题原样再现。

b(143-173小节):华彩句有变化,乐队演奏主题时转入C大调。

a1(173-181小节):乐队再现主题,转回c小调。

4.插部二C(182-229小节)变奏曲式

a(182-189小节):整段为变奏曲式的主题,轻快柔美。

a1(189-205小节):右手为旋律,左手全部是三连音,为右手的主旋律伴奏,乐队以单音延长的方式烘托钢琴旋律。

a2(206-221小节):应用了颤音的演奏方式。用快速的上行音阶引出第三次变奏。

a3(222-229小节):依然用明亮的长颤音演奏,乐队演奏主题,结束在降A大调上。

这一变奏曲式,通过三次变奏,在节奏、音色上都有所变化,展现出了一个宏大、热闹的场面。

5.假再现(229-274小节)

229-257小节:由乐队完成,f小调。力度由pp到ff的变化,将音乐推向了高潮。

257-274小节:由乐队的两个fp到钢琴的一个fp-pp,引出主题,转为E大调。

274-297小节:乐队由单音到小三度进行过渡。钢琴进入上行音阶。290小节起,乐队D持续,钢琴进行下行的三连音,逐步走向主题。这一部分钢琴与乐队的力度强弱对比非常突出。

A2(298-318小节)复乐段,由c小调转为C大调。缩减再现。钢琴先演奏主题,随后乐队重复主题,将音乐推向高潮。

连接段(319-330小节):继续运用三连音上行,再现插部一。

6.插部B1(331-407小节)单三部曲式

a(331-346小节):插部一的原样再现。

b(346-375小节):转入a小调。通过一连串的装饰音重复,进入了第三个乐段,转为降D大调。

c(376-407小节):钢琴首先演奏出主题,紧接着乐队在不同调上不断重复主题动机特征音。387小节起乐队主要演奏,力度由弱逐渐渐强,又将音乐推向了一个高潮,结束在C大调的D7上。

7.尾声(407-463小节)

尾声是急板。节拍转为6/8拍,由一段钢琴的华彩进入,之后进入了急板,音乐感幽默诙谐。钢琴经过几个连续的sf后快速下行之后,突出了三个强烈的平行八度。钢琴的长颤音达到了高点。乐队的八度下行与钢琴的八度上行呼应,之后进入了双手的震音八度长句,干净有力地收拢在主音上,紧跟着乐队进行下行八度音阶演奏,气场强大地结束在主音上,完成了整部协奏曲[6]。

三、《贝多芬第三协奏曲第三乐章》主奏者演奏分析

在这首作品中,贝多芬以动机展开的方式引入协奏曲,从主奏者的独奏进入作品,随后独奏与协作的部分大多通过主题动机的展开来进行演奏。笔者将从主奏者的演奏入手进行分析。

1-26小节,音乐一开始就呈现出主题,活泼、幽默。富有弹性的跳音连接着四个十六分音符,使音乐清晰明朗,第三小节的四个连续跳音中,sf都出现在弱拍,使主题更加诙谐幽默,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左手为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伴奏,应平稳而均匀地演奏。随后主奏者为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跑动,这一句相对较弱,为乐队演奏主旋律进行衬托。

27-37小节,二十七小节开始的第一个音,应该明显地弹奏出,突出主题,主旋律又回到主奏者演奏。第三十小节开始演奏时,右手应该注意落提的演奏效果,手腕放松,避免弹跳过高。

56-67小节为连接部,主奏者以f的力度进行上行琶音演奏,连续的上行琶音要有爆发力,尤其突出每个三连音之后的音(在sf处),虽然谱面标有跳音,但应该注意这一乐句的整体结构的连贯感。在此处,钢琴与乐队相呼应,带来一种前进的趋势感。

70-75小节这一部分出现了十六分音符对应四分装饰音的节奏,演奏时应注意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均匀,这几小节容易出现右手演奏装饰音时左手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不稳,应跟节拍器由慢到快加强节奏训练,节奏上要均匀、准确。

83-90小节速度比较快,是连续的三连音,容易出现速度变慢,演奏时应保证速度不变,并且将每一拍的旋律音弹奏清楚,演奏时应注意手腕放松,手指应灵活跑动。

115小节开始,连续不断地三连音,将音乐推向高潮。应注意右手的指法,按照谱面上的指法练习,以免在演奏时出现指法错误而导致缺乏连贯性及速度的变化,还应注意演奏时的强弱变化。

127-151小节为主部主题再现。152小节是一段即兴的华彩乐段,需要演奏出每個音的颗粒性以及旋律的歌唱感,半音上行清晰地演奏出旋律音(见谱例1)。

190小节开始,音乐柔和,与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歌唱性。演奏时,应突出右手的主旋律,左手连续的三连音作为伴奏应演奏平稳、连贯、均匀,左手整体要弱,来衬托右手旋律。这一部分整体柔美悠长,主旋律应连贯、柔和、清晰。

298小节开始,这一段缩减再现了主部主题。左手旋律注意整体升高了一个八度演奏,304小节和305小节左手旋律有所不同,演奏时应注意旋律的变化,为避免之后与乐队合作时而出现错误配合。

尾声407-463小节,是一个热情激昂、欢快、明亮的舞曲,节拍变为了6/8拍,速度变为急板,全部为双手的八度分解,有力地弹出每一指的旋律音,并且速度稳定,为之后与乐队合作能够更好地融合,最后以高昂的情绪结束全曲。

四、结束语

贝多芬所谱写的旋律充满斗志,富有生命力,有着极为丰富的情感表现,较他之前的作品相比,《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创作手法及创作风格有所不同,主奏钢琴发挥了钢琴本身的特色,乐队部分也具有交响性,《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他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作曲家艺术生涯、作品背景、作品特点、曲式结构以及演奏技巧进行分析,使笔者对创作手法、创作风格、演奏技巧的深入探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碧琳.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风格特征与演奏诠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李虻.曲式作品分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罗曼·罗兰,著.贝多芬传[M].汝峥,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5]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6]王焰.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7)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田昕子(1996-),女,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音乐研究。

猜你喜欢
演奏分析作品分析协奏曲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分析
柴可夫斯基钢琴曲《dumka》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司鼓在潮剧舞台的作用
斯克里亚宾b小调练习曲Op.8,No.3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
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海浪协奏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