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以情感在声乐演出中的关系及情感的表达为主要论点,强调了“情”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通过加强文化积累和培养审美观、理解和分析作品及舞台的表现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自己的情感在演唱过程中的表达。
【关键词】情感表达;文化积累;审美意识;作品分析;舞台展现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076-01
一、情感表达与声乐演唱的关系
情感的表达是声乐演唱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往往我们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总是把技术放在了第一位,从而忽视了最本质的情,有人会问:“若开始歌唱的时候只有情感没有技术可以吗?”歌唱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声情并茂。歌者即使有高超的歌唱技巧而没有内心情感,也无法吸引到观众。
不论是学者还是歌者想要在歌唱的过程中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需要在歌唱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最终达到借助声音传递情感的目的。声乐表演要感动观众的首要条件就是歌者需要对歌曲的内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感情有着准确理解与把握,只有这样才可以给观众带来具有冲击力的感受,使得观众的情绪与歌曲的情感相呼应。所以笔者可以这样理解:技术只是空洞的躯壳来展现音乐的美感,情感内涵才是曲目的本质,在声乐演唱中有了情,才有灵魂,才赋予生命。
二、如何加强情感在演唱过程中的表达
(一)加强文化积累及培养自己的审美观。歌唱与艺术、文化是紧密相联的。扎实的文化艺术修养是生动表现力的奠基石,对于一首作品,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就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含义,就会与艺术表现的境界存在差距。
作为声乐的学习者一定要有自己的审美意识,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学、多练。培养自身的审美意识,一方面有利于自我感知音乐,思考音乐。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艺术实践能力。在声乐演唱中不能一味地注重技巧的训练,却把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忽略了,这就缺乏审美意识在艺术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二)理解和分析作品。声乐归根结底是表演艺术,最终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进行精彩地演绎,在声乐表演的背后需要对作品做出研究。一首作品之中可能涵盖了歌曲作者的独特风格、时代背景以及对于相关区域风俗民情的理解,因此我们在对作品进行演绎的过程之中,需要研究理解歌曲。
例如笔者曾演唱的作品并没有去研究作品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情节,更不用说情感了,之前笔者一味地追求音色和发声技巧,导致自己唱歌时表情机械、痛苦,完全失去了歌唱的本质。笔者学了好几年的声乐,但常常听到别人说这个人的条件还不错。以前别人这么说我还挺开心的,可是到了现在别人还只会这么说的话,只能说明我还不会真正去唱歌,还未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笔者通过深刻思考这一系列的问题,让自己更好地融入作品,丰富内心的情感,让情感得以表达。
(三)舞台的表现能力。有些人虽然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但是当他们真正站在舞台的时候,由于在舞台上表演的实战经验比较少,最终造成综合演唱实力在正式的舞台表演之中大打折扣,或者是由于演唱的艺术以及感染力存在一定的缺陷,可能会造成引人发笑的尴尬局面。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当我们登上舞台的那一瞬间,我们就是舞台的主角,场下的观众都会看着我们,不管我们的眼神、面部表情还是肢体动作,台下的人都会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们必须自信地告诉自己,我就是舞台的主角。通常人们都会说舞台表演者在表达心态以及内涵时主要借助的就是眼神。眼神的运用是会随着歌曲以及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表演的时候,若是想具有生动的表情就需要做到心中有物。只有这样情感才会借助眼神表达出来。比如说,有些人在台上演唱时眼睛是四处张望,眼神是散的,有些人的眼睛更是眨个不停,甚至有些人在台上唱错歌词之后做出很害羞的表情,这一系列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站在台上不自信,心里害怕、紧张导致眼神不够坚定,没能真正融入到这个舞台。
有人会认为好的音乐只有听觉美,好的绘画作品只有视觉美,然而我们可以想象当听觉也能作为一种新的灵感渠道进入绘画,那么画面也应该更加生动而具有韵律感,对于声乐的演唱更是如此,我们必须做到听觉和视觉美的统一,因为观众不仅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看,两者的结合更能打动人。
因此,我们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应该认真地对待,声乐的学习并不只有发声技巧,每天练一两个小时发声那么简单,我们需要下功夫的研究地方还很多,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邹文琴著.民族声乐歌曲教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郑璐.论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之辩证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2011,(12):16-17.
作者简介:
瞿兰兰,女,汉族,湖南泸溪人,硕士研究生,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表演,研究方向:音乐表演。